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主学习理论、教学观念的形成,强调学生的参与是一个重要的标志,重跟不上确定了学生的主题,强调培养学生旺盛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让学生畅所欲言,使学生能够主动地自觉自愿地学习。而课堂讨论是体现学生参与数学的最好办法,它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题作用,给予学生表现自我的机会,让学生体验独立思考的乐趣。所谓课堂讨论就是在教师的指导或参与下,学生以集体讨论的形式围绕某一个中心论题,各抒己见、互相启发,通过信息的多向交流而巩固和获取的一种课堂教学方法。讨论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一个主要形式。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一定深入开展这种活动方式,重视对学生的思维训练,让学生自己去观察、去发现、去思考,从而培养学时自主学习的能力。
究知识的学习环境、引导讨论
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都是在教与学的实践中形成和发展的,在课堂上大多数学生是热情向上的,有很强的求知欲和表现欲。为此每节课教师都应注重给学生机会,根据教学内容提炼问题,为学生创设自主探究知识的学校环境,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表现自我,从而集思广益,相互切磋,合作学习,使问题得到解决,例如:在教授小数乘法时,为了让学生具有创新的思维,让学生找到乘数大于1时,积就大于被乘数这样一条规律,出示了一下几组算式:
(1)0.8×0.5=0.4 (2)0.8×1=(0.8)(3)0.8×0.11=(0.88)
16×0.25=(4) 16×1=(16) 16×1.5=(24)
1、里填上得数
2、以上算式你发现了什么?小组讨论
问题总换性强,思维的空间大。这使学生不再处在“听众”的位置,被动地接收知识,而是开动脑筋,积极思维,学生讨论得出以下几点:
(1)以为用乘法的题积都大于两个因数,现在我发现积优势小于被乘数。
(2)乘数大于1时,积就大于被乘数,乘数小于1时,积就小于被乘数,积数等于1时,积就等于被乘数。
(3)我还发现0.8乘以0.5等于0.4,0.8乘以0.5表示0.8的一半,还可以用0.8除以2求出结果,所以一个数乘以0.5就可以用这个数除以2得到。
……
学生按照自己的思维去表达自己所了解的内容,用自己的眼睛观察,通过讨论所学知识,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讓每人学生充分得到提高,个性得到发展。
参与氛围,展开讨论
在课堂上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展开讨论有很多好处:(1)发扬了教学民主,为学生自主学习营造了机会。(2)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活跃了课堂气氛。(3)促进了学生知识的发展和能力的提高。(4)培养了学生的思维,有助于良好学风的形成。其中利用课本阅读思考,展开讨论,也是我们常用形式之一。
小学数学课本是师生进行教学的重要依据,使用好课本可以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中,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水平,利用书中的结论直接展开讨论,能够使学生学会阅读数学课本,激活思维,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
比如我在教学“质数、合数的意义“一课时,让学生在给12个自然数按照约数的个数进行分类的基础上,归纳总结质数、合数的意义。这时教师让学生打开书,自己阅读两个概念,然后讨论你是怎样理解这两个概念的。由阅读引发思考到讨论过程,每一位学生可以不断地更新和完善自己的认识结构,提高分析和判断能力,同时掌握了一些自学的方法,学会了学习。
质疑问难,组织讨论
在进行自主学习的教学试验中,我们会经常发现小学生由于他妈的年龄特征,对有点抽象的教学知识会产生不理解的困难,如果这时教师能及时鼓励学生让他们提出学习中的疑问,有机地组织深入讨论,帮助学生完成认知目标,则可以帮助学生完善对学校内容的认识。如果这一问题存在比较普遍,而且有与课本内容密切相关,我便发动学生议一议,论一论,发现自己的见解。比如:在复习“数的整除“时奇数、偶数、质数、合数。几个概念容易混淆,我设计了把1——20数填入图中(偶数、质数、合数)组织学生讨论,发现什么,对帮助学生搞清几个概念很有帮助。
又如:在“角的认识”一课时,当一位老师讲到长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时,一位同学提出了疑问:课本和操场的形状都是长方形,但课本的四个角比起操场的四个角显然小得多,为什么说它的四个角都一样是90度角呢?这位老师意识到这个问题涉及角大小的本质问题,于是顺水推舟,让大家发表意见,小组讨论后,教师及时引导,最后归纳形成共识: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关系。
这样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及时并进行小组讨论便于教师了解学生的思维过程并及时调控,而且课堂讨论创造了多项交流的机会,满足了各种学生多方向的需要,提供了学生展示个性的机会,使学生在合作中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就错论错,引发讨论、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小学数学教材,新知识都是建立在旧知识基础上的,因此我们可以把一些新授课的内容教给学生,让学生独立地探索解题规律和策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这一点尤为重要。那么学生在探索过程中,肯定会暴露问题,出现错误,这时教师应抓住时机,就错论错,引发讨论,消除了学生思维中的障碍,印象会更深刻,也使不同层次学生的思维水平都有提高。
总之,开展课堂讨论,强化学生群体间互动,能够有效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动性,既巩固了知识,发展了智能,也有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究知识的学习环境、引导讨论
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都是在教与学的实践中形成和发展的,在课堂上大多数学生是热情向上的,有很强的求知欲和表现欲。为此每节课教师都应注重给学生机会,根据教学内容提炼问题,为学生创设自主探究知识的学校环境,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表现自我,从而集思广益,相互切磋,合作学习,使问题得到解决,例如:在教授小数乘法时,为了让学生具有创新的思维,让学生找到乘数大于1时,积就大于被乘数这样一条规律,出示了一下几组算式:
(1)0.8×0.5=0.4 (2)0.8×1=(0.8)(3)0.8×0.11=(0.88)
16×0.25=(4) 16×1=(16) 16×1.5=(24)
1、里填上得数
2、以上算式你发现了什么?小组讨论
问题总换性强,思维的空间大。这使学生不再处在“听众”的位置,被动地接收知识,而是开动脑筋,积极思维,学生讨论得出以下几点:
(1)以为用乘法的题积都大于两个因数,现在我发现积优势小于被乘数。
(2)乘数大于1时,积就大于被乘数,乘数小于1时,积就小于被乘数,积数等于1时,积就等于被乘数。
(3)我还发现0.8乘以0.5等于0.4,0.8乘以0.5表示0.8的一半,还可以用0.8除以2求出结果,所以一个数乘以0.5就可以用这个数除以2得到。
……
学生按照自己的思维去表达自己所了解的内容,用自己的眼睛观察,通过讨论所学知识,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讓每人学生充分得到提高,个性得到发展。
参与氛围,展开讨论
在课堂上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展开讨论有很多好处:(1)发扬了教学民主,为学生自主学习营造了机会。(2)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活跃了课堂气氛。(3)促进了学生知识的发展和能力的提高。(4)培养了学生的思维,有助于良好学风的形成。其中利用课本阅读思考,展开讨论,也是我们常用形式之一。
小学数学课本是师生进行教学的重要依据,使用好课本可以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中,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水平,利用书中的结论直接展开讨论,能够使学生学会阅读数学课本,激活思维,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
比如我在教学“质数、合数的意义“一课时,让学生在给12个自然数按照约数的个数进行分类的基础上,归纳总结质数、合数的意义。这时教师让学生打开书,自己阅读两个概念,然后讨论你是怎样理解这两个概念的。由阅读引发思考到讨论过程,每一位学生可以不断地更新和完善自己的认识结构,提高分析和判断能力,同时掌握了一些自学的方法,学会了学习。
质疑问难,组织讨论
在进行自主学习的教学试验中,我们会经常发现小学生由于他妈的年龄特征,对有点抽象的教学知识会产生不理解的困难,如果这时教师能及时鼓励学生让他们提出学习中的疑问,有机地组织深入讨论,帮助学生完成认知目标,则可以帮助学生完善对学校内容的认识。如果这一问题存在比较普遍,而且有与课本内容密切相关,我便发动学生议一议,论一论,发现自己的见解。比如:在复习“数的整除“时奇数、偶数、质数、合数。几个概念容易混淆,我设计了把1——20数填入图中(偶数、质数、合数)组织学生讨论,发现什么,对帮助学生搞清几个概念很有帮助。
又如:在“角的认识”一课时,当一位老师讲到长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时,一位同学提出了疑问:课本和操场的形状都是长方形,但课本的四个角比起操场的四个角显然小得多,为什么说它的四个角都一样是90度角呢?这位老师意识到这个问题涉及角大小的本质问题,于是顺水推舟,让大家发表意见,小组讨论后,教师及时引导,最后归纳形成共识: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关系。
这样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及时并进行小组讨论便于教师了解学生的思维过程并及时调控,而且课堂讨论创造了多项交流的机会,满足了各种学生多方向的需要,提供了学生展示个性的机会,使学生在合作中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就错论错,引发讨论、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小学数学教材,新知识都是建立在旧知识基础上的,因此我们可以把一些新授课的内容教给学生,让学生独立地探索解题规律和策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这一点尤为重要。那么学生在探索过程中,肯定会暴露问题,出现错误,这时教师应抓住时机,就错论错,引发讨论,消除了学生思维中的障碍,印象会更深刻,也使不同层次学生的思维水平都有提高。
总之,开展课堂讨论,强化学生群体间互动,能够有效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动性,既巩固了知识,发展了智能,也有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