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教读与自读各司其职

来源 :名师在线·下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ir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程改革在不断推进的过程中,对学生自主学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此,教师应坚持以学生为主体,采取多种教学方式,让课堂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以激發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部编版语文教材明确构建了“教读课文”“自读课文”“课外阅读”的“三位一体”阅读体系,针对“教读课文”和“自读课文”,有两种不同的教学模式,即教师教读和学生自读。教师应对两者进行明确区分,总结相应的教学方法,以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初中语文;自读;教读;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192(2021)21-0053-02
  引  言
  初中生刚开始对语文知识进行深度学习,教读能够对学生产生很好的示范作用,帮助学生更加快速和高效地进行语文学习;而自读凸显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能够有效锻炼和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本文就部编版初中语文教读和自读的区别进行了论述,探讨如何合理运用这两种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一、教读课与自读课的差别
  教读课和自读课都是初中语文教学的基础,是学生很好地掌握语文知识的重要载体。教读课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使用最多的课程类型,重在以教带读。教师通过对课文的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领悟作者情感,掌握语文学习技巧。自读课重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要求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引导学生利用在教读课上学习到的阅读知识和技能进行自主阅读,从而实现学以致用和举一反三,提高学习效率[1]。
  二、讲读教法
  (一)依据不同文体,教授阅读技巧,提高阅读能力
  语文课程是初中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学习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学生只有进行由浅入深的学习,才能真正提高阅读水平。虽然新课程改革强调将课堂主动权还给学生,但这一要求的前提是学生能够独立自主地进行学习。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学习,能够帮助学生快速把握学习重点,厘清学习思路,处理学习问题,从而夯实知识基础[2]。
  例如,部编版七年级语文教材中的《紫藤萝瀑布》是一篇托物言志的散文,教师教读这篇课文要让学生把握托物言志类文章的学习重点,学习作者描摹所托之物的方法,理解作者寄托于“物”上的“志”。笔者在教读《紫藤萝瀑布》时注意引导学生从描写内容、描写角度、描写顺序等方面整体把握和品味作者对紫藤萝的细腻、有层次感的描写,概括作者笔下紫藤萝的特点,品评具体词句的内蕴和表达效果。笔者还引导学生自主体会托物言志的写法,理解作者寄托在紫藤萝上的“志”,以及作者借用紫藤萝暗示自己的情思。通过学习这篇文章,学生掌握了托物言志类文章的一般特点、学习重点和学习方法,掌握了阅读托物言志类文章要由“物”及“志”的阅读方法。然后,笔者引导学生运用在教读课上学会的阅读方法自读《一棵小桃树》,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提高阅读能力。这样,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很好地完成了单元学习任务。
  (二)聚焦语文要素,明确学习重点,做好过程引领
  语文要素是语文学科的基本内容,包括语文知识、语文能力、学习策略及学习习惯等[3]。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采用“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组织单元的结构,如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所选的文章从多个角度展现了中华美德及时代对这些美德的呼唤,重点学习略读的阅读方法。例如,在教读课文《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时,教师应让学生明确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学习略读的阅读方法,让课堂聚焦于这一语文要素。略读侧重观其大略,粗知文章大意。在略读时,学生可以根据一定的目的或需要确定阅读重点,快速阅读不重要的内容。据此,教师可以运用问题导读法,先设计以下问题:本文记叙了叶圣陶先生哪些事迹?表现了他怎样的品德?叶圣陶先生在语言运用方面提出了哪些主张?之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略读,并在课堂上给学生规定阅读时间,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阅读任务。接下来,学生快速阅读,圈画出文中与问题相关的语句。在此过程中,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阅读情况,及时解决学生遇到的阅读问题,力求使每位学生都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阅读任务,然后请几位学生针对每个问题说说他们在略读时画出的相关信息,其他学生点评补充,最后,教师将提炼的信息进行整合归纳,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引领学生明确阅读任务,讲解略读方法,检测学生略读成效,指导学生进行课堂展示,引导学生点评补充,最终完成整堂课的教学,让学生真正掌握略读技巧。
  三、自读教法
  (一)转变教学理念,教师变“主讲”为“主导”
  初中语文教材设置自读课文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通过自主实践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初中语文教材中收录了很多让学生自读的内容,有丰富的教学资源。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忽视了这一资源,只注重考试内容。自读内容能够帮助学生学习和接触到不同题材的文章,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所以,语文教师应转变教学思想,以学生实际学习需求为主,重视自读课文教学,帮助学生增加阅读积累,让学生掌握更多的阅读技巧[4]。
  例如,在教学部编版初中语文自读课文《昆明的雨》时,教师应转化教学思想,明确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引导、练习的方式帮助学生自主阅读文章。教师可以“雨”字为主题,让学生讲述“雨”的诗词或故事,然后以课文为载体,以方法为引领,以训练为辅,引导学生联系已有阅读经验进行自主阅读,从而实现“教读”到“自读”的有效转变。这种自主阅读、教师引导、文后练习的教学方式可使学生自主理解与掌握作者所表达的对过去岁月的怀念,以及爱自然、爱生活、爱平民百姓的情感,有效提升了他们的分析与理解能力。
  (二)启发为主,引导学生根据已有阅读经验开展自主阅读活动
  自读课从形式上来说是教师组织学生独立学习的过程,是对学生所学知识的实践检验。通过学习自读课程,学生复习和实践所学知识,查漏补缺,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从而提高学习能力[5]。
  例如,在学习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我为什么而活着》一文时,学生可以借鉴《昆明的雨》《白杨礼赞》这两篇文章的学习方法。由于这些文章都是散文题材,学生可以回忆散文的特点,在自读中分析这些课文的共同之处与不同之处,如是否运用了一些相同的写作手法,这些写作手法在具体运用中是否有不同之处等。
  结  语
  综上所述,教读课与自读课是部编版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学生阅读学习能力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教读能够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和技巧,明确阅读学习目标,打好知识基础,保证学生有效学习;而自读可以帮助学生实践所学知识与技能,查漏补缺,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基于此,在实际教学中,语文教师应重视教读课与自读课,充分认识两者的异同,根据课程内容灵活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从而更好地开展初中语文教学,真正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参考文献]
  陶艳荣.得法于讲读  用法于自读:浅议初中语文讲读课、自读课教学[J].教育文汇,2019(08):26-27.
  吴保华.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自读课教学实践研究[J].教育参考,2019(03):86-91.
  姜国华.初中语文教学要注意自读课与讲读课的差别[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01):165.
  陈雪婷.关于初中语文统编教材自读课文教学的思考[J].新读写,2021(S1):56.
  王瑞.初中语文自读课文教学点拨方法探析[J].当代家庭教育,2021(16):141-142.
  作者简介:詹建宏(1979.9-),女,福建建瓯人,本科学历,中学一级教师,漳州市语文学科骨干教师,曾获漳州市语文学科片段教学比赛一等奖、漳州市一师一优课优质课评选一等奖,曾被评为“漳州市教学质量管理先进个人”“漳州市直优秀教师”。
其他文献
摘 要:在小学语文小古文阅读教学中融入联结教学,不仅能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强化学生对小古文的领悟程度,让学生对小古文阅读形成更深入的了解。基于此,笔者在自身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先探讨了将联结教学应用于小学语文小古文教学的重要性,然后对教学方式进行了相应的分析,以期对广大教师的工作和学习有所启示。  关键词:小学语文;小古文;联结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7
期刊
摘 要:《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指出:“综合实践活动的总目标应该将学生与生活紧密联系,促进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练习的整体认识与亲身体验,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思维品质。”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应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问题,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唤醒学生已有的生活經验和知识经验去解决问题,在寻求解决的道路中,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综合实践创新能力;创新;中小学
期刊
摘 要:根据本班五年级学生的学习概况,结合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笔者对于培养五年级学生语文阅读过程中的朗读能力引起很大的重视。因此,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文章,能够富有感情地背诵指定的文章,对文章内容及中心思想感情进行剖析等,成为五年级语文教学任务中的重点内容。  关键词:朗读能力;小学五年级;语文阅读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摘 要: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将数学问题进行模型化思考,有利于学生在数学建模过程中感悟数学思想,积累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解决数学问题。本文以“制作活动日历”为例,探究了数学实践活动课中数学模型的建立与应用。  关键词:小学数学;实践活动;数学模型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192(2021)04
期刊
摘 要:自读课是部编版教材中的新课型。如何发挥部编版教材自读课真正的教学价值呢?本文认为要从单元目标上进行整体观照,从阅读提示上把握思考主线,在分享讨论中推动自主阅读,从选点迁移上促成巩固运用,即四步引导,从而有效提高自读课的教学效率。  关键词:部编版教材;自读课;教学反思;四步引导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
期刊
摘 要: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主动思考与合作探究等能力,使其掌握基本数学思想、方法与技能。而合理开展实验教学能促使这一目标有效实现,加深学生对数学理论知识的理解。  关键词:初中数学;实验教学;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192(2021)21-0004
期刊
摘 要: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应创新教学方法,合理设计教学方案,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实现深度学习。本文对初中数学学案导学背景下的深度学习进行了分析和探究,阐述了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导学案设计的策略,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借助学案导学开展课堂深度学习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学案导学;初中数学;深度学习;应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
期刊
摘 要:一个好的情境的创设应真实、科学,立足教学目标,包含学科核心知识,并依据学生原有认知水平设计学科问题,为新知识的学习搭建“脚手架”,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深层次思维,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本文以“镁的提取及应用”课堂教学为例,分析了如何基于化学核心素养创设真实情境。  关键词:化学核心素养;真实情境;化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摘 要:本文分析了真实性学习的特征和构成的主要要素,并以“算法的概念及描述”一课为例探讨了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策略。笔者认为,教师要聚焦学生的主体性发展,增强学生的真实性学习意识,合理制定前置性教学目标,确立整体性教学思路,激发学生的真实性学习动力,引发学生的创造性学习行为,从而构建高效信息技术课堂,让学习真实、自然地发生。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真实性学习;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7
期刊
摘 要: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有意改变之前课型不分的情况,因此,加大了精读和略读两种课型的区分度。这一改变如何落实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呢?本文从“标题”“内容”“结构”三个角度构建略读课堂,尝试处理初中语文教材中的自读篇目,以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材;略读教学;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