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西欧中世纪城市常常被当作近代文明的先驱而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因此有关西欧中世纪城市对社会产生的作用和影响常常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从西欧中世纪城市与农村的关系入手,重点阐释了城市对农村产生的影响。
关键词:城市;农村;经济;自由
一、背景
罗马奴隶制的危机,急剧地削弱了社会分工并缩小了商品货币关系。罗马帝国的被征服及随之而来的为建设封建王国的战争,使西欧的生产力遭到巨大破坏。许多城市被毁灭了,残存下来的城市,有的变成设防的据点,有的成为主教的驻地。在六至九世纪封建制形成时期,城市生活几乎枯竭。十至十一世纪,由于封建化过程在西欧的多数国家基本完成,随着生产力的发展,重新开始了手工业与农业的分离过程,商业逐渐活跃,从而“由获得自由的农奴重新建立了城市”。城市出现以后,西欧社会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本文主要探讨中世纪西欧城市的出现对农村产生的影响。
二、城市出现对农村产生的作用和影响。
(一)城市瓦解了农村的封建关系。初期的城市是教俗封建主封建领地的一部分,城市居民在经济上要向封建领主承担赋税和劳役,在政治上受封建领主司法和行政的管辖。因此西欧中世纪城市是封建性质的。城市一旦形成,其商业活动必然会瓦解农村的封建基础。城市产生于封建社会中,自身也具有封建性质,但自产生起便开始瓦解封建制度。“在中世纪城市工商业发展基础上形成的商品货币关系,以极强的渗透力,对农村经济形成了前所未有的侵蚀和瓦解,引起了農奴制和庄园制的解体和崩溃。”农奴制和庄园制是西欧封建社会的基础,在当时社会经济生活中占支配地位,因此农奴制和庄园制的解体也意味着封建制度的动摇和解体。城市出现,商品货币关系发展,越来越多的工商产品出现在市场上。商品交换扩大后,封建贵族需要大量货币,以便从市场上购买大量的精美奢侈品。因此,他们开始要求农民以货币地租代替原来的劳役地租和实物地租,以便获取更多的货币。“十四、十五世纪适应商品经济的发展,西欧许多国家的地租形态实现了向货币地租的变革。”货币地租一定程度上可以减轻农奴对封建领主的人身依附。因此,可以说货币地租出现和发展就是农奴制崩溃的封建自然经济基础瓦解的过程。同时,领主还允许农奴用金钱赎买人身自由,使得农奴逐渐摆脱了对封建主的人身依附,从而加速了农奴制崩溃,封建庄园制也随之解体。
(二)城市的出现缓解农村的经济压力。“英国以及德国的农奴份地,都实行不能分割继承的制度。在英国,一般是由最小的儿子继承份地,或者由父亲所指定的儿子来继承。”这样的继承制度无疑使一部分农奴子弟没有土地可以继承。这部分农奴子弟有的成为茅舍农,“有独立的住处和家室,并以分担领主的义务为条件从租佃份地的农民那儿分得小块土地(一般为2~5英亩)以供基本消费。茅舍农的土地只能终身使用,不能传给后代”。而另外一部分没有继承到土地的农奴子弟则可能到城市中谋生。城市为这些农奴子弟提供了栖身之所,同时也为他们提供谋生的机会——从事商业或手工业活动。从这里可以看出城市能为一部分农村的剩余劳动力提供谋生的手段和机会。因此城市也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农村因人口增加而产生的经济压力。
(三)市民自由的生活方式刺激农民追求自由美好的生活。城市的诞生标志着西欧内部历史的一个新时期的开始。西欧历史上开始出现了新的阶层即市民阶层,市民不同于农民,他们从事手工业和商业活动。市民逃离农业生活,在城市从事商业和手工业活动,因此需要农村为其提供物质资料,维持市民的物质生活。而市民则向农民展现了一种新的生活方式,一种自由的生活方式。一部分市民能够通过自己的聪明才干,经营商业活动,获得大量的财富。“他们日益有力地显示和证明单凭经售即生产交换价值就可以生活和致富。”这对农民的传统观念产生强烈的冲击。封建社会中的农村,拥有严格的等级制度。封建领主拥有大量的地产,而农民只能租种土地,为其服劳役,政治地位和社会财富都难以改变。而市民能够通过财富的增加相应地提高自己社会地位,为农民提供了一种改善自己地位和身份的途径。市民通过从事手工业和商业活动积累财富,同时因为城市商业的繁荣,能够为市民提供较为舒适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这使农民有了提高生活质量的希望和标准。“在城市出现以前,劳动是奴役性的;随着城市的出现,劳动成为自由的。”市民从事商业活动和手工业活动是自由的,也是为自己创造美好生活而努力的活动,具有主观能动性。市民的生活方式和劳动方式无疑对农民的传统观念产生了极大的冲击,农民不会再安于现状,一旦有提高自己生活条件和经济地位的机会,便会紧紧抓住。
三、结语
西欧中世纪城市的产生是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10-11世纪,农业生产力的显著提高,为手工业的发展提供原料和市场支持,促使手工业和农业的分离,最终为城市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一定程度的经济准备。农村也为城市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劳动力支持,农奴是城市的最初创立者。城市的产生反过来对农村的生存和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例如瓦解了农村的封建制度,动摇了农村的经济组织,缓解了农村的经济压力,市民自由生活为农村提供了一定的示范,促使农村追求自由积极自由的生活。城市为农村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打破了农村僵化固定的组织结构、生产方式和思维观念,促进农村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景华,中世纪西欧城市与城乡关系的转型[J].世界历史,2017(6).
[2]刘景华,关于西欧中世纪城市经济冲击农村的第一次浪潮[J].长沙电力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1).
[3]汤普逊,中世纪经济社会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3.
[4][比利时]亨利·皮雷纳著,陈国樑译,中世纪的城市[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年.
[5]徐芳亚,浅论中世纪西欧城市兴起的历史条件及特点[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汉文综合版,2003,28(2).
[6]孙晶,试论中世纪城市兴起对西欧社会的影响[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5.
[7]黄亦静,英国封建领主制下农民家庭中长子继承制度探微[J].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3(5).
关键词:城市;农村;经济;自由
一、背景
罗马奴隶制的危机,急剧地削弱了社会分工并缩小了商品货币关系。罗马帝国的被征服及随之而来的为建设封建王国的战争,使西欧的生产力遭到巨大破坏。许多城市被毁灭了,残存下来的城市,有的变成设防的据点,有的成为主教的驻地。在六至九世纪封建制形成时期,城市生活几乎枯竭。十至十一世纪,由于封建化过程在西欧的多数国家基本完成,随着生产力的发展,重新开始了手工业与农业的分离过程,商业逐渐活跃,从而“由获得自由的农奴重新建立了城市”。城市出现以后,西欧社会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本文主要探讨中世纪西欧城市的出现对农村产生的影响。
二、城市出现对农村产生的作用和影响。
(一)城市瓦解了农村的封建关系。初期的城市是教俗封建主封建领地的一部分,城市居民在经济上要向封建领主承担赋税和劳役,在政治上受封建领主司法和行政的管辖。因此西欧中世纪城市是封建性质的。城市一旦形成,其商业活动必然会瓦解农村的封建基础。城市产生于封建社会中,自身也具有封建性质,但自产生起便开始瓦解封建制度。“在中世纪城市工商业发展基础上形成的商品货币关系,以极强的渗透力,对农村经济形成了前所未有的侵蚀和瓦解,引起了農奴制和庄园制的解体和崩溃。”农奴制和庄园制是西欧封建社会的基础,在当时社会经济生活中占支配地位,因此农奴制和庄园制的解体也意味着封建制度的动摇和解体。城市出现,商品货币关系发展,越来越多的工商产品出现在市场上。商品交换扩大后,封建贵族需要大量货币,以便从市场上购买大量的精美奢侈品。因此,他们开始要求农民以货币地租代替原来的劳役地租和实物地租,以便获取更多的货币。“十四、十五世纪适应商品经济的发展,西欧许多国家的地租形态实现了向货币地租的变革。”货币地租一定程度上可以减轻农奴对封建领主的人身依附。因此,可以说货币地租出现和发展就是农奴制崩溃的封建自然经济基础瓦解的过程。同时,领主还允许农奴用金钱赎买人身自由,使得农奴逐渐摆脱了对封建主的人身依附,从而加速了农奴制崩溃,封建庄园制也随之解体。
(二)城市的出现缓解农村的经济压力。“英国以及德国的农奴份地,都实行不能分割继承的制度。在英国,一般是由最小的儿子继承份地,或者由父亲所指定的儿子来继承。”这样的继承制度无疑使一部分农奴子弟没有土地可以继承。这部分农奴子弟有的成为茅舍农,“有独立的住处和家室,并以分担领主的义务为条件从租佃份地的农民那儿分得小块土地(一般为2~5英亩)以供基本消费。茅舍农的土地只能终身使用,不能传给后代”。而另外一部分没有继承到土地的农奴子弟则可能到城市中谋生。城市为这些农奴子弟提供了栖身之所,同时也为他们提供谋生的机会——从事商业或手工业活动。从这里可以看出城市能为一部分农村的剩余劳动力提供谋生的手段和机会。因此城市也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农村因人口增加而产生的经济压力。
(三)市民自由的生活方式刺激农民追求自由美好的生活。城市的诞生标志着西欧内部历史的一个新时期的开始。西欧历史上开始出现了新的阶层即市民阶层,市民不同于农民,他们从事手工业和商业活动。市民逃离农业生活,在城市从事商业和手工业活动,因此需要农村为其提供物质资料,维持市民的物质生活。而市民则向农民展现了一种新的生活方式,一种自由的生活方式。一部分市民能够通过自己的聪明才干,经营商业活动,获得大量的财富。“他们日益有力地显示和证明单凭经售即生产交换价值就可以生活和致富。”这对农民的传统观念产生强烈的冲击。封建社会中的农村,拥有严格的等级制度。封建领主拥有大量的地产,而农民只能租种土地,为其服劳役,政治地位和社会财富都难以改变。而市民能够通过财富的增加相应地提高自己社会地位,为农民提供了一种改善自己地位和身份的途径。市民通过从事手工业和商业活动积累财富,同时因为城市商业的繁荣,能够为市民提供较为舒适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这使农民有了提高生活质量的希望和标准。“在城市出现以前,劳动是奴役性的;随着城市的出现,劳动成为自由的。”市民从事商业活动和手工业活动是自由的,也是为自己创造美好生活而努力的活动,具有主观能动性。市民的生活方式和劳动方式无疑对农民的传统观念产生了极大的冲击,农民不会再安于现状,一旦有提高自己生活条件和经济地位的机会,便会紧紧抓住。
三、结语
西欧中世纪城市的产生是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10-11世纪,农业生产力的显著提高,为手工业的发展提供原料和市场支持,促使手工业和农业的分离,最终为城市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一定程度的经济准备。农村也为城市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劳动力支持,农奴是城市的最初创立者。城市的产生反过来对农村的生存和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例如瓦解了农村的封建制度,动摇了农村的经济组织,缓解了农村的经济压力,市民自由生活为农村提供了一定的示范,促使农村追求自由积极自由的生活。城市为农村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打破了农村僵化固定的组织结构、生产方式和思维观念,促进农村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景华,中世纪西欧城市与城乡关系的转型[J].世界历史,2017(6).
[2]刘景华,关于西欧中世纪城市经济冲击农村的第一次浪潮[J].长沙电力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1).
[3]汤普逊,中世纪经济社会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3.
[4][比利时]亨利·皮雷纳著,陈国樑译,中世纪的城市[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年.
[5]徐芳亚,浅论中世纪西欧城市兴起的历史条件及特点[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汉文综合版,2003,28(2).
[6]孙晶,试论中世纪城市兴起对西欧社会的影响[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5.
[7]黄亦静,英国封建领主制下农民家庭中长子继承制度探微[J].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