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动态课堂”的生成核心是学生主体的发挥。正如叶澜教授所说:“动态生成使课堂富有了生命力,满足学生求知的欲望,真实将课堂展示出来。”当“动态生成”遇到“精心预设”,教师又该如何调整教学方法,机智地面对学生的生成,为学生的成长构建快乐的学习时光,在动态实践中绽放生成的异彩?
一、弹性预设,培育动态生成的沃土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动态课堂的预设需要科学的方法,避开简单的时间、内容上的预设,更要为课堂的生成预留足够的空间,对师生、生生之间的双边、多边对话进行预设,利用课堂的包容度、自由度来容纳学生的生成,通过学生的自主思考来填写“弹性空间”的精彩。
比如,在学习“圆的周长”一课时,教师就要掌握学生对圆的认识,是否已经了解圆的直径、半径和周长,利用学生的掌握情况来推进课堂的进行。一旦有的学生不了解、不知道,教师就要利用预留的空间组织学生进行分析探索。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来绘制半径不同的圆,使学生深刻地学习和观察有关圆的性质,猜想圆的直径与周长之间的数量关系,根据学生的生成来进行探究、交流与合作。围绕猜想引导学生设置了不同的实验进行验证,利用学生的自主操作来推进学生的生成,学生的思维得到不断拓展和延伸,并能逐步发现其中的数学规律,得到了“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整个课堂学生的积极性很高,随时可以感受到学生的成长和收获。
二、寻找契机,绽放动态生成的花朵
教师的机智应对顺利完成了教学目标,实现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作为教师,要能够灵活捕捉学生的课堂生成,巧妙用动态的生成资源,将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的生成绽放在课堂之上,促进师生共同对生成之花的欣赏,理性地进行思维、分析、探索和辨析,以使课堂生成顺利转化为有效生成。
比如在学习“厘米、分米和米”这一课时,教师就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进行单位的填写:一个人的身高大约是170 ;游泳池深约为210 。通过这样的问题,学生尝试着利用米、分米和厘米进行填空,当有学生回答人的身高大约170米的时候,学生们都惊讶地望着他。教师就可以顺势引导学生思考:“大家想想看,170米有多长?”因而将学生的注意力导向了理性思考,开始根据自己的身高来估算有几个这样的身高,在学生的多次尝试对比中,最终得出这个结论,顺利地完成了问题的解决,学生深刻地理解了1米、1分米、1厘米的长度,对知识有了正确的理解和把握。教师对“课堂生成”的捕捉有效促进了学生的探究,使学生从问题的深层出发,挖掘其背后的原理、本质和应用,巧妙地将生成转化为学生思维的花朵,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与效果。
三、挖掘价值,吸收动态生成的营养
动态的课堂生成暴露了学生思维上的肤浅、不全面,不及时引导容易使学生偏离教学目标,使课堂生成演变为教学“垃圾”。在课堂上,教师要灵活地对生成进行比较、判断、鉴别,从中选择切合主题的“节点”,积极利用生成中的优秀资源,促进学生吸收生成资源中的“营养”。
比如在学习“长方体的认识”这一课时,教师就可以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设置动手操作的课堂情境,首先让学生回顾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了解平面图形的四个边和基本的特征。然后让学生观察制作好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等立体图形,了解长方体具有几个面,探究几个面之间的关系。最后引导学生利用生活中的材料来制作长方体。然而学生却提出了对正方体的研究,他说:“老师,正方体比较好做,我可以做正方体吗?”面对这样的生成,我果断地点头允许,鼓励该生谈谈正方体简单操作的原因,学生兴奋地说:“正方体的六个面都相同,只要做出一个面,其他五个对比着剪就可以了。”别的学生也纷纷附和,表示同意,于是我话锋一转,说道:“你观察得非常细心,那么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什么区别呢?在制作上需要注意什么呢?”学生转而将正方体和长方体进行了对比,了解到了长方体中的长宽高,以及在制作上它们之间的关系,更形象具体地掌握了长方体的相关知识。
四、评价反思,结出动态生成的硕果
新课程理念明确倡导教师对学生发展的关注,肯定学生的成长,激励学生的进步。在教学中,教师要及时地对学生的生成进行评价,肯定学生在学习中的积极思考,将学生表象的思维逐渐向深处发展诱导,实现学生思维的突破和能力的提升,以享受动态生成带来的硕果。
总之,“动态”天空下的课堂,尽情地展示了学生的认知、思维和创新,使教师对学生的内心一览无余,有效地针对学生的优缺点进行顺势而导,在学生的原有认知上进行拔高、挖掘和延伸。结合学生的动态生成,问题、习题建立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有效地挖掘了课堂生成的价值,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作者单位:江苏省启东市天汾小学)
□责任编辑:邓 钰
一、弹性预设,培育动态生成的沃土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动态课堂的预设需要科学的方法,避开简单的时间、内容上的预设,更要为课堂的生成预留足够的空间,对师生、生生之间的双边、多边对话进行预设,利用课堂的包容度、自由度来容纳学生的生成,通过学生的自主思考来填写“弹性空间”的精彩。
比如,在学习“圆的周长”一课时,教师就要掌握学生对圆的认识,是否已经了解圆的直径、半径和周长,利用学生的掌握情况来推进课堂的进行。一旦有的学生不了解、不知道,教师就要利用预留的空间组织学生进行分析探索。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来绘制半径不同的圆,使学生深刻地学习和观察有关圆的性质,猜想圆的直径与周长之间的数量关系,根据学生的生成来进行探究、交流与合作。围绕猜想引导学生设置了不同的实验进行验证,利用学生的自主操作来推进学生的生成,学生的思维得到不断拓展和延伸,并能逐步发现其中的数学规律,得到了“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整个课堂学生的积极性很高,随时可以感受到学生的成长和收获。
二、寻找契机,绽放动态生成的花朵
教师的机智应对顺利完成了教学目标,实现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作为教师,要能够灵活捕捉学生的课堂生成,巧妙用动态的生成资源,将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的生成绽放在课堂之上,促进师生共同对生成之花的欣赏,理性地进行思维、分析、探索和辨析,以使课堂生成顺利转化为有效生成。
比如在学习“厘米、分米和米”这一课时,教师就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进行单位的填写:一个人的身高大约是170 ;游泳池深约为210 。通过这样的问题,学生尝试着利用米、分米和厘米进行填空,当有学生回答人的身高大约170米的时候,学生们都惊讶地望着他。教师就可以顺势引导学生思考:“大家想想看,170米有多长?”因而将学生的注意力导向了理性思考,开始根据自己的身高来估算有几个这样的身高,在学生的多次尝试对比中,最终得出这个结论,顺利地完成了问题的解决,学生深刻地理解了1米、1分米、1厘米的长度,对知识有了正确的理解和把握。教师对“课堂生成”的捕捉有效促进了学生的探究,使学生从问题的深层出发,挖掘其背后的原理、本质和应用,巧妙地将生成转化为学生思维的花朵,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与效果。
三、挖掘价值,吸收动态生成的营养
动态的课堂生成暴露了学生思维上的肤浅、不全面,不及时引导容易使学生偏离教学目标,使课堂生成演变为教学“垃圾”。在课堂上,教师要灵活地对生成进行比较、判断、鉴别,从中选择切合主题的“节点”,积极利用生成中的优秀资源,促进学生吸收生成资源中的“营养”。
比如在学习“长方体的认识”这一课时,教师就可以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设置动手操作的课堂情境,首先让学生回顾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了解平面图形的四个边和基本的特征。然后让学生观察制作好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等立体图形,了解长方体具有几个面,探究几个面之间的关系。最后引导学生利用生活中的材料来制作长方体。然而学生却提出了对正方体的研究,他说:“老师,正方体比较好做,我可以做正方体吗?”面对这样的生成,我果断地点头允许,鼓励该生谈谈正方体简单操作的原因,学生兴奋地说:“正方体的六个面都相同,只要做出一个面,其他五个对比着剪就可以了。”别的学生也纷纷附和,表示同意,于是我话锋一转,说道:“你观察得非常细心,那么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什么区别呢?在制作上需要注意什么呢?”学生转而将正方体和长方体进行了对比,了解到了长方体中的长宽高,以及在制作上它们之间的关系,更形象具体地掌握了长方体的相关知识。
四、评价反思,结出动态生成的硕果
新课程理念明确倡导教师对学生发展的关注,肯定学生的成长,激励学生的进步。在教学中,教师要及时地对学生的生成进行评价,肯定学生在学习中的积极思考,将学生表象的思维逐渐向深处发展诱导,实现学生思维的突破和能力的提升,以享受动态生成带来的硕果。
总之,“动态”天空下的课堂,尽情地展示了学生的认知、思维和创新,使教师对学生的内心一览无余,有效地针对学生的优缺点进行顺势而导,在学生的原有认知上进行拔高、挖掘和延伸。结合学生的动态生成,问题、习题建立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有效地挖掘了课堂生成的价值,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作者单位:江苏省启东市天汾小学)
□责任编辑:邓 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