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巧妙地构思是剧本的重要组成部分,晋剧《于成龙》在编剧手法上的脉络清晰、环环相扣,可以看出剧本构思的巧妙和流畅,并主要体现在张弛有度的节奏与激烈的矛盾冲突上。本剧结构的迂回曲折、衔接自然,使得节奏张弛有度,剧情跌宕起伏;剧情波澜起伏、环环相扣,使得矛盾激烈,剧情冲突鲜明。本剧弘扬了廉政的作风,对现代社会有积极的影响作用,并受到广大观众的好评与喜爱。
关 键 词:节奏 矛盾冲突 张弛有度
跌宕起伏是《于成龙》节奏衔接的最大特点,剧情结构的设计巧妙、衔接自然,有激烈有缓和、相互交织、互相推动,激烈的剧情中穿插着缓和的部分,张弛有度,相得益彰;虽然剧情中有激烈的冲突,但是剧情节奏安排得恰到好处,矛盾激烈后给观众一个缓和情绪的准备,平静之后再起波澜,将剧情推向高潮,带给观众视听盛宴。
一、剧情简介
艺术作品来源于生活,对于晋剧《于成龙》同样适用,于成龙的人物形象取材于清朝名臣于成龙的真实事迹,加以改编而成,歌颂的是廉吏于成龙为百姓着想,为百姓谋福的精神,弘扬了廉政的作风,对现代社会有积极的影响作用。
新编历史晋剧《于成龙》以其张弛有度,结构紧凑的叙事结构讲述了于成龙退休后,得知吴三桂作乱,祸及百姓,使得百姓不安生,刘君孚因反乱被诬陷而反上东山,本想回家安度晚年的于公,仍然担心百姓受苦,不惜搭上性命,为民请命,立下军令状,自荐返麻城查案招安的故事。本剧由老生名家谢涛担任主演于成龙,她以激扬高亢的唱腔、优美高超的做功展现出晋剧的特色,获得观众的好评与喜爱,并收到邀请在北京参加“全国舞台艺术优秀剧目展演”活动。
二、节奏张弛有度,剧情跌宕起伏
跌宕起伏是晋剧《于成龙》节奏衔接的最大特点,剧情结构的设计巧妙,衔接自然,有激烈有缓和,相互交织,互相推动,激烈的剧情中穿插着缓和的部分,张弛有度,相得益彰,使观众在观看激烈的矛盾斗争的同时,不至于总是绷着紧张的神经,又或者造成审美疲劳。
本剧剧情中包含不少激烈的矛盾冲突,但是剧情节奏安排得恰到好处,矛盾激烈后给观众一个缓和情绪的准备,平静之后再起波澜,将剧情推向高潮,带给观众视听盛宴。戏曲一开场首先将事情的缘由交代清楚,于公退休乘船回家养老,却被告知麻城陷入危机,本打算不管朝廷事务的于公,听到此事危及百姓生活,使百姓的生活陷于水火之中,于公心系百姓安危,便决定返回麻城。就这样戏曲节奏由慢转快,由平缓无波澜转到矛盾冲突的产生,紧接着是于公与邹克忠的冲突上演,也就是于公智捉捕头邹克忠的戏。这是矛盾冲突产生的开始,斗争并不激烈,但是很有看头,捕头的插科打诨起到了调节戏曲氛围的作用,捕头喝多之后丑态百出,在于公面前像个小丑一样,被于公一步步套出他与吴三桂在百姓背后做的手脚,被于公抓捕斩首示众。
前面剧情层层的矛盾得以平息,事情圆满解决算是告一段落,但更进一步的矛盾冲突出现,将本剧推向真正的大高潮。大将军诬陷于公和吴三桂勾结,想亲自上山剿灭升山寨,这一部分大将军与于公的矛盾持续上升,升至最高点,最终冲突爆发,矛盾点尤为突出。大将军不听劝阻执意上山,于公则阻止大将军上山,这两个矛盾点迅速上升,矛盾爆发点是于公挡马,以一敌众的场景。这时剧情节奏很快,等待刘君孚到来的这段时间,给人一种很紧张、很焦急的感觉。为了缓解这种紧张的局面,编剧开始放缓节奏,让于公智缓时间,一段唱腔让过快的节奏得以缓解,也给观众缓解由于剧情推进过快产生的紧张感。于公一段唱腔过后,刘君孚下山,时间不快不慢恰到好处,所有的矛盾冲突在这时都得到化解。
编剧在情节节奏的设计上,把握得当,跌宕起伏的剧情设计,不过于平淡又不过于紧张,有平静有波澜,可谓张弛有度。《于成龙》的跌宕起伏在于编剧对剧情的处理,由得到消息返回麻城,捉捕头,到平东山,挡马,智缓时间,最终平乱,剧情由平缓渐渐生出波澜,渐渐平息后,一波又起,继而达到波澜壮阔,波涛汹涌,最后归于风平浪静。
三、矛盾激烈,剧情冲突鲜明
《于成龙》在剧情走势上矛盾激烈,编剧设置了很多大大小小的矛盾点,这些大大小小的矛盾点穿插于剧中,形成了斗争鲜明的冲突。剧情的矛盾冲突由小到大,渐渐推进,形成矛盾的升华,逐渐达到高潮;且矛盾迭起,并一步步解决,从而完成对矛盾冲突的化解。智捉捕头邹克忠,单骑上山平反东山,挡马阻剿这三场戏的剧情设计,是本剧矛盾冲突展现的部分,情节精彩,引人入胜。
第二场智捉捕头邹克忠是一个小的冲突矛盾,讲述了于成龙使用妙计抓捕奸臣邹克忠。于成龙知道刘君孚反上东山,是受到逼迫,冲突点在于怎样让邹克忠自己说出其中原委并逮捕他。首先于成龙假扮杨玉贞公爹,等着喜欢玉贞的捕头邹克忠自己送上门来,其次假装和邹喝酒交谈甚欢,故意说自己女儿要嫁一个有钱的,他一个小捕头怎么有钱养的起自己女儿,最后就等着愚蠢的邹克忠进套。邹为了证明自己的实力,便称自己与吴三桂是莫逆之交,办事深得吴三桂喜爱,从中捞得许多好处, 得意忘形的他自以为聪明,不料酒后失言,将事情原委道出。坦白吴三桂散发伪札作乱,让他捡了大布袋,通逆是个大布袋,谁都装的下,他滥捕滥杀,刘君孚反乱,被他诬陷是卧底,逼的刘君孚和一批人上了东山不下来。这算是剧中一个小冲突,为后来于公招安做铺垫。
单骑上山这一场的矛盾冲突层层递进,但是编剧设计剧情不拖沓,随着剧情的推进,矛盾冲突随之一一破解,直到攻破最大的矛盾刘君孚。于公上山时,东山所有人一起抵抗于公,坚决不下山,但是于公当众烧毁军令状与谋反名册,令众人开始动摇,于公又采取各个击破的方法,将每个家庭的情况给他们说一遍,庄稼荒芜,家里没有柴米,有人儿子丢了,说到家庭困难,大伙都想回家。但刘君孚不为所动,不相信官府,即使大家一起劝他,仍旧不愿带着大伙下山,甚至动手要把于公赶下山。有人说刘君孚恩将仇报,在他家最困难时,是于公叫人给他送去粮米,救回他们家人性命,他听后为之动容。又知道如果这次他不下山,于公会因为他被砍头,他不相信官府,但是于公却是为了百姓,为了他们。最终刘君孚还是被说服下山归顺朝廷,又主动要求去升山寨劝降。
一层一层渐进的矛盾冲突都解决后,编剧又设计更为激烈的冲突,将剧情推向高潮。尚大将军不相信于公招抚东山,刘君孚投降,并去升山寨招安,觉得于公抢了他的功劳,要去亲自剿灭升山寨。于公一再阻止官兵杀降,请求将军到午时,刘君孚不下山再向升山进发。午时已到,刘君孚迟迟不下山,大将军急不可耐想上山剿灭升山寨,于是于公挡马阻剿,矛盾冲突爆发,迎来本剧的高潮。只见舞台上于公一人跪搓挡住马匹,所有演员在舞台上的搓步,形象地给我们展现出于公一人抵抗众人,阻止众人上山的坚决之心。于公以杀头之前再喝点酒为由,智缓时间,最终大将军又等了一刻,在千钧一发之际,刘君孚带着好消息回来了,所有的矛盾冲突都得以解决,完成了圆满的结局,使观众提着的心放下来。
本剧剧情矛盾冲突较为激烈,矛盾呈推进式,无论是矛盾大小还是矛盾激烈程度,都是一个高过一个,智捉捕头邹克忠尤是小矛盾點,单骑上山这一矛盾的解决为高潮矛盾点做好了铺垫,最终达到最为激烈的挡马阻剿这个矛盾,把剧情推向高潮,可谓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新编历史晋剧《于成龙》故事紧凑,场次安排的合情合理,布局巧妙,使得剧情发展引人入胜,达到了跌宕起伏的程度。其戏剧节奏张弛有度,安排得恰到好处;并且在情节安排上做到冲突鲜明,矛盾激烈,是个成熟的戏曲作品。
关 键 词:节奏 矛盾冲突 张弛有度
跌宕起伏是《于成龙》节奏衔接的最大特点,剧情结构的设计巧妙、衔接自然,有激烈有缓和、相互交织、互相推动,激烈的剧情中穿插着缓和的部分,张弛有度,相得益彰;虽然剧情中有激烈的冲突,但是剧情节奏安排得恰到好处,矛盾激烈后给观众一个缓和情绪的准备,平静之后再起波澜,将剧情推向高潮,带给观众视听盛宴。
一、剧情简介
艺术作品来源于生活,对于晋剧《于成龙》同样适用,于成龙的人物形象取材于清朝名臣于成龙的真实事迹,加以改编而成,歌颂的是廉吏于成龙为百姓着想,为百姓谋福的精神,弘扬了廉政的作风,对现代社会有积极的影响作用。
新编历史晋剧《于成龙》以其张弛有度,结构紧凑的叙事结构讲述了于成龙退休后,得知吴三桂作乱,祸及百姓,使得百姓不安生,刘君孚因反乱被诬陷而反上东山,本想回家安度晚年的于公,仍然担心百姓受苦,不惜搭上性命,为民请命,立下军令状,自荐返麻城查案招安的故事。本剧由老生名家谢涛担任主演于成龙,她以激扬高亢的唱腔、优美高超的做功展现出晋剧的特色,获得观众的好评与喜爱,并收到邀请在北京参加“全国舞台艺术优秀剧目展演”活动。
二、节奏张弛有度,剧情跌宕起伏
跌宕起伏是晋剧《于成龙》节奏衔接的最大特点,剧情结构的设计巧妙,衔接自然,有激烈有缓和,相互交织,互相推动,激烈的剧情中穿插着缓和的部分,张弛有度,相得益彰,使观众在观看激烈的矛盾斗争的同时,不至于总是绷着紧张的神经,又或者造成审美疲劳。
本剧剧情中包含不少激烈的矛盾冲突,但是剧情节奏安排得恰到好处,矛盾激烈后给观众一个缓和情绪的准备,平静之后再起波澜,将剧情推向高潮,带给观众视听盛宴。戏曲一开场首先将事情的缘由交代清楚,于公退休乘船回家养老,却被告知麻城陷入危机,本打算不管朝廷事务的于公,听到此事危及百姓生活,使百姓的生活陷于水火之中,于公心系百姓安危,便决定返回麻城。就这样戏曲节奏由慢转快,由平缓无波澜转到矛盾冲突的产生,紧接着是于公与邹克忠的冲突上演,也就是于公智捉捕头邹克忠的戏。这是矛盾冲突产生的开始,斗争并不激烈,但是很有看头,捕头的插科打诨起到了调节戏曲氛围的作用,捕头喝多之后丑态百出,在于公面前像个小丑一样,被于公一步步套出他与吴三桂在百姓背后做的手脚,被于公抓捕斩首示众。
前面剧情层层的矛盾得以平息,事情圆满解决算是告一段落,但更进一步的矛盾冲突出现,将本剧推向真正的大高潮。大将军诬陷于公和吴三桂勾结,想亲自上山剿灭升山寨,这一部分大将军与于公的矛盾持续上升,升至最高点,最终冲突爆发,矛盾点尤为突出。大将军不听劝阻执意上山,于公则阻止大将军上山,这两个矛盾点迅速上升,矛盾爆发点是于公挡马,以一敌众的场景。这时剧情节奏很快,等待刘君孚到来的这段时间,给人一种很紧张、很焦急的感觉。为了缓解这种紧张的局面,编剧开始放缓节奏,让于公智缓时间,一段唱腔让过快的节奏得以缓解,也给观众缓解由于剧情推进过快产生的紧张感。于公一段唱腔过后,刘君孚下山,时间不快不慢恰到好处,所有的矛盾冲突在这时都得到化解。
编剧在情节节奏的设计上,把握得当,跌宕起伏的剧情设计,不过于平淡又不过于紧张,有平静有波澜,可谓张弛有度。《于成龙》的跌宕起伏在于编剧对剧情的处理,由得到消息返回麻城,捉捕头,到平东山,挡马,智缓时间,最终平乱,剧情由平缓渐渐生出波澜,渐渐平息后,一波又起,继而达到波澜壮阔,波涛汹涌,最后归于风平浪静。
三、矛盾激烈,剧情冲突鲜明
《于成龙》在剧情走势上矛盾激烈,编剧设置了很多大大小小的矛盾点,这些大大小小的矛盾点穿插于剧中,形成了斗争鲜明的冲突。剧情的矛盾冲突由小到大,渐渐推进,形成矛盾的升华,逐渐达到高潮;且矛盾迭起,并一步步解决,从而完成对矛盾冲突的化解。智捉捕头邹克忠,单骑上山平反东山,挡马阻剿这三场戏的剧情设计,是本剧矛盾冲突展现的部分,情节精彩,引人入胜。
第二场智捉捕头邹克忠是一个小的冲突矛盾,讲述了于成龙使用妙计抓捕奸臣邹克忠。于成龙知道刘君孚反上东山,是受到逼迫,冲突点在于怎样让邹克忠自己说出其中原委并逮捕他。首先于成龙假扮杨玉贞公爹,等着喜欢玉贞的捕头邹克忠自己送上门来,其次假装和邹喝酒交谈甚欢,故意说自己女儿要嫁一个有钱的,他一个小捕头怎么有钱养的起自己女儿,最后就等着愚蠢的邹克忠进套。邹为了证明自己的实力,便称自己与吴三桂是莫逆之交,办事深得吴三桂喜爱,从中捞得许多好处, 得意忘形的他自以为聪明,不料酒后失言,将事情原委道出。坦白吴三桂散发伪札作乱,让他捡了大布袋,通逆是个大布袋,谁都装的下,他滥捕滥杀,刘君孚反乱,被他诬陷是卧底,逼的刘君孚和一批人上了东山不下来。这算是剧中一个小冲突,为后来于公招安做铺垫。
单骑上山这一场的矛盾冲突层层递进,但是编剧设计剧情不拖沓,随着剧情的推进,矛盾冲突随之一一破解,直到攻破最大的矛盾刘君孚。于公上山时,东山所有人一起抵抗于公,坚决不下山,但是于公当众烧毁军令状与谋反名册,令众人开始动摇,于公又采取各个击破的方法,将每个家庭的情况给他们说一遍,庄稼荒芜,家里没有柴米,有人儿子丢了,说到家庭困难,大伙都想回家。但刘君孚不为所动,不相信官府,即使大家一起劝他,仍旧不愿带着大伙下山,甚至动手要把于公赶下山。有人说刘君孚恩将仇报,在他家最困难时,是于公叫人给他送去粮米,救回他们家人性命,他听后为之动容。又知道如果这次他不下山,于公会因为他被砍头,他不相信官府,但是于公却是为了百姓,为了他们。最终刘君孚还是被说服下山归顺朝廷,又主动要求去升山寨劝降。
一层一层渐进的矛盾冲突都解决后,编剧又设计更为激烈的冲突,将剧情推向高潮。尚大将军不相信于公招抚东山,刘君孚投降,并去升山寨招安,觉得于公抢了他的功劳,要去亲自剿灭升山寨。于公一再阻止官兵杀降,请求将军到午时,刘君孚不下山再向升山进发。午时已到,刘君孚迟迟不下山,大将军急不可耐想上山剿灭升山寨,于是于公挡马阻剿,矛盾冲突爆发,迎来本剧的高潮。只见舞台上于公一人跪搓挡住马匹,所有演员在舞台上的搓步,形象地给我们展现出于公一人抵抗众人,阻止众人上山的坚决之心。于公以杀头之前再喝点酒为由,智缓时间,最终大将军又等了一刻,在千钧一发之际,刘君孚带着好消息回来了,所有的矛盾冲突都得以解决,完成了圆满的结局,使观众提着的心放下来。
本剧剧情矛盾冲突较为激烈,矛盾呈推进式,无论是矛盾大小还是矛盾激烈程度,都是一个高过一个,智捉捕头邹克忠尤是小矛盾點,单骑上山这一矛盾的解决为高潮矛盾点做好了铺垫,最终达到最为激烈的挡马阻剿这个矛盾,把剧情推向高潮,可谓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新编历史晋剧《于成龙》故事紧凑,场次安排的合情合理,布局巧妙,使得剧情发展引人入胜,达到了跌宕起伏的程度。其戏剧节奏张弛有度,安排得恰到好处;并且在情节安排上做到冲突鲜明,矛盾激烈,是个成熟的戏曲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