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就语篇分析的内容以及在阅读课教学中如何运用语篇分析来提高阅读课教学质量和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等问题进行探讨,提出语篇分析教学对于改进传统的阅读教学方法,提高学生阅读水平,提高阅读课的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
关键词:语篇分析;职业院校英语;阅读教学
一、语篇分析与教学
语篇是指一系列连续的话段或句子构成的语言整体。语篇教学的目的就在于培养学生从语篇整体出发理解作者的观点、意图,对文章进行综合的分析。它以语篇为基本单位,围绕语篇的整体内容分析人物性格或事件的缘由,总结中心思想和写作技巧,分析句子之间、段落之间的衔接和连贯,从而把握篇章的主题思想。它在注重语言形式、语言功能的同时还注重文化背景知识,以培养学生理解、分析的能力,训练学生获取完整信息的能力。语篇分析教学分为微观结构分析教学与宏观结构分析教学。前者主要体现在识别关键词和掌握篇章联结的基本手段,包括语法手段、词汇衔接、逻辑联系语等,以帮助学生扫清语言障碍,为进一步理解文章打下基础。后者主要体现在识别主题句、重点段并从宏观的角度分析语篇结构,以引导学生对整个语篇的层次结构、逻辑关系、主题思想和作者的立场观点全面领会,进一步进行评论和欣赏。
二、教学中的常见语篇分析手段
(一)主述位结构分析
主述位结构指的是主位和述位的结合体。主位是说话人传递信息的出发点,是小句加以说明的部分,述位是围绕主位展开的。韩礼德将主位称为心理主位,以别于语法主语和逻辑主语。他根据主位的结构情况将主位分为简单主位、多重主位(含有三类成分语意、交际和概念)和分句主位,根据充当主位的不同成分,将主位分为无标记和有标记主位。他强调离开特定的上下文和背景和交际行为,则无法标识主位。因此,主述位理论使用的单位不是词、句,而是语篇。通过对语篇中主述结构的划分,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根据已知信息和新信息的位置推断出对阅读有帮助的信息位置,并略过已知信息,提高阅读速度。当文中涉及了一些时间状语、地点状语等作标记主位时,学生可以通过这些标记主位把文章的时间和空间发展顺序排列起来,从而抓住语篇的结构、理解语篇内容。因此,主述位结构理论对语篇阅读理解能力及阅读速度的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衔接手段的使用
语篇之所以成为语篇,不在于它的语法性,而在于它的语篇性。語篇性是由衔接关系形成的。他们给出了五种类型的衔接手段,即指称、替代、省略、连接和词汇衔接。其中,指称、替代、省略和连接这四种衔接都是通过语法手段达到语段(篇)的各个构成部分之间语义衔接,而词汇衔接则是通过词汇的选择来达到衔接的目的。
1.指称
指称是衔接的一类。指称衔接关系指用代词等语法关系表示语义关系。当我们在上下文中找到了代词所指称的对象,我们就在代词与所指之间建立了语义联系。近距离的指称关系一般容易确立。在课堂上要求学生确立指称关系,有助于他们在阅读时快速理解文章。训练学生确立这样的指称,可以逐渐培养他们在阅读时快速地理清文章的线索,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
2.替代和省略
替代和省略十分相似,所不同的是前者有替代词语,后者没有,因而省略被称为零替代。在篇章层次中,作为一种衔接形式,被替代和省略的成分要在上文中寻找,从而使篇章成为连贯的整体。在语篇中,第一次提到的是新信息,一般用原词全称,第二次提到的是旧信息,就可以用替代或省略了。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原词复现,指称、替代或省略来帮助学生分析段落的层次,以便更好地理解课文。
3.运用文化背景知识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不同的语言记载着不同民族的历史、传统、风俗、价值观念等。阅读理解是背景知识与语篇信息相互作用的结果,背景信息越吻合,获得有用信息就越多。因此,教师应该培养学生将内容与背景知识相连贯的能力。而语篇教学正是利用文化背景知识可解读信息度较高的特点,使学生从语言信息输入到语言信息输出均处于整体的、动态的思维之中,引导学生了解文章的框架结构及作者的意图,挖掘出语篇段落之间的深层意义,帮助学生迅速获取文章信息,准确地把握文章的内容,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
三、语篇分析在职业院校英语教学中应用的具体方法
(一)引入文化背景
在课文预习阶段,布置学生有效预测课文。通过查阅参考书和因特网,了解相关文章背景知识,使学生对所讲的课文有更直接、更深刻的认识,扩大了信息的输人量;同时教师也可根据收集的文化背景知识,有重点、有选择地进行补充,为下一步课文分析打下基础。
(二)分析文章的体裁
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识别不同文体,是培养学生语篇能力的突破口。因此,教师首先应向学生系统介绍文章体裁的分类情况及基本特征,然后通过课堂分析,帮助学生结合所学文章的具体特点,进一步深刻了解某种文体的特征,从而加深对文章的深层次理解,帮助学生赏析文章。
(三)分析文章主题思想
文章的主题思想是整篇文章的核心,概括主题思想是从文章总体层次结构上把握文章。因此,引导学生正确地概括主题思想是教学的重点。在学生经过预习的基础上,教师要在课文分析的教学中,结合教材课后的理解题,引导学生划分段落,归纳段落大意或找出段落的主题句,然后概括主题思想。
(四)分析文章的句际关系和句内含义
句际关系的分析也是语篇分析的一个重要内容。通过分析句与句之间的关系,借助语篇衔接手段,理清句际逻辑关系,为学生正确理解课文扫清障碍。
(五)处理语言知识的重点和难点
语篇能力的培养,并不排斥对句子结构、短语和生词的分析。扫清语言形式的障碍,尤其是搞清楚长、难句的句子结构,可为正确理解和欣赏语篇铺平道路。因此在英语教学中应该重视语言知识难、重点的讲解,注重基本功培养。
【参考文献】
[1]王扬.思维模式差异及其对语篇的影响[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1(01):81-83
[2]赵崇华.思维模式与篇章教学[J].山东外语教学,2002(03):52-55
[3]新编大学英语(第一册)(第二版)[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作者简介:崔晓华(1981-)女,河南省新乡市人,河南经济贸易高级技工学校讲师,本科,研究方向:综合英语。
关键词:语篇分析;职业院校英语;阅读教学
一、语篇分析与教学
语篇是指一系列连续的话段或句子构成的语言整体。语篇教学的目的就在于培养学生从语篇整体出发理解作者的观点、意图,对文章进行综合的分析。它以语篇为基本单位,围绕语篇的整体内容分析人物性格或事件的缘由,总结中心思想和写作技巧,分析句子之间、段落之间的衔接和连贯,从而把握篇章的主题思想。它在注重语言形式、语言功能的同时还注重文化背景知识,以培养学生理解、分析的能力,训练学生获取完整信息的能力。语篇分析教学分为微观结构分析教学与宏观结构分析教学。前者主要体现在识别关键词和掌握篇章联结的基本手段,包括语法手段、词汇衔接、逻辑联系语等,以帮助学生扫清语言障碍,为进一步理解文章打下基础。后者主要体现在识别主题句、重点段并从宏观的角度分析语篇结构,以引导学生对整个语篇的层次结构、逻辑关系、主题思想和作者的立场观点全面领会,进一步进行评论和欣赏。
二、教学中的常见语篇分析手段
(一)主述位结构分析
主述位结构指的是主位和述位的结合体。主位是说话人传递信息的出发点,是小句加以说明的部分,述位是围绕主位展开的。韩礼德将主位称为心理主位,以别于语法主语和逻辑主语。他根据主位的结构情况将主位分为简单主位、多重主位(含有三类成分语意、交际和概念)和分句主位,根据充当主位的不同成分,将主位分为无标记和有标记主位。他强调离开特定的上下文和背景和交际行为,则无法标识主位。因此,主述位理论使用的单位不是词、句,而是语篇。通过对语篇中主述结构的划分,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根据已知信息和新信息的位置推断出对阅读有帮助的信息位置,并略过已知信息,提高阅读速度。当文中涉及了一些时间状语、地点状语等作标记主位时,学生可以通过这些标记主位把文章的时间和空间发展顺序排列起来,从而抓住语篇的结构、理解语篇内容。因此,主述位结构理论对语篇阅读理解能力及阅读速度的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衔接手段的使用
语篇之所以成为语篇,不在于它的语法性,而在于它的语篇性。語篇性是由衔接关系形成的。他们给出了五种类型的衔接手段,即指称、替代、省略、连接和词汇衔接。其中,指称、替代、省略和连接这四种衔接都是通过语法手段达到语段(篇)的各个构成部分之间语义衔接,而词汇衔接则是通过词汇的选择来达到衔接的目的。
1.指称
指称是衔接的一类。指称衔接关系指用代词等语法关系表示语义关系。当我们在上下文中找到了代词所指称的对象,我们就在代词与所指之间建立了语义联系。近距离的指称关系一般容易确立。在课堂上要求学生确立指称关系,有助于他们在阅读时快速理解文章。训练学生确立这样的指称,可以逐渐培养他们在阅读时快速地理清文章的线索,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
2.替代和省略
替代和省略十分相似,所不同的是前者有替代词语,后者没有,因而省略被称为零替代。在篇章层次中,作为一种衔接形式,被替代和省略的成分要在上文中寻找,从而使篇章成为连贯的整体。在语篇中,第一次提到的是新信息,一般用原词全称,第二次提到的是旧信息,就可以用替代或省略了。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原词复现,指称、替代或省略来帮助学生分析段落的层次,以便更好地理解课文。
3.运用文化背景知识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不同的语言记载着不同民族的历史、传统、风俗、价值观念等。阅读理解是背景知识与语篇信息相互作用的结果,背景信息越吻合,获得有用信息就越多。因此,教师应该培养学生将内容与背景知识相连贯的能力。而语篇教学正是利用文化背景知识可解读信息度较高的特点,使学生从语言信息输入到语言信息输出均处于整体的、动态的思维之中,引导学生了解文章的框架结构及作者的意图,挖掘出语篇段落之间的深层意义,帮助学生迅速获取文章信息,准确地把握文章的内容,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
三、语篇分析在职业院校英语教学中应用的具体方法
(一)引入文化背景
在课文预习阶段,布置学生有效预测课文。通过查阅参考书和因特网,了解相关文章背景知识,使学生对所讲的课文有更直接、更深刻的认识,扩大了信息的输人量;同时教师也可根据收集的文化背景知识,有重点、有选择地进行补充,为下一步课文分析打下基础。
(二)分析文章的体裁
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识别不同文体,是培养学生语篇能力的突破口。因此,教师首先应向学生系统介绍文章体裁的分类情况及基本特征,然后通过课堂分析,帮助学生结合所学文章的具体特点,进一步深刻了解某种文体的特征,从而加深对文章的深层次理解,帮助学生赏析文章。
(三)分析文章主题思想
文章的主题思想是整篇文章的核心,概括主题思想是从文章总体层次结构上把握文章。因此,引导学生正确地概括主题思想是教学的重点。在学生经过预习的基础上,教师要在课文分析的教学中,结合教材课后的理解题,引导学生划分段落,归纳段落大意或找出段落的主题句,然后概括主题思想。
(四)分析文章的句际关系和句内含义
句际关系的分析也是语篇分析的一个重要内容。通过分析句与句之间的关系,借助语篇衔接手段,理清句际逻辑关系,为学生正确理解课文扫清障碍。
(五)处理语言知识的重点和难点
语篇能力的培养,并不排斥对句子结构、短语和生词的分析。扫清语言形式的障碍,尤其是搞清楚长、难句的句子结构,可为正确理解和欣赏语篇铺平道路。因此在英语教学中应该重视语言知识难、重点的讲解,注重基本功培养。
【参考文献】
[1]王扬.思维模式差异及其对语篇的影响[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1(01):81-83
[2]赵崇华.思维模式与篇章教学[J].山东外语教学,2002(03):52-55
[3]新编大学英语(第一册)(第二版)[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作者简介:崔晓华(1981-)女,河南省新乡市人,河南经济贸易高级技工学校讲师,本科,研究方向:综合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