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上课,老师们还在忙什么

来源 :民主与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ichenglin8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近一段时间,教育部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评估工作正在一些高校紧张进行。“教学评估”的目的是什么,就是要使我国高校“办出水平、办出特色,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看来,“教学评估”是有意义的。但要真正将这项工作做好,还需要对当下中国大学存在的问题作一点梳理才是。
  大学是干什么的,它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地方;老师是干什么的,教书育人是它责无旁贷的使命。为此,就必须有一流的教学设备、器材、图书馆、实验室、运动场所等;必须要有优先和充足的办学经费,不要让学校领导和教学人员为了筹钱而干一些与教学不相干的事情;更要强调的是,必须有全身心教书育人、师德为先的教师队伍,他们的一切为了学生,他们的所作为了一切学生。这样的好老师有不少,每年“教师节”的表彰大会上都能看到他们的身影,更有浙江大学设百万奖教金奖励课上得好的老师!
  但是,一个十分严重的事实也摆在我们面前,“除了上课,老师们还在忙什么?”只要我们走进大学稍作调查就可以发现,老师们除了上课,真正为了上课和教学的时间其实很少。
  ——他们更多地在忙做课题。从中央到地方,各种各样的纵向、横向课题伴随丰厚的经费和过硬的考核指标,引诱、逼迫着老师们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他们更多地在忙着写论文和著作。这些都是老师们晋升、评职不可少的内容。于是乎,各种各样的核心、权威目录应运而生,杂志社抬高版面费用,出版社变着花样拉拢作者,而老师们也为着“著作等身”辛勤耕耘。
  ——他们更多地在忙着参加颁奖会、座谈会、咨询会等各种各样的社会活動。每逢周六、周日经常可以看到忙碌的老师们打着“飞的”到祖国各地参加各个学校、各个院系、各个学会举办的“学术会议”,或到兄弟院校“传经送宝”、“学术讲座”……
  不能说上述活动不重要,问题在于,老师们都去干课堂以外的事情了,还有多少时间和精力去上课和上好课。
  为了上好课,老师们首先需要加强本课程的知识学习。在今天的“后喻时代”,我们还有多少东西是学生们不懂需要在课堂上由老师传授的?我们常说艺人们“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而要让学生们能安静地用心地坐在课堂上学习,我们的老师难道不该多花一些时间和精力么?
  为了上好课,认真备课是少不了的。了解学生的情况,听取他们的反馈,加上同行们的听课、切磋、交流都是需要时间和精力的。
  为了上好课,还要与同学们打成一片,掌握和了解传授对象的课外活动情况,回答问题,批改作业,帮助他们选择参加社团活动和从事有效的学术研究和社会实践,这一切都需要老师们花费时间和精力。我曾以访问学者的身份造访过香港的大学,每当做完当天的功课离开大楼准备回家时,总能看到学院老师的办公室里还亮着灯,一打听才知道他们在为上课做准备。香港大学的老师们很少有那么多与上课无关的社会活动。
  时下正在进行“教学评估”活动,或许会对提高老师们对课堂教学的重视,促使他们为打造一张张靓丽的学生名片而努力。
  但是,我以为这绝不是靠短时的教学评估就能奏效的,也不仅仅是老师们自己的事情,必须从宏观的教育体制上进行反思和改革。
  比如说,能否保证大学就是以“教书育人”为宗旨,考核学校和老师就是要以课堂教学和人才培养的成果为主?老师们也需要关注和从事一定的科学研究,但是,这一切都着眼于上课,有利于教学,他们的职称是“教师”。
  比如说,能否在大学成立科学研究院,在院系成立科学研究所,聘请专门研究人才从事和完成国家和社会上的各种各样的科研课题和任务,他们的职称是“研究员”。他们也可为学生们上课,但他们的所为,是将科学研究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有利于教学。
  比如说,能否制定和完善有利于教学的老师考核、晋升制度,让更多的百万奖励、十万奖励优秀教学者的事情成为常态,不要让浙江大学一类的奖励再成为新闻;更要有让上课者光彩照人、物质待遇优厚的教师考核和工资制度。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当下实际上重科研轻教学的办学模式。也只有这样,我们一次又一次的“教学评估”才有真正的意义和效果。
  (作者单位:华中科技大学)
其他文献
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公布的五年立法规划,也是未来五年沉甸甸的“立法清单”,其中备受社会关注的环境保护法的修订、大气污染防治法的修订,以及与落实“税收法定”原则密切相关的税收征收管理法(修改)、增值税法等若干单行税法等,都被列入条件比较成熟、本届任期内拟提请审议的第一类项目,有望在2014年完成或者取得重大进展。  2014年,多次征求民意多轮审议的新环保法能否真正长出“牙齿”来,大修后的“大气法”
我一直认为德先生和赛先生应该是一体的,所以今天来开这个会,很有意义。从德先生和赛先生提出来,到现在已经有100多年了,有思想的知识分子老前辈大部分都不在了,我想了想,大概还只有周有光老先生还健在,他今年108岁。他经历五四新文化运动一直到现在,一直没有停顿思考社会进步问题。他的文章言简意赅,思路非常清楚。所以,社会科学应该有社普,让普通人看得懂。我以前与龚育之说过,我们科学普及做得很好,但社会科学
人类历史的发展证明了一个基本事实,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民族每一个人都是文化长期塑造影响的结果。现代心理学认为,存在着人类生活中一种影响制约我们思想行动的集体无意识。这种集体无意识就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历史和文化。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根本自信和强大软实力的表现。文化自信,对内可以成为万众一心,克服、战胜艰难险阻的巨大向心力凝聚力;对外则是在处理国与国关系时掌握话语权,不战而屈人之兵,产生“以理服
过去,老百姓对行政审批有句形象的顺口溜:“门难进,脸难看,盖个图章跑半年;话难听,事难办,批个项目腿跑断。”然而,在全面推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12年后的今天,仍有企业家感慨:投资一个项
近年来,我在研究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时候,接触到许多大学校长的材料。比如北京大学的蔡元培、蒋梦麟、胡适、清华大学的罗家伦、梅贻琦,南开大学的张伯苓,浙江大学的竺可桢,四川大学的任鸿隽,中正大学的胡先骕。这些大学校长是中国现代教育的奠基人。可惜由于历史的原因,他们的思想理念,行为方式和人格风范,曾经被我们淡忘。这不仅使中国现代教育传统被人为地中断,而且还让我们的教育在很长时间里迷失了方向,从而走了很大
当前,从上到下出现了一种普遍现象,那就是一种信仰的缺失和思想的空虚,思想没有寄托没有依托。这是因为现在是中国几千年以来最大的转型期。问题如何破解?  前几年,我们讲科学精神、科学理性,实际上我们做的大量工作主要是灌輸科学知识,以为这就是弘扬科学精神、科学理性,实际上这是两回事。前些年提出科学发展观,但是真正着力的不是科学思想和科学理性,因此我认为这个问题值得深思。  从上世纪90年代末期我就在思考
对我这样一个年过40走向不惑之年的普通科技工作者来说,应该好好静下来思考一下前半生是怎么走过来的,下半生应该怎样走,怎样个活法才能使自己今后的人生更有意义。  人们都说时间是至上的哲人,能揭示真理展示真相;时间是超凡的革新家,能创造奇迹创新未来;时间是高明的医生,能医愈心灵重创,消除情感瘢痕;时间是鉴别真伪美丑的镜子,是衡量平庸抑或伟大的尺子,是破解蒙昧走向成熟的梯子;时间是世界上最珍贵的东西,“
在当前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大环境下,成人教育的发展也在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在信息化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面对成人英语教学所遇到的许多问题,成人高校的英语教师应该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