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使学生具备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这充分说明,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思维,发展其创造力已经成为素质教育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点。本文从创设教学情境、构建和谐民主学习氛围、合理运用开放题以及引导学生质疑四个方面浅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关键词:小学数学;创新思维;创新精神
随着素质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日益凸显,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已经成为现代教育的核心内容,而数学作为一门思维性极强的基础学科,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方面有着显著优势。基于此现状,本文就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进行浅谈,对于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实现新课标教学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一、创设教学情境,萌发学生创新意识
小学生由于年龄的原因,他们求知欲的形成一般要经历好奇、求知、探索这三个阶段,一旦他们对某些事物产生好奇心,便会去求知,去探索。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应多设计一些能引起学生好奇心的问题。首先,问题应新奇,让学生对学习内容感兴趣,借此激发他们创造性学习的兴趣;其次,问题要尽量贴近生活实际,这样的内容能够有效地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再次,问题要符合学生现有的知识范围,使学习内容更具有启发性,从而为学生创设一个富于想象、勤于动脑的学习氛围;最后,问题的深度、广度应适当,使学生可以从与问题相关的各个方面去思考、探索问题的根源。例如:在教学“三角形内角和”一节时,教师可先让学生准备直角、锐角、钝角的三角形纸片,指导学生通过折、撕、拼等动手操作活动,自己探究三角形的内角和的度数。学生们通过实践和观察发现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可以拼成一个平角,而平角等于180度,所以三角形的内角和也等于180度。在这一教学过程中,不但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而且还让学生掌握了探索未知的思维方法,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有助于学生萌发创新意识。
二、构建和谐民主学习氛围,发掘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学生创新思维及能力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是最有利的基础保障。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习氛围则是教学效果的一种体现形式。只有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师生间的情感才会更为融洽,这样学生才能敢问、敢想、敢做,从而不断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首先,教师要让学生在重要问题的讨论中人人平等、人人参与,并对学生的作业开展互评、自评,以此来激励学生勇敢发言。例如,教师可提出这样的问题:在时间相同的前提下,3米长标杆影长为2米,那么影长为10米的大树,实际高度是多少米?随后学生提出很多种解法,教师可以让学生讲明算法的理由,在评议谁的方法最好。通过这样的热烈的课堂气氛,学生不仅交流了彼此间的思路,同时也接受到了多向的反馈信息,进而促进了创新思维的形;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把握住恰当地時机,是发掘学生创新思维的前提。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要善于利用新旧知识的连接点来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并积极引导学生认真观察,不断启发学生总结概括出新的概念,再通过合理的推理、判断得出科学的结论。
三、合理运用开放题,开发学生发散思维
数学是一门思维性较强的学科,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方面具有很好的效果,而数学中的开放性习题不仅能充分激发出学生的创造潜能,而且还可以训练学生的思维创造性及变通性。所谓的开放题,主要是指教师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没有标准答案或答案并不是唯一的。这样的习题能够使学生产生出更多、更新、更具有创新性的想法,进而激发出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及发散性思维。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开放性习题的选用,不但要有一定的难度,同时还要让所有学生都能够接受,既要在习题中涵盖创新的因素,又要留有让学生施展才智的余地。开放性习题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中一问一答的教学方式,一题多解更加有利于学生从多方向、多角度去思考和探求问题的答案,从而使得学生的思维更加灵活、广阔,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四、引导学生质疑,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我国伟大的数学家陈景润,通过对问题的质疑,证明了哥德巴赫猜想,这样我们深深的认识到,只有在对某些事物产生疑问的同时,才会去进行思考和探索,才有可能萌发创新意识,这就意味着质疑是学生对问题进行主动思考和探索的重要标志。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不断从旁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质疑,并鼓励学生敢于提出问题。一旦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了质疑,其势必会积极主动地对问题进行认真研究,并且还会愿意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这就要求教师应在课堂上多创设一些问题情境,并设置认知冲突,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例如:教师在讲授测量的内容时,为了尽量让学参与到教学中,教师可通过让学生对身边一些感兴趣的事物进行测量,此时学生便会对父母身高、餐桌的高度、房间内的门窗高度等进行测量,随后在课堂上让学生互相之间交流、讨论各自的测量结果,这样的教学方式,必然会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也使学生在亲自动手实践中学到了知识。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善于利用各种有利因素,创建富有探索性和趣味性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学会亲自探索、发现和解决问题。教师还应合理运用开放题,引导学生学会质疑,从而培养学生敢于实践、主动探索的科学精神,不断提高其发散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余光炎.《小学数学教学中应如何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思维》[J].考试周刊.2010,(14).
[2]刘朋云.《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4).
[3]王江.《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J].陕西教育(教学).2011,(1).
(作者单位:四川省攀枝花市米易县第二小学校)
关键词:小学数学;创新思维;创新精神
随着素质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日益凸显,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已经成为现代教育的核心内容,而数学作为一门思维性极强的基础学科,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方面有着显著优势。基于此现状,本文就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进行浅谈,对于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实现新课标教学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一、创设教学情境,萌发学生创新意识
小学生由于年龄的原因,他们求知欲的形成一般要经历好奇、求知、探索这三个阶段,一旦他们对某些事物产生好奇心,便会去求知,去探索。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应多设计一些能引起学生好奇心的问题。首先,问题应新奇,让学生对学习内容感兴趣,借此激发他们创造性学习的兴趣;其次,问题要尽量贴近生活实际,这样的内容能够有效地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再次,问题要符合学生现有的知识范围,使学习内容更具有启发性,从而为学生创设一个富于想象、勤于动脑的学习氛围;最后,问题的深度、广度应适当,使学生可以从与问题相关的各个方面去思考、探索问题的根源。例如:在教学“三角形内角和”一节时,教师可先让学生准备直角、锐角、钝角的三角形纸片,指导学生通过折、撕、拼等动手操作活动,自己探究三角形的内角和的度数。学生们通过实践和观察发现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可以拼成一个平角,而平角等于180度,所以三角形的内角和也等于180度。在这一教学过程中,不但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而且还让学生掌握了探索未知的思维方法,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有助于学生萌发创新意识。
二、构建和谐民主学习氛围,发掘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学生创新思维及能力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是最有利的基础保障。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习氛围则是教学效果的一种体现形式。只有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师生间的情感才会更为融洽,这样学生才能敢问、敢想、敢做,从而不断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首先,教师要让学生在重要问题的讨论中人人平等、人人参与,并对学生的作业开展互评、自评,以此来激励学生勇敢发言。例如,教师可提出这样的问题:在时间相同的前提下,3米长标杆影长为2米,那么影长为10米的大树,实际高度是多少米?随后学生提出很多种解法,教师可以让学生讲明算法的理由,在评议谁的方法最好。通过这样的热烈的课堂气氛,学生不仅交流了彼此间的思路,同时也接受到了多向的反馈信息,进而促进了创新思维的形;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把握住恰当地時机,是发掘学生创新思维的前提。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要善于利用新旧知识的连接点来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并积极引导学生认真观察,不断启发学生总结概括出新的概念,再通过合理的推理、判断得出科学的结论。
三、合理运用开放题,开发学生发散思维
数学是一门思维性较强的学科,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方面具有很好的效果,而数学中的开放性习题不仅能充分激发出学生的创造潜能,而且还可以训练学生的思维创造性及变通性。所谓的开放题,主要是指教师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没有标准答案或答案并不是唯一的。这样的习题能够使学生产生出更多、更新、更具有创新性的想法,进而激发出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及发散性思维。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开放性习题的选用,不但要有一定的难度,同时还要让所有学生都能够接受,既要在习题中涵盖创新的因素,又要留有让学生施展才智的余地。开放性习题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中一问一答的教学方式,一题多解更加有利于学生从多方向、多角度去思考和探求问题的答案,从而使得学生的思维更加灵活、广阔,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四、引导学生质疑,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我国伟大的数学家陈景润,通过对问题的质疑,证明了哥德巴赫猜想,这样我们深深的认识到,只有在对某些事物产生疑问的同时,才会去进行思考和探索,才有可能萌发创新意识,这就意味着质疑是学生对问题进行主动思考和探索的重要标志。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不断从旁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质疑,并鼓励学生敢于提出问题。一旦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了质疑,其势必会积极主动地对问题进行认真研究,并且还会愿意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这就要求教师应在课堂上多创设一些问题情境,并设置认知冲突,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例如:教师在讲授测量的内容时,为了尽量让学参与到教学中,教师可通过让学生对身边一些感兴趣的事物进行测量,此时学生便会对父母身高、餐桌的高度、房间内的门窗高度等进行测量,随后在课堂上让学生互相之间交流、讨论各自的测量结果,这样的教学方式,必然会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也使学生在亲自动手实践中学到了知识。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善于利用各种有利因素,创建富有探索性和趣味性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学会亲自探索、发现和解决问题。教师还应合理运用开放题,引导学生学会质疑,从而培养学生敢于实践、主动探索的科学精神,不断提高其发散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余光炎.《小学数学教学中应如何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思维》[J].考试周刊.2010,(14).
[2]刘朋云.《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4).
[3]王江.《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J].陕西教育(教学).2011,(1).
(作者单位:四川省攀枝花市米易县第二小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