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卫生区制度的演进及其意义(1920~1949)

来源 :医学与哲学:A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nhongma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20年代~40年代,中国一些城市甚至个别省的卫生管理实行卫生区制度,即基于城市或省域卫生行政管理职能的需要,将整个城市或省域划为若干卫生区,每区设一卫生事务所并附设医疗机构,配置相应的卫生设施和专业人员,负责区内卫生事宜,从而实现城市或省域卫生分区管理。其基本经验就是将医学与人群通过社区联系起来,形成社区卫生网络系统。该制度的实行由中国沿海及于内地,亦为其他许多国家所效仿,体现了中国近代公共卫生建设实践的地方性,亦为我们今天留下非常宝贵的历史经验。
其他文献
我国高等医学教育在需求侧改革的道路上已取得了很大成就,但随着外延式扩张的不断推进,高等医学教育中的结构、质量和效益问题也日益凸显。伴随社会对优质医学教育资源和医学
医学生职业紊养的培养是人文医学教育的重要任务,但目前对医学生职业素养的构成和各阶段教学目标存在争议。通过文献分析和教育教学实践,将职业技能和人文精神归纳为医学生职业
防疫对策处于医疗技术、权力制度与观念文化交叉点上,它是特定阶段国家应急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近代早期英国的防疫对策,在内容形式上呈现较强世俗性和现实性特征,基本摆脱
目前,高等医学院校的医学伦理学科组织建设和教育目标达不到临床实践要求,师资队伍建设情况不理想,课程建设没有充分结合临床实践及医疗热点,忽视临床实习阶段的医学伦理学习。医
我国医学界近期接连多次发生论文被撤稿的事件,这些事件已经给医学界带来了较多的负面影响和较大的冲击,导致其产生的外部原因主要包括我国的学术人员评价标准单一、学术组织奖
静脉输液是临床常见的护理技术。住院患者需要静脉输液来进行各种治疗,尤其是危重患者,需要输注白蛋白,丙种免疫球蛋白等,量少,更换频繁,加重了护理工作量。本科利用采血针连接两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