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然而,随着社会改革的深入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持续性发展,一股不正之风和不良的价值取向侵扰了校园,功利冲淡了教师的天职,出现了师德滑坡等现象。当教师失范已成为不争事实的情形下,客观冷静地分析教师道德失范之因,寻找其治理举措才是权宜之策。
关键词:教师;职业道德失范;原因;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3-0000-02
一、教师职业道德失范的定义
“失范”一词,源于希腊文,意思是不守法或亵渎神,最初是由法国社会学家杜尔克姆引用为社会学概念,“是指一种无规范状况”。现行社会学著作普遍将其定义为社会群体或个体偏离或违反社会规范的行为,主要是指对社会发展和进步有负面作用的破坏性越轨行为。
教师职业道德失范 :“有人认为是教师的职业伦理和职业道德偏离了学生学习榜样和模范的标准”。亦或指在教学领域、人际交往领域与教育领域中违悖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或伤害学生身心健康、损害教师形象的行为或状态,其中未包括教师的违法行为和犯罪行为。[1]26-27
二、教师失范现象
“人心思变跳槽忙,热爱家教为孔方,以教为媒做交易,体罚学生没商量,学有所厌底子薄,校园造假施伎俩,应试教育酿苦果,体罚学生没商量,学生代劳隐患多,言行出格难为师,健康状况令人忧”。这是网上一段关于当前教师的职业形象颇具讽刺的调侃,看似是对教师行业的黑化,但未尝没有说明一些问题。
(一)廉洁问题:从教不廉,向学生索要礼物、收礼等现象不断。教师节当天,依兰县高级中学高二年级班主任冯群超索礼骂学生被撤教师资格。案中教师忘记了自己的身份,索要礼物,谩骂学生,种种行为丧失了一个教师的道德和良心,枉为人师。
(二)作风问题:吃喝嫖赌,严重的有奸污、调戏学生等现象。四川美术学院副教授就“骚扰”女学生致歉:副教授王小箭餐厅“骚扰”女大学生发表致歉。2012年6月19日京华网讯,甘肃教师28岁的乡村教师刘军红因涉嫌强奸、猥亵多名小学女生。从师德角度来讲,上述教师的违犯了教师的职业道德,对学生进行亲身的色情、淫秽教育,容易扭曲孩子的心灵,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
(三)教育问题:采用体罚、变相体罚学生等手段惩罚学生,手段简单、粗暴。2015年10月15日报道,重庆胡先生的孩子今年上4年级,因为作业完成得不好,被班主任用扫把把孩子屁股打成大面积瘀紫,触目惊心。“屁股是黑色的,裤子血淋淋地贴在肉上,心都碎了”。这是一种以暴制暴的教育。学生如果学会了教师的心狠手辣,社会必将在暴力的怪圈里恶性循环。教师是教育专家,对于一时无法处理的事情,可以缓一缓,万万不可对学生实施暴力制裁,否则只能适得其反。
三、教师职业道德失范的成因分析
高校教师师德失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外在客观因素的作用,也有内在主观因素的影响,本文重点从教师个体层面探讨其原因。
(一)社会环境方面。
一些专家认为,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的扩大,人们的思想发生了错乱,很多人把追逐金钱和物质享受作为人生理想目标,把金钱作为衡量价值大小的标准,以至于出现以权谋私、见利忘义等等。由于市场经济体制是按劳分配制度,教师的待遇和地位上与其他一些高收入的人群之间具有一定的差距,教师的报酬与其付出比例不当,其收入低于其他行业人群。分配的不公、贫富差距的拉大以及权钱交易等社会种种不良现象都在影响着教师的心灵塑造,导致少数教师心理失去平衡,对教师的道德认知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在这样的社会道德状况下往往就会出现精神上的松懈,以致出现道德的下滑。
唯物辩证法认为,在事物发生变化的过程中,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才是变化的根本。我国高校教师道德水平受到外部许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但高校教师自身不注重自身道德修养是师德频频缺失的重要原因。
(二)教师个体层面。
1、教师对其自身职业的特殊性认识不深刻、不到位,自我信仰缺失,是催生教师失范行为的剂药。主要表现为理想信念淡泊,敬业精神淡化。无论是部分新进教师还是在职教师对于“教师”职业的定位仍不清楚,对于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并未有清楚的认识,而仅停留在“教师”只是普通职业中的一种,是一种谋生手段;更不在乎自己所奉行的是何种职业观:谋生观也好、良心观也罢、即使是具有敬业精神,学校对此也不会有什么奖惩,对他们而言只要不违法就是合格教师。即使一些教师虽然认识到自己的行为对学生、社会以及他人的不利影响,以及应遵守相应的职业道德规范,但在自身利益与教师道德利益发生冲突时,由于缺乏坚定的教师信仰,而违反职业操守、职业道德行为习惯,选择自身利益。另一方面,个人道德修养也不注重,把知识层次的高低简单的等同于道德素质,仗着自己高文凭、高学历的光环反而对自身修养不注重、对自我要求也不严格,这些种种却恰恰是导致教师道德失范的重要因素。
2、教师的教育理念的定位出现偏倚,未能真正贯彻实行“以人为本”,而是错误的定义为使学生分数的提高就是对学生个体的关心。教师肩负教书育人的职责,一个合格的人民教师应该始终做到以学生为中心,真正把学生当作“人”来对待,把学生当成“人”来对待。尊重学生的个性,宽容学生的差异性。然而些许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却偏离了这一航线,以所谓提高学生成绩的借口采用“一刀切”、“填鸭式”教学方式开展教学活动,标准化答案抹杀孩子的创造性思维,采用简单、粗暴的手段惩戒他们口中的调皮学生。错误的育人理念诱发了教师的失范行为。
3、教师个体缺少对自己能力的准确定位,社会兼职过度,其导致的压力感、职业倦怠感是教师职业道德失范行为产生的诱发因素。当今社会,许多教师,兼职很普遍,参加各种活动会消耗很多的精力,而时间和能力的有限性,使得教师自己发展的时间就会被瓜分的支离破碎,甚至出现精力透支的状况。他们超负荷运转,身心疲惫的同时,自己的专业也几乎荒废;健康水平差,压力横生,怠倦感、压抑感、焦虑症、恐惧感接踵而至,教师更易于动怒,产生情绪化教学,竟而以一种敷衍的心态进行教学,教师自身的敏感和恐惧心里更容易使他们对学生问题产生强烈的不安全感,而这种不安全感容易诱发教师的失范行为。 4、教师未能正确处理与家长之间的关系。现下社会,家长对孩子寄托了太多的期望值,“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社会的普遍现象;而另一方面由于自身的能力有限,把对孩子的塑造重担权权交与教师。教学状况的复杂性,学生智育发展的多样性,教师精力的有限性,教师对每个学生关心程度自然不对等。问题在于:教师手中握有对学生的教育、管理、赏罚等权利,深受物质利益影响的家长未能正确处理好与教师的潜在关系,把对孩子的关心以物质交易的方式变相的转换为教师对孩子的重视。由于教师的“人性”特点,教师就可能把这种优势作为一种稀缺资源并以此作为交易手段,并把这种友善交易认为理所当然,故而向家长索取其他社会资源就更是合乎情理。家长的纵容,助长教师的失范行为。
四、提升教师职业道德素养的路径分析
道德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式,归根到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是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但此种反映不是消极被动的,人们正是通过对道德的把握,以积极能动的方式来把握世界和规范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
(一)提高教师职业的社会经济地位是保障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前提条件。
1、国家应该增加教师基本工资,提高教师待遇,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和权利。民间有句俗话:既要想马儿跑,又想马儿不吃草,那是万万不可能的!何况马克思指出:“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与他们的利益有关”。[2]82人们从事阶级斗争、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都是为了经济利益。经济利益是人们进行社会活动的根本动因。当然这种经济利益包括国家的、集体的和个人的,就一般情况而言,个人经济利益便成为决定教师职业稳定性和吸引力的重要因素。教师社会地位低下、待遇低是教师队伍不稳,导致教师道德失范的主要原因。教师的最基本,低层次的需要无法满足时,他们就会寻找其他的途径以弥补工薪收入的不足。因此,大幅度的增加教师工资,切实提高教师地位,使教师成为人人都羡慕的职业是十分必要的举措。一方面利于吸引高素质的优秀人才,从根源上提高了教师素质;另一方面,教师生活水平的提高也利于缓解教师的经济压力,教师才会有更多的时间投入教学活动、教师自身修养的发展,减少教师失范行为,从而促进教育事业的繁荣。
2、在不影响正常教学活动的前提下,应鼓励教师收入的多元化。单方面的提高国家财政对教师工资的支付,不仅加大了国家的财政负担,同时稳定的工资收入更能助长教师的惰性。从鼓励教师收入多元化层面看,社会兼职把教师放置在社会市场的大环境中,那么教师必然会遭受社会竞争,市场淘汰等外在压力,“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会让教师产生紧迫感,让教师产生忧患意识,迫使教师不断的学习,从而跟上时代的步伐以顺应市场的需要,这样的过程恰巧是教师自身素质、能力不断提升的过程。
(二)教师个体提高自我道德修养、把社会层面的他律内化为自律是防止教师职业道德失范的关键。
培根在习惯论中曾说过:理论是思想的先导,思想是行为的指南。“规范教师的道德行为单靠外在的灌输和规则无法促成教师道德自律,道德自律的养成需要在教育实践中发挥个体的自由意志和道德自律,其中浅层次的道德自律是基于对个体利益的顾虑与博弈”。[3]170因此,必须把我们的良心升华,使得职业良心、角色良心真正成为人的社会良心的一部分,并服从社会普遍道德原则。一旦人们的社会良心形成,因而能够自觉遵守的某种评价、某种客观的准则,人们也就不仅能够在遵守职业角色道德要求时获得自由,而且能够自由的把握现存的职业道德准则,并且通过自己的道德实践使得现存的道德更加的完备。
1、增强对教师职业的认同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教师建设中的真正问题并不是教学技能的问题,而是教师的自身认同感。这种认同包括教师对其职业道德规范的认同而产生的责任感和义务感,以及对教育功能和作用的深刻认识而产生的光荣感和使命感。从角色认识到角色认同再到角色信念的生成过程正是教师角色意识的形成过程,是教师对自身角色的认同过程。教师热爱自己的事业,体现为自踏入教师行业时,不单纯地将之视为挣钱的工具,担负起“教师”二字包涵的责任和义务;另一方面,树立正确的职业观,以一颗热诚的心拥抱教育,真正做到传道明德,教书育人。雷夫的“56号教室”就是最好的见证,它是美国的一个神话,也是全球教育界的一个奇迹,做一位美国洛杉矶市霍巴特小学的教师雷夫 艾斯奎特一样平凡却不平庸的教师难亦不难,关键在于你是否把教师职业作为你终身的热爱与毕生追求。
2、转变教育观念,具有崇高师爱,树立正确的学生观。热爱学生,期望学生健康成长,是教师的必备心理品质,也是教师情感“向生性”的表现。故而,在教学过程中要贯彻“以人为本” 的教育理念,以学生为中心,基于学生发展、关注学生发展,一切为了学生发展;以“信任”为基础,读懂学生,关爱学生,学会倾听,学会理解,学会宽容,做到“知彼”;“以工作责任心、爱心、耐心、信心、恒心即‘五心教育法’作为教学工作的重点”[4]2。“人同类而智殊”。《吕氏春秋》学生之间也存在智力上的差异,个别学生难免会出现接受能力较差,难学懂的情况,其实这是正常现象。作为教师,要时刻谨记因材施教,尊重学生个体的差异性,不管遇到怎样的困境,始终要抱着不骄不躁的心态,不挖苦讽刺和歧视学生,而是耐心引导和反复练习,始终和学生“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
3、认识自我,做到“知己”,由“自知”到“自控”。自知之明是自控的基础,认识到自己的意志力,是自控的关键。[5]98想要有更强的自控力,就得更多的自我意识。意识的产生是以认识过程为前提,意志的特征就是自觉的目的性,人的任何目的都是在认识的基础上产生的。简单说认识自我就是自知,就是了解自己、理解自己,包括了解自己的学识、能力、情感、意志、个性等状况,能够清晰的感知自身现状的困难、矛盾与需要,并能审视自己的内心面貌。教师是一个依靠良知工作的职业。教师职业的特殊性要求其从业者具有敬业精神、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需要从业者时刻充实自己、提高自己,做到以身作则。一方面对待职人员而言,只有对自身有了全方位的了解,才会知晓自己是否具备了从事教师职业的能力,进而做出恰当的选择,另一方面对在职教师而言,“自知”即对自己有透彻的了解,知道自己的意志力状况,才会明白自己短板,采取相应的措施弥补其不足。“慎独”和“自省”就是把社会层面的他律内化为自律的过程,该转化体现的是欲望得到合理抑制,实现自控的过程,从而达到规避教师的失范行为。
一个民族精神的衰亡始于知识分子精神的衰亡,而知识分子精神的衰亡则始自教师。作为高校,当面对教师失范不争事实时,应密切关注教师群体,始终抓好教师师德的建设。防微杜渐,为规避教师职业道德失范行为,促进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做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谷玉端:中学教师道德失范的原因及对策,教学与管理【J】,2005(1)。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
[3]龚群:《社会伦理十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4]邢瑞波:教师怎样才能教育好学生【J】,2008(12)月 。
[5]凯利.麦格尼格尔:《自控力》【M】,印刷工业出版社,2013年版。
作者简介:
肖春燕:女,内江师范学院2013级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本科生。
车欣春:女,内江师范学院2013级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本科生。
关键词:教师;职业道德失范;原因;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3-0000-02
一、教师职业道德失范的定义
“失范”一词,源于希腊文,意思是不守法或亵渎神,最初是由法国社会学家杜尔克姆引用为社会学概念,“是指一种无规范状况”。现行社会学著作普遍将其定义为社会群体或个体偏离或违反社会规范的行为,主要是指对社会发展和进步有负面作用的破坏性越轨行为。
教师职业道德失范 :“有人认为是教师的职业伦理和职业道德偏离了学生学习榜样和模范的标准”。亦或指在教学领域、人际交往领域与教育领域中违悖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或伤害学生身心健康、损害教师形象的行为或状态,其中未包括教师的违法行为和犯罪行为。[1]26-27
二、教师失范现象
“人心思变跳槽忙,热爱家教为孔方,以教为媒做交易,体罚学生没商量,学有所厌底子薄,校园造假施伎俩,应试教育酿苦果,体罚学生没商量,学生代劳隐患多,言行出格难为师,健康状况令人忧”。这是网上一段关于当前教师的职业形象颇具讽刺的调侃,看似是对教师行业的黑化,但未尝没有说明一些问题。
(一)廉洁问题:从教不廉,向学生索要礼物、收礼等现象不断。教师节当天,依兰县高级中学高二年级班主任冯群超索礼骂学生被撤教师资格。案中教师忘记了自己的身份,索要礼物,谩骂学生,种种行为丧失了一个教师的道德和良心,枉为人师。
(二)作风问题:吃喝嫖赌,严重的有奸污、调戏学生等现象。四川美术学院副教授就“骚扰”女学生致歉:副教授王小箭餐厅“骚扰”女大学生发表致歉。2012年6月19日京华网讯,甘肃教师28岁的乡村教师刘军红因涉嫌强奸、猥亵多名小学女生。从师德角度来讲,上述教师的违犯了教师的职业道德,对学生进行亲身的色情、淫秽教育,容易扭曲孩子的心灵,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
(三)教育问题:采用体罚、变相体罚学生等手段惩罚学生,手段简单、粗暴。2015年10月15日报道,重庆胡先生的孩子今年上4年级,因为作业完成得不好,被班主任用扫把把孩子屁股打成大面积瘀紫,触目惊心。“屁股是黑色的,裤子血淋淋地贴在肉上,心都碎了”。这是一种以暴制暴的教育。学生如果学会了教师的心狠手辣,社会必将在暴力的怪圈里恶性循环。教师是教育专家,对于一时无法处理的事情,可以缓一缓,万万不可对学生实施暴力制裁,否则只能适得其反。
三、教师职业道德失范的成因分析
高校教师师德失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外在客观因素的作用,也有内在主观因素的影响,本文重点从教师个体层面探讨其原因。
(一)社会环境方面。
一些专家认为,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的扩大,人们的思想发生了错乱,很多人把追逐金钱和物质享受作为人生理想目标,把金钱作为衡量价值大小的标准,以至于出现以权谋私、见利忘义等等。由于市场经济体制是按劳分配制度,教师的待遇和地位上与其他一些高收入的人群之间具有一定的差距,教师的报酬与其付出比例不当,其收入低于其他行业人群。分配的不公、贫富差距的拉大以及权钱交易等社会种种不良现象都在影响着教师的心灵塑造,导致少数教师心理失去平衡,对教师的道德认知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在这样的社会道德状况下往往就会出现精神上的松懈,以致出现道德的下滑。
唯物辩证法认为,在事物发生变化的过程中,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才是变化的根本。我国高校教师道德水平受到外部许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但高校教师自身不注重自身道德修养是师德频频缺失的重要原因。
(二)教师个体层面。
1、教师对其自身职业的特殊性认识不深刻、不到位,自我信仰缺失,是催生教师失范行为的剂药。主要表现为理想信念淡泊,敬业精神淡化。无论是部分新进教师还是在职教师对于“教师”职业的定位仍不清楚,对于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并未有清楚的认识,而仅停留在“教师”只是普通职业中的一种,是一种谋生手段;更不在乎自己所奉行的是何种职业观:谋生观也好、良心观也罢、即使是具有敬业精神,学校对此也不会有什么奖惩,对他们而言只要不违法就是合格教师。即使一些教师虽然认识到自己的行为对学生、社会以及他人的不利影响,以及应遵守相应的职业道德规范,但在自身利益与教师道德利益发生冲突时,由于缺乏坚定的教师信仰,而违反职业操守、职业道德行为习惯,选择自身利益。另一方面,个人道德修养也不注重,把知识层次的高低简单的等同于道德素质,仗着自己高文凭、高学历的光环反而对自身修养不注重、对自我要求也不严格,这些种种却恰恰是导致教师道德失范的重要因素。
2、教师的教育理念的定位出现偏倚,未能真正贯彻实行“以人为本”,而是错误的定义为使学生分数的提高就是对学生个体的关心。教师肩负教书育人的职责,一个合格的人民教师应该始终做到以学生为中心,真正把学生当作“人”来对待,把学生当成“人”来对待。尊重学生的个性,宽容学生的差异性。然而些许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却偏离了这一航线,以所谓提高学生成绩的借口采用“一刀切”、“填鸭式”教学方式开展教学活动,标准化答案抹杀孩子的创造性思维,采用简单、粗暴的手段惩戒他们口中的调皮学生。错误的育人理念诱发了教师的失范行为。
3、教师个体缺少对自己能力的准确定位,社会兼职过度,其导致的压力感、职业倦怠感是教师职业道德失范行为产生的诱发因素。当今社会,许多教师,兼职很普遍,参加各种活动会消耗很多的精力,而时间和能力的有限性,使得教师自己发展的时间就会被瓜分的支离破碎,甚至出现精力透支的状况。他们超负荷运转,身心疲惫的同时,自己的专业也几乎荒废;健康水平差,压力横生,怠倦感、压抑感、焦虑症、恐惧感接踵而至,教师更易于动怒,产生情绪化教学,竟而以一种敷衍的心态进行教学,教师自身的敏感和恐惧心里更容易使他们对学生问题产生强烈的不安全感,而这种不安全感容易诱发教师的失范行为。 4、教师未能正确处理与家长之间的关系。现下社会,家长对孩子寄托了太多的期望值,“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社会的普遍现象;而另一方面由于自身的能力有限,把对孩子的塑造重担权权交与教师。教学状况的复杂性,学生智育发展的多样性,教师精力的有限性,教师对每个学生关心程度自然不对等。问题在于:教师手中握有对学生的教育、管理、赏罚等权利,深受物质利益影响的家长未能正确处理好与教师的潜在关系,把对孩子的关心以物质交易的方式变相的转换为教师对孩子的重视。由于教师的“人性”特点,教师就可能把这种优势作为一种稀缺资源并以此作为交易手段,并把这种友善交易认为理所当然,故而向家长索取其他社会资源就更是合乎情理。家长的纵容,助长教师的失范行为。
四、提升教师职业道德素养的路径分析
道德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式,归根到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是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但此种反映不是消极被动的,人们正是通过对道德的把握,以积极能动的方式来把握世界和规范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
(一)提高教师职业的社会经济地位是保障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前提条件。
1、国家应该增加教师基本工资,提高教师待遇,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和权利。民间有句俗话:既要想马儿跑,又想马儿不吃草,那是万万不可能的!何况马克思指出:“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与他们的利益有关”。[2]82人们从事阶级斗争、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都是为了经济利益。经济利益是人们进行社会活动的根本动因。当然这种经济利益包括国家的、集体的和个人的,就一般情况而言,个人经济利益便成为决定教师职业稳定性和吸引力的重要因素。教师社会地位低下、待遇低是教师队伍不稳,导致教师道德失范的主要原因。教师的最基本,低层次的需要无法满足时,他们就会寻找其他的途径以弥补工薪收入的不足。因此,大幅度的增加教师工资,切实提高教师地位,使教师成为人人都羡慕的职业是十分必要的举措。一方面利于吸引高素质的优秀人才,从根源上提高了教师素质;另一方面,教师生活水平的提高也利于缓解教师的经济压力,教师才会有更多的时间投入教学活动、教师自身修养的发展,减少教师失范行为,从而促进教育事业的繁荣。
2、在不影响正常教学活动的前提下,应鼓励教师收入的多元化。单方面的提高国家财政对教师工资的支付,不仅加大了国家的财政负担,同时稳定的工资收入更能助长教师的惰性。从鼓励教师收入多元化层面看,社会兼职把教师放置在社会市场的大环境中,那么教师必然会遭受社会竞争,市场淘汰等外在压力,“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会让教师产生紧迫感,让教师产生忧患意识,迫使教师不断的学习,从而跟上时代的步伐以顺应市场的需要,这样的过程恰巧是教师自身素质、能力不断提升的过程。
(二)教师个体提高自我道德修养、把社会层面的他律内化为自律是防止教师职业道德失范的关键。
培根在习惯论中曾说过:理论是思想的先导,思想是行为的指南。“规范教师的道德行为单靠外在的灌输和规则无法促成教师道德自律,道德自律的养成需要在教育实践中发挥个体的自由意志和道德自律,其中浅层次的道德自律是基于对个体利益的顾虑与博弈”。[3]170因此,必须把我们的良心升华,使得职业良心、角色良心真正成为人的社会良心的一部分,并服从社会普遍道德原则。一旦人们的社会良心形成,因而能够自觉遵守的某种评价、某种客观的准则,人们也就不仅能够在遵守职业角色道德要求时获得自由,而且能够自由的把握现存的职业道德准则,并且通过自己的道德实践使得现存的道德更加的完备。
1、增强对教师职业的认同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教师建设中的真正问题并不是教学技能的问题,而是教师的自身认同感。这种认同包括教师对其职业道德规范的认同而产生的责任感和义务感,以及对教育功能和作用的深刻认识而产生的光荣感和使命感。从角色认识到角色认同再到角色信念的生成过程正是教师角色意识的形成过程,是教师对自身角色的认同过程。教师热爱自己的事业,体现为自踏入教师行业时,不单纯地将之视为挣钱的工具,担负起“教师”二字包涵的责任和义务;另一方面,树立正确的职业观,以一颗热诚的心拥抱教育,真正做到传道明德,教书育人。雷夫的“56号教室”就是最好的见证,它是美国的一个神话,也是全球教育界的一个奇迹,做一位美国洛杉矶市霍巴特小学的教师雷夫 艾斯奎特一样平凡却不平庸的教师难亦不难,关键在于你是否把教师职业作为你终身的热爱与毕生追求。
2、转变教育观念,具有崇高师爱,树立正确的学生观。热爱学生,期望学生健康成长,是教师的必备心理品质,也是教师情感“向生性”的表现。故而,在教学过程中要贯彻“以人为本” 的教育理念,以学生为中心,基于学生发展、关注学生发展,一切为了学生发展;以“信任”为基础,读懂学生,关爱学生,学会倾听,学会理解,学会宽容,做到“知彼”;“以工作责任心、爱心、耐心、信心、恒心即‘五心教育法’作为教学工作的重点”[4]2。“人同类而智殊”。《吕氏春秋》学生之间也存在智力上的差异,个别学生难免会出现接受能力较差,难学懂的情况,其实这是正常现象。作为教师,要时刻谨记因材施教,尊重学生个体的差异性,不管遇到怎样的困境,始终要抱着不骄不躁的心态,不挖苦讽刺和歧视学生,而是耐心引导和反复练习,始终和学生“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
3、认识自我,做到“知己”,由“自知”到“自控”。自知之明是自控的基础,认识到自己的意志力,是自控的关键。[5]98想要有更强的自控力,就得更多的自我意识。意识的产生是以认识过程为前提,意志的特征就是自觉的目的性,人的任何目的都是在认识的基础上产生的。简单说认识自我就是自知,就是了解自己、理解自己,包括了解自己的学识、能力、情感、意志、个性等状况,能够清晰的感知自身现状的困难、矛盾与需要,并能审视自己的内心面貌。教师是一个依靠良知工作的职业。教师职业的特殊性要求其从业者具有敬业精神、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需要从业者时刻充实自己、提高自己,做到以身作则。一方面对待职人员而言,只有对自身有了全方位的了解,才会知晓自己是否具备了从事教师职业的能力,进而做出恰当的选择,另一方面对在职教师而言,“自知”即对自己有透彻的了解,知道自己的意志力状况,才会明白自己短板,采取相应的措施弥补其不足。“慎独”和“自省”就是把社会层面的他律内化为自律的过程,该转化体现的是欲望得到合理抑制,实现自控的过程,从而达到规避教师的失范行为。
一个民族精神的衰亡始于知识分子精神的衰亡,而知识分子精神的衰亡则始自教师。作为高校,当面对教师失范不争事实时,应密切关注教师群体,始终抓好教师师德的建设。防微杜渐,为规避教师职业道德失范行为,促进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做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谷玉端:中学教师道德失范的原因及对策,教学与管理【J】,2005(1)。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
[3]龚群:《社会伦理十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4]邢瑞波:教师怎样才能教育好学生【J】,2008(12)月 。
[5]凯利.麦格尼格尔:《自控力》【M】,印刷工业出版社,2013年版。
作者简介:
肖春燕:女,内江师范学院2013级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本科生。
车欣春:女,内江师范学院2013级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本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