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师课堂话语是指教师为了方便和学生交流,达到教学目的所使用的语言。在中学英语课堂上,教师课堂话语有一定的特征,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为了提高中学英语教师课堂话语的有效性,本文对中学英语教师课堂话语进行了研究。本文以Krashen的可理解性输入假设、Swain的可理解性输出假设和Long的交互假设为理论基础,将乌鲁木齐市第八中学的5位高一英语教师及302名学生作为研究的对象,通过课堂观察、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对教师课堂话语量、三种互动调整的方式(理解核实、确认核实、澄清请求)及教师提问的问题类型、指向、候答时间、策略等方面进行了探究。研究结果显示:(1)教师课堂话语量大于学生课堂话语量,且教师课堂话语量占整个课堂话语量的主要部分。(2)师生沟通出现困难时,使用最频繁的交互调整的方式是理解核实。(3)关于教师提问,教师会更倾向于提问展示性问题;教师提问的指向也集中为指定某位同学回答;教师提问的候答时间基本上控制在1-3秒内;在提问策略方面,教师主要倾向于以追问和激励的方式开拓学生的思维。研究建议如下:首先,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给予学生较多的输出机会,同时提高教师在课堂上目的语的使用量。其次,当师生沟通遇到困难时,使用确认核实和澄清请求的互动调整方式会使师生交流更加自然、真实。最后,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教师应尽量提问参考性问题,提问指向也应面向全班学生,同时,要多给学生时间去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提问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