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印象派的绘画,是指发生在19世纪下半期,以法国为中心风靡欧洲并具有世界性影响的印象主义绘画现象。
当1884年莫奈和一群青年画家举办展览时,莫奈日后最有名的代表作《日出•印象》遭到了大家的质疑。有的评论家讽刺道:“毛坯的糊墙纸也比这海景完整!”所以当时就有人用这幅画的标题,嘲讽的把以莫奈为首的青年艺术家们称为“印象派”,于是“印象主义”也就成了这个画派的名字。印象派绘画最初以莫奈的《日出•印象》被人嘲讽而得名,却在短短的一二十年中成为了一场世人瞩目的艺术运动。印象主义的画家都很神秘,他们为公众所不理解,被评论家批評讥讽,他们的大多数作品也都被社会拒绝。可是他们并不气馁,并且还坚持不懈地朝向自己认定的目标前行。他们并不知道,正是他们开创了西方绘画史的新纪元,也正是以他们的画展为起点,“印象派”从法国开始影响整个欧洲,成为西方现代绘画的起点。
莫奈的《日出•印象》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这副画给我们呈现出晨雾中的港口,水天相连,其中泛出红、橙、蓝、黄、紫色相互渲染的朦胧气氛,红日初升,橙色、黄色映满天空。远处蓝紫色的工厂烟囱、码头和船上的吊臂,隐隐约约。莫奈用长长短短的笔触,轻松地画出海浪,清新有活力。三只小船近实远虚,用深褐色画出近处的小船,是整个画面中最重的色彩,使得整个图画并不是非常虚幻,也有重墨色和朦胧氛围对比,有种画龙点睛的感觉。整个画面温暖柔和,虽然有蓝色和深褐色的出现,但是大面积使用暖色调,让人心情舒畅,仿佛置身于这幅画中。无论是感觉自己在海中的某一艘船上,还是海边的一座桥上,看着日出,柔和的光洒满眼前的世界,所有烦恼都烟消云散,所有的事情都不再重要。它的色彩对比和谐、浑然一体。当我第一眼看到这张作品时,深深被其美丽的颜色所打动,不必想的太多,它给了我一种视觉上美的享受,让我深深的喜欢上了这幅作品。
自从看了莫奈的《日出•印象》后,我对莫奈有一种喜欢、摸不透却又想探究的感觉,于是查找了莫奈的作品,把他的画作基本浏览了一遍,有了一种自己对莫奈印象派的理解。
莫奈的画作绝大部分都在描绘风景,是依照自己所看到的景色所作。这些风景画中,大部分都是和“水”有关。从他的作品中可以看出来莫奈真的很喜欢描绘水,无论是海,河还是湖,都常常出现在他的画中。很多乡村田园或者山中的风景也都成为他描绘的对象。莫奈是在室外,大部分是在有阳光的时候作的画,不过他也追求在不同时间、日光的变化时,景物色彩变化的表现,比如下面要提到的《干草垛》。他的画作画面色彩都比较鲜亮,又有和谐的对比。莫奈的作品不太注重轮廓的区分,事物之间的界限有些模糊,并不是一板一眼的用清晰的线条区分所描绘的景色,他的画虽然并不是所有都用暖色调描绘,但还是给人一种温暖、柔和、阳光普照的舒心感,淡淡的阳光并不炽热燃烧,也还有存留的余温,不燥不热,不阴不寒,温和柔美,平静美好。
莫奈的《干草垛》让我很是震撼。这是他晚年作品的一个特色——“组画”。所谓“组画”,就是在同一地点同一角度描绘同一物体,只有时间和光照不同。我第一次看到的是一幅中午的干草垛,受光的干草垛是金灿灿的颜色,影子是偏紫的冷色调。莫奈大胆的用色,让我对莫奈绘画的配色有了新的认识。后来查了资料才知道干草垛并不只有这么一幅。为了研究外光对色彩的变化,莫奈曾描绘过15幅不同光线下的干草垛。我看了七八张不同时间下所描绘的干草垛,让我不得不佩服莫奈的绘画精神。莫奈能画出这么漂亮颜色的画,不仅是因为他的色彩感好,更是因为他对艺术的痴狂和执着,这大大造就了他绘画作品颜色的美丽和艺术的卓越成就。
印象派另一个著名画家马奈的作品《草地上的午餐》也广为大家所知。画中呈现的是,在树林里的小河旁,两个衣冠楚楚的青年绅士和一个裸体的青年女性在野游后聚餐。这幅画比较奇怪的地方在于,不远处小河的另一边,有个披着衬衣的女子在弯腰捡拾地上的东西,跟以往的透视视觉效果不同的是,她在画中的大小相对于她所在的位置来说有点偏大。不过这也让这幅作品有了它构图的经典之处,弯腰捡拾物品的女子和剩下的三个人,构成了图画中的一个三角形,这个披着衬衣的女子就是三角形的顶端。这副画在当时引起了一场轩然大波,受到了学院派的强烈攻击,他们普遍认为这是伤风败俗之作。因为在那个时代,女性躶体都只是描绘神而不是凡人。而马奈这幅画中,躶体的这个女人不仅是个普通人,还是个妓女。并且这个女人的眼神还直勾勾的看着我们,仿佛在魅惑勾引。这在当时触犯大忌,这一构图也惹恼了绘画界的许多头面人物。其实从今天看来,我认为马奈想得没那么复杂,他只是在追求画面上色彩的协和,只是想在以绿色为主调的阳光、外光照射的感觉下,把女性的细嫩肌肤微妙变化表现出来。至于青年绅士穿的黑色上衣灰色裤子还有小领结,也都不过是为了增加光彩魅力。躶体女人雪白的肌肤是整个画面中最亮的部分,和男士的黑色衣服有对比,也和绿色背景相比有被衬托出来的意味。我并不认为这幅画含有色情之意,躶体女子和衣冠楚楚的男人坐在一起,也代表他们有在寻找美,追求美,有一种超凡脱俗的自然美而非色情。马奈对于传统绘画有了大胆革新,笔触细腻但是也使用大块冷色,比如褐色深绿色等,衬托对比出画中的主题,让人眼前一亮。
所以由此可以得出重外光也是印象主义非常重要的一个特征,绘画中不应受固有颜色的约束,而应该极力将自己所感觉的这种色彩感表现出来。
正如文艺复兴运动使欧洲社会从中世纪摆脱出来一样,“印象派”的出现,标志着艺术家们从室内走向了室外,画面走向了色彩斑斓,从看不见笔触到自由奔放,客观再现走向主观的精神表现等等。20世纪初期,印象派已经成为广受欢迎的艺术流派。它在法国取得了最为辉煌的艺术成就,影响遍及整个欧洲,并逐渐传播到世界各地。
当1884年莫奈和一群青年画家举办展览时,莫奈日后最有名的代表作《日出•印象》遭到了大家的质疑。有的评论家讽刺道:“毛坯的糊墙纸也比这海景完整!”所以当时就有人用这幅画的标题,嘲讽的把以莫奈为首的青年艺术家们称为“印象派”,于是“印象主义”也就成了这个画派的名字。印象派绘画最初以莫奈的《日出•印象》被人嘲讽而得名,却在短短的一二十年中成为了一场世人瞩目的艺术运动。印象主义的画家都很神秘,他们为公众所不理解,被评论家批評讥讽,他们的大多数作品也都被社会拒绝。可是他们并不气馁,并且还坚持不懈地朝向自己认定的目标前行。他们并不知道,正是他们开创了西方绘画史的新纪元,也正是以他们的画展为起点,“印象派”从法国开始影响整个欧洲,成为西方现代绘画的起点。
莫奈的《日出•印象》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这副画给我们呈现出晨雾中的港口,水天相连,其中泛出红、橙、蓝、黄、紫色相互渲染的朦胧气氛,红日初升,橙色、黄色映满天空。远处蓝紫色的工厂烟囱、码头和船上的吊臂,隐隐约约。莫奈用长长短短的笔触,轻松地画出海浪,清新有活力。三只小船近实远虚,用深褐色画出近处的小船,是整个画面中最重的色彩,使得整个图画并不是非常虚幻,也有重墨色和朦胧氛围对比,有种画龙点睛的感觉。整个画面温暖柔和,虽然有蓝色和深褐色的出现,但是大面积使用暖色调,让人心情舒畅,仿佛置身于这幅画中。无论是感觉自己在海中的某一艘船上,还是海边的一座桥上,看着日出,柔和的光洒满眼前的世界,所有烦恼都烟消云散,所有的事情都不再重要。它的色彩对比和谐、浑然一体。当我第一眼看到这张作品时,深深被其美丽的颜色所打动,不必想的太多,它给了我一种视觉上美的享受,让我深深的喜欢上了这幅作品。
自从看了莫奈的《日出•印象》后,我对莫奈有一种喜欢、摸不透却又想探究的感觉,于是查找了莫奈的作品,把他的画作基本浏览了一遍,有了一种自己对莫奈印象派的理解。
莫奈的画作绝大部分都在描绘风景,是依照自己所看到的景色所作。这些风景画中,大部分都是和“水”有关。从他的作品中可以看出来莫奈真的很喜欢描绘水,无论是海,河还是湖,都常常出现在他的画中。很多乡村田园或者山中的风景也都成为他描绘的对象。莫奈是在室外,大部分是在有阳光的时候作的画,不过他也追求在不同时间、日光的变化时,景物色彩变化的表现,比如下面要提到的《干草垛》。他的画作画面色彩都比较鲜亮,又有和谐的对比。莫奈的作品不太注重轮廓的区分,事物之间的界限有些模糊,并不是一板一眼的用清晰的线条区分所描绘的景色,他的画虽然并不是所有都用暖色调描绘,但还是给人一种温暖、柔和、阳光普照的舒心感,淡淡的阳光并不炽热燃烧,也还有存留的余温,不燥不热,不阴不寒,温和柔美,平静美好。
莫奈的《干草垛》让我很是震撼。这是他晚年作品的一个特色——“组画”。所谓“组画”,就是在同一地点同一角度描绘同一物体,只有时间和光照不同。我第一次看到的是一幅中午的干草垛,受光的干草垛是金灿灿的颜色,影子是偏紫的冷色调。莫奈大胆的用色,让我对莫奈绘画的配色有了新的认识。后来查了资料才知道干草垛并不只有这么一幅。为了研究外光对色彩的变化,莫奈曾描绘过15幅不同光线下的干草垛。我看了七八张不同时间下所描绘的干草垛,让我不得不佩服莫奈的绘画精神。莫奈能画出这么漂亮颜色的画,不仅是因为他的色彩感好,更是因为他对艺术的痴狂和执着,这大大造就了他绘画作品颜色的美丽和艺术的卓越成就。
印象派另一个著名画家马奈的作品《草地上的午餐》也广为大家所知。画中呈现的是,在树林里的小河旁,两个衣冠楚楚的青年绅士和一个裸体的青年女性在野游后聚餐。这幅画比较奇怪的地方在于,不远处小河的另一边,有个披着衬衣的女子在弯腰捡拾地上的东西,跟以往的透视视觉效果不同的是,她在画中的大小相对于她所在的位置来说有点偏大。不过这也让这幅作品有了它构图的经典之处,弯腰捡拾物品的女子和剩下的三个人,构成了图画中的一个三角形,这个披着衬衣的女子就是三角形的顶端。这副画在当时引起了一场轩然大波,受到了学院派的强烈攻击,他们普遍认为这是伤风败俗之作。因为在那个时代,女性躶体都只是描绘神而不是凡人。而马奈这幅画中,躶体的这个女人不仅是个普通人,还是个妓女。并且这个女人的眼神还直勾勾的看着我们,仿佛在魅惑勾引。这在当时触犯大忌,这一构图也惹恼了绘画界的许多头面人物。其实从今天看来,我认为马奈想得没那么复杂,他只是在追求画面上色彩的协和,只是想在以绿色为主调的阳光、外光照射的感觉下,把女性的细嫩肌肤微妙变化表现出来。至于青年绅士穿的黑色上衣灰色裤子还有小领结,也都不过是为了增加光彩魅力。躶体女人雪白的肌肤是整个画面中最亮的部分,和男士的黑色衣服有对比,也和绿色背景相比有被衬托出来的意味。我并不认为这幅画含有色情之意,躶体女子和衣冠楚楚的男人坐在一起,也代表他们有在寻找美,追求美,有一种超凡脱俗的自然美而非色情。马奈对于传统绘画有了大胆革新,笔触细腻但是也使用大块冷色,比如褐色深绿色等,衬托对比出画中的主题,让人眼前一亮。
所以由此可以得出重外光也是印象主义非常重要的一个特征,绘画中不应受固有颜色的约束,而应该极力将自己所感觉的这种色彩感表现出来。
正如文艺复兴运动使欧洲社会从中世纪摆脱出来一样,“印象派”的出现,标志着艺术家们从室内走向了室外,画面走向了色彩斑斓,从看不见笔触到自由奔放,客观再现走向主观的精神表现等等。20世纪初期,印象派已经成为广受欢迎的艺术流派。它在法国取得了最为辉煌的艺术成就,影响遍及整个欧洲,并逐渐传播到世界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