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R24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32-5281(2014)09
【摘要】目的:观察穴位按摩治疗中风痉挛性瘫痪的临床效果。
方法:将70例中风痉挛性瘫痪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2组均给予常规护理,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穴位按摩。治疗前后分别对2组病人肢体痉挛状态,肢体活动功能,生活自理能力的变化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治疗组患者在肢体痉挛状态恢复,肢体活动功能改善,生活自理能力提高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穴位按摩可有效地缓解肢体的肌张力,改善肢体痉挛状态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关键词】中风痉挛性瘫痪;穴位按摩
中风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三大疾病之一是我国老年人致死致残最主要疾病,中风急性期内约有90%的患者残留各种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1]。痉挛性瘫痪又称为上运动神经元瘫、中枢性瘫痪。由于皮质运动区及下行的锥体束较集中地支配肌群,故病损常导致整个肢体瘫痪、一侧肢体瘫痪、双侧病变可引起双下肢瘫痪或四肢瘫。穴位按摩是以经络腧穴学说为基础,以按摩为主要施治,用来防病治病的一种手段。穴位按摩具有刺激人体特定的穴位,激发人的经络之气,以达到通经活络、调整人的机能、祛邪扶正的目的。我院在常规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的基础上采用穴位按摩治疗,取得明显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科于2013年1月~2013年12月对70例中风后遗症伴有手足痉挛、麻木、半身不遂的住院病人进行治疗。70例病人中,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治疗组35例给予穴位按摩治疗,每日1次,每个穴位按摩3min同时配合常规药物治疗及针灸;对照组35例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及针灸,2个疗程后统计疗效。
1.2操作方法 患者平卧于治疗床上,采用点按、揉、拿捏等按摩手法 ,对肢体进行按摩操作,重点在患侧肢体。穴位的选取:如为上肢瘫痪以取双侧取肩井、曲池、外关、内关及合谷等穴为主,如为下肢瘫痪以双侧环跳、风市、足三里、阳陵泉、昆仑等穴 为主,每穴按揉3min左右,穴位按摩后,配合肩、肘、髋及膝关节的被动运动,拿捏上肢及下肢肌肉,搓上肢与下肢等。按摩的力度根据患者的耐受程度调节,以患者最大耐受为佳[2]。进行穴位按摩,进行腰腹部按摩时,嘱患者先排空膀胱。操作后协助患者衣着,安排舒适卧位,做好记录。
1.3操作手法
1.3.1一指禅推法
(1)指端一指禅推法:以拇指指端着力于一定部位或穴位,通过指间关节的屈伸和腕关节的摆动,使产生的力持续地作用在治疗部位上。
(2)偏峰一指禅推法:以拇指的偏峰着力于一定部位或穴位,通过指间关节的屈伸和腕关节的摆动,使产生的力持续地作用在治疗部位上。 (3)罗纹面一指禅推法:以拇指的罗纹面着力于一定部位或穴位,通过指间关节的屈伸和腕关节的摆动,使产生的力持续地作用在治疗部位上。
(4)跪推法:以拇指指间关节的背侧着力于治疗部位,通过腕关节的摆动使产生的力持续地作用在治疗部位上。
(5)蝶推法:以两手同时在患者前额部做偏峰一指禅推法称为蝶推法。
1.3.2滚法
(1)侧滚法:用手背近小指侧着力于一定部位,以小指掌指关节背侧为支点,肘关节微屈并放松,靠前臂的旋转及腕关节的屈伸,使产生的力持续地作用在治疗部位上。
(2)立滚法:用小指、无名指、中指背侧及其掌指关节着力于一定部位,以小指掌指关节背侧为支点,肘关节伸直,靠前臂的旋转及腕关节的屈伸,使产生的力持续地作用在治疗部位上。
1.3.3揉法
(1)指揉法:用指端着力于一定的部位,做轻柔缓和的环旋活动。
(2)掌揉法:用掌着力于一定的部位,做轻柔缓和的环旋活动。
(3)鱼际揉法:用大鱼际或小鱼际着力于一定的部位或穴位,做轻柔缓和的环旋活动。
(4)掌根揉法:用掌根着力于一定的部位,做轻柔缓和的环旋活动;亦可双掌重叠,以掌根着力于一定部位,左右方向地用力按揉。
(5)前臂揉法:用前臂的尺侧着力于一定的部位,用力做环旋揉动或左右揉动。
(6)肘揉法:用尺骨鹰嘴着力于一定的部位,用力做环旋揉动或左右揉动。
1.4卧位
(1)俯卧位:1)按揉背腰点俞穴:在背腰部膀胱经上施术按揉手法,重点刺激肝俞、脾俞、胃俞、肾俞、大肠俞,以调理脾胃,培补肝肾,促进患者脏腑机能恢复;2)揉拿下肢叩俞穴:按揉下肢膀胱经,揉拿小腿,用三指叩法循膀胱经叩击,重点叩击殷门、委中、承山;(2)仰卧位:1)头面部手法:面部施以推、揉、擦等手法,"开天门、推坎宫、揉太阳"等以恢复瘫痪面肌功能;2)上下肢手法:在患者瘫痪肢体,上肢取肩、肩井、曲池、外关、合谷;下肢取环跳、风市、足三里、悬钟、阳陵泉、昆仑,按、揉以恢复瘫痪肌肉肌力及关节功能;3)足部反射区刺激法:重点刺激大脑、垂体、小脑及脑干、膝、肘、肩等反射区。搓揉足部反射区1~2min。其它每穴3min,强刺激以患者能耐受为度,力度不宜过快、过猛,进餐及沐浴后1h内不宜按摩,每日1次,7d为1个疗程,统计疗效在2个疗程结束后[3]。
2结果
以肌力恢复情况为标准(V级为痊愈,Ⅲ~Ⅳ级为有效,0~Ⅱ级为无效)对两组患者进行护理效果对比,同时观察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情况。统计学处理,采用t检验计量资料,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35人,总有效率94.2%,对照组35人,总有效率82.9%。两组有效率经处理统计学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现代医学认为,穴位按摩能够促进肢体的血液循环,通过体表刺激的输入来增加神经的功能活动,从而减轻或防止肌肉、骨骼的废用性萎缩,促进受损的脑神经功能重组与修复。因此,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应用穴位按摩护理技术可以更好地提高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冯莉,王益平,周洁,中药熏蒸结合穴位按摩治疗中风痉挛性瘫痪的临床观察,泸州医学院学报,2013,36(5)
[2]梁茜茜,吴舸,穴位按摩护理技术应用于中风偏瘫康复中的临床观察,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3,8,53(2)
[3]王乐红,穴位按摩配合中药熏洗治疗中风半身不遂的效果观察及护理,护士进修杂志,2014,4,29(8)
【摘要】目的:观察穴位按摩治疗中风痉挛性瘫痪的临床效果。
方法:将70例中风痉挛性瘫痪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2组均给予常规护理,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穴位按摩。治疗前后分别对2组病人肢体痉挛状态,肢体活动功能,生活自理能力的变化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治疗组患者在肢体痉挛状态恢复,肢体活动功能改善,生活自理能力提高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穴位按摩可有效地缓解肢体的肌张力,改善肢体痉挛状态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关键词】中风痉挛性瘫痪;穴位按摩
中风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三大疾病之一是我国老年人致死致残最主要疾病,中风急性期内约有90%的患者残留各种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1]。痉挛性瘫痪又称为上运动神经元瘫、中枢性瘫痪。由于皮质运动区及下行的锥体束较集中地支配肌群,故病损常导致整个肢体瘫痪、一侧肢体瘫痪、双侧病变可引起双下肢瘫痪或四肢瘫。穴位按摩是以经络腧穴学说为基础,以按摩为主要施治,用来防病治病的一种手段。穴位按摩具有刺激人体特定的穴位,激发人的经络之气,以达到通经活络、调整人的机能、祛邪扶正的目的。我院在常规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的基础上采用穴位按摩治疗,取得明显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科于2013年1月~2013年12月对70例中风后遗症伴有手足痉挛、麻木、半身不遂的住院病人进行治疗。70例病人中,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治疗组35例给予穴位按摩治疗,每日1次,每个穴位按摩3min同时配合常规药物治疗及针灸;对照组35例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及针灸,2个疗程后统计疗效。
1.2操作方法 患者平卧于治疗床上,采用点按、揉、拿捏等按摩手法 ,对肢体进行按摩操作,重点在患侧肢体。穴位的选取:如为上肢瘫痪以取双侧取肩井、曲池、外关、内关及合谷等穴为主,如为下肢瘫痪以双侧环跳、风市、足三里、阳陵泉、昆仑等穴 为主,每穴按揉3min左右,穴位按摩后,配合肩、肘、髋及膝关节的被动运动,拿捏上肢及下肢肌肉,搓上肢与下肢等。按摩的力度根据患者的耐受程度调节,以患者最大耐受为佳[2]。进行穴位按摩,进行腰腹部按摩时,嘱患者先排空膀胱。操作后协助患者衣着,安排舒适卧位,做好记录。
1.3操作手法
1.3.1一指禅推法
(1)指端一指禅推法:以拇指指端着力于一定部位或穴位,通过指间关节的屈伸和腕关节的摆动,使产生的力持续地作用在治疗部位上。
(2)偏峰一指禅推法:以拇指的偏峰着力于一定部位或穴位,通过指间关节的屈伸和腕关节的摆动,使产生的力持续地作用在治疗部位上。 (3)罗纹面一指禅推法:以拇指的罗纹面着力于一定部位或穴位,通过指间关节的屈伸和腕关节的摆动,使产生的力持续地作用在治疗部位上。
(4)跪推法:以拇指指间关节的背侧着力于治疗部位,通过腕关节的摆动使产生的力持续地作用在治疗部位上。
(5)蝶推法:以两手同时在患者前额部做偏峰一指禅推法称为蝶推法。
1.3.2滚法
(1)侧滚法:用手背近小指侧着力于一定部位,以小指掌指关节背侧为支点,肘关节微屈并放松,靠前臂的旋转及腕关节的屈伸,使产生的力持续地作用在治疗部位上。
(2)立滚法:用小指、无名指、中指背侧及其掌指关节着力于一定部位,以小指掌指关节背侧为支点,肘关节伸直,靠前臂的旋转及腕关节的屈伸,使产生的力持续地作用在治疗部位上。
1.3.3揉法
(1)指揉法:用指端着力于一定的部位,做轻柔缓和的环旋活动。
(2)掌揉法:用掌着力于一定的部位,做轻柔缓和的环旋活动。
(3)鱼际揉法:用大鱼际或小鱼际着力于一定的部位或穴位,做轻柔缓和的环旋活动。
(4)掌根揉法:用掌根着力于一定的部位,做轻柔缓和的环旋活动;亦可双掌重叠,以掌根着力于一定部位,左右方向地用力按揉。
(5)前臂揉法:用前臂的尺侧着力于一定的部位,用力做环旋揉动或左右揉动。
(6)肘揉法:用尺骨鹰嘴着力于一定的部位,用力做环旋揉动或左右揉动。
1.4卧位
(1)俯卧位:1)按揉背腰点俞穴:在背腰部膀胱经上施术按揉手法,重点刺激肝俞、脾俞、胃俞、肾俞、大肠俞,以调理脾胃,培补肝肾,促进患者脏腑机能恢复;2)揉拿下肢叩俞穴:按揉下肢膀胱经,揉拿小腿,用三指叩法循膀胱经叩击,重点叩击殷门、委中、承山;(2)仰卧位:1)头面部手法:面部施以推、揉、擦等手法,"开天门、推坎宫、揉太阳"等以恢复瘫痪面肌功能;2)上下肢手法:在患者瘫痪肢体,上肢取肩、肩井、曲池、外关、合谷;下肢取环跳、风市、足三里、悬钟、阳陵泉、昆仑,按、揉以恢复瘫痪肌肉肌力及关节功能;3)足部反射区刺激法:重点刺激大脑、垂体、小脑及脑干、膝、肘、肩等反射区。搓揉足部反射区1~2min。其它每穴3min,强刺激以患者能耐受为度,力度不宜过快、过猛,进餐及沐浴后1h内不宜按摩,每日1次,7d为1个疗程,统计疗效在2个疗程结束后[3]。
2结果
以肌力恢复情况为标准(V级为痊愈,Ⅲ~Ⅳ级为有效,0~Ⅱ级为无效)对两组患者进行护理效果对比,同时观察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情况。统计学处理,采用t检验计量资料,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35人,总有效率94.2%,对照组35人,总有效率82.9%。两组有效率经处理统计学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现代医学认为,穴位按摩能够促进肢体的血液循环,通过体表刺激的输入来增加神经的功能活动,从而减轻或防止肌肉、骨骼的废用性萎缩,促进受损的脑神经功能重组与修复。因此,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应用穴位按摩护理技术可以更好地提高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冯莉,王益平,周洁,中药熏蒸结合穴位按摩治疗中风痉挛性瘫痪的临床观察,泸州医学院学报,2013,36(5)
[2]梁茜茜,吴舸,穴位按摩护理技术应用于中风偏瘫康复中的临床观察,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3,8,53(2)
[3]王乐红,穴位按摩配合中药熏洗治疗中风半身不遂的效果观察及护理,护士进修杂志,2014,4,2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