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为了适应世界教育改革发展趋势、提升我国教育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求,2014年教育部提出“教育部将组织研究提出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的综合表现。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
【关键词】 艺术课程标准;音乐鉴赏;教材
艺术教育是教育的一个分支,对于综合性人才的培养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艺术课程是一门综合音乐、美术、戏剧、舞蹈、影视等艺术门类为一体的课程,它具有人文性、综合性、创造性、愉悦性、经典性。它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诗、歌、舞、画为一体的“乐教”传统,促进学生艺术能力和人文素养的综合提升,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艺术教育以把握“艺术能力和人文素养的综合发展”为总目标。艺术课程的教育理念是,使学生在丰富的艺术和人文情境中快乐的学习,在艺术与人类生活、情感、文化、科技的联系中感受、理解和创造艺术。学生通过艺术课程的学习,构建健康的审美观念和审美情趣,奠定完善人格。艺术教育是美育的具体实施方式,艺术课程的综合性人才培养方案正是响应了国家对于综合性人才的需求,培养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
高中音乐课程是高中基础课程中的必修课程,其目的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音乐鉴赏》是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运营而生的,教材突出课程改革的三维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为高中生的音乐学习提供一种新的学习方式。教材作为师生共同感受、体验、表现、创造、评价音乐美的载体作用,进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教材以音乐文化为编写主线,包括了我国文化和世界部分地区的文化,融入了多种艺术形式。教材提出教师应创造性地使用工具书,音乐鉴赏要用以音乐为本的“音乐思维”作为拓展进行教学,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音乐是艺术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音乐课程从属性上来看,其内容属于艺术课程中的一种,也是美育的一种手段,人音版教材《音乐鉴赏》重视音乐实践及创造性活动,符合艺术课程标准。从课程安排来看,一共有18个单元,每个单元的每一节课分为三个部分:欣赏、知识、拓展与探究。在传统音乐课堂上,教师用多媒体工具播放或使用器乐演奏目标的音乐,讲解其知识点,再拓展一些关于课堂音乐的人文地理知识。在传统音乐课堂上,学生对于音乐欣赏的参与感不强,难以真正理解或是融入作品承载的人文思想中。如此,传统课程难以真正的做到感受与体验音乐之美,难以培养学生的创造与评价的能力。传统课堂对音乐的技能学习更趋向于程序化。而艺术课程标准则要求课堂更具愉悦性、综合性,在不同的艺术形式下实现育人。
那么如何在艺术课程标准下实施《音乐鉴赏》课呢?笔者认为在标准要求下,也要坚持以音乐为主线的音乐思维来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艺术课程标准与音乐课程标准有着美育的共同目标。例如《音乐鉴赏》十四单元第二十五节《西出阳关无故人》,在艺术课程标准的指导下,为凸显艺术课程的综合性,让学生参与到音乐欣赏中去,成为音乐的实践者和创造者,笔者是这样设计的:
第十四单元—文人情致,该单元选择了我国古代具有文人情懷的代表性乐器作品和艺术歌曲。这些作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古代音乐中的一种品质—曲风文雅,意境高远。教学要求有两点:一是欣赏两首古代艺术歌曲《阳关三叠》《扬州慢》引导学生感受、体验古代艺术歌曲的魅力和相关知识;二是初步掌握有关中国古代艺术歌曲的相关知识。笔者在基于综合性原则下,加入绘画、律动表现、创编、演绎等几个环节来开展课堂。环节一,在已有的知识体系下,运用古琴版《阳关三叠》引入课程。对于旋律和情感有初步的感知,然后请同学们朗诵阳刚三叠的词,同学们分享歌词的色调和内容。欣赏和音乐色调情感一致的国画;环节二,分四个小组对于环节一的感受进行边听音乐边绘画(毛笔,墨),老师引导学生了解中国音乐中的虚实结合在绘画中的表现,词语的意境在画中的表现,绘画形式不限,可以是线条,也可以是具体的物,最后学生讲解其作品;环节三,体态律动,根据每个小组的绘画作品,学生用身体来表现,可以是静态的,也可以是动态的。边做体态律动边唱歌,每个人表现一句歌词,串联起来共同形成完整的一首歌;环节四,讲解古代艺术歌曲——诗歌,拓展汉语音调音节与音乐旋律的关系,让同学们按小组创编《诗经》里的《关雎》,按照汉语与音乐旋律的关系自行创编音乐旋律(普通话版和方言版),并加以体态律动,或者以戏剧的形式表现。
把艺术作为艺术教育的手段,切实落实美育教育和素质教育,培养学生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在音乐课程中仍然可以有效运用艺术课程的基本概念和手段,《音乐鉴赏》所要求的人文性、知识性等都在艺术教育课堂中体现出来,并且增加了课堂的综合性和创造性。让学生更有效地参与课堂,从课堂的听者转变为实践者,不仅仅增加课堂趣味性也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学生的全面发展,少不了文化的滋养和侵泡,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上,全面推动学生的素质教育方面,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上,艺术课程需要进一步的发展、实施、推广,进一步为人才的培养做出努力。
【参考文献】
[1] 刘业宁. 高中音乐教材建设之我见[J]. 新校园(中旬刊),2015(2).
[2] 唐富强. 浅析高中音乐教材与音乐鉴赏教学的现状[J]. 祖国(建设版),2013(3).
【关键词】 艺术课程标准;音乐鉴赏;教材
艺术教育是教育的一个分支,对于综合性人才的培养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艺术课程是一门综合音乐、美术、戏剧、舞蹈、影视等艺术门类为一体的课程,它具有人文性、综合性、创造性、愉悦性、经典性。它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诗、歌、舞、画为一体的“乐教”传统,促进学生艺术能力和人文素养的综合提升,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艺术教育以把握“艺术能力和人文素养的综合发展”为总目标。艺术课程的教育理念是,使学生在丰富的艺术和人文情境中快乐的学习,在艺术与人类生活、情感、文化、科技的联系中感受、理解和创造艺术。学生通过艺术课程的学习,构建健康的审美观念和审美情趣,奠定完善人格。艺术教育是美育的具体实施方式,艺术课程的综合性人才培养方案正是响应了国家对于综合性人才的需求,培养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
高中音乐课程是高中基础课程中的必修课程,其目的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音乐鉴赏》是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运营而生的,教材突出课程改革的三维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为高中生的音乐学习提供一种新的学习方式。教材作为师生共同感受、体验、表现、创造、评价音乐美的载体作用,进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教材以音乐文化为编写主线,包括了我国文化和世界部分地区的文化,融入了多种艺术形式。教材提出教师应创造性地使用工具书,音乐鉴赏要用以音乐为本的“音乐思维”作为拓展进行教学,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音乐是艺术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音乐课程从属性上来看,其内容属于艺术课程中的一种,也是美育的一种手段,人音版教材《音乐鉴赏》重视音乐实践及创造性活动,符合艺术课程标准。从课程安排来看,一共有18个单元,每个单元的每一节课分为三个部分:欣赏、知识、拓展与探究。在传统音乐课堂上,教师用多媒体工具播放或使用器乐演奏目标的音乐,讲解其知识点,再拓展一些关于课堂音乐的人文地理知识。在传统音乐课堂上,学生对于音乐欣赏的参与感不强,难以真正理解或是融入作品承载的人文思想中。如此,传统课程难以真正的做到感受与体验音乐之美,难以培养学生的创造与评价的能力。传统课堂对音乐的技能学习更趋向于程序化。而艺术课程标准则要求课堂更具愉悦性、综合性,在不同的艺术形式下实现育人。
那么如何在艺术课程标准下实施《音乐鉴赏》课呢?笔者认为在标准要求下,也要坚持以音乐为主线的音乐思维来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艺术课程标准与音乐课程标准有着美育的共同目标。例如《音乐鉴赏》十四单元第二十五节《西出阳关无故人》,在艺术课程标准的指导下,为凸显艺术课程的综合性,让学生参与到音乐欣赏中去,成为音乐的实践者和创造者,笔者是这样设计的:
第十四单元—文人情致,该单元选择了我国古代具有文人情懷的代表性乐器作品和艺术歌曲。这些作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古代音乐中的一种品质—曲风文雅,意境高远。教学要求有两点:一是欣赏两首古代艺术歌曲《阳关三叠》《扬州慢》引导学生感受、体验古代艺术歌曲的魅力和相关知识;二是初步掌握有关中国古代艺术歌曲的相关知识。笔者在基于综合性原则下,加入绘画、律动表现、创编、演绎等几个环节来开展课堂。环节一,在已有的知识体系下,运用古琴版《阳关三叠》引入课程。对于旋律和情感有初步的感知,然后请同学们朗诵阳刚三叠的词,同学们分享歌词的色调和内容。欣赏和音乐色调情感一致的国画;环节二,分四个小组对于环节一的感受进行边听音乐边绘画(毛笔,墨),老师引导学生了解中国音乐中的虚实结合在绘画中的表现,词语的意境在画中的表现,绘画形式不限,可以是线条,也可以是具体的物,最后学生讲解其作品;环节三,体态律动,根据每个小组的绘画作品,学生用身体来表现,可以是静态的,也可以是动态的。边做体态律动边唱歌,每个人表现一句歌词,串联起来共同形成完整的一首歌;环节四,讲解古代艺术歌曲——诗歌,拓展汉语音调音节与音乐旋律的关系,让同学们按小组创编《诗经》里的《关雎》,按照汉语与音乐旋律的关系自行创编音乐旋律(普通话版和方言版),并加以体态律动,或者以戏剧的形式表现。
把艺术作为艺术教育的手段,切实落实美育教育和素质教育,培养学生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在音乐课程中仍然可以有效运用艺术课程的基本概念和手段,《音乐鉴赏》所要求的人文性、知识性等都在艺术教育课堂中体现出来,并且增加了课堂的综合性和创造性。让学生更有效地参与课堂,从课堂的听者转变为实践者,不仅仅增加课堂趣味性也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学生的全面发展,少不了文化的滋养和侵泡,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上,全面推动学生的素质教育方面,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上,艺术课程需要进一步的发展、实施、推广,进一步为人才的培养做出努力。
【参考文献】
[1] 刘业宁. 高中音乐教材建设之我见[J]. 新校园(中旬刊),2015(2).
[2] 唐富强. 浅析高中音乐教材与音乐鉴赏教学的现状[J]. 祖国(建设版),20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