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兴趣 坚持引导 灵活范式

来源 :山西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min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音乐审美能力,某种程度上讲,直接决定了学生的音乐素养。对于初中生来说,音乐审美能力是沟通音乐与美术的桥梁,通过其审美能力的培养可以推促音乐与美术实现无缝对接。相对而言,音乐更多地属于个人素养,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学生个体的天赋。因而,在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同时,教师必须要系统地研究学生,精准地把握他们的音乐水平和兴趣以及所掌握的音乐常识,采取针对性措施,推促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提升。

一、激发兴趣,奠定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基础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来说更是如此。音乐更多依赖于学生的个性感悟,如果他们对音乐不感兴趣,即便花再大力气也是白费。教師要意识到音乐学科与其他学科的不同,尽可能地通过多种措施来激发学生的音乐兴趣,为其审美能力的培养奠定基础。
  在音乐教学之中,首先要让学生对音乐感兴趣,继而从学生内心去激发他们探索的欲望,让他们能够在学习过程中接受音乐、享受音乐。教师在精心选择音乐教学内容时,要学会换位思考,结合学生实际,站在学生角度精心选择一些学生喜闻乐见又便于接受的音乐。如有可能,可以结合校园流行音乐进行选择。
  教材上的音乐作品,固然都是名家之作且品味比较高雅。但从学生接受角度来说,由于他们的学识水平与音乐欣赏能力有限,自然也无法从艺术角度欣赏这些作品。如果直接让学生欣赏,不仅激发不了他们的兴趣,而且还感到陌生。至于说提升音乐审美能力,无疑是缘木求鱼。所以,从现实角度,从课堂需要乃至学生实际,教师可以选择学生熟悉、喜爱的流行音乐,或者是教材中名家的其他曲目的音乐,便于从中挖掘共同点。
  比如,前段时间非常流行的,由李玉刚主唱的曲目《新贵妃醉酒》,在校园里非常流行。对此进行研读发现,该曲目是以京剧《新贵妃醉酒》为蓝本,辅以时尚曲目,还有乐器。引导学生对此进行欣赏,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对京剧的喜爱,还能让他们走近音乐、走近京剧,了解角色反串。
  初中音乐教材也有京剧常识以及对相关篇目的赏析,教师可以整合李玉刚的《新贵妃醉酒》,在激发学生欣赏兴趣的同时,引导他们进行整合分析,并从中学会对传统京剧剧目的赏析,继而有效提高他们的音乐审美能力。

二、坚持问题引导,提升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水平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体,这个主体更多呈现于问题引导。如何实现有效的问题引导,笔者提出以下几个原则:
  1.问题要有目的性。
  课堂教学本身就有强烈的目的趋向性,教师所提出的每一个问题都要有具体的目的,要让学生能够听懂内容,明白思考方向。比如,针对曲目京韵大鼓《丑末寅初》,欣赏这一内容时教师所提问题为:“欣赏并思考,这个曲艺节目有什么特点?”从其意图来看,是让学生说出表演者一人站唱,自己打鼓击板伴奏,但从学生回答来看,大多学生没有回答出重点。对此进行逆向推导,则可以得出教师所提问题缺乏目的性,答案范围较广,导致学生回答五花八门。对此教师提问应把切口放小一点,目标具体一点,便于学生思考。如上面所提问题可以改为:“这位曲艺表演者在舞台上是怎样表演的?”
  2.问题要有条理性。
  从音乐课堂教学来说,虽突出音乐审美能力培养,却只是教学目标之一。因而,在问题设计过程中必须讲究条理性,注重学生兴趣培养。围绕教学目标,有针对性地设计一系列问题,以便引导学生逐层深入,步步推进,继而顺利实现教学目标。一方面这需要结合音乐欣赏特点,逐步发问,以便引导学生思考逐层深入;另一方面还要站在课堂教学的高度,从整节课角度进行谋划,以便让所有问题围绕目标进行发问。比如,针对欣赏课《卡门序曲》的教学,教师曾围绕教学目标设计以下问题:“听A主题,说说有何感受?”“听B主题,说说与主题A相比有何变化?”“听C主题,有怎样的风格特点?表现出怎样的音乐形象?”通过一组三个问题,有计划、有系统、有步骤提问,层层深入、步步推进,继而逐步以引导思维趋向目标,为推促课堂精彩生成奠定基础。
  3.问题要有灵活性。
  计划赶不上变化。对于音乐教学来说,也是如此。很多时候,预案设计是好的,但由于学生能力以及课堂变化,以至于在教学中出现误差。对此,教师提问也要结合实际,结合课堂教学需要,能够灵活转变,及时调整提问角度,以便顺利推促教学目标实现。课堂教学的目的是提升学生音乐审美能力培养,因而掌握提问时机,就变得非常重要,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学生在听赏过程中反馈出来的心态进行把握,灵活运用问题引导。当学生思维分散时,提问应倾向于引导;当其思维无法突破时,提问应立足于点拨;当学生有所感悟时,提问应侧重于鼓励。
  4.问题要有创造性。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提问目的是便于引导学生从中发现问题,继而推促其思考,对知识进行内化。针对音乐审美能力培养来说,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提问要让学生有所感悟、有所灵感。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应立足教材,挖掘具有启发性的问题,通过拓展学生思维,有效培养其创新能力,继而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深入学习,在分享成功的同时有效提升其审美能力。具体实践中,则需要高度重视提问、艺术性处理提问,在推促课堂精彩生成的同时,有效提升其欣赏能力。

三、灵活范式,夯实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实效


  音乐不同其他学科,更多倾向于学生的感性认识,比如音乐节奏、韵律与音阶等。而对于学生来说,不是依靠音乐知识就能掌握运用,更多依赖于敏锐的音乐感知能力。只有如此,才能在灵活的学习范式中有效推促学生对其美感进行鉴赏。
  比如,针对《新世界交响曲》第二乐章《念故乡》,作者是著名音乐家德沃夏克,其曲目采取的降D大调,4/4拍子,从旋律来看,优美低沉,表达了音乐家对家乡、对祖国的一种思念。因而,在教学中教师要把有关的音乐基础知识,比如节拍、节奏、音阶乃至音色与鉴赏范式重点,传递给学生,继而让学生通过试听进行比较鉴赏,提高他们的音乐鉴赏水平,了解其中渗透的美好情感。
  没有想象就没有音乐。欣赏音乐,最关键的是要让学生借助节奏范式,唤醒自身想象,以便立体再现意象与情感。“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样对于音乐来说也是如此。固然音乐内容一样,但由于学生的体验不同,而导致其情感意象不同。具体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结合不同音乐,在欣赏过程中借助想象,在丰富情感体验的过程中真正走进音乐。
  具体来说,可以先让学生欣赏音乐,接着交流在欣赏中想到什么,可以是一段经历,也可以是某种感悟,等等。这里教师需要倡导多元交流,以便在丰富学生想象的基础上提升音乐审美能力。比如,针对唢呐独奏《百鸟朝凤》,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读题目,进行联想,然后通过欣赏音乐进行联想,接着再次交流在丰富自己情感体验的基础上进行欣赏。学生通过欣赏、想象与讨论,不仅感受到音乐的魅力,更重要的是从中有效提升音乐的审美能力。
  相比而言,创造对于音乐欣赏来说,属于更高层次。对于学生的表现欲,教师应持鼓励态度,并为其积极搭建平台,鼓励他们大胆表现,并在肯定中给予范式指导,以便学生在创造过程中由无序向有序转变,继而最终提升其音乐审美能力。
  在音乐欣赏教学实践中,我们必须明确,科学地、艺术地对待音乐课堂教学中的提问,找准教学切入点,认真研究课标、课堂、教材和学生来设计一系列有效提问,这样才能真正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促进学生欣赏能力的发展。总之,初中正是学生音乐体验、理解的关键时期,教师理应引导学生在感知音乐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让学生从中感受音乐带来的乐趣与情操,继而在推促课堂精彩生成的同时,有效提升其音乐审美能力。
其他文献
学生是课堂学习无可争辩的主体。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尊重教学现实,从适宜学生学习的角度出发开展课堂教学。只有这样,才能凸显出课堂教学的生命力,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的学习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提升。在具体操作中,我们要时刻秉承这样的理念:突出学生主体,关注教学细节。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审视学生学习基础,预设教学过程  学生的学习基础是我们在备课中要重点
期刊
随着经济水平与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化已然成为教育教学改革的新方向。而交互式电子白板更是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背景下冉冉升起的一颗新星,它集黑板、计算机、多媒体、投影仪、音像等功能为一体,操作便捷、功能强大,是课堂教学的左膀右臂。交互式电子白板不仅推动了课堂的信息化改革,而且变革了教与学的形式,既扩大了教的空间,又丰富了学的体验。在教学实践中,就交互式电子白板与课堂教学的整合展开探究,最大限度地发挥
期刊
道德与法制课堂是有活力的,它是用“活”字创设出的适宜、舒服的课堂。所谓“活”意味着学生的道德认知是真实灵动的,还意味着课堂的明理导行活动和探究拓展是多元的、有价值的,同时还有有意义的生成点和延伸点。教师应在“活”字上多下功夫,以此打造高效活力的德育课堂。一、引入含“活”势  在八年级道德与法制上册《校园不容暴力》的教学中,教师先引导学生观看視频案例《校园中的乌云》,再引入新课,可谓匠心独运。  教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学习的主人。只有面向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搭建平台,引导他们开展课堂实践,通过实践丰富学生的理解、运用与思维,在整体推进课堂教学的同时,也能让学生“人”的素养得以强化。笔者结合实际,通过丰富课堂实践策略,有效提升了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一、在课堂实践中强化学生理解  对语文阅读来说,理解是前提,没有理解就没有阅读。只有通过学生自身实践,让学生亲自去品析、感悟,
期刊
一节课的导入环节固然重要,但是课堂小结也同样不可忽视。一位特级教师曾提到一节好课的设计需讲究“虎头豹尾”,意思就一节课,要有好的开头,而且还要有完美的结尾。如果说,吊人胃口的情境导入能产生“课伊始,妙趣横生”的效果,那么巧妙的课堂小结则可达到“课虽终,余音绕梁”的境界。如果教师能够利用电子白板,精心设计一个课堂小结,不仅能够达到巩固新知的目的,还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将课堂教学推
期刊
微课即“微课程”,是聚焦某个知识点或能力点而进行的讲解,是以视频为主要承载形式的教学资源,具有时间短、主题明确、资源容量小等基本特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微课,可以帮助学生增强理解能力、开拓思维、促进知识的巩固和强化、提升文本鉴赏能力,也可以通过生动、直观的形象增加学习趣味,强化情感体验。一、借助微课,促进具象化的理解与认知  小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生活经验和认知经验有限,因此,小学语文教学,
期刊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学习的主人,笔者所在学校一直倡导“让每个人成为最好的自我”。体现在课堂教学中,就是搭建平台,引导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彰显自我,尽情释放表达的欲望。而对于数学教学来说,教师要认识到,开展“亮我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张扬的课堂新文化。笔者结合教学实际,基于“亮我教育”理念,就如何让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精神家园,成为学生自我展示的舞台,谈几点认识。一、系统综合,彰显“亮点”体系  一节课有很多
期刊
小学音乐教学中,使用合唱教学能培养学生的乐感,还能提升学生音乐方面的素养。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合唱教学的功效已经被多方面关注,社会上的合唱表演和比赛也在逐年增多,在比赛中能实践音乐的理论,同时也能将理论运用于音乐实践,学生的综合素养也会得到提升。然而,在当前的小学音乐教学中,也存在着教师运用单声部教学,使不同音乐基础和素质的学生都在使用单声部发音,让既定的小学音乐教学目标难以实现。因此,需要教师对合
期刊
如何引领学生在阅读与写作之路上走得更远呢?笔者以为,教师应构建整体把握、自主自悟和拓展延伸为主的三维谱系,建构一种开放的、多元的、厚重的“阅读与写作一体化”教学新时空。一、整体把握  注重整体把握,注重“阅读与写作一体化”,可以使语文素养在对精神相通的主题的学习中获得质的提升,从而夯实学生语言文化的根基。  例如,阅读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时,无论是《地震中的父与子》,还是《慈母情深》,
期刊
作为一名初中数学教师,我在家访中常常发现,班里所谓“差生”,他们的小学成绩似乎还不错,但是进入初中阶段后成绩却日渐下滑。其实,在小学向初中过渡阶段,学生的成绩出现波动,这是一个极其普遍的现象。做好过渡阶段教学的衔接直接关系到学生后期的学习状态。一、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教学衔接不当的因素  1.思维方式的要求差异。由于小学阶段属于教育的基础阶段,学生需要完成一些基础数学知识的积累。由于小学生的能力有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