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到北海去看海

来源 :西部散文选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rise123456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银滩漫步
  我已经四五年没有去北海了。
  记得第一次去北海,是二十多年前。那时,我青春年少,对世间充满好奇。
  当时去银滩旅游的人不多,美丽的银滩,在我眼里,就像空谷佳人,自然,素净,明艳照人。我赤着双足,在银白的沙滩上,在温润而透明的海水里走来走去,惊喜地追逐着洁白的浪花,好奇地观察沙滩上探头探脑的沙蟹,弯腰拣拾着被海水淘洗得干净而发白的海贝海螺,在海边的木麻黄树下笑看天蓝云白。
  离开之际,站在银滩上,面朝大海,极目远眺,海阔天高,红霞满天,涛声不断,只觉心旷神怡,颇有古人“把酒临风,宠辱皆忘,其喜洋洋者矣”之心态!
  那是我第一次看海,第一次与大海亲密接触。
  从此,那里的阳光、沙滩和海水,沙滩上的沙蟹、海贝、海螺,海边苍翠的木麻黄,就像一幅色彩浓烈的油画,在我记忆的图库里不时闪现。
  后来,我又多次到北海采风,住在临海的宾馆里,清晨或傍晚在银滩流连,感受它一天中最迷人的时光。甚至,三次登上涠洲岛,饱览那里的絕美风光。
  遗憾的是,每次去北海,皆无缘去老街。
  今年八月。骄阳似火。烤得人在家里坐不住。恰好侄女妙妙和外甥女婷婷来南宁,吵着要去北海玩。我这个姑姑和姨妈,责无旁贷,欣然答应与她们一起去北海玩两天。
  这次去北海,因时间有限,我只打算带她们去银滩和老街看看,顺便会会北海作家庞白,去他们经营的文学沙龙“简居”观摩学习,让她们感受一下那里的文化氛围。
  到北海火车站下车,打电话给庞白,告诉他自己已到北海。他告诉我,他去合浦了,晚上八九点回,如果方便,到时一见。随后建议我们住简居对面的云海花园酒店,说那里比较安全,而且,文友们来北海,大多住那里。
  我接受了他的建议,与妙妙和婷婷住进了云海花园酒店。
  在房间休整了一下,遵照服务员娜娜的指点,从宾馆步行到北部湾广场,到那里坐公交车去银滩。
  几年未来,北海已经大变模样。曾经令人叹息的烂尾楼消失了,街道变宽了,高楼变多了,绿化树长得高大茂密,隔离带花红树绿,更加赏心悦目。看来北海的经济已经复苏了。
  我欣喜地看到北部湾广场的标志性雕塑“南珠魂”还在。想起曾经与友人在珍珠贝壳碑体下漫步,听她讲自己与北海的故事,一种熟悉而久违的感觉在我内心如潮水涌动。
  这些年,环保理念深入我心,出行的时候,我都是尽量选择公共交通工具,尽量减少汽车尾气对环境的污染。我们选择了一趟直达银滩的双层巴士。然而,碰上晚高峰,一路塞车。双层大巴在四川路上像蜗牛一样慢慢挪动,一个多小时后,我们才到达银滩。
  太阳已经熄灭。晚霞已经消失。路灯睁开了明亮的眼睛。
  下车伊始,只见到处是车,到处是人。
  面对水泄不通的人和车,听着喧嚣而嘈杂的车声和人声,我开始头晕脑胀,精神紧张,只想逃离这样的喧嚣和嘈杂。但为了婷婷和妙妙,我还是带着她们,随着摩肩接踵的人流向银滩走去。
  妙妙来北海之前,特意在网上订购了游泳衣,她原计划在银滩这一全国闻名的海滨浴场游游泳。到银滩之后,看到海滩上成千成万密密的人影,像饺子一样泡在水里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她改变了主意,轻轻对我说,姑姑,我们在海水里走走就可以了。我正在担心银滩夜泳,如果将她们走丢了怎么办,听她这样说,我大大松了一口气。于是陪她们在海滩上漫步。
  我们有意避开人群,向人稍微少一点的地方走去。脚踩在柔软的沙子上,海水轻轻抚摸着双腿,惬意之感渐渐漫上心头。无数的男人、女人和孩子在海水里欢叫着,漂浮着,游动着,上演着人类对大海的热爱。
  夜空蓝蓝的。一弯新月挂在天上。一颗明亮的大星星陪伴在月牙儿身边。远处,渔火闪烁。我们从海里走到护海堤上,看到有人在堤上夜钓,有人在堤上数星星,有人在堤上悄悄说情话,还有人在堤上将相思的话儿通过荧屏传送到远方。
  庞白来电,问我们是否已经回酒店。回答说还在银滩,准备回酒店。随后动员婷婷和妙妙回宾馆。妙妙恋恋不舍地要求在海滩上再走走。我第一次来北海,正是妙妙这个年纪,青春年少,花样年华,看到辽阔的大海,新鲜,激情澎湃而又恋恋不舍。因此特别理解她对银滩的留恋,于是继续陪她和婷婷踏浪而行。
  月牙儿在天上,看着无数的游人身着泳装在海水里扑腾,看着我们仨穿着漂亮的连衣裙在沙滩上漫步,笑弯了腰。
  二、简居之魅
  九点左右,继续坐大巴回宾馆。庞白来电,说他已到宾馆,问我想去哪里活动。我说,去简居喝喝茶,聊聊天就好。
  简居就在云海宾馆斜对面,与京东书店连在一起,原来是京东书店的一部分。后来,京东书店的老板,辟出一部分空间,装修成书吧,从此,人们从书店推开门进入简居,就可以享受到咖啡、茶水、轻音乐与读书之乐,还可以在书吧里举办沙龙活动,参观书展、画展、摄影展,让生活美学不断得到外延。离开简居时,还可以从简居进入书店,挑选自己喜爱的书,付款之后携书欣然而归。
  庞白先去简居等我们。妙妙和婷婷起先不愿去简居,想留在宾馆看奥运、休息。我告诉她们,庞叔叔是一位著名作家,文章写得漂亮,强烈要求她们去与庞叔叔见面、打招呼,而且许诺她们,如果感到无聊,可以先回宾馆休息。妙妙和婷婷这才陪我一起去简居。
  灯火辉煌。走到简居附近,只见庞白坐在门外蒙络摇缀的绿藤下静静等待。看到我们过来,他立起身,微笑着欢迎我们。
  推门进入简居,他指着四壁悬挂的牡丹图、荷花图、虾趣图、木瓜图告诉我们,这些画是一个朋友的岳母所画。老人家已经七十多岁了,才上过三年小学,以前一直在海边讨生活,与鱼虾打交道,后来在家里的房子附近种了许多蔬菜和果树,侍弄花草。七十岁后,老人报名去老年大学学习,爱上了国画,乐此不疲。她作画很勤奋,一般两三天或一星期,画一幅画。最少,一个月也会画一幅画。几年下来,竟然积累了许多画。很有意思。我们受朋友的委托,为她办了这个画展,反响不错。那天,电视台来了许多人,老年大学也来了许多老头老太太,大家在一起叽叽喳喳地谈画,十分热闹。老人家十分开心。这次画展为期三天,所卖之画,将用于捐资助学。   我带着婷婷和妙妙,仔细地欣赏那些画,发现老人家的虾画得生动活泼,牡丹的着色明媚鲜艳,俨然有大家风范,十分惊讶和赞佩。
  我们谈了一会儿老人家的画,庞白交代服务员送来几杯果汁,我们坐在简居聊天。
  他轻轻问我对简居的感觉如何?
  我回答说很喜欢,这里幽静,且有柔曼优美抒情的音乐相伴,很适合读书,会友。说完,又意兴盎然地和他谈起麦家的理想谷。
  庞白一听,对麦家的理想谷十分神往,认为麦家很了不起,很值得人敬佩。随后又说,在简居,每个月都会举行一次诗歌朗诵会,平时,还会不定期地举办一些书画展览会,摄影展览会……朋友们在一起互相交流,沟通,倾谈文学观点。他们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激发大家对文学艺术的热爱和坚持,提升大家的审美意识,让人生过得更有意思一些,更有意义一些,更加开心快乐一些。
  我微微一笑,轻声对他说,我就是因为看到他们的活动花絮,才对简居充满向往,才想来简居看看,亲自感受一下这里浓郁的艺术气息,并带孩子们来接受简居的文学艺术熏陶。
  庞白告诉我,诗人盘妙彬,作家黄土路……都是简居的常客。
  我寻思,简居正以它独特的文化魅力,成为文人雅客喜爱的聚集之地,成为北海新的文化名片。若干年后,它也许会像英国的莎士比亚书店成为世界读书人向往的地方,像麦家的理想谷成为中国作家们向往的地方一样,成为北海新的文化景观,新的文化传奇。
  时间静静流逝。音乐像泉水一样轻轻流淌。我们轻声谈论着各自的文学观点,谈论着自己喜爱的作家和作品,谈论着自己对文学艺术的热爱。越聊,共同话题越多,几乎达到忘我之境。
  三、老街的夜与昼
  夜深了,我提出告辞。得知我明天想去老街看看,走出简居,庞白热情地邀请我们去老街走走,感受感受深夜的老街气氛。
  从简居出发,先到市中心的北部湾广场,然后沿着四川北路一直往大海的方向走,十来分钟的车程,就与老街邂逅相遇。
  老街现在叫珠海路。八九米宽,三里长,街道两旁是独具南方建筑特色的骑楼,骑楼紧挨的是两三层的楼房。
  老街大约有百年历史了。相传这些建筑大部分是上世纪二十年代前后建成。最显著的特色是骑楼结构和窗顶的券拱结构。券拱式建筑结构,素来被誉为“罗马建筑最大的特色、最伟大的成就之一”。然而,老街的楼房,又并非依样画葫芦,照搬照抄罗马风格。建筑工匠们在建筑老街的时候,除两边墙面窗顶采用券拱结构,前后装饰却常常采用中国民间建设艺术的浮雕和吉祥物。
  随着时光的流逝,老街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越来越受到建筑界人士的关注,他们甚至认为老街是“近现代建筑年鉴”。英国建筑专家白瑞德,加拿大蒙特利尔市市长皮埃尔·布尔克对老街都给予高度评价。特别是皮埃尔·布尔克市长还建议,北海应该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申请,将老街作为世界文化遗产来保护。
  老街确实有些苍老。迷离的灯光下,只见墙体斑驳,有的还长着绿苔,布满暗黑色的水印。商铺有的已经关门,有的还在营业。骑楼街外,这里一堆,那里一堆,堆放着新鲜的椰子壳,或是其他垃圾。
  庞白对老街有着难以言说的深情。见到街上的垃圾,似乎有些不好意思地解释说,做了一天生意,积累了许多垃圾,影响老街的美感。不过,到明天早上,垃圾已经被清扫一空,那时,你再来老街,阳光掠过残旧的楼顶,将斑驳的光影投射到街道上,感觉又是不同。
  老街有许多小巷。地上铺着青砖。庞白说,这些青砖也是那时铺的,也像老街一样历史悠久。那时,没有自來水,住在这里的人们,常常挑着水桶,走出小巷,去外面挑水喝。
  我们的鞋底轻轻敲击着老街,在深夜发出嘚嘚的回声,惊扰着老街的宁静。
  庞白指着一条尺来宽的小巷告诉我们,这是老街最有名的摸乳巷。意思是小巷太窄,仅容一人通过,姑娘和媳妇们走过,高挺的乳峰常常会触碰到两边的墙壁。
  庞白带我们走进另外一条稍宽的小巷。我们顺着小巷走到了海港边的马路上,又从马路返回小巷。我留心观察着老街的骑楼,老街穹顶似的窗户,木门,和房前屋后的浮雕和装饰,想象着当年的红火和繁华,感叹老街该有多少人事值得挖掘,写成小说和传奇,让人们代代传颂!
  庞白见我如此喜欢老街,欣喜之情溢于言表!
  第二天清晨,拉开窗帘,阳光争先恐后,哗地撞进来。我的眼睛被阳光撞得生疼。我意犹未尽地决定再去老街,感受老街的白昼繁华。
  早餐后,漫步到北部湾广场,见街边停着一辆机动三轮车,拉客的是一位黑而瘦,上了年纪的本地妇女,得知我们去老街,她张口要十块钱的车钱。我没有还价,招呼妙妙和婷婷上车,奔老街而去。
  虽然昨天深夜已经来过老街。对老街有过初步印象。但那就像月下看美人、马上看壮士,主观审美多于客观现实。清晨再来老街,见到的老街,既依稀相似,又大为不同。
  阳光如透明的纯金薄叶,铺在老街的楼顶,又洒落到街道上,将老街打扮得金碧辉煌。家家店铺已经开门。卖的大多是珍珠饰品,有项链,手链,耳环,还有胸针,珍珠包,珍珠做成的帽子,以及砗磲饰品、贝壳风铃、海螺、海贝、珊瑚等。另外还有几家卖檀木饰品,卖咖啡,卖越南土特产,卖冷饮,卖炸虾球的店铺。
  游人如织。那些从吉林、长春、四川、湖南等内陆省份来的游客,好奇地打量着店里琳琅满目的商品,这个买几条珍珠项链,那个买几袋越南咖啡,还有买胸针,买头饰品的……很快地,大家手里就提着大包小包。妙妙和婷婷深深地被店里的珍珠、海贝、海螺等饰品吸引,挪不开步子。婷婷还在读高中,靠父母供养,以欣赏为主。妙妙已经参加工作,手里有点小钱,看见喜欢的东西,自然爱不释手,与店家讨价还价。我已经过了购物狂的年纪,兴趣不在这些饰品上,对店里那些巧夺天工的商品,我欣赏它们华丽的色彩,欣赏它们玲珑的身影,但我更多的还是欣赏街头的建筑。那斑驳的老墙,那圆拱形的格子窗,那屋顶的吉祥雕饰,那宽阔的供人行走的骑楼街,那商铺门前的石狮子,那依着墙壁种植,叶绿花红的三角梅,以及街上的雕塑,无不带给我诗意的遐想。
  今日的老街,已经成为北海一处有名的旅游景点。昔日迷人的老街,又焕发出新的光华!坐在卖贝壳风铃,卖海贝、海螺的商铺门前,我深深感叹:这生生不息的老街,该珍藏着多少迷人的故事,多少动人的传奇啊!
  妙妙买了炭烧鱿鱼丝、越南腰果等准备回去送人。婷婷买了一些水果软糖和石头巧克力,准备带回去给弟弟锦华。想到锦华,我特意买了一只吹起来呜呜响的海螺托婷婷带回去给他。
  长长的老街,似乎总也走不到尽头……
  ——选自中国西部散文学会微信公众平台
其他文献
一场秋雨的缠绵之后,萧瑟的北风刮来了今冬第一场纷扬的大雪,而此时的枝头却还是绿意正浓,秋意未尽。望着街道尽头弥漫纷卷的雪花,走在柔绵的雪地上,脚底发出的声音,似乎在回放着往事的旋律,把我的心境拉入了一个特定的格式。此情此景,勾起了我对姥爷的无尽思念。  姥爷于1931年阴历7月初八,出生在伊克昭盟(今鄂尔多斯市)杭锦旗塔拉沟(今杭锦淖乡)公社呼吉太大队。这个大队部所在地,稀稀拉拉地摆布着几户人家,
期刊
泥土的气息  我居住的地方是县城西山一个废弃水塔的院子,这是一个典型的城乡的结合部。说它是城,因为它正位于狭长的城区中心地带,且是名副其实的古城区的老城墙。说它是乡,因为这里的居民绝大多数是农民,身后层叠至顶的山梁上都是远接云霄的庄稼地。我和我妻子女儿,饭后曾多次在那曲折蜿蜒的山道和田埂上散步。早晨迎接朝日喷薄升起,晚上目送夕阳壮丽沉没。田里的景色在我们眼里不断变幻着,时而是一片黄的惹眼的油菜,时
期刊
我清楚地知道,我早就在蒙郭勒津部落的某个暗夜里消失不见了,这很像我这么多年游荡在外的记忆,除了一些重大的遗憾,好像并不记得部落以外生存过的任何一个日子。很多年前,我的名字在十九岁风华的那场西行中隐匿了。孛尔只斤·斯琴琪琪格,这名字,它很长,带着成吉思汗黄金家族的无尚荣耀,没落在没有战马和厮杀的时代里。我一直觉得,斯琴琪琪格,这个寓意“智慧之花”的,在我的部落里再普通不过的名字,是携带了我那部落里的
期刊
昨天满天星斗的时候,久没联系的朋友阿洁给我来了个电话,她用甜甜的声音对我说,你妈妈做的干笋和腊肉真的太好吃了,腊肉香香的,干笋又脆又甜……这样的美味,真的是只有亲人用心才能做得出来。阿洁意思是说,市场上是买不到这么好的东西的。“你妈妈多大年纪啦?”阿洁问我。“已经80高龄。”我答。她惊讶,说真应该给老人一个红包才对。我说不用不用,我把你的话转告我妈,她就会很高兴了的。  确实,每次回家,不管是否逢
期刊
早春二月,我们追随着春的脚步,来到了藤县东荣镇这片荡漾着初春气息的土地,在这里见证东荣镇春日融融的景象,以及东荣人那种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风采……  一、蕴藏在民居中历久弥新的创造精神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在上下五千年、纵横八万里的风云际月里,涌现了孔孟老庄、程朱陆王等一大批思想巨匠,留下了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和文物遗产,成为中华民族最独特的精神标识与文化基因,这种在波澜壮阔的历史中创
期刊
故事与歌谣  月亮粑粑,踩着瓦渣。  一跤跌倒,怪我打他。  我没有打着他,回家告诉妈妈。  妈妈不在屋,躲在门背哭……  今夜无月,却在不经意间想起儿时唱过的歌谣。大约是在很久以前,简单的童谣,曾陪伴着我度过了无数个停电的夜晚。  月亮光,照四方,照到鲤鱼塘。  鲤鱼鲤鱼你也好,你有一身鳞,可怜螺蛳夜夜行。  螺蛳螺蛳你也好,你有一层壳,可怜蚂拐打赤膊。  蚂拐蚂拐你也好,你有一双跳,可怜公鸡早
期刊
漓江的河床祼露着,一些人在上边玩耍。有的捡薄石片儿扔向河中,打水漂儿;有的弯腰撅臀,翻寻脚下的鹅卵石,突然曝光的小螃蟹惊慌失措地逃奔,亦或有正在呼吸的螺蛳赶紧缩回它肥嫩的白肉,然而一切努力都是徒劳,这些水里的生物很快便成为人们餐桌上的美食。  一名男子背对着河岸,坐在沙堆上,一针一线,埋头缝他的渔网,什么风声、水声、鸟鸣声、人语声皆充耳不闻。如伏案奋笔的巨匠,心无旁骛。有轻风徐来,将倒影扯起几道浅
期刊
我要向艺术的人生致敬,向未来的艺术人生致敬。  歌海溢满诗芳华,八桂大地就是一个充满艺术氛围的地方。我出生在广西博白县永安镇一个叫大车坪屯的小山村,这里人杰地灵,山青水秀。虽没有出现过轰轰烈烈、远扬四海的大名人名家,但各朝代都出现在当地有才气、有一定影响力的小官小吏。我从出生记忆中的太爷爷,便是当时在当地有影响力的“名人”,他能吟诗作对、能书善讲,是当地一个远近闻名的医生;他还是一名有正义感的人,
期刊
你曾说过就住在这山中,我这就去寻你。  迎着清凉的惠风,我跋山涉水而来。穿越深林山涧,淌过溪水潺潺,扑着流萤,听着鸟鸣。在小路上,想着你,喃喃自语念着你。我踏着月光拾阶而上,从深夜走到黎明,从黎明走到黄昏,自此轮回。  我从山脚走到山顶,又从山顶转到山脚,翻遍了每片树叶,踏过了每寸土地。连精灵般的蝴蝶、蜜蜂和青蛙都知悉了我,却寻不见你的影子。我只听见深山里的秋蝉还在执着的鸣叫,看见古老的树枝上一雙
期刊
身处黄土地,无论是晨曦的万道霞光,还是黄昏的一缕斜阳,都会在某一时刻镶嵌上我的窗棂,分解成怦然心动的弧光。我只需静坐在窗下,让光照着我的脸,诚请它陪着我,便能进入到朦胧而遥远的梦里——那儿也有一片黄土地,满山花树,次第芳菲,我在丛中笑。  城市永远在建、在修、在改造,离得稍久一点便能发现又有了崭新的变化,像是久别重逢,看哪里都是即陌生又熟悉。  而黄土地总是一成不变,质朴无华。灰黄色的土山、土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