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姥爷

来源 :西部散文选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xg198411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场秋雨的缠绵之后,萧瑟的北风刮来了今冬第一场纷扬的大雪,而此时的枝头却还是绿意正浓,秋意未尽。望着街道尽头弥漫纷卷的雪花,走在柔绵的雪地上,脚底发出的声音,似乎在回放着往事的旋律,把我的心境拉入了一个特定的格式。此情此景,勾起了我对姥爷的无尽思念。
  姥爷于1931年阴历7月初八,出生在伊克昭盟(今鄂尔多斯市)杭锦旗塔拉沟(今杭锦淖乡)公社呼吉太大队。这个大队部所在地,稀稀拉拉地摆布着几户人家,且都是从陕西府谷、神木一带走西口上来的,是地地道道的陕西人。姥爷的父辈祖籍也都是陕北。姥爷出生在兵荒马乱的年代,至小失去了母亲,是父亲和继母把他拉扯大的。民国三十六年,17岁的姥爷与18岁的姥娘(外婆)结了婚。姥爷属羊,姥娘属马,据说这两种属相是最佳的婚姻组合。从此,他们男耕女织,相濡以沫,一起走过了银婚、金婚、钻石婚,虽说老爷脾气暴躁,姥娘经常挨打受气,但日子也一直很平静,真可谓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记忆中,姥爷家住在大队部底坡,东边是呼吉太小学所在地,小学共有5个年级,4栋教室。教室都是用土打墙建的。我的五个舅舅都在这里念过书。房屋后就是学校的篮球场,球场的西北角是一座旧油坊及磨坊。这个大队部所在地四周环山,依山傍水,居住着不同姓氏的三十多户人家。门前是一条清澈的小河,河水是从东流向西的。小河岸北面是一片高大的柳树林,岸南是一个大沙坡。坡上,沙柳成片。每到夏季,郁郁葱葱,绿树成荫,牛羊成群,溪水清澈透明,宛若一个北国的小江南。
  我的童年大多是在这里度过的。每到夏秋农忙时,母亲就把我们兄弟几个送到了姥娘家,四舅和五舅不比我大几岁,这样我们舅舅外甥自然是玩耍的伙伴。冬天农闲时,更要往姥娘家跑。“住姥娘家”成了小时候一种奢望。姥娘家的生活要比我们家好,经常能吃香的喝辣的。姥娘做的炒鸡蛋要比我们家的黄,擀的豆面要比我们家的长。姥娘炒的糜米炒米香甜可口,油糕,猪肉烩菜是家常便饭。正月初一,羊肉饺子里包很多很多的钢镚子,且谁吃着归谁。平日里,我与舅舅及同村的小伙伴捉迷藏,打篮球,与他们到学校里上自习课。更为高兴的是,漏开空能偷几本小人书回家,给我们村里的小伙伴炫耀一番。冬日里,快要满圆的月亮从东边的山背后静悄悄的露出脸来,把清淡的光辉洒在村子里,万物顿时又重新显露出了面目,但都像盖了一层轻纱似的朦朦胧胧。五舅组织村里的小伙伴一起玩打仗,欢呼声响彻了整个山村。
  那个年代,整个社会物质匮乏,人们的生活青黄不接。我们家的生活水平一直不好,是姥爷、姥娘一直在接济我们一家,使我们渡过了艰难的岁月。
  姥爷是个追求进步,积极向上的人。他于1957年2月至1960年任塔拉沟呼吉太蒙汉联丰社一分社社长,这期间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61年开始任呼吉太大队长。1973年调到塔拉沟公社政府工作。其中,1963年7月因工作突出被公社评为接羔保育先进牧业工作者,并出席了全旗牧工先进代表大会。1971年4月出席了中共杭锦旗旗委第四届代表大会,是当时公社的党代表。1971年8月因公到过北京,并在天安门广场留了影,这在当时是极高的荣誉。调到公社后姥爷当了会计,1979年4月,还参加了杭锦旗社队企业会计培训班。
  姥爷性格耿直,为人直爽,办事利落。他在任呼吉太大队长时,凡事敢于坚持原则,按原则办事与工作,舍小家顾大家。就是这种直性人脾气,与搭班子的大队支书总是“尿不在一个壶里”。工作中时常磕磕碰碰,以至矛盾越积越深,后来大队支书干脆“把壶拿走了”,这样姥爷的大队长就成了空架子。有奈出在无奈,姥爷找到了公社党委书记,深受书记赏识的他调到了公社从事会计工作。公社离家大约20多里地,不通班车。就这样,姥爷每周徒步去公社上班。他工作任劳任怨,回家还要帮助姥娘种地,务艺牲口,过着平静的生活。可生活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一年后,姥爷被“调任”到当时的乡企“综合厂”,综合厂的工作是负责公社小镇上的发电照明,米面加工,机器、汽车维修,牲畜养殖等工作。姥爷的具体工作是发电及米面加工,这比起会计工作来是苦力活啊!且工作时间长,繁琐苦力重。每天黑夜在规定的时间里发电照明,白天为方山周围的农牧民加工米面。这期间,姥爷家搬出了公社家属房。姥爷掏钱买下了被公社遗弃的一排学校校舍,经过修缮后,举家搬迁到了那里。他说,就这样才觉得心安理得。
  姥爷一生勤劳,节俭,勤劳的品德已深入骨髓。后来乡镇企业的不景气,姥爷干脆辞职,自购米面加工设备,自办起了米面加工坊。那几年,已50多岁的姥爷,從600多米的深井上担水,操作柴油机,米面加工机器,满负荷工作一整天。有时忙里偷闲,回家抽几口水烟成了一种休闲。米面加工坊车马络绎不绝,生意红红火火。
  姥爷是个闲不住的人。即使后来搬到了城里,生活宽裕了,但他不听劝,想方设法找活干。白天转悠到拆迁工地、城郊的树林里,捡树枝,拾废弃木头,夜晚劈柴。门前的柴垛,总是堆的像小山似的。秋天,姥爷从郊外的地里打草,翻刨过的山药地,青储一些饲料。冬天,低价买回三类畜或膘情相当差的羊,自己精心饲喂,等到膘肥体壮时,卖个好价钱。为了到地里放羊,曾绊倒在地楞上,跌成了轻微脑出血。幸亏路人发现,二舅背在了医院,经过治疗,姥爷康复了,没有留下后遗症。
  姥爷有着推己及人的善良。自幼生活的苦难,使他深惜天下苦寒人的为难。每有乞讨上门,总会施舍点零钱,未落难人尽自己的绵薄之力。姥爷的俭朴有口皆碑。记忆中很少给自己添过新衣,从春到冬,总是那一身旧衣。在杭锦旗下夜那几年,吃住几乎在单位,一身衣服穿一年,没有睡过一次天明觉。他平易近人。逢年过节,总要让家族中所有成员一起聚餐,叙旧话新,谈笑风生。有时还和我们小饮几杯,和外孙们猜拳论道,不以长辈自居,严然象朋友。
  人老三不怪,贪财怕死不瞌睡。晚年的姥爷这“三样”在他身上表现地相当明显。关心政治的他,坚持看新闻联播,鄂尔多斯新闻,在关注一下天气预报后,不管电视机前坐的是谁,立刻关掉了电源,为的是省电。为了节约电费,他晚上不让开灯,天刚黑就躺在床上休息。勤劳的姥娘有时要缝个鞋垫,做个十字绣,但他不让开灯。
  怕死不由人。晚年的姥爷,从来不敢提自己的后事。准备好的寿衣,更是不让放在他住的地方。偶尔门前有送葬的车经过,吓得他躲到屋里,不敢看一眼。
  姥爷是个正直、正格的男人,是个坦荡,直率的男人。他的一生虽然是平凡的,但他的刚毅自信,宽厚大度的精神永远激励着我们。他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
  ——选自《西部散文选刊》微信公众平台
其他文献
人生活在世界上,与他人息息相关,世界是大家的,人生却多半只是自己一个人的,《教父》里的那位黑帮老大对人生的总结有一个精辟的论断:一个人有一个人的命运。如果以自己的期望为水平线来衡量人生的话,高于自己的期待,是为精彩;低于自己的期待,则为沦陷;人生的沉浮,就是一个在精彩与沦陷之间轮转的过程,生活,就在精彩与沦陷之间的中间地带,日日上演。  上帝说:要有光。  ——题记  每个细雨纷飞的清明,我总是要
期刊
酸桃飘香的时节,我拖着大行李箱回到了那吾坡。远远地便看见繁盛的枝叶下立着的熟悉身影。  “大舅爷!”我兴奋地喊着。可是他没像以前一样即刻抬起头来,眯缝着眼睛笑着答应。我慢慢走近,竟发觉他的双鬓有了霜染的痕迹,后背也有些佝偻,只有那双挥舞着梳子和剪子的大手,依旧娴熟而利落。待我走到身旁唤他时,他终于听见,让我在身旁的小板凳上坐下,有一搭没一搭地与我拉家常,手却一刻也未曾停下。  大舅爷靠理发为生,小
期刊
从桂林出发时,太阳尚未露脸,大圩古镇尚处在一派万古空濛当中。  空气中有一种深秋之晨的清冽,让人感觉一阵透腑的凉意。不经意间,空中投出几串美好欢快的符号,带着暖色调的是秋声。携金色曲线,缠绕于树梢的是鸟群的歌声。鸟的歌声音域宽广迷人,属听觉范畴,亦属天地间的吉祥符号。随即,古镇醒来了,常常,古镇醒来后的第一件事,便是迎接漓江的访问,迎接来自纯净广邈天空的访问,迎接生发于大地清新气韵的访问。  古镇
期刊
天空一直是令人醉心的。它辽阔,自由,奔放,无所忌讳。  站在天空下,无边的自由和宽广使我常常被自己的狭隘感到自惭形秽。云朵那么洁白,少女一样的纯洁,柔软而安谧。天空那么蓝,海一般的蓝,浩瀚和辽阔已经把我淹没。仿佛那不是云,不是天空,是一个秘境,神圣包裹着我,让我情绪无法自抑,深深感动而不能自已。  天空是久远的存在了。小的时候觉得打谷场上的天空最美。深秋的夜晚很有凉意了,大人们还在做着一些手尾工作
期刊
有位诗人说,“暮冬时烤雪,迟夏写长信,早春不过一棵树。”初看到这句话时还是是早春时节,一晃,迟夏还未来得及写长信,中秋已过了。  这个夏,天依然很热,陈旧的小风扇转起来十分聒噪,六级词汇背了又忘,老师敲着黑板反复讲着期末考的重点,炎炎烈日下为了不挂科而努力练习排球,四月为了夏天而减肥的慢跑五月就没再跑了,以抓住夏天的尾巴为借口吃的冰吃到拉了肚子。  是张嘉佳的书粉,曾经看过他的金毛狗狗梅茜才想要养
期刊
当杯子里的果汁变成了咖啡,人生就有了故事。  不会有人生来就喜欢咖啡,那份苦涩自然比不上甜美的果汁叫人喜爱,然而,苦却往往能让人铭记在心。就如喝果汁与咖啡的方式,甜如果汁,十分爽口,又令人愉悦,不一会儿就下肚了,那份甜也就只有在入口的瞬间被我们的味蕾感知。咖啡不同,它需要你去细细品尝,才能感受那细腻的芳香。轻抿一口,苦涩便迅速地充满整个口腔,纵使囫囵吞下,舌苔上依旧存留着咖啡的苦涩,从舌头蔓延至整
期刊
在中国,简称“西大”的高校有好几所。但是,提起“西大”,我的脑海里浮现的只是我的母校——广西大学。在西大学习的四年里,年少懵懂的我变得愈加成熟理性,我很庆幸自己能够在她的怀抱里成长。如今离开她已经有一年的时间,但是她时常出现在我的记忆里,这些记忆也许是零碎的,但拼凑起来却是我对西大完整的爱。  一  高考之前,我从未想过自己会与“西大”,与“文学”结缘。作为一个参加过两次高考的学子来说,我想进入的
期刊
南宁的樱花开在石门,开在公园的山坡上。半山遍野的红艳,耀眼生辉,点亮了南宁人的视野。  据说,樱花根在中国,成名在日本。我曾在公园隔壁的单位工作过三年多,可从没关注过樱花的存在。樱花九九年从外地转入南宁石门公园,落地生根,默默生长,到七年后开始吐蕊芳香,一路芳华,一路美丽,缠住视线和惊叹。  二月的南宁,春意渐暖,万木复苏,鲜花次第盛开。金花茶公园茶花的热烈高贵,金黄奔放;青秀山公园兰花的纯洁素雅
期刊
下午五点的样子,我走出办公室,到美点蛋糕店给可可准备一点食物。因为她今天的钢琴课是六点至七点。七点结束后会很饿。  行至半路,可可问,上课前,还有空去香格里拉玩滑滑梯吗?我说有,但是,途中正好要路过金茶花公园呢,不如去公园玩一圈,然后再去上钢琴课。她听说可以去茶花园,别提有多高兴啦。  路上,可可说,今天是女神节,同学们都送了语文老师鲜花。同桌送了一朵假花,很美,可就我没送。听她这么说,有一丝不乏
期刊
那年冬,额吉成了孤儿。冬日里的珠日河草原是一望无际的纯白色,举目茫茫。额吉不说话,默默地流泪。  为了生计,额吉的哥哥巴图带额吉到珠日河镇上找哈斯奶奶,学做刺绣和哈啾嗨。  哈啾嗨——蒙古娃娃。蒙古族小女孩非常喜欢玩哈啾嗨,几乎人手一个或几个,若几个小女孩聚拢,会拿出各自的哈啾嗨玩过家家。  哈斯奶奶最拿手的是蒙古袍刺绣艺术,还有头饰、靴子、赛马服、荷包等等,而所有做这些东西的技法她都能用到哈啾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