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研究性学习注重过程、注重结果,但更应注重的还是资源的合理利用,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初中历史研究性学习的资源包括校本、社会资源、信息资源和课程资源,这三大资源互相补充、合理利用,共同为中学历史研究性学习提供基础和保证。
一、校本、社会资源的利用
中学历史研究性学习强调要结合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实际选择研究专题。所以校本资源和社会资源的有机结合利用是有效开展历史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必要条件。校本资源包括具有不同知识背景、特长、爱好的教职工,还包括图书室、实验室、校园环境设施;也包括学校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在研究性学习教学活动中,充分利用这些教育资源,引导学生从中寻找到他们感兴趣和有探索价值的问题。如今天学校环境、设施,与前十年、前二十年相比发生什么变化?变化的实质是什么?学生通过图书室,请教老师等途径,从自己身边的变化感受到改革开放给中国人观念上、生活上的变化,也认识到:只有加强合作与学习,才能适应未来社会的挑战。
学校以外的社会资源更为丰富多彩,历史博物馆、名人故居、历史都城、功臣好友等,这些资源都是直观形象的,教师要为学生创造更多的机会,帮助他们关注社会,走向社会,在更广阔的天地中取得学习资料、研究素材。可组织学生游览、参观、访问,或老师提出、或小组讨论、或个人制定出研究课题,在实践中解决,完成研究课题,如:通过考察古代名城,可提出研究题目:“我国古代政治中心为什么不随经济重心南移?”、“南方、北方人的性格为什么迥然不同?”。在我们校外就有一座抗日烈士故居。每年清明节,学生都会去听村中老人讲述他当年的英雄事迹。这就是最现成、最形象的研究材料。另外,还可通过“本乡镇的历史变迁”等题目,利用身边材料,挖掘历史内涵,提高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兴趣和能力。校本教育资源与社会教育资源的有机结合,
有利于培养学生爱学校、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也有利于学生保持较强的探索动机和创造欲望。
二、信息资源的利用
历史研究性学习的资源还有广播、影视节目、各种形式的网络资源、报刊杂志等信息资源,历史题材的广播影视覆盖面广、更新、更快、更形象、趣味直观,集历史与艺术于一体,特别适合中学生,并且影视节目一旦播出与教材中相关内容的节目,学生的积极性、探索性大增,在艺术的氛围中,感受到历史的沉重与真实,结合这些经过艺术加工的历史影视:如“三大战役”、“中原突围”、“拯救大兵瑞恩”、“诺曼底登陆”等,学生自己就会沉思,教师再加以点拨,一系列的研究课题也就应运而生,学生在感受庞大、宏观、壮烈的画面的同时,充分体验到历史的真谛,感受到今天和平的来之不易,同时也增强了辨证地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为各科教学,特别是历史教学开辟了更广更多的渠道,也为学生的研究性学习带来了更大的方便。计算机多媒体资源能提供丰富多样的教学内容,同时,又为学生个性化学习和自主性学习提供了条件,使学生的研究学习拓宽了更为广阔的领域,解决了图书馆资料的局限性,影视信息的片面性,使研究性学习更有针对性、目的性,增强了实效性。这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认识到了“天下虽安,忘战必危”的道理,从而增强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感和紧迫感,通过诺曼底登陆战对祖国统一的启示研究,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检索资料、分析问题并运用资料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资源的利用
历史课程资源包括历史教科书以及其他所有有利于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材料及辅助手段和设备,很显然,教科
书是历史课程资源的核心部分,它既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手段和工具,又是教学和学习的重要内容,因此,充分挖掘和利用好教材是进行研究性学习的重要目标和任务。
中学历史教材共四册中国史,二册世界史,特别到初三阶段,教材内容的系统性、完整性,为学生研究性学习提供了有利的保障。例如,我们教材是按历史发展进程讲述的,而每一时期又分为政治、经济、文化三部分。这三部分内容互为依存,密切相连,一定的政治制度对经济的发展起决定作用,而文化则是一定社会、政治、经济的反映。反过来,文化也对政治经济产生一定的影响。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些问题,就可为学生提出很多研究性课题:“唐朝农业取得创新成就的因素有哪些?”,“元朝疆域最大,为什么没有继续发展下去?”,“如何评价洋务运动?”,“如何评价美国历史上的西进运动?”等等。在这一过程中,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中国共产党在十年内战”、“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不同的土地政策的实施,认识到中共始终以民族利益,人民利益为重,能实事求是解决问题的原则,加深对今天改革开放的认识,坚定不移地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总之,合理利用历史研究性学习的三大资源,使学生从历史的角度认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从历史中汲取智慧,提高人文素质,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学会分享与合作,养成对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河北省大名县张集中学)
参考文献:
1.初中历史教学
2.走进新课程
3.教育艺术
一、校本、社会资源的利用
中学历史研究性学习强调要结合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实际选择研究专题。所以校本资源和社会资源的有机结合利用是有效开展历史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必要条件。校本资源包括具有不同知识背景、特长、爱好的教职工,还包括图书室、实验室、校园环境设施;也包括学校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在研究性学习教学活动中,充分利用这些教育资源,引导学生从中寻找到他们感兴趣和有探索价值的问题。如今天学校环境、设施,与前十年、前二十年相比发生什么变化?变化的实质是什么?学生通过图书室,请教老师等途径,从自己身边的变化感受到改革开放给中国人观念上、生活上的变化,也认识到:只有加强合作与学习,才能适应未来社会的挑战。
学校以外的社会资源更为丰富多彩,历史博物馆、名人故居、历史都城、功臣好友等,这些资源都是直观形象的,教师要为学生创造更多的机会,帮助他们关注社会,走向社会,在更广阔的天地中取得学习资料、研究素材。可组织学生游览、参观、访问,或老师提出、或小组讨论、或个人制定出研究课题,在实践中解决,完成研究课题,如:通过考察古代名城,可提出研究题目:“我国古代政治中心为什么不随经济重心南移?”、“南方、北方人的性格为什么迥然不同?”。在我们校外就有一座抗日烈士故居。每年清明节,学生都会去听村中老人讲述他当年的英雄事迹。这就是最现成、最形象的研究材料。另外,还可通过“本乡镇的历史变迁”等题目,利用身边材料,挖掘历史内涵,提高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兴趣和能力。校本教育资源与社会教育资源的有机结合,
有利于培养学生爱学校、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也有利于学生保持较强的探索动机和创造欲望。
二、信息资源的利用
历史研究性学习的资源还有广播、影视节目、各种形式的网络资源、报刊杂志等信息资源,历史题材的广播影视覆盖面广、更新、更快、更形象、趣味直观,集历史与艺术于一体,特别适合中学生,并且影视节目一旦播出与教材中相关内容的节目,学生的积极性、探索性大增,在艺术的氛围中,感受到历史的沉重与真实,结合这些经过艺术加工的历史影视:如“三大战役”、“中原突围”、“拯救大兵瑞恩”、“诺曼底登陆”等,学生自己就会沉思,教师再加以点拨,一系列的研究课题也就应运而生,学生在感受庞大、宏观、壮烈的画面的同时,充分体验到历史的真谛,感受到今天和平的来之不易,同时也增强了辨证地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为各科教学,特别是历史教学开辟了更广更多的渠道,也为学生的研究性学习带来了更大的方便。计算机多媒体资源能提供丰富多样的教学内容,同时,又为学生个性化学习和自主性学习提供了条件,使学生的研究学习拓宽了更为广阔的领域,解决了图书馆资料的局限性,影视信息的片面性,使研究性学习更有针对性、目的性,增强了实效性。这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认识到了“天下虽安,忘战必危”的道理,从而增强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感和紧迫感,通过诺曼底登陆战对祖国统一的启示研究,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检索资料、分析问题并运用资料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资源的利用
历史课程资源包括历史教科书以及其他所有有利于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材料及辅助手段和设备,很显然,教科
书是历史课程资源的核心部分,它既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手段和工具,又是教学和学习的重要内容,因此,充分挖掘和利用好教材是进行研究性学习的重要目标和任务。
中学历史教材共四册中国史,二册世界史,特别到初三阶段,教材内容的系统性、完整性,为学生研究性学习提供了有利的保障。例如,我们教材是按历史发展进程讲述的,而每一时期又分为政治、经济、文化三部分。这三部分内容互为依存,密切相连,一定的政治制度对经济的发展起决定作用,而文化则是一定社会、政治、经济的反映。反过来,文化也对政治经济产生一定的影响。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些问题,就可为学生提出很多研究性课题:“唐朝农业取得创新成就的因素有哪些?”,“元朝疆域最大,为什么没有继续发展下去?”,“如何评价洋务运动?”,“如何评价美国历史上的西进运动?”等等。在这一过程中,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中国共产党在十年内战”、“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不同的土地政策的实施,认识到中共始终以民族利益,人民利益为重,能实事求是解决问题的原则,加深对今天改革开放的认识,坚定不移地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总之,合理利用历史研究性学习的三大资源,使学生从历史的角度认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从历史中汲取智慧,提高人文素质,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学会分享与合作,养成对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河北省大名县张集中学)
参考文献:
1.初中历史教学
2.走进新课程
3.教育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