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时事政治教育是以国内外的政治、经济形势,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中心任务为内容的教育。在课程标准中称“时事政策教育”,平时亦称“形势政策教育”、“形势政治教育”,是教材内容的补充和延伸,是重要的课程资源。主要内容是学习贯彻党和国家的重要会议、文件精神,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议,进行国际形势和国内形势教育,使学生了解、关心国际国内的大事,增强主人公责任感,排除各种干扰,坚定地同党中央在思想上、政治上保持一致,努力完成党和国家赋予的各项任务。主要任务是帮助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来正确分析、认识国内外的重大时事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一、摆正时事政治教育的位置
思想品德、思想政治是一门现实性、开放性和时政性极强的学科,它是一门与社会发展合拍共舞的学科。能不能运用好时事政治教育资源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兴趣源,直接关系到本学科的生命力,直接关系到本学科的教育力。时事政治教育具有鲜明的时代性、知识的综合性、明确的导向性、心理的吸引性四个特征。同时,它也具有爱国主义教育、道德品质教育、意志行为教育等功能。把时事政治教育与思想品德、思想政治课教学进行整合,有利于弥补教材相对于形势发展滞后的不足,多渠道激发学生学习思想品德、思想政治的兴趣。
在中学教育阶段,政策上要求学校每周不少于一课时的时事政治教育,但在具体落实和实施中,都存在着缺位或不到位的现象,或者几乎都放到考试之前进行突击性准备,包括中招考试也有不少毕业班的老师把时事政治复习放到最后阶段。很多老师也认为时事政治教育在平时可有可无,到考试临时突击,也影响不了成绩。但是作为思想品德、思想政治老师如果单纯地为了考试而进行时事政治教育就弱化了学科的功能,扭曲了时事政治教育的本真,在一定程度上也会挫伤学生对学习思想品德、思想政治课的积极性。所以对时事政治教育要有明确认识,与实施新课程相结合,与学生兴趣点相结合,与课堂教学相结合,与中招备考相结合。在平时奠定时事政治教育的素养,培养关心国家大事,关注国计民生的学习意识,增强学生的公民意识,真正为培养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一代新人,发挥思想品德、思想政治学科应有的功能。
二、探究时事政治教育的模式
目前我省大多数中学的时事政治教育都在有序地开展,有的学校严格按照课程标准精神,认真地贯彻执行,很多老师都在创造性地开展时政教育活动,不断创新时事政治教育模式。笔者进行了初步调查,主要有以下几种模式。
1.课前3-5分钟时政播报模式。这一模式有两种类型,一种是以教师为主导,上课前,授课教师把有关新的时政教育内容进行整合,有重点地在课堂上播报;一种是以学生为主导,教师让学生在课下进行认真准备,把相关主题的时政内容提炼出来,进行时政专题分析。这些模式有一个活动主题,例如,新闻播报、时政分析、时政讲坛等。由于其操作简单,比较实用,故被广泛采用。2.每周一节时政教育专题讲座模式。这一模式符合教育主管部门的要求和课程标准精神,但因为占用时间较多,增加教师工作量,教学效益周期长,实施起来有一定难度。3.学校集中进行时政教育模式。学校邀请一些专家、学者,或本校在此方面有一定造诣的老师进行每月一期的时政教育专题讲座。这种报告式的时政教育在高校里比较实用,而在中学由于组织起来比较麻烦,涉及到很多细节问题,一般采用这种模式的并不多见。4.设立时政学习专栏模式。在学校橱窗里开设时政专栏,或在学校校园网开设时政专题教育内容,由思想品德、思想政治备课组统一编辑,每月一期,重点介绍有关本月的时政要闻并给以必要的评析。
三、落实时事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措施
时事政治教育内容在中招考试中不管是实验区还是非实验区都要占到一定的比例。在过去这几年的中招考试中,一般来讲,只要在中招考试之前进行必要的突击性训练,就能够应对考试。所以很多老师都把时政复习放到中招考试前的两个月再开始备战。但我们也发现从2006年开始中招考试命题方向有了新的态势,为了避免时事政治教育在平时教育中的形式化,在2006年中招考试特别是课改实验区试卷的第2题,“2005年9月15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在联合国成立60周年各国首脑会议全体会议上发表了重要讲话,提出了‘努力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主张”。对于“和谐世界”很多学生没有了解,故该题大都选成了和谐社会。这一题在各地市的中招评卷分析、调查中发现得分率较低,于是有的老师认为这一题超出了时政要求的范围,所以学生不会。但从另外一个层面,这也折射出了很多老师平时开展时事政治教育的不扎实和存在着盲区。同样在实验区试卷中辨析题的第12题,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当前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这一观点进行辨析时,很多同学感到无从下手,一方面从做题方法上有欠缺、不到位的地方,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学生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一重大主题理解、掌握得不够全面。
总之,实践是无止境的,我们作为时事政治教育的基层工作者,要有前瞻眼光,大胆实践,不断探索,敢于突破陈规,打破思维定势。要充分发挥时事政治教育的特点和功能,把时事政治教育和思想品德、思想政治课程进行有机整合,创造性地实施新课程,只有这样,时事政治教育才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才能成为建构学生成长所需知识体系的组成部分,才能提升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河北省大名县张集中学)
一、摆正时事政治教育的位置
思想品德、思想政治是一门现实性、开放性和时政性极强的学科,它是一门与社会发展合拍共舞的学科。能不能运用好时事政治教育资源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兴趣源,直接关系到本学科的生命力,直接关系到本学科的教育力。时事政治教育具有鲜明的时代性、知识的综合性、明确的导向性、心理的吸引性四个特征。同时,它也具有爱国主义教育、道德品质教育、意志行为教育等功能。把时事政治教育与思想品德、思想政治课教学进行整合,有利于弥补教材相对于形势发展滞后的不足,多渠道激发学生学习思想品德、思想政治的兴趣。
在中学教育阶段,政策上要求学校每周不少于一课时的时事政治教育,但在具体落实和实施中,都存在着缺位或不到位的现象,或者几乎都放到考试之前进行突击性准备,包括中招考试也有不少毕业班的老师把时事政治复习放到最后阶段。很多老师也认为时事政治教育在平时可有可无,到考试临时突击,也影响不了成绩。但是作为思想品德、思想政治老师如果单纯地为了考试而进行时事政治教育就弱化了学科的功能,扭曲了时事政治教育的本真,在一定程度上也会挫伤学生对学习思想品德、思想政治课的积极性。所以对时事政治教育要有明确认识,与实施新课程相结合,与学生兴趣点相结合,与课堂教学相结合,与中招备考相结合。在平时奠定时事政治教育的素养,培养关心国家大事,关注国计民生的学习意识,增强学生的公民意识,真正为培养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一代新人,发挥思想品德、思想政治学科应有的功能。
二、探究时事政治教育的模式
目前我省大多数中学的时事政治教育都在有序地开展,有的学校严格按照课程标准精神,认真地贯彻执行,很多老师都在创造性地开展时政教育活动,不断创新时事政治教育模式。笔者进行了初步调查,主要有以下几种模式。
1.课前3-5分钟时政播报模式。这一模式有两种类型,一种是以教师为主导,上课前,授课教师把有关新的时政教育内容进行整合,有重点地在课堂上播报;一种是以学生为主导,教师让学生在课下进行认真准备,把相关主题的时政内容提炼出来,进行时政专题分析。这些模式有一个活动主题,例如,新闻播报、时政分析、时政讲坛等。由于其操作简单,比较实用,故被广泛采用。2.每周一节时政教育专题讲座模式。这一模式符合教育主管部门的要求和课程标准精神,但因为占用时间较多,增加教师工作量,教学效益周期长,实施起来有一定难度。3.学校集中进行时政教育模式。学校邀请一些专家、学者,或本校在此方面有一定造诣的老师进行每月一期的时政教育专题讲座。这种报告式的时政教育在高校里比较实用,而在中学由于组织起来比较麻烦,涉及到很多细节问题,一般采用这种模式的并不多见。4.设立时政学习专栏模式。在学校橱窗里开设时政专栏,或在学校校园网开设时政专题教育内容,由思想品德、思想政治备课组统一编辑,每月一期,重点介绍有关本月的时政要闻并给以必要的评析。
三、落实时事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措施
时事政治教育内容在中招考试中不管是实验区还是非实验区都要占到一定的比例。在过去这几年的中招考试中,一般来讲,只要在中招考试之前进行必要的突击性训练,就能够应对考试。所以很多老师都把时政复习放到中招考试前的两个月再开始备战。但我们也发现从2006年开始中招考试命题方向有了新的态势,为了避免时事政治教育在平时教育中的形式化,在2006年中招考试特别是课改实验区试卷的第2题,“2005年9月15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在联合国成立60周年各国首脑会议全体会议上发表了重要讲话,提出了‘努力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主张”。对于“和谐世界”很多学生没有了解,故该题大都选成了和谐社会。这一题在各地市的中招评卷分析、调查中发现得分率较低,于是有的老师认为这一题超出了时政要求的范围,所以学生不会。但从另外一个层面,这也折射出了很多老师平时开展时事政治教育的不扎实和存在着盲区。同样在实验区试卷中辨析题的第12题,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当前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这一观点进行辨析时,很多同学感到无从下手,一方面从做题方法上有欠缺、不到位的地方,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学生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一重大主题理解、掌握得不够全面。
总之,实践是无止境的,我们作为时事政治教育的基层工作者,要有前瞻眼光,大胆实践,不断探索,敢于突破陈规,打破思维定势。要充分发挥时事政治教育的特点和功能,把时事政治教育和思想品德、思想政治课程进行有机整合,创造性地实施新课程,只有这样,时事政治教育才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才能成为建构学生成长所需知识体系的组成部分,才能提升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河北省大名县张集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