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有效实施“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是地方普通本科高校转型发展、培养应用型人才、提高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办出特色的重要基础,也是促进转型高校内涵发展的关键支撑。当前,我国转型高校普遍面临的问题是教师队伍的知识与能力结构失衡,激励机制缺位,实践动手能力不强,考评监督机制不完善,企业人员兼职教学受制约。同时在“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中存在理念与思路不清晰、认定标准不完善以及培养等问题,甚至认为有行业背景、有双证书就是“双师双能型”教师等误区。对此,有必要探索和创新新建地方本科高校转型过程中“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的路径。
[关键词] 应用型本科院校;“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路径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8. 03. 086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8)03- 0206- 03
0 前 言
2015年10月,教育部、财政部、发改委等三部委联合出台了《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文件提出应用型本科高校要加强对于“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进行建设和培养,由此可见国家对于“双师双能型”教师高度关注。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保持我国经济始终保持中高速增长的人才输出保障,所以有必要认真研究“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的路径,激发他们的工作活力,提高他们的教育教学水平,让他们把主要精力全部投入到应用型人才培养工作中。
1 “双师双能”型教师的内涵和特点
“双师双能”的内涵和特点主要集中在“师”和“能”之上,“双师双能”是对原来的“双师”概念的补充,原来的“双师”注重教师在教育教学方面同时具备两种以上的教育教学水平。而“双师双能”主要侧重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可以说是在某一专业领域内较为全面的专业技术型权威者。“双师双能型”教师应具备四个基本特点。
1.1 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在教育教学方法上有所创新
比起以理论教学为主要目的的传统高校教师,“双师双能型”教师在科研工作方面具有更为丰富的社会实践经验,他们可以敏锐的捕捉到科研项目的实践应用意义。他们更“接地气”的科研内容可以激发他们的实践教学经验,在课堂教学中,他们的教育教学方法也会因为通过研究获取的科研成果而有所创新,让课堂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多彩。
1.2 了解行业最新动态,灵活调整教学策略
“双师双能型”教师要求具有更丰富的专业实践经验,他们比传统的高校教师更为关注行业的最新动态,这是他们提高专业技能的“硬性需要”。对所在专业高度关注的效果必然会使得“双师双能型”教师走在科学的前沿,掌握行业的最新动态,并将这些行业信息在专业课程教学中有所体现。
1.3 可以充分的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水平
传统的本科院校教育以打牢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为主,可是对于应用型本科高校来说,教学重点并不仅停留在理论上,还要进一步深入到实践应用中。“双师双能型”教师的主要教学任务就是要让学生把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他们自身具备较高层次的专业技能,在指导学生的实践应用方面也有着丰富的经验。
1.4 可以培养学生形成专业技能相关的品质与精神
应用型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只涵盖专业的知识和技能,还包含着精神的塑造和人格的培养,因此“双师双能型”教师与传统教师一样,也承担着塑造学生灵魂的职责,通过专业知识的学习,让学生形成与专业相关的品质与精神,如“坚持不懈”、“勇于探索”、“敢为人先”、“恪守尽职”等。
2 应用型本科高校“双师双能型”教师建设的现状
2.1 教师的竞聘渠道过于扁平化
应用型本科高校對于教师的引进方面,主观上制定“硬性指标”,只要满足“硬性指标”,就可以被高校录用,享受相应的教师职称待遇。这个“硬性指标”包括具有即将从事岗位的专业高级职称证明、具有从事岗位专业的教育教学硕士(或博士)学历,这种“硬性指标”在很大程度上存在着对于“证书崇拜”的问题,而对于教师的实际工作经验和阅历并不重视,这就让教师的竞聘渠道过于扁平化。在这种“硬性指标”的影响下,那些虽然未能获取教育教学硕士(或博士)学位的专业技术过硬、具有丰富的行业实践经验的、享有本专(行)业高级职称的人才就很难被纳入到高校的“双师双能型”队伍中,相比较那些以理论功底见长的高校教师,这些实践性的技术型人才更容易让知识内容实践化,让学生学习到应用性技能。
2.2 激励措施不健全
尽管应用型本科高校对于“双师双能型”教师岗位充分重视,但多数高校还尚未建立健全的激励机制。在高校,“双师双能”教师的薪资待遇、福利保障等同于其他教师,这种“一视同仁”的管理措施不能有效地调动具备“双师双能型”教师的积极性,这部分人才本身就具备丰富的工作经验和扎实的专业基础,在行业或企业中享受到较高薪酬和福利的待遇,他们有技术、有实践经验、了解行业企业的发展,并且有着一定的上升空间,而高校给予他们的薪资待遇要低于企业,同时受体制的影响,他们也很难有较大的上升空间,可能一旦走上讲台,就会在讲台上授课一辈子,权衡利弊,这些人才宁愿待在企业,也不会走上讲台,传递专业知识。
2.3 部分年轻教师的实践操作水平不高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部分应用型本科院校在教师的选拨中更注重文凭和职称证书上的考察,导致一定比例的学历层次高、理论知识扎实的同志走上了高校教师的岗位。但他们缺乏行业企业背景和实际专业技能,如不及时采取措施,不加强对他们的培养和实践锻炼,就会影响到学生的实践学习效果。“双师双能”对于教师的要求既包括理论层面,又涵盖实践意义,甚至从学生未来的工作实践来看,应用型教育要比抽象的理论知识教育更为重要,而当前应用型本科院校中的教师队伍存在的普遍问题就是理论知识基本合格,实践操作水平普遍不高,教师不具备高水平的实践经验,从长远来看,是不利于学生未来发展的,为此提高年轻教师的实践操作水平迫在眉睫 3 基于应用型本科院校“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对策
3.1 构建符合实际需要的教师准入机制
应用型本科院校要打破以往只注重学历和职称的传统观念,要从教学的实际出发,寻找真正适合“双师双能型”教学的教育人才。高学历和高职称的人才在实践操作水平上未必会高于企业中的专业技术人员,他们的实践操作水平可能还未能达到成熟标准,因此在教师准入制度的设置上,应该降低学历门槛,而注重教师的实际工作经验和实践操作能力,让教师的“双师双能型”真正的适应专业教学和学生学习需要。在教师入职选拔时,要时刻保持实事求是的态度,要务实而不是“浮夸”,不能因为前来竞聘教师岗位的人员是海外归来的某博士生,或者是“国家985”重点院校毕业的高学历知识分子就对其“仰视”。应用型本科教育的成效评判标准在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而不在于教师具备多高的学历,如果一位职业技术高超的钳工,可以把他在实践操作中的“独家经验”分享给学生,也会认为他的行为具有教育意义,而这些专业的实用技巧是那些具有高学历的、以理论工作为重点的知识分子所无法比拟的,为此,不能用学历作为教师准入门槛的唯一标准,要让教师选拔与教学实际接轨。
3.2 健全“双师双能型”教师的激励机制
应用性本科院校应该把“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与普通教师队伍区别开来,适当提高“双师双能型”教师的薪资待遇,在提高薪资待遇的基础上,建立对他们进行科学的考核机制,把学生的学习水平和专业技能的掌握程度与“双师双能型”教师的绩效奖励挂钩,对于那些教学能力强,实践水平高,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水平的教学能手要给予必要的奖励,把企业的绩效考核方式适当的引入到教师的绩效考核中,以此来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3.3 引入兼职“教授”、“专家”的教学模式
学校可以建立校外“双师双能型”人才资源库,在资源库中罗列在某一行业有所成就、贡献的,某一专业实践操作经验丰富的专业技术型人才,把这些校外的专业技术型人才引入校园内,让他们以兼职的形式来承担专业实践操作课,这样既可以确保实践课的有效性,同时也确保高校人才培养与行业的人才需求有效对接,还可以降低学校的人力、财力成本。
比起学校的专业教师,从各行业引入的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技术型人才,可以弥补学校专业教师以理论教学为主的缺陷,他们自身丰富的实践经验可以带给学生“别具一格”的感受。在崇尚“工匠精神”的当代,实践应用能力自然的成为人才衡量的重要标准,这些从各行业引入的兼职“双师双能”型教师在开展教育工作时,不仅让学生提高实践操作能力,让学生把抽象的知识转化为具体的实践应用,还间接的用丰富的经验和认真负责的态度,对學生进行着精神教育,“工匠精神”正是来自于兼职“双师双能”型教师的敬业与一丝不苟,通过他们的言行举止让学生深受感染,从中领略到“工匠精神”的深刻内涵。
3.4 建立校企合作培养计划
应用型本科高校的教育目标就是向社会输送合格的专业技术人才。为此,可以与行业企业建立合作培养计划,计划不仅要包括学生的培养方案还要涵盖教师的专业知识实践运用平台的搭建,让学生和教师同时在企业的实践中得到发展和提升。即使是“双师双能型”教师,由于他们长期耕耘在三尺讲台,专业知识难免会老化、会过时,需要不间断地到行业企业供职或参加实践锻炼,及时吸取行业企业的最新技术知识和信息,进而不断地更新专业教学内容。因此应该与行业企业合作,搭建教师实践操作平台,让教师参与到企业的生产运营中,如此一来,教师的专业技能可以得到锻炼,同时,针对行业企业发展中的问题,发挥高校教师科学研究和技术攻关的优势,解决企业生产中的实际问题,为企业带来利润,在合作中,实现学校和企业双赢的目标。
主要参考文献
[1]秦捷.地方本科高校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问题研究[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6,7(2):135-137.
[2]朱来斌,周群.地方本科高校"双师双能型"教师培塑的现实困境及其出路[J].兰州交通大学学报,2017,36(2):97-100.
[3]詹秋文,卫胜.应用型本科高校“双能”师资建设的思考[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13,27(6):79-81.
[关键词] 应用型本科院校;“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路径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8. 03. 086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8)03- 0206- 03
0 前 言
2015年10月,教育部、财政部、发改委等三部委联合出台了《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文件提出应用型本科高校要加强对于“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进行建设和培养,由此可见国家对于“双师双能型”教师高度关注。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保持我国经济始终保持中高速增长的人才输出保障,所以有必要认真研究“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的路径,激发他们的工作活力,提高他们的教育教学水平,让他们把主要精力全部投入到应用型人才培养工作中。
1 “双师双能”型教师的内涵和特点
“双师双能”的内涵和特点主要集中在“师”和“能”之上,“双师双能”是对原来的“双师”概念的补充,原来的“双师”注重教师在教育教学方面同时具备两种以上的教育教学水平。而“双师双能”主要侧重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可以说是在某一专业领域内较为全面的专业技术型权威者。“双师双能型”教师应具备四个基本特点。
1.1 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在教育教学方法上有所创新
比起以理论教学为主要目的的传统高校教师,“双师双能型”教师在科研工作方面具有更为丰富的社会实践经验,他们可以敏锐的捕捉到科研项目的实践应用意义。他们更“接地气”的科研内容可以激发他们的实践教学经验,在课堂教学中,他们的教育教学方法也会因为通过研究获取的科研成果而有所创新,让课堂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多彩。
1.2 了解行业最新动态,灵活调整教学策略
“双师双能型”教师要求具有更丰富的专业实践经验,他们比传统的高校教师更为关注行业的最新动态,这是他们提高专业技能的“硬性需要”。对所在专业高度关注的效果必然会使得“双师双能型”教师走在科学的前沿,掌握行业的最新动态,并将这些行业信息在专业课程教学中有所体现。
1.3 可以充分的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水平
传统的本科院校教育以打牢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为主,可是对于应用型本科高校来说,教学重点并不仅停留在理论上,还要进一步深入到实践应用中。“双师双能型”教师的主要教学任务就是要让学生把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他们自身具备较高层次的专业技能,在指导学生的实践应用方面也有着丰富的经验。
1.4 可以培养学生形成专业技能相关的品质与精神
应用型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只涵盖专业的知识和技能,还包含着精神的塑造和人格的培养,因此“双师双能型”教师与传统教师一样,也承担着塑造学生灵魂的职责,通过专业知识的学习,让学生形成与专业相关的品质与精神,如“坚持不懈”、“勇于探索”、“敢为人先”、“恪守尽职”等。
2 应用型本科高校“双师双能型”教师建设的现状
2.1 教师的竞聘渠道过于扁平化
应用型本科高校對于教师的引进方面,主观上制定“硬性指标”,只要满足“硬性指标”,就可以被高校录用,享受相应的教师职称待遇。这个“硬性指标”包括具有即将从事岗位的专业高级职称证明、具有从事岗位专业的教育教学硕士(或博士)学历,这种“硬性指标”在很大程度上存在着对于“证书崇拜”的问题,而对于教师的实际工作经验和阅历并不重视,这就让教师的竞聘渠道过于扁平化。在这种“硬性指标”的影响下,那些虽然未能获取教育教学硕士(或博士)学位的专业技术过硬、具有丰富的行业实践经验的、享有本专(行)业高级职称的人才就很难被纳入到高校的“双师双能型”队伍中,相比较那些以理论功底见长的高校教师,这些实践性的技术型人才更容易让知识内容实践化,让学生学习到应用性技能。
2.2 激励措施不健全
尽管应用型本科高校对于“双师双能型”教师岗位充分重视,但多数高校还尚未建立健全的激励机制。在高校,“双师双能”教师的薪资待遇、福利保障等同于其他教师,这种“一视同仁”的管理措施不能有效地调动具备“双师双能型”教师的积极性,这部分人才本身就具备丰富的工作经验和扎实的专业基础,在行业或企业中享受到较高薪酬和福利的待遇,他们有技术、有实践经验、了解行业企业的发展,并且有着一定的上升空间,而高校给予他们的薪资待遇要低于企业,同时受体制的影响,他们也很难有较大的上升空间,可能一旦走上讲台,就会在讲台上授课一辈子,权衡利弊,这些人才宁愿待在企业,也不会走上讲台,传递专业知识。
2.3 部分年轻教师的实践操作水平不高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部分应用型本科院校在教师的选拨中更注重文凭和职称证书上的考察,导致一定比例的学历层次高、理论知识扎实的同志走上了高校教师的岗位。但他们缺乏行业企业背景和实际专业技能,如不及时采取措施,不加强对他们的培养和实践锻炼,就会影响到学生的实践学习效果。“双师双能”对于教师的要求既包括理论层面,又涵盖实践意义,甚至从学生未来的工作实践来看,应用型教育要比抽象的理论知识教育更为重要,而当前应用型本科院校中的教师队伍存在的普遍问题就是理论知识基本合格,实践操作水平普遍不高,教师不具备高水平的实践经验,从长远来看,是不利于学生未来发展的,为此提高年轻教师的实践操作水平迫在眉睫 3 基于应用型本科院校“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对策
3.1 构建符合实际需要的教师准入机制
应用型本科院校要打破以往只注重学历和职称的传统观念,要从教学的实际出发,寻找真正适合“双师双能型”教学的教育人才。高学历和高职称的人才在实践操作水平上未必会高于企业中的专业技术人员,他们的实践操作水平可能还未能达到成熟标准,因此在教师准入制度的设置上,应该降低学历门槛,而注重教师的实际工作经验和实践操作能力,让教师的“双师双能型”真正的适应专业教学和学生学习需要。在教师入职选拔时,要时刻保持实事求是的态度,要务实而不是“浮夸”,不能因为前来竞聘教师岗位的人员是海外归来的某博士生,或者是“国家985”重点院校毕业的高学历知识分子就对其“仰视”。应用型本科教育的成效评判标准在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而不在于教师具备多高的学历,如果一位职业技术高超的钳工,可以把他在实践操作中的“独家经验”分享给学生,也会认为他的行为具有教育意义,而这些专业的实用技巧是那些具有高学历的、以理论工作为重点的知识分子所无法比拟的,为此,不能用学历作为教师准入门槛的唯一标准,要让教师选拔与教学实际接轨。
3.2 健全“双师双能型”教师的激励机制
应用性本科院校应该把“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与普通教师队伍区别开来,适当提高“双师双能型”教师的薪资待遇,在提高薪资待遇的基础上,建立对他们进行科学的考核机制,把学生的学习水平和专业技能的掌握程度与“双师双能型”教师的绩效奖励挂钩,对于那些教学能力强,实践水平高,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水平的教学能手要给予必要的奖励,把企业的绩效考核方式适当的引入到教师的绩效考核中,以此来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3.3 引入兼职“教授”、“专家”的教学模式
学校可以建立校外“双师双能型”人才资源库,在资源库中罗列在某一行业有所成就、贡献的,某一专业实践操作经验丰富的专业技术型人才,把这些校外的专业技术型人才引入校园内,让他们以兼职的形式来承担专业实践操作课,这样既可以确保实践课的有效性,同时也确保高校人才培养与行业的人才需求有效对接,还可以降低学校的人力、财力成本。
比起学校的专业教师,从各行业引入的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技术型人才,可以弥补学校专业教师以理论教学为主的缺陷,他们自身丰富的实践经验可以带给学生“别具一格”的感受。在崇尚“工匠精神”的当代,实践应用能力自然的成为人才衡量的重要标准,这些从各行业引入的兼职“双师双能”型教师在开展教育工作时,不仅让学生提高实践操作能力,让学生把抽象的知识转化为具体的实践应用,还间接的用丰富的经验和认真负责的态度,对學生进行着精神教育,“工匠精神”正是来自于兼职“双师双能”型教师的敬业与一丝不苟,通过他们的言行举止让学生深受感染,从中领略到“工匠精神”的深刻内涵。
3.4 建立校企合作培养计划
应用型本科高校的教育目标就是向社会输送合格的专业技术人才。为此,可以与行业企业建立合作培养计划,计划不仅要包括学生的培养方案还要涵盖教师的专业知识实践运用平台的搭建,让学生和教师同时在企业的实践中得到发展和提升。即使是“双师双能型”教师,由于他们长期耕耘在三尺讲台,专业知识难免会老化、会过时,需要不间断地到行业企业供职或参加实践锻炼,及时吸取行业企业的最新技术知识和信息,进而不断地更新专业教学内容。因此应该与行业企业合作,搭建教师实践操作平台,让教师参与到企业的生产运营中,如此一来,教师的专业技能可以得到锻炼,同时,针对行业企业发展中的问题,发挥高校教师科学研究和技术攻关的优势,解决企业生产中的实际问题,为企业带来利润,在合作中,实现学校和企业双赢的目标。
主要参考文献
[1]秦捷.地方本科高校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问题研究[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6,7(2):135-137.
[2]朱来斌,周群.地方本科高校"双师双能型"教师培塑的现实困境及其出路[J].兰州交通大学学报,2017,36(2):97-100.
[3]詹秋文,卫胜.应用型本科高校“双能”师资建设的思考[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13,27(6):7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