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小学生的整个学习生活当中,语文这门课程可以说是起点,也是基础,而语文阅读更是整个语文课程学习当中的重中之重,也是最容易被忽视的部分。由此看来,提升小学语文阅读的有效性就成为了众多语文老师较为注重的课堂教育点,那么认识阅读好处,提升阅读兴趣,加强阅读能力,最后评估阅读效果也是所有老师同学语文学习中的必经之路。
◆关键词:语文阅读;有效性;对应策略
核心素养与语文学科相结合之后就形成了语文核心素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课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但是普遍存在着阅读课效果不好,效率低下的现状,本文主要从小学语文核心素养如何与阅读课相结合的角度,略作策略的探究,仅供参考。
一、创造阅读环境、营造阅读氛围,是构建阅读核心素养的前提
学校是集中开展阅读的平台,教师是阅读课堂的指挥者。学校和教师应当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多媒体课件,丰富阅读课堂的教学内容。图书馆的资源要被充分挖掘,教师要适时引导,培养学生的借阅图书的意识。另外,根据学生的学习实际,开展大量的读书活动、朗诵比赛、演讲比赛、征文比赛等,通过一定的奖励激发学生的好胜心,促使学生大量阅读,丰富自己的知识,每个班级可以根据自己班级的实际情况,设定一个读书日,成立读书小组,定期进行交流活动,开展各种读书心得评比等,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比如:部编版教材六年级上册《开国大典》,这是一篇典型的记叙文。由教师播放珍贵的视频资料,营造开国大典的氛围,让学生重回历史,领略开国大典的过程,为学生进行自我阅读奠定氛围,使学生通过本文的学习,进一步体会记叙文的特点,把握这一类文章类型的解读方法。本文的解读分为重点句子解析、问题归纳和文章主题三个板块。学生在回顾了历史后,进行自由阅读分析解读,从重点句子入手体会1949年10月1日那伟大的历史时刻,课文依次描写的场面是:群众入场、宣布典礼开始、奏国歌、宣布新中国成立、升国旗、放礼炮、宣读政府报告、阅兵式、群众游行。学生在依次概括各个场面的主要内容后,逐步体会开国大典代表着中华民族站起来的重要意义。课后把阅兵式的部分进行进一步精读分析的作业,让学生体会作者是如何描写这个场面的,运用了哪些写作技巧和方法,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鉴赏能力。
二、教导阅读方法、培养阅读习惯,是构建阅读核心素养的基础
好的阅读方法可以帮助学生事半功倍地读书,获取书中的养分,掌握浏览、精度和略读等阅读技巧,能帮助学生更快地梳理书中的大纲线索,提高阅读的效率。另外,采取朗读法、默读法、精读法等都可以帮助学生结合文章的重难点,进行合理地分配时间和精力,提高阅读的速度。
比如:部编版教材六年级下册《匆匆》一课中,如何带领学生领略著名的现代散文作家朱自清先生的这篇脍炙人口的名篇,是验证教师引导学生举一反三的阅读能力的关键。本文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综合运用朗读、默读、精度、略读方式,体会文中重点句子的含义以及作者的语言表达特点。文章的核心意思通过多次诵读,大部分学生都能领悟作者是表达对时光流逝的伤感之情,但是面对同样的主题,每个人不一定有作者一样的写作能力,让大家读起来如此地体会深刻。核心素养的培养,就是摆脱传统教学满堂灌的理念,把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发挥主动性去探究,这才是不断提高语文素养的必经之路。如果教师把所有的分析直接地讲授出来,相当于直接给一个结果,而缺乏分析的过程,或者让学生错失了自己分析、自己理解的机会。教师只是组织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做的工作是启发、发起互动、参与讨论,学生需要不断朗诵、不断体会、不断唤起内心和大脑的感知,调动起感性因素,达到和作者情感上的共鸣。让学生学会独立阅读、独立思考、独立分析、独立体会,是实践出真知的体现,也是小学语文阅读最简单却最有效的阅读习惯和方法。
三、統筹兼顾课内外、适当扩展内容,是构建阅读核心素养的升华
课堂上的知识必须牢牢掌握,但是仅仅有课堂的内容还远远不够。学生的鉴赏能力和理解分析能力的提高,离不开课外的大量阅读。优秀的古今中外经典作品,对于开拓学生的思维,丰富学生的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都有着积极的作用。阅读材料的选择,要认真筛选,选择难度适当的作品进行研读,选择文本的体裁可以丰富多样,风格也可多样化。
比如:部编版教材六年下册《鲁滨逊漂流记(节选)》一课中,了解所节选片段的主要内容和体会主人公面对厄运时的积极心态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小说的描写带着生动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心理描写,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容易把握。但笛福的这篇小说之所以能流传千古,一定是因为整本书散发着作者独特的观念和思想的光辉,值得学生继续拓展阅读,领略全书的风采。28年多的荒岛生活,历经各种离奇和曲折,主人公鲁滨逊的心理也在发生着丰富的变化,这便是人性的多面性,值得每个读者去仔细领悟。一个不屈服于命运的人,一个闪烁着顽强不屈意志的人,值得每一个学生去阅读,读出自己的体会。名著中的一些带有深刻启发的语言也是吸引读者阅读的地方,需要学生在课后的阅读中,做好摘抄记录和读后感的书写。阅读的过程是思考的过程,也是一个建构语文素养的过程。
四、结束语
阅读是学生和作者的思想交流的过程,是心灵与古今中外的伟大智慧碰撞的过程。阅读是通往人类文化瑰宝的一扇窗,在小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必须发挥好阅读课对他们的成长的引导作用,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让阅读伴随他们的一生永远发挥光与热。
参考文献
[1]李海英.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J].小学生作文辅导(看图读写),2021(3):25-26.
[2]林永琴.小学语文高段阅读教学策略探讨[J].考试周刊,2021(5):29-30.
◆关键词:语文阅读;有效性;对应策略
核心素养与语文学科相结合之后就形成了语文核心素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课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但是普遍存在着阅读课效果不好,效率低下的现状,本文主要从小学语文核心素养如何与阅读课相结合的角度,略作策略的探究,仅供参考。
一、创造阅读环境、营造阅读氛围,是构建阅读核心素养的前提
学校是集中开展阅读的平台,教师是阅读课堂的指挥者。学校和教师应当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多媒体课件,丰富阅读课堂的教学内容。图书馆的资源要被充分挖掘,教师要适时引导,培养学生的借阅图书的意识。另外,根据学生的学习实际,开展大量的读书活动、朗诵比赛、演讲比赛、征文比赛等,通过一定的奖励激发学生的好胜心,促使学生大量阅读,丰富自己的知识,每个班级可以根据自己班级的实际情况,设定一个读书日,成立读书小组,定期进行交流活动,开展各种读书心得评比等,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比如:部编版教材六年级上册《开国大典》,这是一篇典型的记叙文。由教师播放珍贵的视频资料,营造开国大典的氛围,让学生重回历史,领略开国大典的过程,为学生进行自我阅读奠定氛围,使学生通过本文的学习,进一步体会记叙文的特点,把握这一类文章类型的解读方法。本文的解读分为重点句子解析、问题归纳和文章主题三个板块。学生在回顾了历史后,进行自由阅读分析解读,从重点句子入手体会1949年10月1日那伟大的历史时刻,课文依次描写的场面是:群众入场、宣布典礼开始、奏国歌、宣布新中国成立、升国旗、放礼炮、宣读政府报告、阅兵式、群众游行。学生在依次概括各个场面的主要内容后,逐步体会开国大典代表着中华民族站起来的重要意义。课后把阅兵式的部分进行进一步精读分析的作业,让学生体会作者是如何描写这个场面的,运用了哪些写作技巧和方法,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鉴赏能力。
二、教导阅读方法、培养阅读习惯,是构建阅读核心素养的基础
好的阅读方法可以帮助学生事半功倍地读书,获取书中的养分,掌握浏览、精度和略读等阅读技巧,能帮助学生更快地梳理书中的大纲线索,提高阅读的效率。另外,采取朗读法、默读法、精读法等都可以帮助学生结合文章的重难点,进行合理地分配时间和精力,提高阅读的速度。
比如:部编版教材六年级下册《匆匆》一课中,如何带领学生领略著名的现代散文作家朱自清先生的这篇脍炙人口的名篇,是验证教师引导学生举一反三的阅读能力的关键。本文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综合运用朗读、默读、精度、略读方式,体会文中重点句子的含义以及作者的语言表达特点。文章的核心意思通过多次诵读,大部分学生都能领悟作者是表达对时光流逝的伤感之情,但是面对同样的主题,每个人不一定有作者一样的写作能力,让大家读起来如此地体会深刻。核心素养的培养,就是摆脱传统教学满堂灌的理念,把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发挥主动性去探究,这才是不断提高语文素养的必经之路。如果教师把所有的分析直接地讲授出来,相当于直接给一个结果,而缺乏分析的过程,或者让学生错失了自己分析、自己理解的机会。教师只是组织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做的工作是启发、发起互动、参与讨论,学生需要不断朗诵、不断体会、不断唤起内心和大脑的感知,调动起感性因素,达到和作者情感上的共鸣。让学生学会独立阅读、独立思考、独立分析、独立体会,是实践出真知的体现,也是小学语文阅读最简单却最有效的阅读习惯和方法。
三、統筹兼顾课内外、适当扩展内容,是构建阅读核心素养的升华
课堂上的知识必须牢牢掌握,但是仅仅有课堂的内容还远远不够。学生的鉴赏能力和理解分析能力的提高,离不开课外的大量阅读。优秀的古今中外经典作品,对于开拓学生的思维,丰富学生的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都有着积极的作用。阅读材料的选择,要认真筛选,选择难度适当的作品进行研读,选择文本的体裁可以丰富多样,风格也可多样化。
比如:部编版教材六年下册《鲁滨逊漂流记(节选)》一课中,了解所节选片段的主要内容和体会主人公面对厄运时的积极心态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小说的描写带着生动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心理描写,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容易把握。但笛福的这篇小说之所以能流传千古,一定是因为整本书散发着作者独特的观念和思想的光辉,值得学生继续拓展阅读,领略全书的风采。28年多的荒岛生活,历经各种离奇和曲折,主人公鲁滨逊的心理也在发生着丰富的变化,这便是人性的多面性,值得每个读者去仔细领悟。一个不屈服于命运的人,一个闪烁着顽强不屈意志的人,值得每一个学生去阅读,读出自己的体会。名著中的一些带有深刻启发的语言也是吸引读者阅读的地方,需要学生在课后的阅读中,做好摘抄记录和读后感的书写。阅读的过程是思考的过程,也是一个建构语文素养的过程。
四、结束语
阅读是学生和作者的思想交流的过程,是心灵与古今中外的伟大智慧碰撞的过程。阅读是通往人类文化瑰宝的一扇窗,在小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必须发挥好阅读课对他们的成长的引导作用,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让阅读伴随他们的一生永远发挥光与热。
参考文献
[1]李海英.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J].小学生作文辅导(看图读写),2021(3):25-26.
[2]林永琴.小学语文高段阅读教学策略探讨[J].考试周刊,2021(5):2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