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亿万农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决定着中国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
在中国,除了每年的全国两会外,还有两场非常重要的年度会议值得关注,分别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前者主要是对来年经济工作定基调,后者则对今后农业农村发展制定政策。
作为十九大之后中共中央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2017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总结了十八大以来中国农村、农业、农民(以下简称“三农”)事业的历史性成就和变革,全面分析了“三农”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并研究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政策。此次会议传递出的一个重要信号是,乡村振兴战略将成为2018年和今后一个时期中国农业农村工作推进的关键词。
会议指出,中共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做好“三农”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这些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是我们党“三农”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导过去5年中国农业农村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科学理论,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的行动指南。
农业农村发展进入新时代
务农重本,国之大纲。中共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贯彻新发展理念,勇于推动“三农”工作创新,为党和国家事业全面开创新局面提供了有力支撑,也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奠定了良好基础。
中国农业部部长韩长赋认为,对于2017年及过去5年农业农村经济工作,可以用“稳、增、优、绿、新”5个字概括总体情况。
稳,就是粮食稳产,粮食总产达到12358亿斤,“菜篮子”等主要农产品供应充足。增,就是收入增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将超过13000元,增速继续保持“两个高于”。优,就是结构调优,籽粒玉米累计调减5000万亩,粮改饲面积超过1300万亩,生猪养殖进一步向玉米主产区聚集,农产品质量和品牌进一步优化。绿,就是方式转绿,轮作休耕试点面积扩大到1200万亩,化肥农药使用量提前实现零增长,支持96个县整县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新,就是动能向新,主要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超过65%,农业农村电子商务发展进入“快车道”,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等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农业农村“双新双创”迸发新活力。
韩长赋表示,5年来,中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取得重大成就,为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提供了有力支撑。粮食等农产品综合生产能力、农业现代化水平、农民收入水平显著提高;农业生产方式、经营方式、资源利用方式,农产品供求关系、工农城乡关系等发生深刻变化,农业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这些成就和变革,标志着中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站上了新起点,进入了新时代,开启了全面建设农业强国的新征程”。
乡村振兴战略明确目标任务
“三农”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会议指出,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亿万农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决定着中国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中国有近6亿人在农村(不包括流动进城、外出务工经商)。因此,如期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在农村,最大的潜力和后劲也在农村。
而此前,中共十九大报告就首度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将其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
按照中共十九大提出的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分两个阶段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战略安排,本次会议明确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任务是:到2020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
梳理历次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发现,以前更多的是针对当时的一些突出问题和近期要做的工作,作出安排布署。而本次会议所明确的目标任务既立足当下,又着眼长远,是本次会议的突出特点之一。
韩长赋表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既有目标导向,又有问题导向”。当前,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发展不充分,是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突出表现”。
韩长赋指出,农产品供给的数量和质量不平衡,农业的质量发展不充分;农业生产的规模与效益不平衡,农业的效益实现不充分;农业的生产与生态功能不平衡,农业的生态功能发挥不充分;各类经营主体发展不平衡,小农户分享农业现代化成果不充分。这些都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解决的新问题。
“实现乡村振兴,不仅要经济振兴,还要在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方面发力。”韩长赋表示,产业兴,百业兴,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点。要做大做强高效绿色种养业、农产品加工流通业、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业、乡村服务业、乡土特色产业、乡村信息产业,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
本次会议首次提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產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如何走好这条道路?会议提出要“重塑城乡关系,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走共同富裕之路”;“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走质量兴农之路”;“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乡村绿色发展之路”;“传承发展提升农耕文明,走乡村文化兴盛之路”;“创新乡村治理体系,走乡村善治之路”;“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走中国特色减贫之路”。
对此,韩长赋表示,今后一个时期农业农村经济工作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优化农业产能和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效益优先,加快转变农业生产方式,推进改革创新、科技创新、工作创新,大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大力发展新主体、新产业、新业态,大力推进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
具体来说,要从农业内外、城乡两头共同发力,探索促进资本、技术、人才等要素向农业农村流动的有效措施,培育乡村生产经营管理人才,激发农村创业创新活力,增强农民就业增收能力,提高农业质量效益竞争力,为实现乡村繁荣、农民富裕提供物质条件,并在产业发展进程中促进其他方面发展。
韩长赋进一步指出,当前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为高质量发展阶段,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也面临这一现状。“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我们的思想观念、方式方法、政策措施、资源配置、绩效评价等都要随之调整”。要加快推进农业由增产转向提质。这涉及到产品质量、品牌、销路和国际竞争力,要做到经营效益高、农民收入好,发展方式优、生态环境美,全面振兴乡村发展。
在中国,除了每年的全国两会外,还有两场非常重要的年度会议值得关注,分别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前者主要是对来年经济工作定基调,后者则对今后农业农村发展制定政策。
作为十九大之后中共中央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2017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总结了十八大以来中国农村、农业、农民(以下简称“三农”)事业的历史性成就和变革,全面分析了“三农”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并研究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政策。此次会议传递出的一个重要信号是,乡村振兴战略将成为2018年和今后一个时期中国农业农村工作推进的关键词。
会议指出,中共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做好“三农”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这些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是我们党“三农”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导过去5年中国农业农村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科学理论,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的行动指南。
农业农村发展进入新时代
务农重本,国之大纲。中共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贯彻新发展理念,勇于推动“三农”工作创新,为党和国家事业全面开创新局面提供了有力支撑,也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奠定了良好基础。
中国农业部部长韩长赋认为,对于2017年及过去5年农业农村经济工作,可以用“稳、增、优、绿、新”5个字概括总体情况。
稳,就是粮食稳产,粮食总产达到12358亿斤,“菜篮子”等主要农产品供应充足。增,就是收入增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将超过13000元,增速继续保持“两个高于”。优,就是结构调优,籽粒玉米累计调减5000万亩,粮改饲面积超过1300万亩,生猪养殖进一步向玉米主产区聚集,农产品质量和品牌进一步优化。绿,就是方式转绿,轮作休耕试点面积扩大到1200万亩,化肥农药使用量提前实现零增长,支持96个县整县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新,就是动能向新,主要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超过65%,农业农村电子商务发展进入“快车道”,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等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农业农村“双新双创”迸发新活力。
韩长赋表示,5年来,中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取得重大成就,为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提供了有力支撑。粮食等农产品综合生产能力、农业现代化水平、农民收入水平显著提高;农业生产方式、经营方式、资源利用方式,农产品供求关系、工农城乡关系等发生深刻变化,农业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这些成就和变革,标志着中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站上了新起点,进入了新时代,开启了全面建设农业强国的新征程”。
乡村振兴战略明确目标任务
“三农”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会议指出,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亿万农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决定着中国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中国有近6亿人在农村(不包括流动进城、外出务工经商)。因此,如期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在农村,最大的潜力和后劲也在农村。
而此前,中共十九大报告就首度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将其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
按照中共十九大提出的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分两个阶段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战略安排,本次会议明确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任务是:到2020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
梳理历次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发现,以前更多的是针对当时的一些突出问题和近期要做的工作,作出安排布署。而本次会议所明确的目标任务既立足当下,又着眼长远,是本次会议的突出特点之一。
韩长赋表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既有目标导向,又有问题导向”。当前,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发展不充分,是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突出表现”。
韩长赋指出,农产品供给的数量和质量不平衡,农业的质量发展不充分;农业生产的规模与效益不平衡,农业的效益实现不充分;农业的生产与生态功能不平衡,农业的生态功能发挥不充分;各类经营主体发展不平衡,小农户分享农业现代化成果不充分。这些都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解决的新问题。
“实现乡村振兴,不仅要经济振兴,还要在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方面发力。”韩长赋表示,产业兴,百业兴,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点。要做大做强高效绿色种养业、农产品加工流通业、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业、乡村服务业、乡土特色产业、乡村信息产业,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
本次会议首次提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產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如何走好这条道路?会议提出要“重塑城乡关系,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走共同富裕之路”;“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走质量兴农之路”;“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乡村绿色发展之路”;“传承发展提升农耕文明,走乡村文化兴盛之路”;“创新乡村治理体系,走乡村善治之路”;“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走中国特色减贫之路”。
对此,韩长赋表示,今后一个时期农业农村经济工作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优化农业产能和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效益优先,加快转变农业生产方式,推进改革创新、科技创新、工作创新,大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大力发展新主体、新产业、新业态,大力推进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
具体来说,要从农业内外、城乡两头共同发力,探索促进资本、技术、人才等要素向农业农村流动的有效措施,培育乡村生产经营管理人才,激发农村创业创新活力,增强农民就业增收能力,提高农业质量效益竞争力,为实现乡村繁荣、农民富裕提供物质条件,并在产业发展进程中促进其他方面发展。
韩长赋进一步指出,当前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为高质量发展阶段,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也面临这一现状。“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我们的思想观念、方式方法、政策措施、资源配置、绩效评价等都要随之调整”。要加快推进农业由增产转向提质。这涉及到产品质量、品牌、销路和国际竞争力,要做到经营效益高、农民收入好,发展方式优、生态环境美,全面振兴乡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