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来来来!您的鸡重4斤2两,26块一斤,收您109块。各位各位,虫草鸡所剩不多,请抓紧时间购买啊!”这样的繁忙销售景象,几乎每天都能在贵州省凯里市的一处家禽销售点看到,相比之下,隔壁鸡摊显得有些冷清。
这种销售火爆的鸡叫“虫草鸡”,产于贵州省东部、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西北部的施秉县。那么,施秉县产的这种鸡,为何如此叫好呢?
原来,施秉县是世界自然遗产地、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林间常有冬虫夏草生长,鸡群漫步其间,悠然觅食,故美其名曰 “虫草鸡”。
“你们这鸡圈修得挺别致的。”“那当然,这可不是普通的鸡圈,我们这里都把它叫做‘鸡别墅’,是根据当地气候特点,经特别设计,供虫草鸡栖息的。全县目前已修建了1100多栋‘鸡别墅’。”县农业局一位同志介绍道。
近年来,施秉县大力发展虫草鸡养殖产业,在南部乡镇打造“虫草鸡养殖产业示范带”,在其它5个乡镇兴办示范养殖点,掀起了发展虫草鸡养殖的热潮。依托资源发展种养殖业,说起来简单,做好却不容易。
抓龙头企业,产业发展明方向
为确保虫草鸡养殖落地落实,施秉县实施龙头企业拉动战略,于2015年通过招商引资引入贵州新東乡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入驻发展,当年建成投产4万套种鸡孵化基地一个,年生产商品鸡苗600万羽,同年,该县在各村成立了养鸡协会,专门负责各村虫草鸡发展,通过盘活资源、创新发展,实践总结出了多种利益联结模式。
一是“贫困户+村集体经济+公司”模式,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采取集中养殖、规范管理、利益分成、“入股分红”的方式进行,由贫困户将量化切块到县的扶贫资金和特惠贷入股村集体养鸡协会分红脱贫,公司采取“五统一分”的养殖模式(即统一种苗、统一饲料、统一技术管理、统一保价回购、统一品牌销售、分户饲养),先无偿提供鸡苗给村集体养鸡协会饲养,公司与养鸡协会签订回收协议,以高出市场价1元钱的价格保底回收贫困户养殖的虫草鸡,村集体将所得利益按1:1:8的比例分成,即村集体经济占10%,用于扩大再生产的资金占10%,建档立卡贫困户占80%。
二是围绕贫困乡镇、聚焦贫困农户,采取“公司+农业主体”和“公司+农户”的合作模式,采取“虫草鸡养殖1124模式”(即1户农户修建10栋鸡别墅,每年发展虫草鸡养殖2000羽,年均可收入4万元)、“绿壳蛋鸡养殖1154模式”(即1户农户修建5栋鸡别墅,发展绿壳蛋鸡养殖500羽,年可收入4万元),同时建立了虫草鸡养殖价格和风险保险机制,为产业发展保驾护航,解决贫困户养殖后顾之忧,让农户吃下定心丸,放心发展虫草鸡养殖,促进规模养殖发展。
2016年,该公司与全县168户农户签订订单,养殖虫草鸡和绿壳蛋鸡55.6万羽,销售收入达2500余万元,总利润达800余万元。
抓资源共享,产业发展有支撑
为多渠道、多形式加大对该产业发展的支持,2017年,施秉县按照“财政资金出一点、金融贷一点、实施主体出一点”的“三个一点”办法,投资4000万元,启动建设了10万套年出栏1000万羽的虫草鸡孵化基地,该基地建成后将成为西南地区最大的鸡苗孵化基地。项目投产当年,每年按投资的8%分红120万元,10年后全额返回本金。实现公司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积累增多、贫困户增收致富三赢。
7月28日,烈日当空,施秉县舞阳湾广场上人头攒动,40户贫困户代表沉浸在喜悦之中。“城关镇、牛大场代表分红资金发放完毕,下面请杨柳塘镇、双井镇代表上台领取分红资金……”随着副县长向国强宣布名单,贫困户们陆续接过一沓沓现金,乐呵呵地数起来。这是施秉县420户贫困户入股虫草鸡孵化基地后,领到的第一笔“入股分红”款。
“没想到我这把年纪了,还成为股东,拿到这么多分红……”来自马号镇老县村的贫困户代表龙云乐呵呵地坐在主席台上,和大家分享了分红后的喜悦。龙云是村里的低保户,儿子现在正读大学,原先全家的收入就靠他种地为主,生活十分紧张。近几年,在镇政府的帮助下,他先是被镇里聘为生态护林员,每年有一万元收入,接着又在镇里的帮助下,利用护林员这一职业的特殊性,在自家林地里发展虫草鸡养殖。不过,刚开始,龙云也心里直打鼓,禽流感闹得这么厉害,万一亏本了可咋办?帮扶干部耐心解释说,养殖虫草鸡,无论是防疫还是养殖技术,都由公司统一解决,并且县里还出台了虫草鸡养殖价格和风险保险机制,就算遇上禽流感,老百姓也不用担心赔本。“抱着试试的态度,我先养殖了100羽虫草鸡,没想到非常畅销,养殖5个月不到,就都被老板上门收购光了。”
据悉,2016年,全县养殖商品虫草鸡和绿壳蛋鸡125.1万羽,通过发展“别墅式”虫草鸡和绿壳蛋鸡养殖带动1000户贫困户4000多人,人均增收2750元,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1800人的就业问题,同时为城乡居民提供大量优质安全的生态鸡。
“2017年县里计划发展虫草鸡400万羽,到2020年全县计划发展虫草鸡1000万羽。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在品牌化、标准化、合作化、融合化发展上下功夫,完善生产、加工、物流体系,带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对全县虫草鸡产业发展,施秉县农业局局长石兴华信心十足。
这种销售火爆的鸡叫“虫草鸡”,产于贵州省东部、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西北部的施秉县。那么,施秉县产的这种鸡,为何如此叫好呢?
原来,施秉县是世界自然遗产地、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林间常有冬虫夏草生长,鸡群漫步其间,悠然觅食,故美其名曰 “虫草鸡”。
“你们这鸡圈修得挺别致的。”“那当然,这可不是普通的鸡圈,我们这里都把它叫做‘鸡别墅’,是根据当地气候特点,经特别设计,供虫草鸡栖息的。全县目前已修建了1100多栋‘鸡别墅’。”县农业局一位同志介绍道。
近年来,施秉县大力发展虫草鸡养殖产业,在南部乡镇打造“虫草鸡养殖产业示范带”,在其它5个乡镇兴办示范养殖点,掀起了发展虫草鸡养殖的热潮。依托资源发展种养殖业,说起来简单,做好却不容易。
抓龙头企业,产业发展明方向
为确保虫草鸡养殖落地落实,施秉县实施龙头企业拉动战略,于2015年通过招商引资引入贵州新東乡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入驻发展,当年建成投产4万套种鸡孵化基地一个,年生产商品鸡苗600万羽,同年,该县在各村成立了养鸡协会,专门负责各村虫草鸡发展,通过盘活资源、创新发展,实践总结出了多种利益联结模式。
一是“贫困户+村集体经济+公司”模式,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采取集中养殖、规范管理、利益分成、“入股分红”的方式进行,由贫困户将量化切块到县的扶贫资金和特惠贷入股村集体养鸡协会分红脱贫,公司采取“五统一分”的养殖模式(即统一种苗、统一饲料、统一技术管理、统一保价回购、统一品牌销售、分户饲养),先无偿提供鸡苗给村集体养鸡协会饲养,公司与养鸡协会签订回收协议,以高出市场价1元钱的价格保底回收贫困户养殖的虫草鸡,村集体将所得利益按1:1:8的比例分成,即村集体经济占10%,用于扩大再生产的资金占10%,建档立卡贫困户占80%。
二是围绕贫困乡镇、聚焦贫困农户,采取“公司+农业主体”和“公司+农户”的合作模式,采取“虫草鸡养殖1124模式”(即1户农户修建10栋鸡别墅,每年发展虫草鸡养殖2000羽,年均可收入4万元)、“绿壳蛋鸡养殖1154模式”(即1户农户修建5栋鸡别墅,发展绿壳蛋鸡养殖500羽,年可收入4万元),同时建立了虫草鸡养殖价格和风险保险机制,为产业发展保驾护航,解决贫困户养殖后顾之忧,让农户吃下定心丸,放心发展虫草鸡养殖,促进规模养殖发展。
2016年,该公司与全县168户农户签订订单,养殖虫草鸡和绿壳蛋鸡55.6万羽,销售收入达2500余万元,总利润达800余万元。
抓资源共享,产业发展有支撑
为多渠道、多形式加大对该产业发展的支持,2017年,施秉县按照“财政资金出一点、金融贷一点、实施主体出一点”的“三个一点”办法,投资4000万元,启动建设了10万套年出栏1000万羽的虫草鸡孵化基地,该基地建成后将成为西南地区最大的鸡苗孵化基地。项目投产当年,每年按投资的8%分红120万元,10年后全额返回本金。实现公司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积累增多、贫困户增收致富三赢。
7月28日,烈日当空,施秉县舞阳湾广场上人头攒动,40户贫困户代表沉浸在喜悦之中。“城关镇、牛大场代表分红资金发放完毕,下面请杨柳塘镇、双井镇代表上台领取分红资金……”随着副县长向国强宣布名单,贫困户们陆续接过一沓沓现金,乐呵呵地数起来。这是施秉县420户贫困户入股虫草鸡孵化基地后,领到的第一笔“入股分红”款。
“没想到我这把年纪了,还成为股东,拿到这么多分红……”来自马号镇老县村的贫困户代表龙云乐呵呵地坐在主席台上,和大家分享了分红后的喜悦。龙云是村里的低保户,儿子现在正读大学,原先全家的收入就靠他种地为主,生活十分紧张。近几年,在镇政府的帮助下,他先是被镇里聘为生态护林员,每年有一万元收入,接着又在镇里的帮助下,利用护林员这一职业的特殊性,在自家林地里发展虫草鸡养殖。不过,刚开始,龙云也心里直打鼓,禽流感闹得这么厉害,万一亏本了可咋办?帮扶干部耐心解释说,养殖虫草鸡,无论是防疫还是养殖技术,都由公司统一解决,并且县里还出台了虫草鸡养殖价格和风险保险机制,就算遇上禽流感,老百姓也不用担心赔本。“抱着试试的态度,我先养殖了100羽虫草鸡,没想到非常畅销,养殖5个月不到,就都被老板上门收购光了。”
据悉,2016年,全县养殖商品虫草鸡和绿壳蛋鸡125.1万羽,通过发展“别墅式”虫草鸡和绿壳蛋鸡养殖带动1000户贫困户4000多人,人均增收2750元,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1800人的就业问题,同时为城乡居民提供大量优质安全的生态鸡。
“2017年县里计划发展虫草鸡400万羽,到2020年全县计划发展虫草鸡1000万羽。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在品牌化、标准化、合作化、融合化发展上下功夫,完善生产、加工、物流体系,带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对全县虫草鸡产业发展,施秉县农业局局长石兴华信心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