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特色专业群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来源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iping12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专业群建设是服务与提升产业发展的内在需要。以航空制造特色专业群为例,提出了专业群建设应坚持的原则和思路;从优化调整专业群内专业结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的构建、实践教学条件建设、教学团队建设、专业群发展机制建设五个方面介绍了专业群建设的内容;阐述了在专业群建设过程中的体会等问题。
  [关 键 词] 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产业链;特色专业
  [中图分类号] G710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01-0156-02
  为了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加快發展现代职业教育的精神,走内涵式发展道路,优化调整专业结构,使专业对接产业,着力打造深度融入产业链的专业群,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进一步适应湖南优势特色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的发展需求。2014年,省教育厅启动了高职院校示范性特色专业群职业教育重点建设项目,首批立项的11个省级示范性特色专业群在校生人数占所在院校在校生总数的比例平均达21.89%,最高的达到67.48%,说明在高职校内优质生源更多地向优质专业集中。因此,通过特色专业群的建设,可以提升高职院校的核心竞争力,是职业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以张家界航空职院航空制造特色专业群的创建为例进行介绍,以期为高职院校特色专业群建设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借鉴。
  一、专业群建设是服务与提升产业发展的内在需要
  民用、通用航空产业突飞猛进地发展为高等职业教育提供了广阔的合作空间和就业渠道。随着航空装备功能复合程度的大幅提升,以及航空装备高性能、高可靠性、高舒适型、高安全性、长寿命和低成本要求的提出,新工艺、新结构、新材料的广泛运用,数字化制造、虚拟制造等先进制造技术的逐步推广,一条集航空发动机制造与装配、飞机机体制造、飞机电子仪表系统零部件制造、飞机机载设备零部件制造的航空制造产业链日趋完整与清晰。因此,张家界航空职院构建涵盖飞机制造产业链的航空制造专业群,是服务与提升航空制造产业发展的内在需要。
  二、专业群建设的基本原则与思路
  (一)基本原则[1]
  1.深度融合。地方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及学校要主动对接区域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和战略型新兴产业,优化调整专业布局,形成与产业深度融合的专业体系,推动人才培养深度融合产业发展,全面提升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适应产业升级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
  2.差异发展。引导职业院校根据产业发展需求进一步明确自身的办学定位和专业定位,根据自身的优势和特色,重点建设区域优势特色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深度对接的特色专业群,各职业院校形成错位发展、优势互补的专业发展格局。
  3.资源整合。职业院校在调整优化专业结构的基础上,整合现有专业建设资源,推动相关专业资源共建共享,提高专业群建设的整体效益。
  (二)基本思路
  张家界航空职院航空制造特色专业群以数控技术省级特色专业为引领,按照“底层共享、中层分立、高层互选”专业群课程体系建设理念,以专业群共享平台为重点,构建群内共享的专业公共平台和专业方向模块的课程体系;以优质核心课程建设为重点,推动“五库一平台”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校企共建专业群实习实训教学条件;深化校企融合,塑造“上得一堂好课,干得一手好活”的专兼结合、具有国际视野的“双师型”专业群教学团队;以张航航空制造有限公司建设为牵引,提升服务产业、引领产业发展能力;依托湖南省国防科技工业职教集团和中航工业校企联合体,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实现专业群与产业协同发展的思路进行建设。
  三、专业群建设的内容
  (一)专业结构优化调整
  实施专业动态调整机制,撤销与航空、旅游产业无关的专业14个,新增与航空、旅游产业紧密对接的专业12个。到2020年,学院专业调整到位后,常年招生专业为27个,形成航空制造、航空维修、航空电气、航空服务、旅游管理五大专业群。按照职业岗位要求,进一步细化航空制造专业群方向,以数控技术专业为核心,按照专业基础相通、技术领域相近、职业岗位相关、教学资源共享的原则[2],构建覆盖数控技术、飞行器制造技术、机械设计与制造、航空发动机制造技术、航空发动机装试技术等六个专业、12个方向的航空制造专业群。发挥专业群的聚集效应,以专业群建设带动资源优化配置。
  (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构建
  优化“六对接一贯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大力开展定向培养、订单培养、联合培养、现代学徒制等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平台+模块”的形式,重构“1平台+4模块”的专业群课程体系。加强专业核心课程建设,建成3门专业共享的优质核心课程,群内各专业建成18门体现本专业特色的优质核心课程。建成系统集成化、素材标准化、资源可扩展的为教学、培训、自主学习、技术服务于一体的“五库一平台”群内共享型资源库。构建基于能力递进的“四层次、五模块”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提高实践教学体系的开放性,各专业实践教学时间达专业总课时的50%以上。
  (三)实践教学条件建设
  依托中航工业校企联合体和职教集团,按照共建、共享、共赢原则,由政、行、校、企共同建设紧密对接航空制造业的具有教学、培训、技能鉴定、生产、研发五位一体的实践教学条件。新建张航航空制造有限公司、中航起液压件有限公司、航空展览馆等,改扩建CAD/CAM/CAE实训中心、航空发动机实训中心、飞机实训中心等5个实训中心,完善张航长兴模具制造有限公司。完善实训教学现场的管理,引入先进企业的管理和文化,传承“航空报国,追求第一”的航空精神,全面推行中航工业“6S”管理,新建6个紧密合作型校外实训基地。
  (四)教学团队建设
  健全制度,完善机制,深化校企合作,建成一支“双专业带头人”引领,德才兼备、专兼结合、群内共享,具有国际视野,适应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双师型”教师队伍。确保生师比16:1以下,高级职称教师比例达35%以上,“双师型”教师占专业教师比例达90%以上,45岁以下教师硕士以上学位的比例达70%。培养1名校内专业群带头人,聘请1名具有行业影响的企业专家作为校外专业群带头人;培养群内6名校内专业带头人,聘请6名企业专家作为群内校外专业带头人;培养群内20名骨干教师,聘请20名兼职教师。专业群教学团队至少承担6项省级教研教改课题,获得1项省级以上教学成果奖。   (五)专业群发展机制建设
  依托中航工业校企联合体和职教集团校企合作平台,进一步完善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加强人才全过程共育、专兼职师资共培、校内外实训基地共建、合作成果共享四大机制建设。建立健全教学管理机制,推进数字化、信息化建设。建立以职业能力为核心、过程考核和结果考核相结合的课程考核评价体系。完善由行业企业、用人单位、学生、家长、学校等多方参与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与监控机制,顺畅与航空制造企业的常态沟通机制,实现专业群与产业协同发展,建立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专业群统筹发展机制。
  四、专业群建设的体会与思考
  (一)专业群建设必须坚持深度融入产业链[3],科学整合资源的原则
  专业群建设必须与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紧密对接,从过去的单个专业对接产业(行业),转变为以专业群对接产业链,推动专业群建设深度融入产业链,形成与产业深度融合的专业体系,推动人才培养深度融合产业发展,适应产业升级对“工匠型”技能人才的需求,充分发挥专业群的集群效应,形成合力,使之从“对接产业、服务产业”向“提升产业、引领产业”转变。
  专业群建设必须根据学院的服务面向,明晰办学方向和专业定位,对接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或支柱产业,优化调整专业布局,以优势特色专业为核心,按照专业基础相通、技术领域相近、职业岗位相关、教学资源共享的原则构建。必须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和可利用的社会资源,实行优化配置,共同开发专业共享课程、共培共用专业师资队伍、共建共享实习实训场地和设备等,积极推进专业资源的共建共享,才能形成专业集群效益,实现办学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专业群建设应抓住优势(特色)专业建设这个核心
  專业群建设是以优势(特色)专业建设为核心的资源整合活动。每个专业群中都有一个优势(特色)专业,它在专业群中起到龙头作用,以核心专业建设为重点,发挥核心专业示范引领作用,带动群内各专业建设水平整体提升。如,我院航空制造专业群中的数控技术、旅游管理专业群中的旅游管理等专业都是重点(特色)专业。因此,应将这些核心专业打造成优势明显、特色鲜明的精品专业,带动整个专业群的发展。同时,专业群建设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发展过程,要从行业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出发,结合我院拓展新专业的可能性,逐步推出新的专业方向或相近相关的新专业,在3~5年时间内就构建起一个以重点专业建设为龙头、相关专业为支撑的独具特色的专业体系。
  (三)专业群建设应充分发挥示范特色专业群的引领作用
  职业院校可以以本校具有明显优势或特色的专业为龙头,充分融合各相关专业而形成的专业集群,在形成的专业群中应确立一个彰显学院特色和优势的示范性特色专业群,实行优先发展战略。示范性特色专业群建设应关注相关产业(行业)发展,实时跟踪职业岗位新的技术、技能要求,主动适应产业需求,相关合作企业积极参与专业群建设,主动提供人员、技术、设备等支持,实现专业群与产业协同发展。职业院校要充分发挥示范性特色专业群的引领辐射功能,通过示范性特色专业群建设带动其他专业群建设,形成校内专业群共同发展的格局。
  五、结束语
  职业院校专业群建设,是近年来职业教育为了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对接产业升级转型提质的实践中探索出的一条新路径。通过特色专业群的建设,充分发挥其示范引领作用,能全面提升职业院校专业服务行业和地方经济发展的整体水平。
  参考文献:
  [1]楚琼湘,单武雄.现代种植专业群建设探索[J].安徽农业科学,2015(8).
  [2]袁洪志.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探析[J].中国高教研究,2007(4).
  [3]吕春红.高等职业教育专业群建设中的学报定位[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14(11).
其他文献
[摘 要] 高校学生社团对有效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以及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发挥着巨大作用,基于社团工作经验发现高校社团建设过程中普遍面临内部管理松散、活动缺少内涵、活动场地经费缺乏、社团干部能力不足等问题。针对浙江特殊教育职业学院学生社团发展的实际情况,通过采取问卷调查、访谈和查阅文献资料等多种方式对其学生社团发展现状进行数据收集、分析及整理,继而从学生社团管理的内部和外部两个不同管理层面尝试提出一
期刊
[摘 要] 新媒体的迅速发展为高职院校德育工作带来了挑战,但也带来了创新德育工作的机遇。对高职院校学生使用新媒体状况进行了调查,发现新媒体对高职学生的人生价值观、社交行为及心理等产生了影响,并引发了诸多问题。试从德育理念、德育内容、德育形式等方面提出建议,以健全学生人格为目标,以期为高职院校德育工作创新提供参考。  [关 键 词] 新媒体;高职院校;德育新途径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
期刊
[摘 要] 随着微信的盛行,高职院校辅导员利用微信的特点与功能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高职院校辅导员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思路与途径。结合我国改革开放不同时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不同情况,阐述了微信为高职院校辅导员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的机遇与挑战。面对新时期的新问题,为高职院校辅导员利用微信高效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指出了努力的方向与实践的道路。  [关 键 词] 高职学生
期刊
[摘 要] 自2010年国家出台有关学前教育的重要政策以来,我国学前教育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高等职业院校作为学前教育师资培养的重要阵地肩负着培养学前教育人才的重担。以广东省学前教育相关政策规划为背景,通过检索广东省最新统计数据,结合我国学前教育发展的大趋势,对广东省高职学前教育人才需求状况进行分析,希望能为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提供支持。  [关 键 词] 学前教育专业;人才需求;毕
期刊
[摘 要] 咸阳职业技术学院护理专业作为首批全国职业院校健康服务类示范专业点,为了更好地起到示范带头作用,需要主动适应陕西经济社会发展和全国健康服务业发展需要,进一步完善并落实好护理专业建设规划,深化产教结合、校企合作,深化专业课程改革,加强师资队伍和实训基地建设,在更大范围内发挥示范辐射作用,带动全国职业院校健康服务类专业建设水平的提高。  [关 键 词] 健康服务;护理专业;示范点;建设研究 
期刊
[摘 要] 信息化教学大赛是促进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发展的一个重要赛事,重在考查职业院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合理有效地利用信息技术来突出教学重点和解决教学难点的能力。介绍了2016年北京市职业学校信息化教学大赛的参赛作品——《3D测量技术与逆向工程》课程教学模块“手持式扫描仪点云数据采集”的信息化教学设计,并探讨了大赛对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的促进作用。  [关 键 词] 信息化教学设计;网络课程平台;
期刊
[摘 要] 名师工作室是当代教育发展的产物,已经被普遍认同和推广,基本形成 “政策支持、名师引领、团队合作、共同成长、示范辐射”的教师发展机制。农艺名师工作室在促进教师发展、提升内涵发展、打造农业特色、服务地方经济、发挥名师效能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明显成效。  [关 键 词] 名师工作室;内涵发展;效能发挥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
期刊
[摘 要] 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全球化背景、数字化新媒体的冲击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多重挑战,亟须以“四导”教育重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正确路径。  [关 键 词]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辅导员;“四导”育人  [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01-0188-01  伴随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当代大学生的
期刊
[摘 要] 中国发展进入新常态,这也深刻影响着高校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给高校学生工作带来新的机遇与挑战,即高校学生工作也进入新常态。新常态赋予高校学生工作新的特征,高校学生工作应该积极适应新常态的要求,根据新常态下高校学生工作的现状与问题,创新发展高校学生的工作。  [关 键 词] 教育新常态;高校学生;学生工作;创新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
期刊
[摘 要] 很多高职院校采用校企合作的模式来共同培养商务英语人才,这是21世纪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一个重要路径,以此满足企业对中小型企业的人才需求。很多高职院校通过与企业合作,加强了毕业生在人才市场上的竞争力,创造了高校和企业共同发展的双赢局面。主要阐述了高职院校与企业合作的具体改革情况,以及校企合作模式对培养商务英语专业人才的助推作用。  [关 键 词] 高职;校企合作;商务英语;人才培养  [中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