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传统的教学思想指导下,教师作为课堂的“中心”,完全掌握着课堂的发展和方向,学生只是被动地参与学习过程。现代的教育理论要求我们的教学不再仅仅关注知识的传授,更要提升到关注学生生命成长的高度,充分发挥师生的创造力和智慧,构建一个动态生成的课堂。但是如何构建,怎样生成和运用,才能保证良好的教学效果,一直都让我们感到很困惑。本文就从以上问题出发,对课堂生成性资源的促进与运用进行阐述,以期构建教师和学生全面发展的当代课堂。
关键词: 课堂教学 预设 生成 教学资源
一、教学现状分析
在传统教学思想的指导下,我们的课堂教学过程是教案的翻版,教师精心预设掌握教学过程,尽量避免“节外生枝”;纵使学生的回答、反应偏离了教师预期,教师总是会想方设法地引导学生达到自己心中的预案。
事实上,每个学生都是有着有不同经历、不同思想的个体,课堂只有在教师与学生思想的碰撞中,才能产生矛盾、辨析、探讨,直至最后的融合与领悟。课堂上,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无时无刻不处于发展变化中,如果能将这些因素考虑进去,那么也许我们的课堂能呈现出不同的一面。
二、动态生成式教学的含义
动态生成这个概念是相对于预设性而言的。传统的预设性的教学以教师为中心,将学生作为接受知识的容器,这样的课堂是没有生气可言的。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并非空着头脑进课堂,在以往的生活经历中,他们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和背景知识。所以,学生不应该只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更应是积极主动的建构者。教师也不再是课堂的支配者、控制者、传授者,而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和促进者。
动态生成式教学就是指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合作、对话、碰撞的课堂中,现时生成的超出教师预设方案之外的新问题与新情况。它随着教学环境、学习主体、学习方式的变化而变化,根据教师的不同处理而呈现出不同价值,使课堂呈现出动态变化、生机勃勃的新特点。
三、动态生成式教学过程中的几个重要环节
在动态生成式教学中,教师无疑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而教师能否切实把握好动态生成的各个关键环节直接决定最后教学效果的优劣。以下谈谈动态生成教学过程中的几个重要环节。
1.弹性的教学设计是动态生成式课堂的前提和基础。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倡导动态生成的课堂教学并不是全面否定教学的预设性,不可片面地认为要生成就要舍弃预设。只是传统的课堂教学将过多的注意力放在了预设上,例如对于每个教学环节需几分钟,突破重点、解决难点要设置几个问题,每个问题需要几个学生回答,如果学生答不上来则如何引导到设置好的答案上,等等。这种教学形式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自我思考的发展。为了改变这样的课堂形式,使整个教学活动成为师生交流,通过对话、沟通和合作活动,产生交互影响,以动态生成的方式推进教学进程,教师需要在设计教学时仔细思考,设计具有弹性的教学方案。
在课前进行教学设计时,我们可在某些重要的教学环节旁边平行开辟生成栏——根据自己对学生的知识水平、思维特征与教学内容的预先了解,充分预想课堂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设计好相应的对策,让预设的方案开放地融入弹性灵活的成分。然后到课堂之中,这几个活动的板块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随时穿插、变化。这样,面对不同环境,不同学生提出不同问题,由于有充分的预设,教师在课堂上能根据学生的需求临时调整,临阵不乱,彻底摈弃以线性、严密、机械的方式构筑起来的教学流程。最后教师需要在课前对自己设计的方案、思路、目标、过程娴熟于心,做好准备,在课堂上才能发挥自如。
2.宽松的教学环境,关注学生,催化动态生成。
动态生成的课堂应该更加注重学生与教师进行交流,在这样的交流活动下的师生关系应该是平等、理解、互动的。教师应该学会从高高的神坛上走下,确立“平等中首席”的地位,以饱满的情绪,耐心地倾听学生述说,细致地加以引导,才能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在师生交流过程中激发出动态生成的火花。
学生是充满情感,富于想象,极具个性的生命体。叶澜教授指出:“要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课堂教学。课堂教学应被看做是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是他们生命的、有意义的构成部分,要把个体精神生命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因此,课堂教学不再是教师按照预设的教学方案机械、僵化地传授知识的线性过程,而应是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需要,不断调整,动态发展的过程。我们应该从生命的高度,以变化、动态、生成而不是静止、僵化、一成不变的观点关注课堂教学。
3.不断地反思,提升自身的理论修养,优化动态生成。
在课后,教师还要进行教学反思,形成独特的实践智慧。只有具备实践智慧的教师,才能及时捕捉、判断、重组课堂教学中从学生那里涌现出来的各种各类信息,形成新的教育契机和教育生长点,推进教学过程在具体情境中的动态生成;才有可能“将一个没有成效的、没有希望的情境转换成一个从教育意义上说是积极的事件”。此外,我们应以发展性评价代替终结性评价,既要重视学生知识的掌握,更要重视学生在课堂上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发挥的程度,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态度和体验的变化。对偏离目标的生成需要导、引,积极意义的生成要导得开,切忌生成泛滥,不加节制,掌握一定火候,获取一定经验,使课堂动态生成教学在反思中不断优化,在反思中不断提高。
总之,理想的课堂教学方式应该是开放的、动态生成的,允许预设的教案在实施过程中纳入直接经验和弹性灵活的成分,允许教学目标潜在和开放地接纳始料未及的体验,并鼓励师生在互动进行中即兴创造,超越目标预定的要求。在这样的课堂下,教学不再仅仅关注知识的传授,而是提升到关注学生生命成长的高度,充分发挥师生的创造力和智慧,构建教师和学生共同发展的当代课堂。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稿)[S].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施良方,崔允漷,主编.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3]朱志平,主编.课堂动态生成资源的理论与实践[M].2013.
关键词: 课堂教学 预设 生成 教学资源
一、教学现状分析
在传统教学思想的指导下,我们的课堂教学过程是教案的翻版,教师精心预设掌握教学过程,尽量避免“节外生枝”;纵使学生的回答、反应偏离了教师预期,教师总是会想方设法地引导学生达到自己心中的预案。
事实上,每个学生都是有着有不同经历、不同思想的个体,课堂只有在教师与学生思想的碰撞中,才能产生矛盾、辨析、探讨,直至最后的融合与领悟。课堂上,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无时无刻不处于发展变化中,如果能将这些因素考虑进去,那么也许我们的课堂能呈现出不同的一面。
二、动态生成式教学的含义
动态生成这个概念是相对于预设性而言的。传统的预设性的教学以教师为中心,将学生作为接受知识的容器,这样的课堂是没有生气可言的。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并非空着头脑进课堂,在以往的生活经历中,他们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和背景知识。所以,学生不应该只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更应是积极主动的建构者。教师也不再是课堂的支配者、控制者、传授者,而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和促进者。
动态生成式教学就是指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合作、对话、碰撞的课堂中,现时生成的超出教师预设方案之外的新问题与新情况。它随着教学环境、学习主体、学习方式的变化而变化,根据教师的不同处理而呈现出不同价值,使课堂呈现出动态变化、生机勃勃的新特点。
三、动态生成式教学过程中的几个重要环节
在动态生成式教学中,教师无疑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而教师能否切实把握好动态生成的各个关键环节直接决定最后教学效果的优劣。以下谈谈动态生成教学过程中的几个重要环节。
1.弹性的教学设计是动态生成式课堂的前提和基础。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倡导动态生成的课堂教学并不是全面否定教学的预设性,不可片面地认为要生成就要舍弃预设。只是传统的课堂教学将过多的注意力放在了预设上,例如对于每个教学环节需几分钟,突破重点、解决难点要设置几个问题,每个问题需要几个学生回答,如果学生答不上来则如何引导到设置好的答案上,等等。这种教学形式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自我思考的发展。为了改变这样的课堂形式,使整个教学活动成为师生交流,通过对话、沟通和合作活动,产生交互影响,以动态生成的方式推进教学进程,教师需要在设计教学时仔细思考,设计具有弹性的教学方案。
在课前进行教学设计时,我们可在某些重要的教学环节旁边平行开辟生成栏——根据自己对学生的知识水平、思维特征与教学内容的预先了解,充分预想课堂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设计好相应的对策,让预设的方案开放地融入弹性灵活的成分。然后到课堂之中,这几个活动的板块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随时穿插、变化。这样,面对不同环境,不同学生提出不同问题,由于有充分的预设,教师在课堂上能根据学生的需求临时调整,临阵不乱,彻底摈弃以线性、严密、机械的方式构筑起来的教学流程。最后教师需要在课前对自己设计的方案、思路、目标、过程娴熟于心,做好准备,在课堂上才能发挥自如。
2.宽松的教学环境,关注学生,催化动态生成。
动态生成的课堂应该更加注重学生与教师进行交流,在这样的交流活动下的师生关系应该是平等、理解、互动的。教师应该学会从高高的神坛上走下,确立“平等中首席”的地位,以饱满的情绪,耐心地倾听学生述说,细致地加以引导,才能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在师生交流过程中激发出动态生成的火花。
学生是充满情感,富于想象,极具个性的生命体。叶澜教授指出:“要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课堂教学。课堂教学应被看做是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是他们生命的、有意义的构成部分,要把个体精神生命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因此,课堂教学不再是教师按照预设的教学方案机械、僵化地传授知识的线性过程,而应是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需要,不断调整,动态发展的过程。我们应该从生命的高度,以变化、动态、生成而不是静止、僵化、一成不变的观点关注课堂教学。
3.不断地反思,提升自身的理论修养,优化动态生成。
在课后,教师还要进行教学反思,形成独特的实践智慧。只有具备实践智慧的教师,才能及时捕捉、判断、重组课堂教学中从学生那里涌现出来的各种各类信息,形成新的教育契机和教育生长点,推进教学过程在具体情境中的动态生成;才有可能“将一个没有成效的、没有希望的情境转换成一个从教育意义上说是积极的事件”。此外,我们应以发展性评价代替终结性评价,既要重视学生知识的掌握,更要重视学生在课堂上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发挥的程度,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态度和体验的变化。对偏离目标的生成需要导、引,积极意义的生成要导得开,切忌生成泛滥,不加节制,掌握一定火候,获取一定经验,使课堂动态生成教学在反思中不断优化,在反思中不断提高。
总之,理想的课堂教学方式应该是开放的、动态生成的,允许预设的教案在实施过程中纳入直接经验和弹性灵活的成分,允许教学目标潜在和开放地接纳始料未及的体验,并鼓励师生在互动进行中即兴创造,超越目标预定的要求。在这样的课堂下,教学不再仅仅关注知识的传授,而是提升到关注学生生命成长的高度,充分发挥师生的创造力和智慧,构建教师和学生共同发展的当代课堂。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稿)[S].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施良方,崔允漷,主编.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3]朱志平,主编.课堂动态生成资源的理论与实践[M].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