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年4月,从盛大转会新华都的“打工皇帝”唐骏,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不会选择创业,我会一直选择职业经理人的道路。”唐骏愿意在职业经理人这条道上一路走到底。
另有一批职业经理人则选择了另立山头,自己做“东家”。比如,刘述尧、莫天全,他们从国外回到中国后,感染于中国大地浓浓的创业热情。中国是一片新兴的创业热土,有太多的机会,他们有了创业的冲动,并开始实践……
【人物档案·刘述尧】
创办风网公司前,刘述尧历任在无线基础结构软件领域占有领导地位的美国Innopath公司大中国区副总裁和产品工程部副总裁;Kleiner Perkins创投旗下从事B2B电子商务的Medibuy公司技术部副总裁;ORACLE公司产品开发部总监;曾获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MBA、美国西北大学计算机硕士、台湾交通大学计算机学士。
刘述尧自己创办公司的想法由来已久。但他不盲动,离开全球最大的信息管理软件及服务供应商甲骨文(Oracle)后,先帮助朋友创业,练了练手。
一家是电子商务公司,主营医疗器材及药品,2001年被强生收购。刘述尧因此离开。另一家是做手机软件的公司。在刚刚起步的公司里,从技术到产品,从业务到管理,刘述尧都会有机会涉及。
这两次经历,被刘述尧视为学习、练功的过程。2002年,准备已久的刘述尧将目光瞄向中国市场刚刚起步的手机增值业务,开始了自己的创业生涯。
做手机短信业务起步
2002年,刘述尧任职于美国的一家手机软件公司,公司计划成立中国分部。为了考察亚洲市场,刘述尧去了不少地方,包括日本、韩国等。他和各地手机厂商、运营商频繁接触。
在日本考察时,刘述尧发现无论是在大街上还是在地铁、公交车上,许多人都低头摆弄着自己的手机。刘述尧凑上去一看,他们有的在看视频,有的在下载电视节目,有的在下载歌曲……刘述尧很意外,日本人对手机功能的开发和利用程度是他之前没有想到的。事实上,日本是目前世界上3G最发达的国家,早在2001年就已经发放3G牌照,如今发展得已经非常成熟。
2002年下半年,刘述尧所在的公司成立了中国分部,他被派到中国任职。在国内,一待就是半年,他有机会近距离观察并研究中国市场。
有一个现象引起了他的关注。那时候,北京人均月收入也就2000元人民币左右,但很多人用的手机却价格不菲,动辄四五千元,相当于两个月的工资甚至还多,这在其他国家比较罕见。在美国,手机实际上是不花钱的,只要和运营商签订一年的合约,手机就会免费送给你。国内消费者对手机的热情让刘述尧很惊讶。
在2002年,还有一个现象也被刘述尧看在了眼里。互联网泡沫破灭,殃及许多互联网企业。一些在美国上市的中国互联网公司濒临崩溃边缘。其中一部分后来转型做短信业务,公司竟然起死回生,股价翻了十几、二十倍。
刘述尧看到了短信业务的能量,国内手机用户愿意花钱,大家有热情。刘述尧思忖着,在国内做手机增值业务会很有市场。
通过对日本市场的考察和对国内市场半年的观察,刘述尧觉得自己创业的时机到了。2003年,他辞职,创办了风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没钱,吃了上顿没下顿
风网创建初期,主要做手机多媒体业务,包括刘看好的短信业务。终于有了自己的事业,刘述尧难抑内心的激动。
2004年,思科和智基创投等风投公司向风网注资500万美元。之后两年,公司发展还算顺利。刘述尧明白,真正的机会在3G时代,他要为这一天的到来早做准备。因此,风网开始转型,从手机的多媒体业务慢慢转做手机视频。
到2006年的下半年,公司开始缺钱了。期待已久的3G牌照迟迟发放不了,公司的业务一直没有起色,在惨淡经营中,公司遭遇了巨大的融资阻力。刘述尧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
刘述尧到处寻找投资人,四处碰壁。迫不得已,他从一个股东处借了一笔钱,这笔钱不算投资,得按照约定支付利息。仅凭这一笔借来的钱,公司撑不了多久,刘述尧心里明白。融不来钱,他开始想办法挣钱。
刘述尧听说华为正在北京找公司,开发基于3G内容和应用的管理平台。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刘述尧决定参加投标。
当时参加投标的有十多家公司,权衡之后,刘述尧决定参加。风网一直做3G的应用开发。他把风网曾经做过的项目介绍随投标书一并交给华为,然后等待答复。几天后,风网中标。公司的技术实力和开发能力得到了华为认可。
拿项目并不艰难,但漫长的开发过程让刘述尧记忆犹新。开发这个项目前后用了一年时间,付款分三次结算,完成一部分开发,给一部分钱。华为的要求非常苛刻,每一部分开发完成后,华为要进行测试,测试过关才付款。本来预计七八个月能完工,结果花了整整一年的时间。
每开发完一部分,刘述尧都焦急地等待着华为付款,然后拿着这笔钱给大家发工资。公司花钱很谨慎,所有中高层管理人员的薪水减了一半。说起感受,除了辛苦,没别的。
尽管开发过程很辛苦,但刘述尧对那个项目充满了感激之情。在当时窘迫的境地下,这个项目无疑成了风网的救命稻草。
就这样,靠着一点借款和华为那个项目赚到的钱,刘述尧又熬过了一年。
3G,雾里看花
尽管跨过了一个又一个坎,但风网的前景依然不明朗,刘述尧还得继续找钱。他在给投资人写的一份又一份商业计划书中,都强调三点:市场大、团队强、用户多。
这一次,刘述尧引起了日本大和三井住友风险投资公司的关注。
业务预估和财务数据是双方谈判的焦点。预期盈利能否实现?现有的财务数据能否反映风网真实的情况?对方要在投资之前对风网进行一段时间的整体观察。
这一观察就是十个月。在这十个月中,刘述尧几乎每个月定期和对方联系,提前告诉对方自己未来三个月要做什么事情,之后,投资方会看他说的和做的是否一致。彼此之间的信任,在这段考察期建立起来了。
十个月,考察期满,刘述尧终于拿到了第二轮融资。
风网现在做的是手机电视,与它相类似的只有央视的手机电视和上海文广的东方手机电视。那两个公司都带有国有性质,投资商很难投钱进去。这是刘述尧坚持的一个根本原因。
刘述尧告诉记者,风网又上了几条业务线,接下来,他要考虑的事情是如何把现在的200万元盈利做到2000万元。此外,他还能做的就是等,等3G到来的那一天。
从朝九晚五到24小时不停歇,从高薪职位到整天忙着找钱,刘述尧之前做职业经理人的生活方式完全改变了,他必须把所有的心思都放在公司的经营上。
在大公司做职业经理人,即使不是核心管理层,别人也会对你很尊重,因为你代表的是公司,手里掌握着很多的资源。而一旦自己创业,即便你是董事长、首席执行官,因为公司小,大家都知道你是干什么的。这样的心理落差,刘述尧必须天天面对并作出自我调适。
管理需要沟通
在美国硅谷10年的从业经历使刘述尧在管理风网时或多或少沾染了外企色彩。管理上,他偏向于外企的作风,最注重的是平等、沟通。只要是好的想法,就可以在公司流通。刘述尧每个月设立了员工交流会,鼓励大家把自己的想法讲出来,无论是对公司业务的发展还是管理方法的改进,员工都可以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刘述尧认为,硅谷是IT产业在美国最集中的地方,人们做事速度、专注度非常高。为了取得技术上的突破,他们可以达到废寝忘食的地步。他希望将硅谷文化带到自己的公司,营造一个创新、平等、有活力的公司。
劉述尧是一个充满活力又不失儒雅的人。虽然风网经历了风风雨雨,总的看来发展还算顺利。谈到风网未来的发展,刘述尧更显得意气风发。在他看来,“未来的移动视频,是一种无间隙的传播,无缝的链接,用户无论是通过互联网、手机、电视都可以实现手机视频的即时消费和互动享受。”
目前,风网正按照刘述尧的规划发展着:2006年,是手机视频与3G紧密结合的一年;2007年,是风网迅速发展的一年;2008年,是风网为上市冲刺的一年。要实现上市的目标,刘述尧和他的风网团队,还需要付出更多的艰辛努力。(编辑/张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