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民居,就是民间的住房。四合院是北方最基本的住宅形式,其中尤其以北京的四合院最为典型。本文讲述的是砖石在传统民居的应用,以及中国民间传统四合院的文化,建筑形式,和建筑与社会的关系。
关键词:砖石;四合院;民居建筑
民居,就是民间的住房。衣、食、住、行,这是人类生活的基本要求,所以居住建筑是所有类型建筑中出现最早、数量最多的一种。
在北京周口店中国猿人的遗址中,我们了解到原始人类最早是住在天然山洞中的,后来才开始建造自己的住所。在生产力十分不发达的情况下,原始人只能在干燥地区挖掘地下的洞穴,在潮湿地区或者在树上,或者在高地上搭造窝棚作为住房,我们称它们为穴居和巢穴或增巢。从陕西半坡村遗址可以看到,人类的住房逐渐从树上和地下转移到地面上来了。可惜的是这些早期的住房,因为都是土木材料建造,几乎没有留下实例,我们只能从绘画,雕刻和坟墓里的冥器上看到早期居住建筑的形象。大体上说汉代已经有大量平面为方形、长方形的住宅,已经用木结构构架、土墙,而且在有钱人的大住宅中已经有几座建筑组成的院落形式了。宋代住房形式已经发展得和明、清时代的住宅没有什么差别了。
建筑的基本目的是满足人的各方面使用需求,居住建筑就是为满足人的生活需要而创造的空间和环境。人生活在社会中,必然会受到各种社会因素的影响。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历史之中,道德伦理观念和生活方式对居住建筑都起着决定性的影响。再加上不同的风俗习惯、文化爱好等差异,使居住建筑呈现出丰富多彩的面貌。
中国古建筑以阴阳互补,趋吉避凶的方法协调平衡来规划建筑,实现了天人合一的和谐理念,也正是这种理念成就了中国古建筑的基本形态,因此中国古建筑不仅呈现出一定的美学意蕴,还呈现出一种抽象宇宙观的文化形态。
四合院是北方最基本的住宅形式,其中尤其以北京的四合院最为典型。它的基本形式是由几幢单体建筑,分别放在东西南北四面,建筑之间用廊子联系组成一个方形的院落,所以称为四合院。四合院的主要建筑称正房,都坐北朝南;两边东西向的房屋称厢房;南面是一排廊子,中间开一道门称二门,二门内部为四合院的内院,二门外是东西狭长的前院;院南面是一排称作倒座的房屋,四合院的大门设在东南角上;在正门的北面还有一排后罩房。这是北京四合院的标准形式,有的小型四合院只有一道院落,正门进去直接到内院,无前院无后罩房;有的大型四合院则用几重院落前后重叠或左右并列在一起;有的还附有花园以满足富有的几代同堂大家庭的需要。这样的布置,一方面符合长幼有序、内外有别等一套封建的宗法观念,同时又满足一个家庭生活上的需要。从大门进去,迎面有一堵称为影壁的短墙,上面有装饰雕刻,可以起到一个遮挡作用,不使人一进门就直接见到内院的住房,同时也是进大门第一眼能见到的景观。内院多种花木,品种随主人的爱好而定,经常用的有海棠、柿子、紫荆、紫薇等树种和芍药、月季、玉簪、菊、莲荷等花卉。院子中央有十字形砖石铺砌的路,四周房屋用廊子相联以便雨雪天行走。整座四合院避开了城市是喧哗,创造了一个宁静和亲切的环境。
“天圆地方”的理念也深刻影响到普通民宅。很多百姓会在自家的院落中修一个圆形的水池,或者摆两个石缸,也有院落之间修筑月亮门的,四合有阴有阳为四方,合为闭合,有阴有阳,阴阳互补,天人一体。
东北地区的四合院虽然也是由四面房屋组成的院落,但是由于这个地方地广人稀,古时候当地多用马车做交通工具,又加以气候寒冷,所以这里的四合院占地比较大,院子宽敞,便于马车回旋,尤其院子的东西方向长,以便使正房更多的受到日照。大门开在南面的中央,门较宽,没有高起的台阶,便于马车进出。山西一些城市是四合院和东北又不一样,因为城市用地紧张,每一户又都要临着街道,所以只能占据一小块临街的面积,同时也为了避免夏季烈日对正房的照晒,所以形成的四合院多呈南北长、东西窄的狭长条形状。可以说,我国的民居建筑是按照我国古代社会的生活方式、民族文化传统、地理气候条件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四合院形式因地制宜,最大限度的达到了人与自然,建筑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建筑与自然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这种关系,既有建筑本身和环境的融合,也有自然资源和建筑材料的关系。中国古建以土木砖石为主,材料源于自然、就地取材,使得建筑本身与土地、环境关系更加亲密。多年来,中国古建筑一脉相承,自成一套体系,体现了中国人们的智慧和勤劳,体现了古建筑深刻内涵,因地制宜、因势利导,与自然为一体,以求天、地、人和谐统一。
砖筑设计因情感而产生动人之美,它既拥有合理完善的功能,有具有强调设计对人心的抚慰。砖筑设计与理性的现代主义和一味追求时尚的后现代设计完全不同,它体现出老百姓对生活的热爱、对人性的关爱、对传统的眷顾。因此砖筑设计也被称为诗意的设计,具有完善的功能主义、浓郁的人文情怀,设计因丰富的情感而具有动人之美。由此看来,砖筑设计都具有饱含深情的生命力,这正是其兴盛的根源所在。四合院虽然民居类建筑,但其中却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是中华传统建筑文化的重要载体,也似一座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殿堂。
参考文献:
[1]韩菡.具茨山原始岩刻符号与民居建筑基本模式关系研究[D].西安美术学院,2012.
[2]孔义龙.试论“以指度律”与“‘(甫页)’‘曾’释义”[J].天津音乐学院学报,2008(3).
[3]谷文斌.谈中国传统民居的政治性特征[J].天津市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7).
关键词:砖石;四合院;民居建筑
民居,就是民间的住房。衣、食、住、行,这是人类生活的基本要求,所以居住建筑是所有类型建筑中出现最早、数量最多的一种。
在北京周口店中国猿人的遗址中,我们了解到原始人类最早是住在天然山洞中的,后来才开始建造自己的住所。在生产力十分不发达的情况下,原始人只能在干燥地区挖掘地下的洞穴,在潮湿地区或者在树上,或者在高地上搭造窝棚作为住房,我们称它们为穴居和巢穴或增巢。从陕西半坡村遗址可以看到,人类的住房逐渐从树上和地下转移到地面上来了。可惜的是这些早期的住房,因为都是土木材料建造,几乎没有留下实例,我们只能从绘画,雕刻和坟墓里的冥器上看到早期居住建筑的形象。大体上说汉代已经有大量平面为方形、长方形的住宅,已经用木结构构架、土墙,而且在有钱人的大住宅中已经有几座建筑组成的院落形式了。宋代住房形式已经发展得和明、清时代的住宅没有什么差别了。
建筑的基本目的是满足人的各方面使用需求,居住建筑就是为满足人的生活需要而创造的空间和环境。人生活在社会中,必然会受到各种社会因素的影响。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历史之中,道德伦理观念和生活方式对居住建筑都起着决定性的影响。再加上不同的风俗习惯、文化爱好等差异,使居住建筑呈现出丰富多彩的面貌。
中国古建筑以阴阳互补,趋吉避凶的方法协调平衡来规划建筑,实现了天人合一的和谐理念,也正是这种理念成就了中国古建筑的基本形态,因此中国古建筑不仅呈现出一定的美学意蕴,还呈现出一种抽象宇宙观的文化形态。
四合院是北方最基本的住宅形式,其中尤其以北京的四合院最为典型。它的基本形式是由几幢单体建筑,分别放在东西南北四面,建筑之间用廊子联系组成一个方形的院落,所以称为四合院。四合院的主要建筑称正房,都坐北朝南;两边东西向的房屋称厢房;南面是一排廊子,中间开一道门称二门,二门内部为四合院的内院,二门外是东西狭长的前院;院南面是一排称作倒座的房屋,四合院的大门设在东南角上;在正门的北面还有一排后罩房。这是北京四合院的标准形式,有的小型四合院只有一道院落,正门进去直接到内院,无前院无后罩房;有的大型四合院则用几重院落前后重叠或左右并列在一起;有的还附有花园以满足富有的几代同堂大家庭的需要。这样的布置,一方面符合长幼有序、内外有别等一套封建的宗法观念,同时又满足一个家庭生活上的需要。从大门进去,迎面有一堵称为影壁的短墙,上面有装饰雕刻,可以起到一个遮挡作用,不使人一进门就直接见到内院的住房,同时也是进大门第一眼能见到的景观。内院多种花木,品种随主人的爱好而定,经常用的有海棠、柿子、紫荆、紫薇等树种和芍药、月季、玉簪、菊、莲荷等花卉。院子中央有十字形砖石铺砌的路,四周房屋用廊子相联以便雨雪天行走。整座四合院避开了城市是喧哗,创造了一个宁静和亲切的环境。
“天圆地方”的理念也深刻影响到普通民宅。很多百姓会在自家的院落中修一个圆形的水池,或者摆两个石缸,也有院落之间修筑月亮门的,四合有阴有阳为四方,合为闭合,有阴有阳,阴阳互补,天人一体。
东北地区的四合院虽然也是由四面房屋组成的院落,但是由于这个地方地广人稀,古时候当地多用马车做交通工具,又加以气候寒冷,所以这里的四合院占地比较大,院子宽敞,便于马车回旋,尤其院子的东西方向长,以便使正房更多的受到日照。大门开在南面的中央,门较宽,没有高起的台阶,便于马车进出。山西一些城市是四合院和东北又不一样,因为城市用地紧张,每一户又都要临着街道,所以只能占据一小块临街的面积,同时也为了避免夏季烈日对正房的照晒,所以形成的四合院多呈南北长、东西窄的狭长条形状。可以说,我国的民居建筑是按照我国古代社会的生活方式、民族文化传统、地理气候条件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四合院形式因地制宜,最大限度的达到了人与自然,建筑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建筑与自然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这种关系,既有建筑本身和环境的融合,也有自然资源和建筑材料的关系。中国古建以土木砖石为主,材料源于自然、就地取材,使得建筑本身与土地、环境关系更加亲密。多年来,中国古建筑一脉相承,自成一套体系,体现了中国人们的智慧和勤劳,体现了古建筑深刻内涵,因地制宜、因势利导,与自然为一体,以求天、地、人和谐统一。
砖筑设计因情感而产生动人之美,它既拥有合理完善的功能,有具有强调设计对人心的抚慰。砖筑设计与理性的现代主义和一味追求时尚的后现代设计完全不同,它体现出老百姓对生活的热爱、对人性的关爱、对传统的眷顾。因此砖筑设计也被称为诗意的设计,具有完善的功能主义、浓郁的人文情怀,设计因丰富的情感而具有动人之美。由此看来,砖筑设计都具有饱含深情的生命力,这正是其兴盛的根源所在。四合院虽然民居类建筑,但其中却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是中华传统建筑文化的重要载体,也似一座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殿堂。
参考文献:
[1]韩菡.具茨山原始岩刻符号与民居建筑基本模式关系研究[D].西安美术学院,2012.
[2]孔义龙.试论“以指度律”与“‘(甫页)’‘曾’释义”[J].天津音乐学院学报,2008(3).
[3]谷文斌.谈中国传统民居的政治性特征[J].天津市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