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士比亚笔下人物的74种死法

来源 :译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rankfei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泰特斯·安德洛尼克斯》 (以下简称《泰特斯》)是莎士比亚的悲剧处女作,这部早期作品是英国戏剧的典范之作。该剧以普遍流行的罗马历史为背景,由伊丽莎白时代的复仇戏剧拼凑而成。从经典的悲剧桥段,到具有讽刺意味的黑色幽默,再到连环画式的闹剧,接着再回到悲剧之中;整部戏剧基调波动非常大,可以说完全是一部怪诞戏剧。评论家哈罗德·布鲁姆认为,《泰特斯》是当时复仇戏剧流行的产物——作品中的谋杀、残害、强奸,以及截肢情节一幕幕堆积在一起,无论是剧中人物、读者抑或是观众都沉浸在悲痛之中。
莎士比亚笔下人物全部死法如饼状图所示

  电影版《泰特斯》 (又名《圣诗复仇》)由朱丽·泰莫(Julie Taymor)改编并执导。电影从服装、音乐到情节设置融合了大量现代自由元素,集奢华浮夸之风于一体。剧本里有关泰特斯暴行的恐怖情节,做到了忠实于原著。后来,更多较为成熟的戏剧都含有大量的黑色幽默和惊悚因素,但是戏剧整体内容仍很丰富。由美国HBO电视网制作的《权力的游戏》,是一部奇幻史诗题材的电视连续剧,该剧50集中包含61种死法;而整部莎士比亚文集的37部戏剧中有整整74种死法,甚至比这部荧幕上的连续剧更加血腥暴力。
  一部名为《死亡大全》(The Complete Deaths)的戏剧,最近正在伦敦的环球剧院上演。这部戏剧囊括了莎士比亚笔下人物的所有死法,从早期剧作的剑刺之死,到影片《埃及艳后 》里毒蛇噬胸情节的运用,整部舞台剧对死亡的表现更加细致复杂。导演蒂姆·克劳奇(Tim Crouch)在剧中唯一没有呈现的死法,就是《泰特斯》里那只苍蝇的死。莎士比亚笔下人物的所有死法如开头图表所示,包括《安东尼》和《埃及艳后》里的毒蛇咬死,以及《泰特斯》里“把人烤成肉饼”的精彩桥段等。
  17和18 世纪后期的评论家并不赞成舞台上出现血腥场景,而莎士比亚在其戏剧作品中,将残暴血腥发挥得淋漓尽致,残暴之处着实令人震惊。莎士比亚研究所主任迈克尔·多布森(Michael Dobson)指出,伊丽莎白时期的戏剧尤其令人作呕,英国戏剧也多半因舞台上的各种死亡场景而臭名昭著。另外,像克里斯托弗·马洛(Christopher Marlowe)和本·琼森(Ben Jonson)等所有与莎翁同时期的作家,所描绘的暴力场景至今仍能令我们倒尽胃口。
  近期的影视作品与2014年环球剧院上演的《泰特斯》一样,仍然保留着莎士比亚作品中的血腥残暴风格。毫无疑问,《死亡大全》让观众了解到,莎士比亚文化中所呈现的各种暴力场景,并不亚于当今人们在现实生活中的种种经历。
其他文献
一哥:  我们做梦都希望假期能够长一点、再长一点,今年的寒假可算是梦想成真了,但一想到是以疫情防控为代价,这种悠长假期不要也罢。写作业、过年、睡懒觉、上辅导班,今年游山玩水和走亲戚就别想了。像电视上说的“大家的心更近了”,不过,大家的身体距离确实远了。我感觉老妈是有点开心的,因为这个寒假,她管我没那么严了,或许是知道我也沒地儿去,也不敢乱跑吧。所以,她老人家对空闲时间我在网络上度过,也就睁一只眼闭
伊莎贝尔·罗德里格斯·桑斯(Isabel Rodríguez Sanz),毕业于西班牙首都马德里的康普顿斯大学,专业从事英西翻译。2014年凭借《吉娜不再去美容院》获得由“欧洲反贫困网络”(EAPN )主办,富恩特塔哈写作俱乐部(Club de Escritura FUENTETAJA)协办的第二届“贫困与排斥”短篇小说竞赛(II Concurso de Relatos sobre Pobreza
12月6日,星期六  来韩国已经一周了,在一所培训学校做外教。这多亏了比我早来半年的大学校友托尼。要不是他(托尼两年前开始环游世界,为了挣些旅行费用,在韩国已经待了半年)给我发邮件,我可能会一辈子待在爱尔兰,慢慢老去。  托尼说,韩国是他去过的国家中最为梦幻的地方。这里的人都不睡觉,夜晚是他们的全部。果然,这个国家的夜晚比白天更明亮。在我的爱尔兰老家,一到晚上10点,连买瓶饮料的地方都没有。而这里
近年来,英国经典文学作品频频被改编成电影或电视剧,活跃在银幕或荧屏上,大有蔚然成风之势。反观拥有大量经典作家和经典作品的俄罗斯,其间的差距难免让人嗟叹不已。  2012年,列夫·托尔斯泰创作于19世纪的经典小说《安娜·卡列尼娜》,被英国导演乔·赖特再次搬上银幕。影片上映后轰动一时,并赢得多项大奖。  2016年,托尔斯泰的另一部经典小说《战争与和平》被BBC拍摄成六集迷你剧登上荧屏。  评论家里斯
1  “那还是我当警察头一年发生的事,简直就是‘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现实版。”远藤良一说着,眼光对我们扫了一圈。  这是一位年已七旬过半,有着一头银发,面目慈善的老人。  地点是我叔叔家的客厅。叔叔、婶婶、远藤先生和我,一共四人围坐在桌旁。桌上,杯子里的红茶正冒着热气,盘子里是婶婶手工制作的茶点。  叔叔鹿养大介是演员,今年已经55岁,在他30多年的演员生涯中,演的几乎都是反面角色。这缘于他有一双锐
纳博科夫这个名字总是与毁誉参半的长篇小说《洛丽塔》联系在一起。这部小说在许多国家甫一出版,即被列为禁书,一些批评家对此大加鞭撻,另一些则不吝溢美之词。而普通读者对该书的了解往往要远胜于它的作者——俄裔美籍作家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  在自传中,他自称是“一个美国作家,出生于俄罗斯,移居德国之前在英国学习了15年法国文学”。这只是他精彩人生的一部分,下面是你可能还不知道的关于纳博科夫的11件事。收集
英国的一家名为“比格尔街”的人寿保险公司在情人节的那一天发起了一项调查,让大家评选出史上最伟大的十封情书,以鼓励英国人在2月14日那天表现得更加浪漫。参加评选的男士中,约有24%的人承认自己在过去的一年中曾经写过情书,与此形成对比的是,有38%的女士说她们从来没写过情书。  尽管有46%的女士都认为,写情书这一做法已经过时,但比格尔街保险公司的总经理说,人们还是很喜欢收到手写的信。“一封文笔优美的
1817年3月18日,简·奥斯汀停止了小说创作。彼时她正在写喜剧小说《桑迪顿》,该小说讽刺了当时在英国新兴的海边度假胜地掀起的一股健康潮流—水疗。奥斯汀写到第十二章时便停笔,这并非出于对艺术表现手法的顾虑,而是由于其身体抱恙。四个月后,奥斯汀去世。  奥斯汀的遗作是一份两万三千五百字的手稿,这是她在七周的时间里写的。小说聚焦一位精力充沛且雄心勃勃的地主帕克先生,他决心将桑迪顿这座小村庄改造为像布莱
《时代广场的蟋蟀》是一部不算老的名著,它曾陪伴着我们几代人成长。正如梅子涵老师所说:“经典的书会长大。十几年后,我再读《时代广场的蟋蟀》,有了不同的感动。它也随着我的生命在长大。”  这本书里有一种纯粹、高尚的趣味,适合9~90岁的任何人阅读,配上盖斯·威廉姆斯迷人的插画,更让人欲罢不能。  ——《纽约先驱论坛报》  他想滋养每一颗童真的心  乔治·赛尔登,美国作家,撰写《时代广场的蟋蟀》一书使他
【摘要】英语学科素质教育的真正目标是学以致用,这包括听说交际能力和读写应用能力的发展。在教学实践中提高学生的这些应用能力正是素质教育的核心。  【关键词】素质教育 学以致用 教学实践  一、中学英语素质教育的概念  中学英语作为对学生基础素质培养的一个方面,其教学改革显得尤为重要。实施素质教育,已成为我国高中阶段教育教学深化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其要求学生在已掌握的基础知识的基础上,从全面发展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