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的主体间性

来源 :丝绸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urrayx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6年,网友们纷纷表示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要去追寻诗和远方。诗存何处?是否一定执着于远方?诗人马知遥在《十年砍柴》中的回答是,于近处寻诗,于生活寻诗,于此岸寻诗。《十年砍柴》收录马知遥2002~2012年创作的部分诗歌,这些作品来自柴米油盐,来自街头巷尾,来自茶会酒场,来自人情百态。马知遥的诗集,在此岸中找到彼岸,在俗世中寻觅超越。
  现代哲学讲求回归社会、回归生活世界,不再纠缠于主体性抑或客体性的二元对立辩论,而是推崇主体间的共在。好的诗歌,不是原子式孤立个体的自说自话,而是各主体沟通的重要中介,具有社会属性,呈现“主体间性”。作者在生活和实践的场域中生成感悟凝结为诗,读者通过诗歌文本,分享作品蕴含的情感,探索作品表达的意义,能移情,能同感,能共鸣,或会心一笑,或黯然伤神,作者和读者通过诗歌的符号,彼此倾诉,相互理解。诗歌推动主体间高质量沟通的前提是,作者和读者双方都具备一定程度的对于世界的感知能力。不少诗歌爱好者对所谓的文艺衰落愤愤不平:这个时代不是诗歌的时代,太浮躁、太物化、太商业,诗歌没有了读者。诗歌之不显,一方面固然源于部分读者不能静下来用心感受诗歌,另一方面也归咎于部分作者不接地气,无法创作触动读者心灵的诗歌。脱离现实的诗歌,空有喧嚣、痛苦、孤独、灵魂、漂泊、远方、救赎等表层词语的堆积,矫揉造作,无病呻吟,披着文艺的外衣侵蚀文艺。哈贝马斯担心权力和货币主宰的“系统”不断约束“日常生活世界”,抑制着人们的沟通交往行动。日常生活世界要达成理性交往,一方面要屏蔽系统干扰,一方面也需生活世界各主体的努力。空洞的辞藻文句和僵硬的韵律格调,都会让语言离存在越来越远,海德格尔认为凝固化和约束性的语言是存在的牢房,而诗意的语言才是存在的家园,“纯粹地被说出的东西就是诗”。马知遥在创作时,努力抛弃空洞辞藻,抛弃格式桎梏,诗意地柄居在生活中,诗意地表达生活感受,诗意地与读者共情。
  马知遥擅长热中写冷。马知遥细腻而敏感,越是人潮人海,越是孤独。推杯换盏,称兄道弟,富有魔力的酒,让前几个小时还素不相识的人们在各种细节里表现得情深义重,“席间多人多次并肩去厕所/说着亲密的话/世界如此美好/连撒泡尿都有人陪”(《酒场》),你来我往,情感不断升温,无情的马知遥笔锋一转将热闹的表演“前台”迅速移向尴尬的“后台”,“回家的路上/三个人骂了一路/他们骂的是一场/虚情假意/一场人心隔着的肚皮”,都知是逢场作戏,又彼此心照不宣地配合完成,酒是社会交往的媒介,诗也是社会交往的媒介,多数人选择了酒,少数人选择了诗,马知遥冷眼旁观,用炙热的诗讽刺冰冷的酒。文艺青年崇拜光鲜亮丽出名要趁早的張爱玲,马知遥偏要写晚年独居的张爱玲,“一个老太婆要自己走向死亡/自己看着自己凋落/像一片叶子看着另一片下落/像一轮月看着另一轮月”(《张爱玲之死》),“至少关上门就属于自己”,是一切终归平静的从容,还是无可抗拒走向死亡的孤寂?诗人写诗人,总能走到旁人不曾注意的通幽小径。家乡是心灵港湾,人们不吝用最温柔、最动情的语言描述故土,马知遥回来了,却沉默少言,“仅有的几个朋友都不在/有的甚至已经死了/连婚都没有结”(《回到阿克苏》),“我只能住在宾馆里/住在阿克苏的中心/冰冷而孤寂”,最熟悉的陌生城市,被拒之门外的回乡游子,无处安放的乡愁,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美好却再也回不去的老地方。马知遥把我们不曾看到也不愿看到的生活暗面,如洋葱一般一层层剥开,刺着我们的眼,也刺着我们的心。
  马知遥擅长冷中写热。马知遥写孤独,但本质是反孤独的。没有敏感度和洞察力,无法看透世界的幽暗,可是看懂世界的人既是睿智的,也是痛苦的。马知遥没有当隐士,也没有当狂士,在愤怒失望无奈后接受了这个不完美的世界,并执着地捕捉身边的闪光和美好。马知遥和罗曼·罗兰都饱含深沉的乐观,“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就是在看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母亲急病高烧不退,马知遥走近喂药量体温,“她捂住嘴和鼻子/小声说快走开/别传染你”(《病》),一瞬间,马知遥想起了小时候,“我们高烧时/就在母亲的怀里/听她小声说/孩子妈妈和你在一起”,这强烈反差的情景片段,在马知遥脑海里,也在许多读者脑海里,但很多时候我们忽略了、模糊了、忘却了,马知遥耐心又敏锐地把诸种生活小细节挖掘出来,立即唤醒和激发了我们内心深处的感动。一些平淡无奇的生活场景,马知遥也能写得饶有趣味。“我站在树下面/看一个孩子吃雪糕/雪糕在融化/从上往下/孩子没有吃或者忘了吃/他在看蚂蚁一队队来了/到他脚下就不动了/他也不动等一滴一滴的融化/那是清凉的夏天午后/我看着孩子孩子看着蚂蚁/蚂蚁看着雪糕/我们很快乐”(《融化》),雪糕、蚂蚁、孩子、马知遥、读者,一个看着一个,这一刻我们都回到了童年。《十年砍柴》亦收录马知遥女儿马博雯数首诗歌,成家育女让马知遥从浪迹天涯的游子转变成了包容慈爱的丈夫和父亲,和女儿嬉戏,和女儿论学,可爱的女儿是马知遥最得意的诗。诗人不必是悲情角色,不必穷困潦倒,不必歇斯底里,不必癫狂无常。诗人可以也应该食人间烟火,诗人可以也应该幸福地食人间烟火。认真生活、幸福生活的诗人,最能打动读者。
  冷静细致的观察能力和真挚乐观的生活态度,促成了马知遥的诗。十年砍柴,十年策马,在大海,在荒漠,在家院,在古村,每一天,将诗融入生活,做一个幸福的人。道阻且长,马知遥还在和我们一起前行,因此我们也是幸福的。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通过运用ArcGIS软件,制作出有关临夏回族自治州古文物各县市分布图,并通过不同的设色,表现出在临夏回族自治州古文物分布的差异性,并以此来分析其分布格局,得出临夏回族自治州古文物分布具有的密集型和指向性。在影响古文物分布的因素中,自然环境因素、人文条件因素以及历史环境因素起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古文物;分布特征;地理空间  [中图分类号]G269.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期刊
[摘要]民族旅游作为西北地区发展旅游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在目的地建设中存在产品同质化严重、目标市场重叠、缺乏合理的产业链、资源过度开发等问题。本文在全域旅游的视角下,针对目前存在问题,提出了民族地区目的地建设应该升级的四个观念以及着力的八个方面,以期将民族旅游地区建设成一个既能满足外来游客的休闲体验需求,又能提升当地居民生活质量的旅游目的地。  [关键词]民族旅游;目的地建设;全域旅游  [中图分类
期刊
[摘要]近年来,随着旅游业中特色民族村庄市场的迅猛发展,普通民众对特色村庄出游频次和出游需求持续增长,已发展到了全民旅游和个人游、自驾游为主的全新市场。旅游扶贫是通过开发旅游带动整个贫困地区经济发展、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一种产业扶贫开发方式。在旅游扶贫中,市场对资源配置的效率高、成本低,特别是社会成本低。因此,在旅游扶贫视角下,如何利用建设民族特色村庄特有的带动效应发展特色民族旅游,既带动贫困农村地
期刊
[摘要]在旅游扶贫成为我国扶贫中坚力量的大背景下,资源丰富、景色优美的贫困地区迎来脱贫致富新机遇。本文基于居民感知理论,以甘南藏族自治州的居民为调查样本,通过因子分析和数理统计的方法,对甘南旅游扶贫的效应进行定性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当地居民对经济、社会、文化方面的影响感知明显,对旅游的环境效应感知尚不明显,居民当前在旅游业中实际参与较少但参与意愿较为强烈,旅游业发展尚未惠及广大居民,最后对甘南藏族
期刊
[摘要]全域旅游作为大众旅游时代一种新兴的旅游发展模式,为旅游目的地的建设路径提供了崭新的视角。本文阐释了全域旅游及全域旅游目的地的概念和内涵,并以肃南裕固族自治县为研究案例,对其发展全域旅游的基础条件、全域旅游目的地的发展模式进行分析。最后提出了肃南县建设全域大景区型旅游目的地的路径,以期对肃南县及其他地区旅游目的地建设提供借鉴。  [关键词]全域旅游;旅游目的地;肃南;开发模式;路径选择  [
期刊
2017年中国博物馆协会航海博物馆专业委员会聊城年会期间,我与深圳大学海洋艺术中心的张岩鑫主任,邀请东道主聊城中国运河文化博物馆馆长陈清义和威海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馆副馆长王记华,在东昌湖畔举行了一个小型的“午夜撸串论坛”,研过运河与海上丝绸之路的关系。适时得以一观陈清义馆长的《聊城运河文化研究》和《运河图鉴》两部大作,话题不南得就转到运河人物与文献上来。  至少在明代,就有两个从海上漂来的外国人通过
期刊
[摘要]虽然学者在旅游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影响研究方面观点不一,但从马金山的案例可以看出,民族地区旅游的开展,使得非物质文化遗产花儿的传承和发扬光大得以顺利实现,花儿艺术在新的社会环境下找寻到了新的传承形式。旅游唤醒了民族自豪感,产生了文化认同和文化自觉,使民族文化得以传承与保护;旅游使文化资本、经济资本和社会资本之间实现了形式上的互相转换,使得花儿这种民族文化传统得以继续传承,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民族
期刊
[摘要]随着全域旅游概念的提出,旅游业的发展也正在面临着新时期的变革。2016年初,肃南裕固族自治县被国家旅游局列为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本文对旅游目的地营销模式进行分析,通过对比旅游目的地中新媒体营销与传统营销与模式,从新媒体角度探究该地旅游目的地营销平台的搭建,以肃南裕固族自治县为例,结合其实际情况构建起以数据库平台、新媒体平台、电子商务平台为支持的“三足鼎立”的肃南县全域旅游新媒体
期刊
[摘要]旅游者满意度对旅游业发展来说至关重要。本文以临夏回族自治州为例,通过调查问卷收集相关数据,然后运用差值分析法、期望行为分析法、数理统计法从旅游价格、旅游质量、旅游环境、景区景点、旅游行为五个方面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来研究民族地区旅游者满意度。研究结果显示临夏旅游者满意度较高,但在导游价格、导游与景点服务、自然环境、卫生状况以及当地居民友好程度方面仍有较大提升空间。最后,针对临夏回族自治州旅
期刊
[摘要]本文运用产业经济学和统计学的相关方法,对19933~2012年甘南藏族自治州产业结构发展状况进行了一般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甘南州产业机构变化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因果检验。分析表明,甘南州产业结构的变动与经济增长变动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单向因果关系,即甘南产业结构变化在前,然后导致了本地GDP增长的变化。文章旨在通过对经济欠发达民族地区产业结构的研究,为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生产要素的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