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程标准下,其教学目的更多的诉求是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学习能力、创新能力,这就要求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效益有所提升。同时,新课标要求现有的教学理念应该得到一定的转化,即从传统的知识积累转化为知识探究,尽可能最大的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本文将重点研究新课程理念下初中化学教学措施。
关键词:新课程;初中化学;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8
新课程标准的提出给初中化学教学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其对于初中化学教学理念以及方法的改革都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对于全新的化学教学探究领域,其要求初中化学教师应该不断创新,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以及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探究能力以及创新能力,进而提高化学教学的效益,从而实现新课标教育的终极目的。
一、新课程标准对初中化学提出的具体要求
新课程理念的核心在于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多元化的学习能力,进而实现国家人才培养的基本目标。新课程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最大化,即初中化学教师应如何改善自身的教学方式,提高化学教学的有效性,促使初中化学教学能够达到预想的教学效果,实现现代化人才培养的宏伟目标。
(一)改善教学的侧重点,实现对学生的能力培养
新课标标准指出教材不仅要明确课堂教学的内容,同时也要考虑到学生初学化学的基本情况,突出学习技巧的指导,施行引导式教学。一般来说,新课程背景下的化学教材中都会设计相应的学习引导语,如“请你探究”、“試一试”、“阅读以下内容,并回答问题”、“请与你的同桌就这个问题开展讨论,提出肯定或否定的理由”等等。通过对教材改革以及新课程理念的研究可知,现代化教学已经不仅仅是知识教学,其更重要的是充分的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与创新能力。同时,新课程环境下,教师应该改变自身的角色,在课堂上应该更多的进行引导而不是“言传身教”,进而为学生创设出开放式空间,发挥出学生主体性的作用。
(二)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塑造学习探究环境
新课程理念要求学生应该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以及探究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更多的开展教学引导活动,促使学生能够对化学学科具有一定的兴趣。同时,教师也应该善于提出具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实施讨论式教学,发挥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促使课堂上形成和谐的教学氛围,进而塑造出良好的人文环境,实现有效教学。
此外,新课程理念也指出,在化学教学课堂上,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发现和提出问题,并通过积极的探究解决问题。如在进行燃烧课程讲解过程中,可以拿两根不同粗细的蜡烛进行燃烧,进而比较两者燃烧时间的差异,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和欲望。学生的知识背景不同,思考问题的方式也可能不同,他们对同一个问题的认识角度和认识水平也存在差异。在探究教学中教师要有目的地组织学生相互交流讨论,这样既有利于培养学生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也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评价能力。要提倡以小组为单位的探究活动。如分组完成“调查家庭金属废弃物的种类,讨论回收的价值和可能性”等课题。在探究实践中,充分的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塑造出良好的学习探究环境。
二、新课程环境下初中化学教学策略的探讨
(一)利用现代化教学资源,实施引导教学
新课程理念的精髓在于实施有效教学,而有效的教学的基础就是实现对学生的兴趣培养,即教师要让学生对于化学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因而在现代化初中化学教学课堂,应该塑造出良好的情景氛围,如:教师可以利用现代化多媒体课件对现实中存在的一些化学现象进行展示,在进行《分子与原子》章节的学习时,可以制作出相应的Flash课件,进而促使学生产对本节课产生一定的兴趣,接下来教师再提出一些讨论性的问题,让学生能够对课堂教学的知识点进行自主探究,从而能够让学生对于知识具有深刻的意识,实现深化教育的目的。此外,教师应该预先留出课堂中的讨论性问题,进而能够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课堂准备时间,同时对于课堂教学的引导技巧也应该具有多样化的特点,让学生能够对化学学科保持可持续的兴趣。
(二)充分发挥化学实验的魅力,实施探究教学
化学学科本身就是一门实践类学科,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出化学学科的实践性,因而教师就应该根据课堂教学的内容,进行相关的实验设计,当然有些实验可以在课堂上完成,或者给学生留作一些“家庭小实验”,进而充分发挥化学实验的魅力,让学生对化学产生浓厚的探究兴趣,同时为了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实验进行与完成过程中应该向学生提出一些思考性的问题。例如,在讲述《氧气与二氧化碳》时,可以做火柴燃烧的实验,进而能够区分出两者不同的化学特性。通过一些与课堂内容相关实验的制作,能够有效的改善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三)联系实际,在课堂教学中引入个性化教学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应关注、研究学生的差异,找到适合每个学生个性发展的教学方法。例如针对同一情境,提出不同层次的问题或开放性问题,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实现对于学生的全面培养。例如:在学习《空气》一节时,教师可就空气的用途和污染,联系实际生活与学生进行探讨,还可提供一定的阅读材料供学生阅读,促使学生学以致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内在动力。此外,对于课后习题的选择与编排,应突出层次性,可以设置巩固练习、拓展练习、探究性问题等多种层次习题。通过教师的引导与锻炼,能够充分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探究能力。
三、总结
总之,新课标理念中更多的是诉求对学生的素质教育,完成多元化人才培养的宏伟目标。同时,新一代的教师应该对新课标理念进行充分的理解,改善自身的教学方式,在课堂上善于引导,让学生能够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去。
参考文献
[1]胡余秀.关于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探索与思考[J].中小学电教(下半月).2008(03)
[2]范广红.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化学有效教学的几点思考[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1(10)
[3]葛云晓.新课程下初中化学教学策略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06)
[4]戴琳玲.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化学课堂教学策略[J].数理化学习.2011(03)
[5]李忠江.浅谈初中化学教学中如何促进学生思维[J].华章.2010(11)
关键词:新课程;初中化学;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8
新课程标准的提出给初中化学教学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其对于初中化学教学理念以及方法的改革都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对于全新的化学教学探究领域,其要求初中化学教师应该不断创新,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以及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探究能力以及创新能力,进而提高化学教学的效益,从而实现新课标教育的终极目的。
一、新课程标准对初中化学提出的具体要求
新课程理念的核心在于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多元化的学习能力,进而实现国家人才培养的基本目标。新课程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最大化,即初中化学教师应如何改善自身的教学方式,提高化学教学的有效性,促使初中化学教学能够达到预想的教学效果,实现现代化人才培养的宏伟目标。
(一)改善教学的侧重点,实现对学生的能力培养
新课标标准指出教材不仅要明确课堂教学的内容,同时也要考虑到学生初学化学的基本情况,突出学习技巧的指导,施行引导式教学。一般来说,新课程背景下的化学教材中都会设计相应的学习引导语,如“请你探究”、“試一试”、“阅读以下内容,并回答问题”、“请与你的同桌就这个问题开展讨论,提出肯定或否定的理由”等等。通过对教材改革以及新课程理念的研究可知,现代化教学已经不仅仅是知识教学,其更重要的是充分的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与创新能力。同时,新课程环境下,教师应该改变自身的角色,在课堂上应该更多的进行引导而不是“言传身教”,进而为学生创设出开放式空间,发挥出学生主体性的作用。
(二)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塑造学习探究环境
新课程理念要求学生应该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以及探究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更多的开展教学引导活动,促使学生能够对化学学科具有一定的兴趣。同时,教师也应该善于提出具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实施讨论式教学,发挥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促使课堂上形成和谐的教学氛围,进而塑造出良好的人文环境,实现有效教学。
此外,新课程理念也指出,在化学教学课堂上,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发现和提出问题,并通过积极的探究解决问题。如在进行燃烧课程讲解过程中,可以拿两根不同粗细的蜡烛进行燃烧,进而比较两者燃烧时间的差异,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和欲望。学生的知识背景不同,思考问题的方式也可能不同,他们对同一个问题的认识角度和认识水平也存在差异。在探究教学中教师要有目的地组织学生相互交流讨论,这样既有利于培养学生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也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评价能力。要提倡以小组为单位的探究活动。如分组完成“调查家庭金属废弃物的种类,讨论回收的价值和可能性”等课题。在探究实践中,充分的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塑造出良好的学习探究环境。
二、新课程环境下初中化学教学策略的探讨
(一)利用现代化教学资源,实施引导教学
新课程理念的精髓在于实施有效教学,而有效的教学的基础就是实现对学生的兴趣培养,即教师要让学生对于化学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因而在现代化初中化学教学课堂,应该塑造出良好的情景氛围,如:教师可以利用现代化多媒体课件对现实中存在的一些化学现象进行展示,在进行《分子与原子》章节的学习时,可以制作出相应的Flash课件,进而促使学生产对本节课产生一定的兴趣,接下来教师再提出一些讨论性的问题,让学生能够对课堂教学的知识点进行自主探究,从而能够让学生对于知识具有深刻的意识,实现深化教育的目的。此外,教师应该预先留出课堂中的讨论性问题,进而能够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课堂准备时间,同时对于课堂教学的引导技巧也应该具有多样化的特点,让学生能够对化学学科保持可持续的兴趣。
(二)充分发挥化学实验的魅力,实施探究教学
化学学科本身就是一门实践类学科,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出化学学科的实践性,因而教师就应该根据课堂教学的内容,进行相关的实验设计,当然有些实验可以在课堂上完成,或者给学生留作一些“家庭小实验”,进而充分发挥化学实验的魅力,让学生对化学产生浓厚的探究兴趣,同时为了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实验进行与完成过程中应该向学生提出一些思考性的问题。例如,在讲述《氧气与二氧化碳》时,可以做火柴燃烧的实验,进而能够区分出两者不同的化学特性。通过一些与课堂内容相关实验的制作,能够有效的改善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三)联系实际,在课堂教学中引入个性化教学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应关注、研究学生的差异,找到适合每个学生个性发展的教学方法。例如针对同一情境,提出不同层次的问题或开放性问题,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实现对于学生的全面培养。例如:在学习《空气》一节时,教师可就空气的用途和污染,联系实际生活与学生进行探讨,还可提供一定的阅读材料供学生阅读,促使学生学以致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内在动力。此外,对于课后习题的选择与编排,应突出层次性,可以设置巩固练习、拓展练习、探究性问题等多种层次习题。通过教师的引导与锻炼,能够充分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探究能力。
三、总结
总之,新课标理念中更多的是诉求对学生的素质教育,完成多元化人才培养的宏伟目标。同时,新一代的教师应该对新课标理念进行充分的理解,改善自身的教学方式,在课堂上善于引导,让学生能够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去。
参考文献
[1]胡余秀.关于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探索与思考[J].中小学电教(下半月).2008(03)
[2]范广红.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化学有效教学的几点思考[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1(10)
[3]葛云晓.新课程下初中化学教学策略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06)
[4]戴琳玲.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化学课堂教学策略[J].数理化学习.2011(03)
[5]李忠江.浅谈初中化学教学中如何促进学生思维[J].华章.20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