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32-5281(2014)07
【摘要】总结15例大隐静脉剥脱术围手术期配合,手术室护士术前准备充分,建立畅通的静脉通道,术中及时准确地传递手术器械,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密切配合手术,减少出血时间。1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并发症发生。
【关键词】大隐静脉剥脱术;围手术期;护理配合
下肢静脉曲张是高发于煤矿工人的常见病,多见于井下一线采煤工人。由于长期站立负重于一线导致下肢表浅静脉因血液回流障碍而引起的静脉迂曲和扩张。下肢静脉曲张分原发性和继发性,原发性静脉曲张最多见。我院2011年3月到2013年12月为15例大隐静脉曲张患者,实施手术切术。现将护理配合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男性14例,女性1例。年龄26-58岁。平均32岁。术前诊断[1]:大隐静脉瓣膜功能试验。方法:病人平卧,抬高患肢使静脉排空,在大腿根部扎止血带,阻断大隐静脉,然后让病人站立,迅速释放止血带。如出现自上而下的静脉逆向充盈,提示瓣膜功能不全。所有患者术前凝血功能正常,全身情况良好。 15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平均1小时。术后患肢用弹力绷带包扎,术后无感染,无并发症10-12天后出院。
2. 手术方法:
主刀医师于股动脉搏动点内侧行腹股沟韧带下3-4cm处以卵圆窝为中心作斜切口或直切口。
3. 护理配合
3.1 术前准备
3.1.1手术间及用物准备:手术应在无菌手术间进行。室温控制在22-24度,湿度40%-60%.巡回护士帮助患者放松心情。器械护士备好无菌辅料、器械包。备1、2、7号线各一包。大、中、小静脉剥脱器、弹力绷带。
3.1.2患者准备: 皮肤准备:术前一天除按常规腹部手术野备皮外,术前应用备皮刀把下肢体毛刮干净。动作应轻柔,勿损伤皮肤。术前一小时麻醉师接患者到手术室,建立静脉通道。巡回护士协助麻醉师进行硬膜外麻醉,后取平卧位。
3.2 术中护理:
3.2.1巡回护士配合:
3.2.1.1体位消毒:患者取平卧位,消毒用强力碘棉球彻底擦拭下肢。方法:用一截绷带把患者大拇脚趾用一个活结绑紧。利用杠杆节力原理,由巡回护士把患者下肢吊起,把绷带另一端挂在输液架上,使患者下肢恰巧抬高与手术床成45 角度。方便术者消毒,铺无菌巾。由主刀助手用两块无菌方巾包裹患者整只脚。消毒完毕巡回护士叙述松开绷带活结。
3.2.1.2建立静脉通道:此手术谈不上大手术,但建立通畅的静脉通道也是必须的,巡回护士要密切观察手术进展和病情变化、输入液体量。
3.2.1.3严格无菌操作:手术感染是外科医生最具有挑战性的手术问题之一,不论大小手术。所以对手术室环境,一切手术用品均严格消毒。手术器械和敷料必须经高压蒸汽灭菌处理。巡回护士严格监督手术人员的无菌操作。减少不必要的人员走动。
3.2.2器械护士配合:
3.2.2.1主刀医生于股动脉搏动点内侧行腹股沟切口3-4cm递大刀片,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器械护士递干纱垫拭血。如出血递蚊式钳,钳夹1号丝线结扎或递电凝止血。
3.2.2.2主刀医生显露游离大隐静脉切断其分支。器械护士递小皮勾牵拉切口。遇到分支递弯血管钳。钳夹传递组织剪,剪断递1号线结扎。一般有腹壁浅静脉,旋髂浅静脉,股外侧静脉。股内侧及阴部外静脉5个分支。
3.2.2.3主刀医生结扎大隐静脉递弯钳2个,距静脉汇入处0.5cm钳夹。器械护士递组织剪切断,递7号线、4号线双重结扎。
3.2.2.4抽剥脱大隐静脉:器械护士递抽剥器。主刀医生顺血管送入。递血管钳分别夹静脉血管壁。抽剥器自静脉切口缓慢插入向下推进。
3.2.2.5遇到静脉交通支瓣膜附着处或血管迂曲部位主刀医生切开皮肤后抽剥。按此方法逐段抽剥到内踝。于受阻部位递大号刀片做约1cm横切口。递小弯钳将静脉挑出。器械护士递7号线将大隐静脉结扎于抽剥器头端,远端递弯钳,夹住后递组织剪剪断。器械护士递4号线结扎远端。抽剥器自腹股沟处切口缓慢抽出剥削器。
3.2.2.6.缝合各切口:器械护士递碘伏棉球涂擦各切口,皮针1号线依次缝合,敷贴,敷盖,弹力绷带弹性包扎。
3.2.2.7遵循无菌观念。严格无菌操作。器械护士应保持器械台面处于无菌区域。严格区分污染与非污染器械。及时更换污染的器械及敷料。无菌台暴露时间长需用无菌巾覆盖,切口周围及无菌台弄湿后及时加盖无菌巾以保持干燥。
4 小结:
作为一个手术室护士要有丰富的理论知识,还要有精湛技术,无论大小手术都要全神贯注,熟悉主刀医生的每一个手术部位。思维要敏捷,反应迅速。传递器械动作要准、快。抽剥器上携带的大隐静脉组织及结扎线剪断后器械护士应及时剥离掉。放在器械台上无菌试碗内,再用无菌生理盐水及时擦净剥脱器以备主刀医生下一节静脉剥脱。总之,一台手术完成,需要器械护士娴熟技术配合。手术进展到何部位器械护士应做到心中有数。熟知解剖程序。主刀医生手一伸器械护士应准确无误把所需器械递到术中手中。不浪费手术中宝贵时间。减少患者术中出血。
参考文献
[1]人民卫生出版社:第7版 外科学 主编吴在德等 P:614页
【摘要】总结15例大隐静脉剥脱术围手术期配合,手术室护士术前准备充分,建立畅通的静脉通道,术中及时准确地传递手术器械,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密切配合手术,减少出血时间。1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并发症发生。
【关键词】大隐静脉剥脱术;围手术期;护理配合
下肢静脉曲张是高发于煤矿工人的常见病,多见于井下一线采煤工人。由于长期站立负重于一线导致下肢表浅静脉因血液回流障碍而引起的静脉迂曲和扩张。下肢静脉曲张分原发性和继发性,原发性静脉曲张最多见。我院2011年3月到2013年12月为15例大隐静脉曲张患者,实施手术切术。现将护理配合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男性14例,女性1例。年龄26-58岁。平均32岁。术前诊断[1]:大隐静脉瓣膜功能试验。方法:病人平卧,抬高患肢使静脉排空,在大腿根部扎止血带,阻断大隐静脉,然后让病人站立,迅速释放止血带。如出现自上而下的静脉逆向充盈,提示瓣膜功能不全。所有患者术前凝血功能正常,全身情况良好。 15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平均1小时。术后患肢用弹力绷带包扎,术后无感染,无并发症10-12天后出院。
2. 手术方法:
主刀医师于股动脉搏动点内侧行腹股沟韧带下3-4cm处以卵圆窝为中心作斜切口或直切口。
3. 护理配合
3.1 术前准备
3.1.1手术间及用物准备:手术应在无菌手术间进行。室温控制在22-24度,湿度40%-60%.巡回护士帮助患者放松心情。器械护士备好无菌辅料、器械包。备1、2、7号线各一包。大、中、小静脉剥脱器、弹力绷带。
3.1.2患者准备: 皮肤准备:术前一天除按常规腹部手术野备皮外,术前应用备皮刀把下肢体毛刮干净。动作应轻柔,勿损伤皮肤。术前一小时麻醉师接患者到手术室,建立静脉通道。巡回护士协助麻醉师进行硬膜外麻醉,后取平卧位。
3.2 术中护理:
3.2.1巡回护士配合:
3.2.1.1体位消毒:患者取平卧位,消毒用强力碘棉球彻底擦拭下肢。方法:用一截绷带把患者大拇脚趾用一个活结绑紧。利用杠杆节力原理,由巡回护士把患者下肢吊起,把绷带另一端挂在输液架上,使患者下肢恰巧抬高与手术床成45 角度。方便术者消毒,铺无菌巾。由主刀助手用两块无菌方巾包裹患者整只脚。消毒完毕巡回护士叙述松开绷带活结。
3.2.1.2建立静脉通道:此手术谈不上大手术,但建立通畅的静脉通道也是必须的,巡回护士要密切观察手术进展和病情变化、输入液体量。
3.2.1.3严格无菌操作:手术感染是外科医生最具有挑战性的手术问题之一,不论大小手术。所以对手术室环境,一切手术用品均严格消毒。手术器械和敷料必须经高压蒸汽灭菌处理。巡回护士严格监督手术人员的无菌操作。减少不必要的人员走动。
3.2.2器械护士配合:
3.2.2.1主刀医生于股动脉搏动点内侧行腹股沟切口3-4cm递大刀片,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器械护士递干纱垫拭血。如出血递蚊式钳,钳夹1号丝线结扎或递电凝止血。
3.2.2.2主刀医生显露游离大隐静脉切断其分支。器械护士递小皮勾牵拉切口。遇到分支递弯血管钳。钳夹传递组织剪,剪断递1号线结扎。一般有腹壁浅静脉,旋髂浅静脉,股外侧静脉。股内侧及阴部外静脉5个分支。
3.2.2.3主刀医生结扎大隐静脉递弯钳2个,距静脉汇入处0.5cm钳夹。器械护士递组织剪切断,递7号线、4号线双重结扎。
3.2.2.4抽剥脱大隐静脉:器械护士递抽剥器。主刀医生顺血管送入。递血管钳分别夹静脉血管壁。抽剥器自静脉切口缓慢插入向下推进。
3.2.2.5遇到静脉交通支瓣膜附着处或血管迂曲部位主刀医生切开皮肤后抽剥。按此方法逐段抽剥到内踝。于受阻部位递大号刀片做约1cm横切口。递小弯钳将静脉挑出。器械护士递7号线将大隐静脉结扎于抽剥器头端,远端递弯钳,夹住后递组织剪剪断。器械护士递4号线结扎远端。抽剥器自腹股沟处切口缓慢抽出剥削器。
3.2.2.6.缝合各切口:器械护士递碘伏棉球涂擦各切口,皮针1号线依次缝合,敷贴,敷盖,弹力绷带弹性包扎。
3.2.2.7遵循无菌观念。严格无菌操作。器械护士应保持器械台面处于无菌区域。严格区分污染与非污染器械。及时更换污染的器械及敷料。无菌台暴露时间长需用无菌巾覆盖,切口周围及无菌台弄湿后及时加盖无菌巾以保持干燥。
4 小结:
作为一个手术室护士要有丰富的理论知识,还要有精湛技术,无论大小手术都要全神贯注,熟悉主刀医生的每一个手术部位。思维要敏捷,反应迅速。传递器械动作要准、快。抽剥器上携带的大隐静脉组织及结扎线剪断后器械护士应及时剥离掉。放在器械台上无菌试碗内,再用无菌生理盐水及时擦净剥脱器以备主刀医生下一节静脉剥脱。总之,一台手术完成,需要器械护士娴熟技术配合。手术进展到何部位器械护士应做到心中有数。熟知解剖程序。主刀医生手一伸器械护士应准确无误把所需器械递到术中手中。不浪费手术中宝贵时间。减少患者术中出血。
参考文献
[1]人民卫生出版社:第7版 外科学 主编吴在德等 P:61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