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唐宁眼中,整个中国的金融创新应该是双轮驱动的增长引擎:一个是大量未被传统金融服务覆盖的需求;另一个是利用科技开掘服务的广度和深度。
宜信创始人、CEO唐宁
2015年12月18日,宜信旗下互联网金融平台宜人贷成功登陆纽交所,成为国内互联网金融第一股。至此,中国互联网金融与国际一流企业站在同一竞技场。同时证明了在创新金融领域上,中国与国际发达国家的水平差距逐渐缩小,并有了超越的可能性。
十年来,宜信普惠一直秉承创新精神,致力于服务城市及农村高成长性人群,即小微企业主、工薪阶层、大学生和农户,精准发现并满足他们的需求,结合科技的手段提供快捷方便的普惠金融服务。
精准满足需求,助力实体经济发展
中央在2016年开年召开政治局会议,再次部署了供给侧改革,强调了“十三五”时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推进社会经济运行中的重要作用。
国家从政策支持到全力营造良好的金融环境,最终目的就是增强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撑能力,这需要更多的金融创新来为社会各界提供有效的金融服务。
宜信正是金融创新领域的标杆企业。回顾宜信普惠金融的发展历程,企业在成长中不断坚持各方面创新探索与突破,并将其总结为模式创新、技术创新和理念创新,致力于为中国高成长性人群提供方便快捷的金融咨询等相关服务,让更多人建立、释放和创造信用,并用传递信用,积极建设社会信用体系和诚信社会。
“普惠金融就是要让金融服务下沉到最基层,渗透到实体经济末梢。”这是宜信创始人、CEO唐宁做普惠金融的原则。通过长期、深入的市场调研,宜信发现针对小微企业、个体经营人群、个人消费者的金融服务十分稀缺,究其原因在于覆盖广泛、规范健全的社会信用体系的缺失,而小额、分散的需求特征,进一步拉升了服务成本。
唐宁认为,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过程中,借助互联网金融的模式,为普惠金融提供助力,解决长尾小微群体面临的金融服务的“可获得性”难题、让金融服务真正普惠大众,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
为助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农业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在细分市场上,宜信普惠为部分农民量身打造了农机融资租赁服务。早在四年之前,唐宁就有了做精准服务对接的长远眼光。2012年,宜信普惠将“融资租赁”这种金融工具从大型船舶飞机等设备融资,转向专门服务大农户的几万、十几万不等的农机设备的租赁,为购机资金匮乏的农户提供有别于传统金融机构的融资服务。
每一种技术应用或是产品的创新,往往都是从实践中发现需求,因需而立,2015年,宜信租赁开始对“活体租赁”项目进行可行性调研,最终与河北滦县军英畜牧有限责任公司达成合作,以200头泌乳牛为租赁标的物,签订了“活体租赁”协议,开创了融资租赁行业的先河。
同时,这也是宜信深耕小微信用体系9年,小额信贷风控技术上又一次大胆尝试。从2012年开始,宜信就已经从把“小微租赁”的创新金融带到了现代农业发展的前沿,经过3年农业的探索和实践,从购买生产资料的小额信贷产品、购买农机的融资租赁产品,到抵冲农产品价格波动风险的玉米期权产品,再到保障农机手人身和机器安全的保险咨询服务,甚至是合作社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农业生产链条上每一个环节的资金问题,其都能找到相应的服务产品和解决方案。
科技创新,提升金融服务广度和深度
在当前的中国金融市场,科技的发展能通过市场的力量,激活经济体系的内在活力,真实反映资金供给与需求的关系。丰富的金融业态,成为中国构建多层次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带来整个行业生产率的提高。
2016年初,国务院印发“关于印发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年)的通知”,指出政府将积极引导各类普惠金融服务主体借助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降低金融交易成本,延伸服务半径,拓展普惠金融服务的广度和深度。
普惠金融日益普及,客户的基本需求逐步得到满足,对普惠金融服务会有更多的期待,首先就是速度,这既关乎客户体验,也是客户资金需求急的自然要求,这进一步要求提高普惠金融的服务效率,而科技化、互联网化、精细化将是驱动普惠金融事业提质增效的重要引擎。
2014年,宜信宜人贷在移动端发起极速模式,将对用户的授信时长从原来的几小时压缩到一分钟之内,而且仅仅需要用户授权信用卡账单邮箱、电商或社交平台的相关信息,极大提高了用户体验和放款效率,成为线上借款的经典之作。
2015年,随着沈阳客户王先生从进店到签署借款协议用时不到1个小时,之后又快速放款成功,宜信普惠的“3小时放款”项目经过周密的筹备,首战告捷,又为线下借款提供了新轻快模式。
而这一切都是通过对互联网数据调取和分析,从而简化用户借款的申请流程,并且提升审核的效率和精准度。对此,宜信公司创始人、CEO唐宁表示,“金融技术与大数据、互联网技术的结合,为普惠金融提供了更多突破性的创新能力,助力破解金融要素资源供给与需求侧总量与结构的不对称,满足小微企业、个体经营者资金刚需。通过互联网实现了弯道超车的可能性是有的。”
普惠金融因为结合互联网技术,增加了许多更加灵活、便捷、快速的因素,成为我国金融体系中的重要部分,在优化人均产能、促进劳动力投放方面起到积极推进作用,成为供给侧改革的重要环节之一。
十年来,宜信一直坚持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手段,积极引导各类普惠金融服务主体借助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降低金融交易成本,延伸服务半径,切实的利用了“双轮驱动”,拓展了普惠金融服务的广度和深度,为供给侧改革交上了一份自己的答卷。
链接:唐宁心中的谋略
下一个10年,宜信要成为一家国际化公司
2015年,是不平凡的一年。
首先是监管政策陆续落地。无论是央行7月出台的《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还是12月银监会又颁布《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都在印证着宜信人的远见卓识;事实上,正是由于宜信的诸多金融创新都是先于监管的创新,才使得宜信在合规经营的路上越走越顺。
其次,宜人贷上市。在错综复杂的大环境下,宜人贷的成功上市,是宜信十年磨一剑的成果。在法律法规层面,宜信的合法合规,不仅限于国内范畴,更具国际视野,以期在更高的标准上领先行业创新。
下一个10年,宜信要成为一家国际化公司。
金融界人士的终极目标,是把有限的资源交由德才兼备有担当的个人和组织,从而创造更大的价值,让社会更美好。
首先,金融需要多年的积累。认为金融类组织可在短期内一蹴而就、进而领先、甚至持续领先,是非常不现实的观念。
其次,对于金融要解决的核心问题,金融创新对于社会改变带来深刻的推动作用,需要激情和使命感。金融人士的终极目标,是通过自己的实践、不懈地努力,让有限的资源,无论是财富、或是机遇,真正交由德才兼备有担当的个人和组织,从而创造更大的价值,让社会更美好。
最后,宜信的理念创新、模式创新、技术创新都以该终极目标为方向,金融支撑百业,具备这种激情和使命感非常重要。
真正的金融创新是将金融与技术相结合
如何把数字化技术的创新和金融的稳健逻辑结合在一起,是国际性难题。互联网金融的赢家应该是既有金融底蕴,又能设计好产品,同时对接好客户需求之人。
宜信鼓励对金融和数字技术进行整合创新,相信“科技让金融更美好”。
宜信创始人、CEO唐宁
2015年12月18日,宜信旗下互联网金融平台宜人贷成功登陆纽交所,成为国内互联网金融第一股。至此,中国互联网金融与国际一流企业站在同一竞技场。同时证明了在创新金融领域上,中国与国际发达国家的水平差距逐渐缩小,并有了超越的可能性。
十年来,宜信普惠一直秉承创新精神,致力于服务城市及农村高成长性人群,即小微企业主、工薪阶层、大学生和农户,精准发现并满足他们的需求,结合科技的手段提供快捷方便的普惠金融服务。
精准满足需求,助力实体经济发展
中央在2016年开年召开政治局会议,再次部署了供给侧改革,强调了“十三五”时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推进社会经济运行中的重要作用。
国家从政策支持到全力营造良好的金融环境,最终目的就是增强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撑能力,这需要更多的金融创新来为社会各界提供有效的金融服务。
宜信正是金融创新领域的标杆企业。回顾宜信普惠金融的发展历程,企业在成长中不断坚持各方面创新探索与突破,并将其总结为模式创新、技术创新和理念创新,致力于为中国高成长性人群提供方便快捷的金融咨询等相关服务,让更多人建立、释放和创造信用,并用传递信用,积极建设社会信用体系和诚信社会。
“普惠金融就是要让金融服务下沉到最基层,渗透到实体经济末梢。”这是宜信创始人、CEO唐宁做普惠金融的原则。通过长期、深入的市场调研,宜信发现针对小微企业、个体经营人群、个人消费者的金融服务十分稀缺,究其原因在于覆盖广泛、规范健全的社会信用体系的缺失,而小额、分散的需求特征,进一步拉升了服务成本。
唐宁认为,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过程中,借助互联网金融的模式,为普惠金融提供助力,解决长尾小微群体面临的金融服务的“可获得性”难题、让金融服务真正普惠大众,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
为助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农业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在细分市场上,宜信普惠为部分农民量身打造了农机融资租赁服务。早在四年之前,唐宁就有了做精准服务对接的长远眼光。2012年,宜信普惠将“融资租赁”这种金融工具从大型船舶飞机等设备融资,转向专门服务大农户的几万、十几万不等的农机设备的租赁,为购机资金匮乏的农户提供有别于传统金融机构的融资服务。
每一种技术应用或是产品的创新,往往都是从实践中发现需求,因需而立,2015年,宜信租赁开始对“活体租赁”项目进行可行性调研,最终与河北滦县军英畜牧有限责任公司达成合作,以200头泌乳牛为租赁标的物,签订了“活体租赁”协议,开创了融资租赁行业的先河。
同时,这也是宜信深耕小微信用体系9年,小额信贷风控技术上又一次大胆尝试。从2012年开始,宜信就已经从把“小微租赁”的创新金融带到了现代农业发展的前沿,经过3年农业的探索和实践,从购买生产资料的小额信贷产品、购买农机的融资租赁产品,到抵冲农产品价格波动风险的玉米期权产品,再到保障农机手人身和机器安全的保险咨询服务,甚至是合作社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农业生产链条上每一个环节的资金问题,其都能找到相应的服务产品和解决方案。
科技创新,提升金融服务广度和深度
在当前的中国金融市场,科技的发展能通过市场的力量,激活经济体系的内在活力,真实反映资金供给与需求的关系。丰富的金融业态,成为中国构建多层次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带来整个行业生产率的提高。
2016年初,国务院印发“关于印发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年)的通知”,指出政府将积极引导各类普惠金融服务主体借助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降低金融交易成本,延伸服务半径,拓展普惠金融服务的广度和深度。
普惠金融日益普及,客户的基本需求逐步得到满足,对普惠金融服务会有更多的期待,首先就是速度,这既关乎客户体验,也是客户资金需求急的自然要求,这进一步要求提高普惠金融的服务效率,而科技化、互联网化、精细化将是驱动普惠金融事业提质增效的重要引擎。
2014年,宜信宜人贷在移动端发起极速模式,将对用户的授信时长从原来的几小时压缩到一分钟之内,而且仅仅需要用户授权信用卡账单邮箱、电商或社交平台的相关信息,极大提高了用户体验和放款效率,成为线上借款的经典之作。
2015年,随着沈阳客户王先生从进店到签署借款协议用时不到1个小时,之后又快速放款成功,宜信普惠的“3小时放款”项目经过周密的筹备,首战告捷,又为线下借款提供了新轻快模式。
而这一切都是通过对互联网数据调取和分析,从而简化用户借款的申请流程,并且提升审核的效率和精准度。对此,宜信公司创始人、CEO唐宁表示,“金融技术与大数据、互联网技术的结合,为普惠金融提供了更多突破性的创新能力,助力破解金融要素资源供给与需求侧总量与结构的不对称,满足小微企业、个体经营者资金刚需。通过互联网实现了弯道超车的可能性是有的。”
普惠金融因为结合互联网技术,增加了许多更加灵活、便捷、快速的因素,成为我国金融体系中的重要部分,在优化人均产能、促进劳动力投放方面起到积极推进作用,成为供给侧改革的重要环节之一。
十年来,宜信一直坚持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手段,积极引导各类普惠金融服务主体借助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降低金融交易成本,延伸服务半径,切实的利用了“双轮驱动”,拓展了普惠金融服务的广度和深度,为供给侧改革交上了一份自己的答卷。
链接:唐宁心中的谋略
下一个10年,宜信要成为一家国际化公司
2015年,是不平凡的一年。
首先是监管政策陆续落地。无论是央行7月出台的《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还是12月银监会又颁布《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都在印证着宜信人的远见卓识;事实上,正是由于宜信的诸多金融创新都是先于监管的创新,才使得宜信在合规经营的路上越走越顺。
其次,宜人贷上市。在错综复杂的大环境下,宜人贷的成功上市,是宜信十年磨一剑的成果。在法律法规层面,宜信的合法合规,不仅限于国内范畴,更具国际视野,以期在更高的标准上领先行业创新。
下一个10年,宜信要成为一家国际化公司。
金融界人士的终极目标,是把有限的资源交由德才兼备有担当的个人和组织,从而创造更大的价值,让社会更美好。
首先,金融需要多年的积累。认为金融类组织可在短期内一蹴而就、进而领先、甚至持续领先,是非常不现实的观念。
其次,对于金融要解决的核心问题,金融创新对于社会改变带来深刻的推动作用,需要激情和使命感。金融人士的终极目标,是通过自己的实践、不懈地努力,让有限的资源,无论是财富、或是机遇,真正交由德才兼备有担当的个人和组织,从而创造更大的价值,让社会更美好。
最后,宜信的理念创新、模式创新、技术创新都以该终极目标为方向,金融支撑百业,具备这种激情和使命感非常重要。
真正的金融创新是将金融与技术相结合
如何把数字化技术的创新和金融的稳健逻辑结合在一起,是国际性难题。互联网金融的赢家应该是既有金融底蕴,又能设计好产品,同时对接好客户需求之人。
宜信鼓励对金融和数字技术进行整合创新,相信“科技让金融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