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究认知暴露疗法治疗急性应激障碍的临床价值。方法:将我院2018年7月-2019年12月收治的58例急性应激障碍患者纳入研究,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30例,药物治疗;观察组:28例,药物治疗+认知暴露疗法。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SCL90总评分均明显下降,且观察组治疗后SCL90总分小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应激障碍于药物治疗基础上增加认知暴露疗法,可有效改善症状,保证治疗效果,值得临应用。
关键词:认知暴露疗法;急性应激障碍;症状评分;临床价值
急性应激障碍指的是在遭受某些强烈精神刺激后会立即表现出的应激反应,应激反应发生后可表现出意识障碍,情绪变化明显,同时伴有精神运动活动兴奋或抑制,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我院对2018年2月-2019年12月收治的58例急性应激障碍患者中的28例采取药物配合认知暴露疗法,取得了较好效果,现就相关资料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8年7月-2019年12月收治的58例急性应激障碍患者纳入研究,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30例,男性14例、女性16例,年龄25-50岁、平均年龄(30.84±3.95)岁;观察组:28例,男性11例、女性17例,年龄22-48岁、平均年龄(30.68±3.97)岁。所有患者家属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无文盲患者,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较小,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对照组:常规药物治疗,包括:(1)氯硝西泮片(生产企业:江苏恩华赛德药业有限责任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32020591),每天1次,每次2mg;(2)盐酸帕罗西汀片(万生力乐)治疗,生产企业:北京福元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原北京万生药业有限责任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133084,每次20mg,每天1次;(3)营养治疗:使用胞磷胆碱等,具体用量需要考核个体差异。
观察组:对照组药物治疗同时采取认知暴露疗法,具体措施包括:(1)加强对患者创伤反应方面的健康宣教,医务人员需要主動与患者沟通,凸显出对患者的关心、理解、支持与同情,采取患者易于接受的方式进行急性应激障碍教育,如常见应激源、临床表现、发病情况、治疗情况、预后等,帮助患者客观认识急性应激障碍;(2)暴露创伤记忆,鼓励患者回想所经历的遭遇以及遭遇发生时的内心想法等,通过引导帮助患者进行自我重复暴露,医务人员在患者暴露期间找出患者不愿意面对或者不敢面对的事情;(3)认知治疗。根据创伤暴露分析,鼓励患者勇于面对已经发生的事情,引导并辅助患者分析应激事件,掌握想法、自我情绪的关系与区别,对患者实施贝克认知治疗,纠正患者的错误认知以及灾难化思维,告知并诱导患者不要总是自动的把各种各样的事情想象的很糟糕;(4)作业疗法。结合认知暴露过程,为患者布置作业,主要是患者重复性进行自我暴露,逐步敢于并勇于面对。每周治疗2次。
所有患者均在治疗2w后评估治疗效果。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的症状改善情况。
1.4评价标准[1]
使用SCL90评分量表予以分析,包括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及精神病性。每一个条目均采用5级评分制,分值9-45分,分值越低,则症状越轻。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1.0分析数据,计量资料 ±s, 检验,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症状总评分差异较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症状评分均下降,而观察组治疗后症状评分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应激障碍是在突然受到过度刺激所产生的精神创伤,主要有急性应激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适应障碍等[2]。重视对应激障碍的有效治疗研究可帮助患者走出阴影,摆脱困境,早日恢复正常生活。
结合本次研究结果,两组急性应激障碍患者治疗后症状总评分明显下降,而观察组治疗后症状总评分更小,提示观察组综合治疗效果更明显,其治疗方案更具优势。
分析本次研究结果,急性应激障碍患者多经历了重大突变或者内心创伤,常规药物以抗焦虑、抗抑郁等为主,而单纯使用药物无法真正帮助患者消除症状[3]。观察组同时使用的认知暴露疗法属于一种综合心理治疗方法,该方法治疗期间重在帮助患者提高认识,通过引导患者自我暴露,配合医务人员的认知教育与适时指导,提高患者对应激障碍的认识,纠正错误以及负面想法;重复性自我暴露可进一步提高患者心理防御能力,让患者在重复自我暴露期间能够放下心结,走出困境,改善急性应激障碍发生后的相关症状[4]。
刘杰[5]指出认知暴露疗法可改善急性应激障碍患者不良心理,提高生活质量,同本文研究结论基本一致。
综上所述,急性应激障碍于药物治疗基础上增加认知暴露疗法,可有效改善各项症状,保证治疗效果,值得临应用。
参考文献
[1]王子元,王昊,黄晏,等.急性应激障碍向创伤后应激障碍转化模型的建立[J].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2019,33(10):839-840.
[2]董立焕,王倩,裴荷珠,等.脑卒中患者急性应激障碍及影响因素研究[J].护理学杂志,2019,34(16):80-83.
[3]高峰,王沛坚,许邦龙,等.青年冠心病患者急性应激障碍的影响因素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9,46(15):2876-2880.
[4]刘萍萍,胡蝶,于颖,等.认知功能对脑损伤患者急性应激障碍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9,39(08):1815-1818.
[5]刘杰.认知暴露疗法治疗急性应激障碍的临床疗效[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15):50-51.
作者简介:王燕,(1969,2-)女 汉, 贵州省六盘水市, 主任医师,本科。主要从事精神心理疾病的诊治工作,擅长于焦虑症 、抑郁症 、双相情感障碍、强迫症、睡眠障碍、躯体形式障碍等疾病的诊治。同时还负责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系六盘水市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专家组成员、中国睡眠协会专家组成员。
关键词:认知暴露疗法;急性应激障碍;症状评分;临床价值
急性应激障碍指的是在遭受某些强烈精神刺激后会立即表现出的应激反应,应激反应发生后可表现出意识障碍,情绪变化明显,同时伴有精神运动活动兴奋或抑制,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我院对2018年2月-2019年12月收治的58例急性应激障碍患者中的28例采取药物配合认知暴露疗法,取得了较好效果,现就相关资料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8年7月-2019年12月收治的58例急性应激障碍患者纳入研究,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30例,男性14例、女性16例,年龄25-50岁、平均年龄(30.84±3.95)岁;观察组:28例,男性11例、女性17例,年龄22-48岁、平均年龄(30.68±3.97)岁。所有患者家属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无文盲患者,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较小,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对照组:常规药物治疗,包括:(1)氯硝西泮片(生产企业:江苏恩华赛德药业有限责任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32020591),每天1次,每次2mg;(2)盐酸帕罗西汀片(万生力乐)治疗,生产企业:北京福元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原北京万生药业有限责任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133084,每次20mg,每天1次;(3)营养治疗:使用胞磷胆碱等,具体用量需要考核个体差异。
观察组:对照组药物治疗同时采取认知暴露疗法,具体措施包括:(1)加强对患者创伤反应方面的健康宣教,医务人员需要主動与患者沟通,凸显出对患者的关心、理解、支持与同情,采取患者易于接受的方式进行急性应激障碍教育,如常见应激源、临床表现、发病情况、治疗情况、预后等,帮助患者客观认识急性应激障碍;(2)暴露创伤记忆,鼓励患者回想所经历的遭遇以及遭遇发生时的内心想法等,通过引导帮助患者进行自我重复暴露,医务人员在患者暴露期间找出患者不愿意面对或者不敢面对的事情;(3)认知治疗。根据创伤暴露分析,鼓励患者勇于面对已经发生的事情,引导并辅助患者分析应激事件,掌握想法、自我情绪的关系与区别,对患者实施贝克认知治疗,纠正患者的错误认知以及灾难化思维,告知并诱导患者不要总是自动的把各种各样的事情想象的很糟糕;(4)作业疗法。结合认知暴露过程,为患者布置作业,主要是患者重复性进行自我暴露,逐步敢于并勇于面对。每周治疗2次。
所有患者均在治疗2w后评估治疗效果。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的症状改善情况。
1.4评价标准[1]
使用SCL90评分量表予以分析,包括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及精神病性。每一个条目均采用5级评分制,分值9-45分,分值越低,则症状越轻。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1.0分析数据,计量资料 ±s, 检验,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症状总评分差异较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症状评分均下降,而观察组治疗后症状评分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应激障碍是在突然受到过度刺激所产生的精神创伤,主要有急性应激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适应障碍等[2]。重视对应激障碍的有效治疗研究可帮助患者走出阴影,摆脱困境,早日恢复正常生活。
结合本次研究结果,两组急性应激障碍患者治疗后症状总评分明显下降,而观察组治疗后症状总评分更小,提示观察组综合治疗效果更明显,其治疗方案更具优势。
分析本次研究结果,急性应激障碍患者多经历了重大突变或者内心创伤,常规药物以抗焦虑、抗抑郁等为主,而单纯使用药物无法真正帮助患者消除症状[3]。观察组同时使用的认知暴露疗法属于一种综合心理治疗方法,该方法治疗期间重在帮助患者提高认识,通过引导患者自我暴露,配合医务人员的认知教育与适时指导,提高患者对应激障碍的认识,纠正错误以及负面想法;重复性自我暴露可进一步提高患者心理防御能力,让患者在重复自我暴露期间能够放下心结,走出困境,改善急性应激障碍发生后的相关症状[4]。
刘杰[5]指出认知暴露疗法可改善急性应激障碍患者不良心理,提高生活质量,同本文研究结论基本一致。
综上所述,急性应激障碍于药物治疗基础上增加认知暴露疗法,可有效改善各项症状,保证治疗效果,值得临应用。
参考文献
[1]王子元,王昊,黄晏,等.急性应激障碍向创伤后应激障碍转化模型的建立[J].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2019,33(10):839-840.
[2]董立焕,王倩,裴荷珠,等.脑卒中患者急性应激障碍及影响因素研究[J].护理学杂志,2019,34(16):80-83.
[3]高峰,王沛坚,许邦龙,等.青年冠心病患者急性应激障碍的影响因素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9,46(15):2876-2880.
[4]刘萍萍,胡蝶,于颖,等.认知功能对脑损伤患者急性应激障碍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9,39(08):1815-1818.
[5]刘杰.认知暴露疗法治疗急性应激障碍的临床疗效[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15):50-51.
作者简介:王燕,(1969,2-)女 汉, 贵州省六盘水市, 主任医师,本科。主要从事精神心理疾病的诊治工作,擅长于焦虑症 、抑郁症 、双相情感障碍、强迫症、睡眠障碍、躯体形式障碍等疾病的诊治。同时还负责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系六盘水市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专家组成员、中国睡眠协会专家组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