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环境的恶化,人们越来越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而环境保护的一项重要措施就是植树造林。植树造林具有重大的意义,比如说可以净化空气、防止水土流失等。植树造林也需要一定的技术,只有科学的进行植树造林,才能够起到环境保护的作用。植树造林最为重要的两大因素:对于树种的选择;适地适树的原则。本文主要对造林树种的选择与适地适树进行探讨分析。
关键词:造林树种;适地适树
正确选择造林树种,是人工培育森林成功额关键问题之一。如果造林树种选择不当,不但会造成人财物的极大浪费。而且造林地的生产潜力十年甚至几十年也得不到发挥再加上树木的生长周期长,所以树种的选择就具有百年大计的意义。
一、树种的选择与生物学特性的关系
1、对光的要求和反应
树种不同对光的要求和反应都不同。根据树种喜光的程度,分为阳性树种、阴性树种和中性树种。一股情况下,树木在幼年时对光照的反应较为敏感,较为喜阴,而随着树龄的增加,对光照强度的要求也增加。
2、对温度的要求
不同树种对温度的要求也不同。每个树种都分布于一定的热量范圍,樟子松、油松、马尾松虽然都是松科松属中双维管束亚属中的树种,但自然分布区域大不相同,樟子松分布于大兴安岭;油松分布于东北。根据树种对温度的要求和适应度不同,分为最耐寒树种、耐寒树种、中等喜温树种、喜温树种和喜温树种等五大类。
3、对水分的要求和适应
水分是树木正常生长的重要生活因子,但不同树种对水分的需要和适应也不一样,有些树种是耐寒的,称为旱生树种;有些树种是喜湿的,称为湿生树种;有些树种对水分的需要适应能力是介于旱生和湿生之间的,称为中生树种。
4、对土壤的要求
树木对土壤的要求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现在对土壤肥力的要求。树木一般都喜欢肥沃的土壤,但不同树种对土壤肥力的要求也不一样(即耐贫瘠的程度不一样)。有些树种只能生长在较肥沃的土壤上,如杉树、白毛杨;有些树种不仅能生长在肥沃的土壤上,而且在贫瘠的土壤上也能生长,如马尾松等。
二、不同树种的造林树种选择
1、防护林。防护林以防护为主要目的,应选用适应性强,生长迅速、寿命长、树冠枝叶茂盛、根系发达、能固土保水或防风固沙的乔木和灌木树种。
2、用材林。用材林主要目的是获得较高的材积和木材应用价值,因此要求所选择的树种具有“速生、丰产、优质和稳定”的性质。
3、经济林。营造经济林的主要目的是生产果品、适用油料、饮料、调料以及工业原料和药材,应选用生长迅速、结实性能好、丰产稳产、寿命长、经济价值高的各种经济树种。
4、薪碳林。营造薪碳林的主要目的是生产燃料,应选用适应性强、萌芽力高、速生、丰产、热值高的乔木和灌木树种。
5、特种用途林。这里主要是指环境保护林和风景林。环境保护林和风景林的作用是保护和美化环境,宜选择杀菌、抗污染以及树姿优美的常绿或落叶落叶乔木和花色鲜艳的灌木树种。
此外,四旁植树不是单独的林种,它兼具其他林种的作用。林旁应选择树体高大,干直枝密;水旁则喜湿耐淹,速生优质的树种;村旁、宅旁立地条件好,应选择立地要求高,经济价值高的树种。
三、适地适树
地和树的相互关系是相当复杂的,我们的任务是要将树木栽倒它最适宜生长的地方,使造林树种的生态特性和造林地的立地条件向适应,充分发挥生产潜力,达到尽可能高产稳产,即适地适树,这是造林工作的基本原则。
目前,随着造林事业的发展,适地适树的概念也要求也在进一步发展,即不但要求造林地和造林树种相适应,而且要求造林地和某一树种的一定类型(地理种源、生态类型)或品种相适应,即适地适类型或适地适品种。
1、适地适树的途径实现适地适树的途径,可分为三条:
(1)选树适地或选地适树:即选择适合于某种立地条件的树种造林,可以将耐旱树种栽植在干旱地区;或者是选定了某一个树种后选择适当的立地条件,如给耐水湿的树种选择湿度较大的造林地,这两种情况,是树和地以简单的方式配合,较多应用在生产上。
(2)改树适地:即通过选种、引种驯化、育种等方法改变树种的某些特性,使他们能够适应当地环境条件。例如通过育种工作提高树种的耐寒性、耐旱性或抗盐性,以适应寒冷、干旱或盐渍化造林地。
(3)改地适树:即在造林地上,通过整地、施肥、灌溉、混交和土壤管理等措施将造林地的环境状况改变,使其适合某一树种的生长,如通过排灌洗盐等措施,使速生杨树这样耐盐能力较差的品种在盐碱地上顺利生长。又如马尾松与杉木混交,杉木就有可能向较为干热的造林地区发展等。
上述三个途径相互补充,相辅相成,但后两条途径必须第一条途径为基础。在当前的技术和经济条件下,改树或改地的程度都是有限的,主要通过选树或选地适树的途径,使树和地之间基本适应。
2、适地适树的标准造林是否适地适树可用以下的标准衡量:
(1)是否成活:用成活率和保存率检验,第一年成活率高,连续三年保存也高为第一步成功(这种成活率应排除造林前因苗木保护不好而死亡的原因)。
(2)数量质量的要求:指用材林是否能成材并达到一定数量的指标。也可用年均蓄积增长量或平均材积衡量。经济林和其他林种要通过目的产物的产量、质量进行评估。
(3)生长稳定性:对自然灾害如风、温度、湿度、雪压、病虫害和其他灾害适应能力强,能在当地正常生长。
(4)用成本和效益评估:对使用的树种用产投比衡量,如经济效益高可采用,而通过一些措施虽可在当地生长,但成本太高,产投比太小则不易大量种植。
3、确定造林树种把造林目的与适地适树的要求结合起来考虑,并通过比较衡量后做出统筹安排。通常可按以下几个原则选择。
(1)重点与一般结合:在每个地区或每个单位内,应根据经营策略,林种比例及立地条件等特点,根据以上条件然后从中选定几个要重点发展的树种。但与此同时,配置树种时也不能单调,要把速生树种和珍贵树种,针叶树种和阔叶树种,对立地条件要求严格树种和广域性树种以恰当的比例栽植。这样。既能充分发挥多种立地条件的生产潜力,又能满足国民经济多方面的要求。
(2)择优选用:在一个经营单位内,同一立地条件可能有几个适生树种,同一树种又可能适应几种立地条件。这就要经过比较,将其中最适生、最高产、经济价值最大的树种列为主要造林树种,而将其他树种如经济价值高但要求过严,或适应性强但经济价值较低的树种列为次要造林树种。
(3)因树因地制宜:当一种造林地同时有几种造林树种适合生长时,要把立地条件好的造林地留给经济价值高的而立地条件要求严格的树种;把立地条件差的造林地留给适应性较强而经济价值较低的树种。
(4)考虑经营目的:同一种树种培养目标不同时,造林地的条件应有所区别。如培养马尾松速生用材林,应选较好的立地;而一般荒山绿化或薪碳林,可选较差的造林地。同样,用马尾松培育大茎材时,要选较好的造林地,而培养中、小茎材时,可在较差的造林地营造。
四、结束语
在造林工作中,有时因树种选择不当,造成林木生长不良或死亡,其原因不是由于土壤中不存在或为林木吸收利用的物质或能量,,而是土壤中不具有该树种所必需的物质或能量。因此在造林工作中进行树种选择时,土壤因素是其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有时甚至是决定性的因素。
参考文献:
[1] 刘燕.基于适地适树原则的树种选择探讨[J].现代园艺.2013(12)
[2] 杨江梅.新一轮退耕还林树种选择对策探究[J].现代园艺.2017(02)
[3] 汪纯龙.规划造林的树种选择[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6(11)
(作者单位:陕西省宝鸡市辛家山林业局)
关键词:造林树种;适地适树
正确选择造林树种,是人工培育森林成功额关键问题之一。如果造林树种选择不当,不但会造成人财物的极大浪费。而且造林地的生产潜力十年甚至几十年也得不到发挥再加上树木的生长周期长,所以树种的选择就具有百年大计的意义。
一、树种的选择与生物学特性的关系
1、对光的要求和反应
树种不同对光的要求和反应都不同。根据树种喜光的程度,分为阳性树种、阴性树种和中性树种。一股情况下,树木在幼年时对光照的反应较为敏感,较为喜阴,而随着树龄的增加,对光照强度的要求也增加。
2、对温度的要求
不同树种对温度的要求也不同。每个树种都分布于一定的热量范圍,樟子松、油松、马尾松虽然都是松科松属中双维管束亚属中的树种,但自然分布区域大不相同,樟子松分布于大兴安岭;油松分布于东北。根据树种对温度的要求和适应度不同,分为最耐寒树种、耐寒树种、中等喜温树种、喜温树种和喜温树种等五大类。
3、对水分的要求和适应
水分是树木正常生长的重要生活因子,但不同树种对水分的需要和适应也不一样,有些树种是耐寒的,称为旱生树种;有些树种是喜湿的,称为湿生树种;有些树种对水分的需要适应能力是介于旱生和湿生之间的,称为中生树种。
4、对土壤的要求
树木对土壤的要求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现在对土壤肥力的要求。树木一般都喜欢肥沃的土壤,但不同树种对土壤肥力的要求也不一样(即耐贫瘠的程度不一样)。有些树种只能生长在较肥沃的土壤上,如杉树、白毛杨;有些树种不仅能生长在肥沃的土壤上,而且在贫瘠的土壤上也能生长,如马尾松等。
二、不同树种的造林树种选择
1、防护林。防护林以防护为主要目的,应选用适应性强,生长迅速、寿命长、树冠枝叶茂盛、根系发达、能固土保水或防风固沙的乔木和灌木树种。
2、用材林。用材林主要目的是获得较高的材积和木材应用价值,因此要求所选择的树种具有“速生、丰产、优质和稳定”的性质。
3、经济林。营造经济林的主要目的是生产果品、适用油料、饮料、调料以及工业原料和药材,应选用生长迅速、结实性能好、丰产稳产、寿命长、经济价值高的各种经济树种。
4、薪碳林。营造薪碳林的主要目的是生产燃料,应选用适应性强、萌芽力高、速生、丰产、热值高的乔木和灌木树种。
5、特种用途林。这里主要是指环境保护林和风景林。环境保护林和风景林的作用是保护和美化环境,宜选择杀菌、抗污染以及树姿优美的常绿或落叶落叶乔木和花色鲜艳的灌木树种。
此外,四旁植树不是单独的林种,它兼具其他林种的作用。林旁应选择树体高大,干直枝密;水旁则喜湿耐淹,速生优质的树种;村旁、宅旁立地条件好,应选择立地要求高,经济价值高的树种。
三、适地适树
地和树的相互关系是相当复杂的,我们的任务是要将树木栽倒它最适宜生长的地方,使造林树种的生态特性和造林地的立地条件向适应,充分发挥生产潜力,达到尽可能高产稳产,即适地适树,这是造林工作的基本原则。
目前,随着造林事业的发展,适地适树的概念也要求也在进一步发展,即不但要求造林地和造林树种相适应,而且要求造林地和某一树种的一定类型(地理种源、生态类型)或品种相适应,即适地适类型或适地适品种。
1、适地适树的途径实现适地适树的途径,可分为三条:
(1)选树适地或选地适树:即选择适合于某种立地条件的树种造林,可以将耐旱树种栽植在干旱地区;或者是选定了某一个树种后选择适当的立地条件,如给耐水湿的树种选择湿度较大的造林地,这两种情况,是树和地以简单的方式配合,较多应用在生产上。
(2)改树适地:即通过选种、引种驯化、育种等方法改变树种的某些特性,使他们能够适应当地环境条件。例如通过育种工作提高树种的耐寒性、耐旱性或抗盐性,以适应寒冷、干旱或盐渍化造林地。
(3)改地适树:即在造林地上,通过整地、施肥、灌溉、混交和土壤管理等措施将造林地的环境状况改变,使其适合某一树种的生长,如通过排灌洗盐等措施,使速生杨树这样耐盐能力较差的品种在盐碱地上顺利生长。又如马尾松与杉木混交,杉木就有可能向较为干热的造林地区发展等。
上述三个途径相互补充,相辅相成,但后两条途径必须第一条途径为基础。在当前的技术和经济条件下,改树或改地的程度都是有限的,主要通过选树或选地适树的途径,使树和地之间基本适应。
2、适地适树的标准造林是否适地适树可用以下的标准衡量:
(1)是否成活:用成活率和保存率检验,第一年成活率高,连续三年保存也高为第一步成功(这种成活率应排除造林前因苗木保护不好而死亡的原因)。
(2)数量质量的要求:指用材林是否能成材并达到一定数量的指标。也可用年均蓄积增长量或平均材积衡量。经济林和其他林种要通过目的产物的产量、质量进行评估。
(3)生长稳定性:对自然灾害如风、温度、湿度、雪压、病虫害和其他灾害适应能力强,能在当地正常生长。
(4)用成本和效益评估:对使用的树种用产投比衡量,如经济效益高可采用,而通过一些措施虽可在当地生长,但成本太高,产投比太小则不易大量种植。
3、确定造林树种把造林目的与适地适树的要求结合起来考虑,并通过比较衡量后做出统筹安排。通常可按以下几个原则选择。
(1)重点与一般结合:在每个地区或每个单位内,应根据经营策略,林种比例及立地条件等特点,根据以上条件然后从中选定几个要重点发展的树种。但与此同时,配置树种时也不能单调,要把速生树种和珍贵树种,针叶树种和阔叶树种,对立地条件要求严格树种和广域性树种以恰当的比例栽植。这样。既能充分发挥多种立地条件的生产潜力,又能满足国民经济多方面的要求。
(2)择优选用:在一个经营单位内,同一立地条件可能有几个适生树种,同一树种又可能适应几种立地条件。这就要经过比较,将其中最适生、最高产、经济价值最大的树种列为主要造林树种,而将其他树种如经济价值高但要求过严,或适应性强但经济价值较低的树种列为次要造林树种。
(3)因树因地制宜:当一种造林地同时有几种造林树种适合生长时,要把立地条件好的造林地留给经济价值高的而立地条件要求严格的树种;把立地条件差的造林地留给适应性较强而经济价值较低的树种。
(4)考虑经营目的:同一种树种培养目标不同时,造林地的条件应有所区别。如培养马尾松速生用材林,应选较好的立地;而一般荒山绿化或薪碳林,可选较差的造林地。同样,用马尾松培育大茎材时,要选较好的造林地,而培养中、小茎材时,可在较差的造林地营造。
四、结束语
在造林工作中,有时因树种选择不当,造成林木生长不良或死亡,其原因不是由于土壤中不存在或为林木吸收利用的物质或能量,,而是土壤中不具有该树种所必需的物质或能量。因此在造林工作中进行树种选择时,土壤因素是其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有时甚至是决定性的因素。
参考文献:
[1] 刘燕.基于适地适树原则的树种选择探讨[J].现代园艺.2013(12)
[2] 杨江梅.新一轮退耕还林树种选择对策探究[J].现代园艺.2017(02)
[3] 汪纯龙.规划造林的树种选择[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6(11)
(作者单位:陕西省宝鸡市辛家山林业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