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沙村庄:奢华的宁静

来源 :玉龙山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youy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白沙的地盘其实很大,除了大多游人都知道的白沙古镇外,还有很多美丽的小村庄安逸地坐落在恰当的土地上,白沙古街所在的白沙村、东巴谷所在的新善村、丽江户外乐园所在的木都村,以及早已被游人所熟知的玉湖和文海。总能在某个宁静的清晨看到从这些地方升腾起的一阵阵的雾气,满是生活的味道。生活主导着这里的一切,田野、房舍、道路、阿猫阿狗、居民……岁月静好就是形容着在这里的每一刻吧!
  
  你所认识的白沙
  
  我们所认识的白沙,大概就只是白沙壁画和白沙古镇一带的区域吧!从地理意义上讲,这里是三元村的范围,这个村庄也只是作为了白沙的一部分存在于大多人的视野里。白沙村落实际上由三元村、街尾村、兴都村、岩脚村这些个小村庄组成,这几个小村庄相依相连的古建筑民居形成一个典型的明清建筑群。白沙古街以西是一座石拱的吉祥桥横跨于青龙河上,河流一直延伸向丽江束河古镇。继续西行,登芝山,方看到丽江五大寺庙之一,明代徐霞客曾流连过数日的福国寺。芝山的东麓是岩脚村,作为纳西族木氏土司最早的祖居地,曾有家院别墅矗立于此。遥想当年茶马古道的辉煌,吉祥桥上马帮叮咚的驼铃声响彻在安静的古镇上,木氏土司气度不凡地活跃在这些秘境般的村落中。
  去过的人都知道,白沙古街上常年都能见到白皮肤、黄头发的外国人,操一口纯正的英语或一口蹩脚的中文穿梭在白沙的镇子上。白沙古镇有着很神奇的魔力,最多吸引那些来自遥远国度的人们,因此也认为白沙或是有西洋情节的,自有某种奇妙的文化在吸引着这样一批批不同的迥异的游人。整条白沙的小街没几分钟就走到头了,一路上除却不多的店铺外,还有更多的宁静时光在轻抚你或者烦躁的神经。所以走在镇上,不并担心心情会被打扰,什么一直以来的烦心事啊,或是清晨起来莫名其妙的情绪啊,都在此刻简单消失,亦是能够得到瞬间的安宁。如果在此时此地迷失了又如何,短暂的迷失又能有几时?
  镇子上的狗儿其实长得一点不漂亮,只是一样的可爱调皮得让人想爱;有时会有大叔大妈赶着满身肥肉的猪打从镇上走过,会被坐在一旁餐馆里喝茶的你们戏说是在溜猪,于是窃笑;也是有牛的,可是一样也不好看,但太真实。阿奶们还是会对陌生的漂亮女孩投去复杂的眼光,或是在叹息她们奇怪的穿着,自顾自地用纳西语叨句什么。有什么可在意的,朴实善意的心在你问路时就能轻易感受到。这些白沙镇上的物事,填充了白沙生活的每一天,每一天都是简单的,但又是精彩的。
  
  寂寞村庄
  
  “一斜斜咋暖轻寒的夕阳,一离离原上寂寞的村庄。”
  走出三元村,在夕阳西下的时候,一路从街尾村散步到兴都村,然后再走向岩脚村。于是来到了其他更加安谧的村庄里,原来这里有一番别样的天地在眼前展开着传奇。大片大片的土地开始不断跳出视野,农田和房舍融洽地构成一个安静的天地。冬天里直指向天空的一排排树木,无风时带给人的坚定感,风过处轻微地点头和世界打着招呼。记忆里那一棵棵的核桃树总在昭示另外一种凋零后的生命力。因为是在冬天里,核桃树叶都掉落了,枝桠光秃秃地指向天空。从树底下眯斜着眼睛看上去,密密麻麻参差不齐的枝干衬着傍晚时分深色的蓝天,仿似幸福就在这样抬头的瞬间定格了。有时觉得是不是遭遇了童话里的浪漫情节,怎么可以如此满足?看到路旁被堆起的草垛,是干枯的松针,是牲口们温暖的垫毯。
  


  从街尾村出来,是一条水泥道,走在路上的时候可以很轻易地就见到整座玉龙雪山,感觉它就在离自己很近的地方。傍晚的光线还在山尖流连徘徊,或者就此让这片村庄被夜色笼罩还颇为不舍。可是为了迎接美好的月色,村庄还是把夕阳送走,明天的太阳照样会升起,没有什么需要一直担心。迎着霞光是赶着牛羊归家的老农,黝黑的皮肤上是岁月深深浅浅走过的痕迹,安然的背影定格为一纸恬淡的生活画卷。很多人的心愿是往后隐居在乡里,和要好的朋友做邻居,然后养一大群的小动物,傍晚的时候能和那个将一直陪伴自己一生的人散步在两边都是良田的小径上,老的时候可以一起并肩看夕阳……那样就可以很知足。也一直在找寻这样的所在吧,在看到这一帧帧白沙画面的时候,忽然觉得这个地方或者就是那个很多人想要安身的所在。古代那些隐居的仙人也不过这样吧,也就找了这么个地来实现自己的愿望吧!
  小道两旁的荆棘长得茂密,冬天了还是没有完全枯黄,红色黄色间点点的老绿,是仍有绿意在坚强地守护着希望,延续支撑着来年的憧憬。如果是在夏天,那么应该有更好的光景,浓密的深绿展示蓬勃的生命力,望出去是成片的绿,那个时候是绿色泛滥了。这样的村庄,该是四时不同的光景都有着可圈可点的记忆。小路拐弯处,忽觉就有了曲径通幽的观感,或者耳目一新或者一成不变,但那片即将展开在眼前的风景无论哪种都是让那个在拐弯处的我们有所期待吧。道路中间随处可见的牛粪马粪,在这样的郊外看来感觉到的只是原生态而已,别无其他。道路两旁的田地已是点点新绿在萌发,春天已经很近了吧!土路是常有的,也能见到赶着马车载着一家三口的大叔,一路颠簸着消失在土路尽头。
  这样的白沙村庄确是寂寞的,自顾守着和平的每一天。鸡犬之声相闻,老了方聚到一起聊聊家常,知足了……水墨画般的村庄,有时更像一首诗,或是陶渊明《归田园居》,或是“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之情境。没有提及的是,白沙街尾村古街昔日茶马古道的风采和历史仍在行走时隐约可见到的痕迹;兴都村是一块人杰地灵的风水宝地,这里承载着太多白沙人安居乐业的梦想;当年的纳西族木氏土司从岩脚村走出去的背影在今天看来仍是那么辉煌,木氏的发源地原来就在这个小小村落。
  
  石头村落
  
  石头村落的房屋很简单,石头村落的故事也很单纯。
  


  石头村落有个美妙的名字“雪嵩村”,它是玉龙雪山下第一村,也有个很多人耳熟能详的名字——“玉湖”。玉湖,与约瑟夫.洛克的名字有着不可忽略的联系,如今玉湖的洛克故居仍不断吸引着或多的人前来拜访。丽江白沙太多的珍贵照片和不朽文章被介绍到西方国家,白沙因此而有着与众不同的西方情结。当年,洛克就是居住在玉湖一个朴实的纳西庭院里开始了他漫长的对于动植物和地理的考察,开始了他对纳西东巴文化的研究。玉湖的故事或者由此开始,从洛克住进这里的那一天就注定会在今天被很多人吹捧并发展起来。
  我们想象洛克当年的心情,是被雪山脚下这个静谧的只有自然味道的村庄吸引也被白沙古纳西王国的历史文化牵动,才决定生活到这里。如今的玉湖已不同当年,但相同的还是一样的无嘈杂一样的内涵。洛克看到今天这个简单的石头村落,相信也是如当时的喜欢。成为了那样一个特别的村庄,受到旅游者的欣然前往,这也是洛克很感欣慰的吧!他一直是在惦念着这里,惦记着他心中的那个丽江,那个他曾经的“家”。
  玉湖房屋那些用不规则的石块砌成的院墙成为来玉湖第一道优美的风景线,石面粗糙不平,很多呈蜂窝状,不加任何雕饰就这么堆垒在一起,整个玉湖就是这么堆垒起来的吧!连路面也是弹石路,和房屋院墙是适当的搭配。随处都是石头,视觉疲劳了也是甘愿,美好的事物的魅力远不止如此。有些年久了的石墙,表面长出了细小的一层青苔,还有一些生命力顽强的野草。如此别致的一面墙,墙面有生命在不断滋长。玉湖的故事,就是这些石头房屋的故事吧,就是这些石墙和那些青苔的爱情。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小村落到如今这样一个别致的旅游地,这么漫长的一段故事;从一个破旧闭塞的穷村庄到现在这样一个独特的雪山下村落,一段发展和转折中的故事。
  
  时间“海”
  
  


  海,历来是宽广浩瀚的代名词,而白沙的那个隐藏在雪山下高海拔地区的文海,确是一个灵气而隐秘的村落。
  时间不小心在那里打了饱嗝,于是遗忘了一片诗意的“海”在丽江雪山下,那个春天里迷人的花海。文海,美国《纽约时报》在《世外桃源般的村庄》一文中称赞:人间少有的生态天堂。世外桃源、天堂,可见文海在他们眼中的美好印象。
  从白沙古镇出发,经过一段平坦的柏油公路,车子就驶上了崎岖的盘山土路。去文海的路况不太好,只是阻挡不了那个“海”对人的诱惑。文海村坐落在平均海拔3100米的高原牧场上,那儿有个季节性的湖泊文海湖,实则那是一个草原湖泊。春天那儿是美丽的花海,雨季湖泊的水倒影着蓝天白云。听罢,有了向往。听太多有关文海的话题,也牵动起一颗心要驰骋到那儿。车子一直行驶在雪山的庇护下,抬头,是那么近,天也好近了,更蓝地与我们对视起来。山路一旁那些枝干白色的是刺梅,每到7、8月雨季的时候会结满黄色形如桑葚的果实,听说是酸甜可口的。因为附近少有人活动,这些果子成片成片就挂在低矮的枝头,也无人问津,如同美丽的花儿无人欣赏,确实是很寂寞,但自有格调。青松是冬天的卫士,固守着一年最后的绿意。成片的绿中是点点枯枝在争先冒出头儿,不甘于忍受一整个冬季的漠视,还是要迎战严寒的风雨吹打。
  文海湖这个季节性湖泊在一年中大多数时间里其实只是一片很大的草原和草原中心的小片湖泊,7、8月雨水多的时候草原才能成为一片更大的湖。冬季的文海确实单调了不少,花儿早谢了,草也是一片枯黄,但文海湖的水还是一样映着寒冬深蓝的天。走进那片平坦的草地,除了感受脚下枯草带来的柔软之外,还模糊聆听到大自然壮烈的轰响,起伏的山、细语的湖,牛、马低沉的鸣叫……时间不动声色地行走。世间把文海遗忘在了角落,而我们又将世间一切遗失在了最初。就是那样一片安宁,连马儿吹鼻子的声响也让心情泛不起任何的涟漪。虽然是冬季凋零的荒凉景致,但大地深处一直有在萌动的生命迹象。表面宁静的世界正在酝酿一场盛大的绽放,期待次年更为绚丽的灿烂。春暖花开的时候要再来,花海的世界不止一次在相片中欣赏到,来不及感叹,迫不及待要再次启程。
  


  进入文海村子,乡间小路旁的篱笆密密织织地闯入眼里。那些不规则但显精致的木栅栏将田地围拢起来,可见文海居民的用心;那些用树木枝干和细小竹枝做成的篱笆墙成为文海除了花海之外另一道独特的风景,静默地点缀在村落的良田间。像一把把竖琴,又似一展开的竹简书,或者确实日夜在奏响着专属文海的旋律,又或者迅捷地记录着这里安宁的每一天。是清新的旋律,是纯善的一天天……牧牛的老农、赶猪的阿奶、满载而归的妇女、散步的年轻夫妻、嬉戏的孩童……生活不该被浪费,但真实的一天也可以只有那么简单。在这里行走,最终开始让人怀疑起那是童谣或者梦开始的地方!
  惊觉时发现不该是只带着沉溺在美景中的心情,有身着彝族服饰的年轻妇女赶着马儿回家来了,是典型的彝族人民的劳作画面。在以纳西族占据绝大多数人口的白沙,文海却拥有着纳西族、彝族等民族聚居于此。故此,也能在文海村感受到少数民族的朴素生活。
  春天的文海是广阔的花海,夏天的文海绿染尽了一整个村落,秋天高远的文海蓝天下有着内敛的温柔,冬天如若下雪亦是另外一种洁净之美。应四时不同的节气,文海自有其恰当的表情来予以配合,时间在这里不止是引导着蜕变,同时于人的内心来说又似是静止的。
  
  白沙村庄,一样的安宁,一样的静谧,一样的真实自然,一样的不失浓郁的生活感。
其他文献
来丽江过年,除了要领略这里特有的民族风情之外,似乎那些沉浸在古朴之中的时尚对于我们这些都市来的游客而言也是必不可少的,民族与时尚的完美结合,便在古城的酒吧街得以充分体现。古城酒吧街的夜有着万种风情,那里现代文明与古朴建筑之间碰撞出的火花足以令人沉醉,于是“我们过个丽江年”的首场新年狂欢派对活动就定在了古城酒吧街上的一个新的时尚之地——“古城火鸟”酒吧。大年初三的晚上,在享用完一顿正宗特色的纳西团年
期刊
白沙镇子不大,却有着上千年的悠久历史,伴随着几次民族迁徙,人口融合,汉传佛教、道教、藏传佛教与纳西族本土的东巴教相互影响相互融合,使白沙成为了多样化的宗教文化圣地。在这里寺院林立,千年来香火不绝,藏传佛教在此尤为鼎盛,许多信徒不远千里来此朝拜。以下三个寺庙中有两座是丽江五大寺院之中最重要的两座,主要代表了白沙宗教文化的两大主体,东巴教和藏传佛教。  沿着白沙的主街一直向北走3公里就能来到玉峰寺。玉
期刊
VIP资料简介  姓名:刘光全  职位:一米阳光餐饮娱乐有限公司 董事长   会员级别:全球通VIP金卡    在丽江,甚至是在全国范围内,很多人都知道 “一米阳光”酒吧,也知道这个酒吧的老板叫刘老三,但却很少有人知道刘老三是他后来取的名字,其实他本名叫刘光全,他就是我们本期移动VIP客户专访的主角。光从刘老三更名就知道他一定有许多我们想听的故事,于是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关于一米阳光、关于刘老三的经历
期刊
和大多数来丽江后留下来的朋友一样,郑成爱上了丽江。和很多人不同的是他在第一次来到丽江后就义无反顾留下并开始了自己的事业,和与丽江的期许。  2416,作为在丽江的酒吧,自是不陌生的,但它有着另一个身份——创摄影工作室。于是,郑成与丽江的故事就从这里开始……  在去年和今年雪山音乐节上,曾被两次任命为唯一指定摄影师,这个头衔让很多人羡慕吧。现在有了自己的摄影工作室,工作渐进入轨道,也是很让人羡慕吧。
期刊
名叫吉东峰卓林(意为追求美好的真理),后位于离丽江城十八里处的拉市坝西,背靠抹度山,两座缓坡从南北两边展开,中间有平坦的百十亩地,犹如稳稳的一把靠椅,东临丽江县最大的高原湿地——拉市海。向阳背风,隐蔽清静。著名的南方丝绸之路从寺旁经过,叮咚的马帮铃声与寺塔顶的风铃声相映成趣。相传红教喇嘛四宝法王在丽江城,指着西边的一片美丽的七彩云霞说:那里是吉祥之地。彩云下面的有个落水洞里,留有佛爷莲花祖师的脚印
期刊
16岁,就是当了两年的供销社干部后,老尹开始秘密地学习东巴教,他拜了几个老东巴为师,向他们学习东巴文字和东巴经。供销社叫他搞多种经营,收购农副产品,他就可以到处去。第一个老师叫和牛核,住在大具对面的白地,听说白地是东巴圣地,所以去白地找老师。老师见了他,说,看你的相貌,在这方面会有成就的,我教你。去一次白地路上要走两天,要渡过金沙江,翻越哈巴雪山。25岁时又拜上白麦村的和仲五为师。45岁时,去当工
期刊
改革开放三十年,谱写了中华民族最激奋人心的恢弘史诗,它高唱着奋发图强、富民强国的奋进之歌,也低吟着解放思想、探索革新的思潮之曲。三十年里,中华边城的丽江,也走出了一条锐意创新、独辟蹊径的辉煌创业之路,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独具魅力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样板。三十年里,丽江成了中华瑰宝,世界名城;成了无数的人向往的一个“身心和灵魂的栖居之地”。三十年来,丽江开创了一个人文与自然的保护与发展的“丽江模式”
期刊
丽江获“中国十佳绿色城市”荣誉,王君正被评为“中国十佳绿色新闻人物”  11月15日在北京皇苑大酒店举办的“首届中国绿色发展高层论坛”上,丽江获“中国十佳绿色城市”称号。市长王君正被评为 “中国十佳绿色新闻人物”,同时入选“十佳绿色新闻人物”的还有曲格平、袁隆平、董瑞龙、单昭祥、胡鞍钢、赵忠祥、张和民、张延平、吴子俊。    “首届中国绿色发展高层论坛”是在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支持下
期刊
丽江的改革开放三十年中,1996年的2·3大地震成为一个重要转折,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的实践和探索,使得此后这十余年间丽江的建设发展突飞猛进。从丽江灾后重建工作的10个案列中,我们也不难看出改革开放的成果。      自丽江1996年“2·3”地震恢复重建以来的10余年间,丽江进入了以旅游业的发展壮大带动全市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加快发展的时期,不仅增添了“敢为人先”的动力,而且创造了被人们赞誉的丽江震后恢
期刊
改革开放三十年,丽江已经成为世人眼中一个可以膜拜的高度。这个高度不仅仅来自丽江对历史的凝练与意识的激扬,更来自人类对那些弥足珍贵的文明与自然的崇高敬意。而囊括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世界记忆遗产(东巴典籍文献)和世界自然遗产(三江并流)三项桂冠,便成为了丽江高度的极致精髓,也成为丽江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发现自我、走向世界的荣耀见证。    十年长跑,成就非凡    改革开放三十年,丽江用了十年的时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