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花钱受惊吓
在常人看来,有些人花了不少的钱去体验鬼屋,观看恐怖电影,把自己关到一个黑漆漆的屋子里去受各种惊吓,是非常违背逻辑且不可理喻的事情,但当事人却往往乐在其中。
人们为什么会喜欢看恐怖片?或者说,人们为什么喜欢给自己寻找恐惧感?这其中涉及到很多心理学方面的因素,同时也受到社会文化环境的一些影响,这种热爱恐惧感的现象在一部分人身上表现得比其他人更为明显,甚至还推动了惊悚类娱乐产业的不断壮大和发展。
比利时超现实主义画家雷尼·马格利特(1898-1967)曾说过:“越是神秘恐怖的东西,才越有趣。”纵观漫长的人类历史,不难发现,人们自古以来就喜欢尝试一些未知的事物,这些未知事物既让他们感到恐惧,又给他们带来了一种充满刺激和欣喜的体验。早在公元前8世纪,荷马史诗中就有过这样一段描述:“城下刀枪飞舞,人仰马翻,那里有恶战的恐惧,勇士的呼喊;那是血染的悲壮,气吞山河的阵战。嗜战如命的壮士在生与死的烈火中煎熬,凡人中的精英在旷野和沙滩上厮杀。战争,你愉悦勇士的心怀,平慰他们的仇隙;你夺杀他们的生命,高歌他们的热血。”这些充满着血腥与暴力的句子,在当时被人们口口相传,人们一方面觉得它描写得太过于血腥,但另一方面却又喜欢听到这样的内容。
历史上有许多惊悚恐怖的文学作品、绘画、电影都受到了人们的欢迎,到了18世纪末,恐怖神秘类小说甚至成为了西方通俗文学的主要流派之一,被通称为哥特小说,内容通常包含了恐怖、神秘、超自然、厄运、死亡、诅咒等元素,哥特小说甚至可以说是恐怖电影的鼻祖,堪称恐怖电影经典之作的《惊情四百年》和《科学怪人》都是由同时代的哥特小说改编而成。直到现在,像《行尸走肉》《美国恐怖故事》《低俗怪谈》《灵动:鬼影实录》系列的恐怖电影和电视剧,尽管题材都是些老生常谈的内容,但仍然受到了大众的喜爱,收获了不错的票房和收视率。还有一些恐怖类的绘画、主题公园、漫画和音乐,近些年来也在慢慢形成一股风潮。
人们到底为何喜欢追求恐惧感?这其中包含着很多错综复杂的原因,有生理因素,也有心理因素,还包括了很多外部环境的影响作用。从生理学角度来看,与其说是人们喜欢体验恐惧感,不如说是人们喜欢通过恐惧感刺激身体肾上腺激素分泌而达到的这种兴奋状态。
哈佛大学的心理学教授丹尼尔·沙克特通过实验发现,我们大脑边缘系统中的扁桃核才是大脑控制情绪的中心。沙克特教授在实验中选取了一些大脑扁桃核受损的患者,让他们观看一些创伤性事件的幻灯片,如一场血淋淋的交通事故或被肢解的动物尸体图片等,结果显示,这些大脑扁桃核受损患者看完幻灯片以后情绪并没有任何变化。而一般正常人在看完这些幻灯片之后,通常都会产生一些比较负面的情绪反应,并出现动脉血压升高、血管扩张和血流量增加等生理反应,同时身体也会主动分泌肾上腺素和多巴胺来帮助缓解这种不适感。
同样地,荷兰乌德勒支大学社会心理学教授杰弗里·戈尔兹坦也在研究中发现,恐惧感会激发人体肾上腺素、多巴胺、睾丸激素、皮质醇等激素的分泌,当你因为恐惧不自禁地打了个寒战,其实就是你的身体机能已经开启了恐惧应对模式,这是一项人类与生俱来的本能。肾上腺素和多巴胺等激素的分泌,会带给人一种短暂的愉悦感,这是在感受到恐惧之后,身体给人提供的一种“抚慰”作用。因此,有些人喜欢看恐怖电影和画面血腥的暴力电影,他们喜欢的其实并不是这些电影本身,而是在感受到恐惧之后体内激素作用产生的一种微妙的快感而已。
奥地利著名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早在1919年就在发表的论文《论恐惧》中提到,有些人迷恋恐惧感,是因为这会让他们有种回到了小时候的错觉。在小的时候,孩子们听鬼故事会害怕,会把洋娃娃当作真人一样和它说话玩耍,天黑了以后不敢上街乱跑,害怕遇到怪兽,晚上也不敢自己一个人睡觉……随着孩子们渐渐长大,他们懂得的事情越多,所害怕的东西也就越少,所以这时恐怖电影或恐怖小说给他们带来的恐惧,会让他们有种回到儿童时代的亲切感,在恐惧面前,他们仿佛又变回了当年那个胆小的孩子。
20年代风靡法国的血腥木偶剧
其实人们对于恐怖片和暴力片的喜爱由来已久,早在上世纪20年代,法国巴黎大大小小的剧院每天都会上映多部血腥的木偶剧,如果哪家剧院没有血腥木偶剧演出,那么这家剧院甚至连票都卖不出去。当时为木偶剧创作剧本的,很多都是法国大名鼎鼎的文豪,剧本的内容也涉猎甚广,涵盖了法国甚至整个欧洲的历史、政治、军事等等题材,其中出现“砍头”和“鬼魂复仇”等重口味情节的木偶剧尤其受到人们欢迎。
当时这股有些病态的社会风潮引起了心理学家的注意,智商测试的发明者,著名法国心理学家阿尔弗雷德·比奈(1857-1911)认为,血腥木偶剧的盛行和当时法国社会文化风气有关,当时的法国刚经历了将近一个世纪的动荡,从19世纪初的巴黎公社起义,19世纪中期七月革命推翻波旁王朝,到后来资本主义秩序确立却没有给人们带来预想的美好生活,工业文明的胜利以广大农民的流离失所为代价,法国社会的贫富悬殊和两极分化引起了人们的强烈不满,于是观看血腥木偶剧成为了法国人发泄情绪的一种方式,从而在广大人民群众中间流行了起来。
感觉寻求倾向
如果说《13号星期五》和《猛鬼街》等恐怖电影的走红,是因为人们喜欢看恐怖片时分泌肾上腺素的那种快感,那为什么有的人特别爱看恐怖片,而有的人就是不爱看呢?为什么有些人相信世界上有鬼神、吸血鬼和僵尸的存在,而有些人就是不相信呢? 美国特拉华大学的心理学教授马尔文·祖克曼把人分为两种,一种具有“感觉寻求”倾向,另一种则没有。感觉寻求是一种人格特质,代表了个人稳定的行为模式,有感觉寻求倾向的人无法忍受无聊,不喜欢单调而缺乏刺激的生活环境,他们会比其他人在感官上渴望更多的刺激,喜欢参与如跳伞、跳水之类的冒险活动来获得刺激体验,他们甚至会通过违反常规的生活方式来获得刺激,例如穿着奇装异服,无节制地饮酒与赌博等等。没有感觉寻求倾向的人则喜欢一成不变的生活,单调和平淡的社会环境。
恐惧时也能感受到荷尔蒙吸引
除了上面谈到的生理因素和心理因素,恐怖电影之所以如此受欢迎,还有一个非常直接的原因,那就是这些电影极具感官上的吸引力。电影《惊情四百年》各版本中吸血鬼德古拉伯爵饰演者,贝拉·卢克西、托徳·布朗宁和加里·奥德曼,无一不是风度翩翩的美男子,看着他们在荧幕上那绅士中又透出一丝危险气息的样子,谁又会在意他们其实是嘴角藏着獠牙的吸血鬼呢?
罗格斯大学生物学教授海伦·费希尔表示,其实人的机体随时都做好了应对突发状况的准备,在受到外界突如其来的刺激时,我们的身体就会马上分泌多巴胺、血清素、睾酮、雌激素等激素。所以,像《暮光之城》系列的吸血鬼电影之所以会走红,就是因为它让人们在观看时既感到了恐惧,同时又对剧中容貌姣好的主演们产生了荷尔蒙的吸引。
我们都知道,男生在恋爱之初经常会用的一招,就是和女朋友一起看恐怖电影,因为当女生害怕的时候便会不自觉地往男生那边靠近。那么,恐惧之情和荷尔蒙吸引会不会在同一时刻发生?美国佛罗里达大学的乔尔·科恩和伯克利大学的爱德华多·安德拉德这两位科学家就对此做过研究,他们最后得出结论:人们可以在同一时刻既感受到正面情绪(如荷尔蒙吸引、爱意),又感受到负面情绪(如恐惧、厌恶)。事实上,人生中有很多事情,都是在正面情绪和负面情绪的交织之下发生的,从参加期末考试到第一次生孩子,都让人觉得既激动又不安。
通过梦境来解读内心的恐惧
1932年,英国人类学家帕特·努恩在马来西亚发现了一个叫做赛诺伊的原始部落,那里的人们生活得格外幸福、平静与祥和,因为在这个部落里有个习俗,部落里的人都非常重视自己昨天晚上做过的梦,并且在早晨会和全家人坐在一起讨论昨晚的梦。他们相信梦境中出现的任何事物都有它的寓意,梦中的动物、植物、山川、河流都对应着某种人们内心隐藏的情绪,他们会把梦中遇到的问题当作现实生活中的真实问题一样重视,所以部落里的人们心理都很健康。
在赛诺伊部落,如果一个孩子告诉父母梦见自己被怪物追着跑,他的父母会告诉他下次再做梦被怪物追的时候不要跑,而是回过头去勇敢地面对怪物,如果还是觉得害怕,可以大声喊父母和兄弟姐妹的名字,只要一家人在一起就什么都不怕了。因为在赛诺伊部落的人看来,无论是噩梦还是其他让你感到害怕的事情,其实它们本身并不可怕,重要的是你要学着去面对这些恐惧,妥善地处理好自己内心的恐惧感,而不是一味地去逃避恐惧。这就像现在很多专家所倡导的,家长不要只一味地告诉孩子“这个危险,离它远一点”,而是要教会孩子在遇到危险或突发状况的时候应该如何应对。
真实的恐惧和虚构的恐惧
美国犹他大学教授麦克·戴维·拉德认为,人们之所以爱看恐怖片,是因为他们心里其实很清楚,这种由电影情节传递出来的恐惧感是虚构的、无效的,并不会对他们构成任何实质性的威胁,所以人们看恐怖片时才能在尖叫之余还不停地往嘴里塞爆米花。
拉德教授同样也就“为什么有人不爱看恐怖片”这个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解释,他认为,那些不爱看恐怖片的人,是因为无法将虚构的恐惧和真实的恐惧很好地区分开来,所以才不敢看恐怖片,即使是虚构的恐惧也足以导致他们白天提心吊胆、晚上做噩梦、精神状态低迷、心理压力过大,更有甚者甚至会出现精神问题。
而且经过专家证实,爱看恐怖片并不是一件坏事。美国特拉华大学的心理学教授马尔文·祖克曼在研究中发现,那些爱看恐怖片的人往往比一般人拥有更丰富的想象力、更强的感知能力、更好的审美品位,同时还能更好地管控自己的情绪,能始终保持着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心和强烈的求知欲。
所以,不管你是爱看还是不爱看恐怖片,只要自己开心就好。
心理测试:你有迷恋恐惧感的倾向吗?
当你听恐怖故事的时候,是否会感到害怕的同时又莫名地兴奋?还是说,你始终对恐怖故事没有太大的感觉?你认为自己有迷恋恐惧感的倾向吗?
在测试之前首先要申明,这项测试只调查在短期内测试者是否有迷恋恐惧感的倾向,因为人是随着时间而不断改变的,所以测试前只需回想一下你在近几个月内的状态,再选择与你实际情况相符合的一项即可。
选项1表示“从来没有”,2表示“偶尔如此”,3表示“经常如此”,4表示“一直如此”。
1.在读恐怖小说或看恐怖电影的时候,我都会感到很兴奋。 2.我比较喜欢看神秘、恐怖、悬疑、惊悚类的书籍。
3.看完恐怖电影、漫画,打完恐怖类游戏后,那些可怕的画面会一直在我脑海中浮现。
4.那些浑身散发着危险气息,同时又透露出神秘气质的人,对我有着莫大的吸引力。
5.即使是在感到害怕的时候,我也能笑出声来。
6.我认为那些可怕的经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他人,也更好地认识自己。
7.我喜欢研究一些不被他人所理解的,在外人看来十分稀奇古怪的事情。
8.我对于某些特定的场所、特定的物件,或特定的动物有着深深的恐惧。
9.每当碰到一些可怕的事情时,就会唤起我小时候某些恐惧的回忆。
10.当我经历完可怕的事情之后,我会感到开心。
11.当我在打恐怖类游戏,或是在看惊悚类电影电视剧的时候,我感觉自己浑身上下都充斥着暴力、愤怒的情绪。
12.当我感到惊慌和恐惧时,其实心里并不会感到不安,反而还有点兴奋。
13.我觉得游乐园里的“鬼屋”和密室逃脱之类的游戏既好玩又刺激。
14.在看完恐怖电影和恐怖小说之后,会启发我开始思考一些生与死的问题。
15.尽管在看完恐怖电影之后我会做噩梦,或是被其中一些可怕的场景吓到,但我还是控制不住地想看恐怖电影。
16.第一次接触恐怖电影和恐怖小说后,我就深深地爱上了这类作品。
17.在我看恐怖电影、读恐怖小说的时候,我的身体也会伴随着出现各种反应,如心跳加快、浑身颤抖、冒冷汗、呼吸急促等等。
18.我认为对待所有事情要“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19.在闲暇之余,我会津津有味地回味自己看过的恐怖作品。
20.当我在欣赏某个恐怖电影,发现它并不如我想象的那么恐怖时,就会感到很失落,甚至焦虑。
测试结果
把20道题所有选项的对应分值加在一起,就是你的测试分数,如果你的得分区间在……
32分以下
你完全没有迷恋恐惧感的倾向,而且,你大概也不是很爱看恐怖电影或者恐怖小说。也有可能,其实你内心深处还是渴望体验恐惧感的,只是每次看完恐怖电影或小说之后都会有点“恐惧后遗症”,情绪久久不能平复,所以你就选择了无视或压抑自己对于恐惧感的渴望。
33~42分
你有一点点迷恋恐惧感的倾向,但你对这个度把握地还是比较均衡的,你可以津津有味地欣赏一部好看的恐怖电影,阅读一本有趣的恐怖小说,但你也不会排斥非恐怖类的电影和书籍。就是说,你不会仅仅因为一部电影恐怖而觉得它好看,你最在乎的是这部电影够不够好看,而非它够不够恐怖。
43分以上
别狡辩了,你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资深“恐怖迷”!你无法忍受平淡无聊的生活,随时随地都在寻找刺激,你热爱冒险,你喜欢那种肾上腺素分泌的快感。就像文章结尾说的,追求恐惧感也没什么不好的,只要把握好度,其他的随你自己开心就好。
[译自西班牙《真有趣》]
在常人看来,有些人花了不少的钱去体验鬼屋,观看恐怖电影,把自己关到一个黑漆漆的屋子里去受各种惊吓,是非常违背逻辑且不可理喻的事情,但当事人却往往乐在其中。
人们为什么会喜欢看恐怖片?或者说,人们为什么喜欢给自己寻找恐惧感?这其中涉及到很多心理学方面的因素,同时也受到社会文化环境的一些影响,这种热爱恐惧感的现象在一部分人身上表现得比其他人更为明显,甚至还推动了惊悚类娱乐产业的不断壮大和发展。
比利时超现实主义画家雷尼·马格利特(1898-1967)曾说过:“越是神秘恐怖的东西,才越有趣。”纵观漫长的人类历史,不难发现,人们自古以来就喜欢尝试一些未知的事物,这些未知事物既让他们感到恐惧,又给他们带来了一种充满刺激和欣喜的体验。早在公元前8世纪,荷马史诗中就有过这样一段描述:“城下刀枪飞舞,人仰马翻,那里有恶战的恐惧,勇士的呼喊;那是血染的悲壮,气吞山河的阵战。嗜战如命的壮士在生与死的烈火中煎熬,凡人中的精英在旷野和沙滩上厮杀。战争,你愉悦勇士的心怀,平慰他们的仇隙;你夺杀他们的生命,高歌他们的热血。”这些充满着血腥与暴力的句子,在当时被人们口口相传,人们一方面觉得它描写得太过于血腥,但另一方面却又喜欢听到这样的内容。
历史上有许多惊悚恐怖的文学作品、绘画、电影都受到了人们的欢迎,到了18世纪末,恐怖神秘类小说甚至成为了西方通俗文学的主要流派之一,被通称为哥特小说,内容通常包含了恐怖、神秘、超自然、厄运、死亡、诅咒等元素,哥特小说甚至可以说是恐怖电影的鼻祖,堪称恐怖电影经典之作的《惊情四百年》和《科学怪人》都是由同时代的哥特小说改编而成。直到现在,像《行尸走肉》《美国恐怖故事》《低俗怪谈》《灵动:鬼影实录》系列的恐怖电影和电视剧,尽管题材都是些老生常谈的内容,但仍然受到了大众的喜爱,收获了不错的票房和收视率。还有一些恐怖类的绘画、主题公园、漫画和音乐,近些年来也在慢慢形成一股风潮。
人们到底为何喜欢追求恐惧感?这其中包含着很多错综复杂的原因,有生理因素,也有心理因素,还包括了很多外部环境的影响作用。从生理学角度来看,与其说是人们喜欢体验恐惧感,不如说是人们喜欢通过恐惧感刺激身体肾上腺激素分泌而达到的这种兴奋状态。
哈佛大学的心理学教授丹尼尔·沙克特通过实验发现,我们大脑边缘系统中的扁桃核才是大脑控制情绪的中心。沙克特教授在实验中选取了一些大脑扁桃核受损的患者,让他们观看一些创伤性事件的幻灯片,如一场血淋淋的交通事故或被肢解的动物尸体图片等,结果显示,这些大脑扁桃核受损患者看完幻灯片以后情绪并没有任何变化。而一般正常人在看完这些幻灯片之后,通常都会产生一些比较负面的情绪反应,并出现动脉血压升高、血管扩张和血流量增加等生理反应,同时身体也会主动分泌肾上腺素和多巴胺来帮助缓解这种不适感。
同样地,荷兰乌德勒支大学社会心理学教授杰弗里·戈尔兹坦也在研究中发现,恐惧感会激发人体肾上腺素、多巴胺、睾丸激素、皮质醇等激素的分泌,当你因为恐惧不自禁地打了个寒战,其实就是你的身体机能已经开启了恐惧应对模式,这是一项人类与生俱来的本能。肾上腺素和多巴胺等激素的分泌,会带给人一种短暂的愉悦感,这是在感受到恐惧之后,身体给人提供的一种“抚慰”作用。因此,有些人喜欢看恐怖电影和画面血腥的暴力电影,他们喜欢的其实并不是这些电影本身,而是在感受到恐惧之后体内激素作用产生的一种微妙的快感而已。
奥地利著名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早在1919年就在发表的论文《论恐惧》中提到,有些人迷恋恐惧感,是因为这会让他们有种回到了小时候的错觉。在小的时候,孩子们听鬼故事会害怕,会把洋娃娃当作真人一样和它说话玩耍,天黑了以后不敢上街乱跑,害怕遇到怪兽,晚上也不敢自己一个人睡觉……随着孩子们渐渐长大,他们懂得的事情越多,所害怕的东西也就越少,所以这时恐怖电影或恐怖小说给他们带来的恐惧,会让他们有种回到儿童时代的亲切感,在恐惧面前,他们仿佛又变回了当年那个胆小的孩子。
20年代风靡法国的血腥木偶剧
其实人们对于恐怖片和暴力片的喜爱由来已久,早在上世纪20年代,法国巴黎大大小小的剧院每天都会上映多部血腥的木偶剧,如果哪家剧院没有血腥木偶剧演出,那么这家剧院甚至连票都卖不出去。当时为木偶剧创作剧本的,很多都是法国大名鼎鼎的文豪,剧本的内容也涉猎甚广,涵盖了法国甚至整个欧洲的历史、政治、军事等等题材,其中出现“砍头”和“鬼魂复仇”等重口味情节的木偶剧尤其受到人们欢迎。
当时这股有些病态的社会风潮引起了心理学家的注意,智商测试的发明者,著名法国心理学家阿尔弗雷德·比奈(1857-1911)认为,血腥木偶剧的盛行和当时法国社会文化风气有关,当时的法国刚经历了将近一个世纪的动荡,从19世纪初的巴黎公社起义,19世纪中期七月革命推翻波旁王朝,到后来资本主义秩序确立却没有给人们带来预想的美好生活,工业文明的胜利以广大农民的流离失所为代价,法国社会的贫富悬殊和两极分化引起了人们的强烈不满,于是观看血腥木偶剧成为了法国人发泄情绪的一种方式,从而在广大人民群众中间流行了起来。
感觉寻求倾向
如果说《13号星期五》和《猛鬼街》等恐怖电影的走红,是因为人们喜欢看恐怖片时分泌肾上腺素的那种快感,那为什么有的人特别爱看恐怖片,而有的人就是不爱看呢?为什么有些人相信世界上有鬼神、吸血鬼和僵尸的存在,而有些人就是不相信呢? 美国特拉华大学的心理学教授马尔文·祖克曼把人分为两种,一种具有“感觉寻求”倾向,另一种则没有。感觉寻求是一种人格特质,代表了个人稳定的行为模式,有感觉寻求倾向的人无法忍受无聊,不喜欢单调而缺乏刺激的生活环境,他们会比其他人在感官上渴望更多的刺激,喜欢参与如跳伞、跳水之类的冒险活动来获得刺激体验,他们甚至会通过违反常规的生活方式来获得刺激,例如穿着奇装异服,无节制地饮酒与赌博等等。没有感觉寻求倾向的人则喜欢一成不变的生活,单调和平淡的社会环境。
恐惧时也能感受到荷尔蒙吸引
除了上面谈到的生理因素和心理因素,恐怖电影之所以如此受欢迎,还有一个非常直接的原因,那就是这些电影极具感官上的吸引力。电影《惊情四百年》各版本中吸血鬼德古拉伯爵饰演者,贝拉·卢克西、托徳·布朗宁和加里·奥德曼,无一不是风度翩翩的美男子,看着他们在荧幕上那绅士中又透出一丝危险气息的样子,谁又会在意他们其实是嘴角藏着獠牙的吸血鬼呢?
罗格斯大学生物学教授海伦·费希尔表示,其实人的机体随时都做好了应对突发状况的准备,在受到外界突如其来的刺激时,我们的身体就会马上分泌多巴胺、血清素、睾酮、雌激素等激素。所以,像《暮光之城》系列的吸血鬼电影之所以会走红,就是因为它让人们在观看时既感到了恐惧,同时又对剧中容貌姣好的主演们产生了荷尔蒙的吸引。
我们都知道,男生在恋爱之初经常会用的一招,就是和女朋友一起看恐怖电影,因为当女生害怕的时候便会不自觉地往男生那边靠近。那么,恐惧之情和荷尔蒙吸引会不会在同一时刻发生?美国佛罗里达大学的乔尔·科恩和伯克利大学的爱德华多·安德拉德这两位科学家就对此做过研究,他们最后得出结论:人们可以在同一时刻既感受到正面情绪(如荷尔蒙吸引、爱意),又感受到负面情绪(如恐惧、厌恶)。事实上,人生中有很多事情,都是在正面情绪和负面情绪的交织之下发生的,从参加期末考试到第一次生孩子,都让人觉得既激动又不安。
通过梦境来解读内心的恐惧
1932年,英国人类学家帕特·努恩在马来西亚发现了一个叫做赛诺伊的原始部落,那里的人们生活得格外幸福、平静与祥和,因为在这个部落里有个习俗,部落里的人都非常重视自己昨天晚上做过的梦,并且在早晨会和全家人坐在一起讨论昨晚的梦。他们相信梦境中出现的任何事物都有它的寓意,梦中的动物、植物、山川、河流都对应着某种人们内心隐藏的情绪,他们会把梦中遇到的问题当作现实生活中的真实问题一样重视,所以部落里的人们心理都很健康。
在赛诺伊部落,如果一个孩子告诉父母梦见自己被怪物追着跑,他的父母会告诉他下次再做梦被怪物追的时候不要跑,而是回过头去勇敢地面对怪物,如果还是觉得害怕,可以大声喊父母和兄弟姐妹的名字,只要一家人在一起就什么都不怕了。因为在赛诺伊部落的人看来,无论是噩梦还是其他让你感到害怕的事情,其实它们本身并不可怕,重要的是你要学着去面对这些恐惧,妥善地处理好自己内心的恐惧感,而不是一味地去逃避恐惧。这就像现在很多专家所倡导的,家长不要只一味地告诉孩子“这个危险,离它远一点”,而是要教会孩子在遇到危险或突发状况的时候应该如何应对。
真实的恐惧和虚构的恐惧
美国犹他大学教授麦克·戴维·拉德认为,人们之所以爱看恐怖片,是因为他们心里其实很清楚,这种由电影情节传递出来的恐惧感是虚构的、无效的,并不会对他们构成任何实质性的威胁,所以人们看恐怖片时才能在尖叫之余还不停地往嘴里塞爆米花。
拉德教授同样也就“为什么有人不爱看恐怖片”这个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解释,他认为,那些不爱看恐怖片的人,是因为无法将虚构的恐惧和真实的恐惧很好地区分开来,所以才不敢看恐怖片,即使是虚构的恐惧也足以导致他们白天提心吊胆、晚上做噩梦、精神状态低迷、心理压力过大,更有甚者甚至会出现精神问题。
而且经过专家证实,爱看恐怖片并不是一件坏事。美国特拉华大学的心理学教授马尔文·祖克曼在研究中发现,那些爱看恐怖片的人往往比一般人拥有更丰富的想象力、更强的感知能力、更好的审美品位,同时还能更好地管控自己的情绪,能始终保持着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心和强烈的求知欲。
所以,不管你是爱看还是不爱看恐怖片,只要自己开心就好。
心理测试:你有迷恋恐惧感的倾向吗?
当你听恐怖故事的时候,是否会感到害怕的同时又莫名地兴奋?还是说,你始终对恐怖故事没有太大的感觉?你认为自己有迷恋恐惧感的倾向吗?
在测试之前首先要申明,这项测试只调查在短期内测试者是否有迷恋恐惧感的倾向,因为人是随着时间而不断改变的,所以测试前只需回想一下你在近几个月内的状态,再选择与你实际情况相符合的一项即可。
选项1表示“从来没有”,2表示“偶尔如此”,3表示“经常如此”,4表示“一直如此”。
1.在读恐怖小说或看恐怖电影的时候,我都会感到很兴奋。 2.我比较喜欢看神秘、恐怖、悬疑、惊悚类的书籍。
3.看完恐怖电影、漫画,打完恐怖类游戏后,那些可怕的画面会一直在我脑海中浮现。
4.那些浑身散发着危险气息,同时又透露出神秘气质的人,对我有着莫大的吸引力。
5.即使是在感到害怕的时候,我也能笑出声来。
6.我认为那些可怕的经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他人,也更好地认识自己。
7.我喜欢研究一些不被他人所理解的,在外人看来十分稀奇古怪的事情。
8.我对于某些特定的场所、特定的物件,或特定的动物有着深深的恐惧。
9.每当碰到一些可怕的事情时,就会唤起我小时候某些恐惧的回忆。
10.当我经历完可怕的事情之后,我会感到开心。
11.当我在打恐怖类游戏,或是在看惊悚类电影电视剧的时候,我感觉自己浑身上下都充斥着暴力、愤怒的情绪。
12.当我感到惊慌和恐惧时,其实心里并不会感到不安,反而还有点兴奋。
13.我觉得游乐园里的“鬼屋”和密室逃脱之类的游戏既好玩又刺激。
14.在看完恐怖电影和恐怖小说之后,会启发我开始思考一些生与死的问题。
15.尽管在看完恐怖电影之后我会做噩梦,或是被其中一些可怕的场景吓到,但我还是控制不住地想看恐怖电影。
16.第一次接触恐怖电影和恐怖小说后,我就深深地爱上了这类作品。
17.在我看恐怖电影、读恐怖小说的时候,我的身体也会伴随着出现各种反应,如心跳加快、浑身颤抖、冒冷汗、呼吸急促等等。
18.我认为对待所有事情要“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19.在闲暇之余,我会津津有味地回味自己看过的恐怖作品。
20.当我在欣赏某个恐怖电影,发现它并不如我想象的那么恐怖时,就会感到很失落,甚至焦虑。
测试结果
把20道题所有选项的对应分值加在一起,就是你的测试分数,如果你的得分区间在……
32分以下
你完全没有迷恋恐惧感的倾向,而且,你大概也不是很爱看恐怖电影或者恐怖小说。也有可能,其实你内心深处还是渴望体验恐惧感的,只是每次看完恐怖电影或小说之后都会有点“恐惧后遗症”,情绪久久不能平复,所以你就选择了无视或压抑自己对于恐惧感的渴望。
33~42分
你有一点点迷恋恐惧感的倾向,但你对这个度把握地还是比较均衡的,你可以津津有味地欣赏一部好看的恐怖电影,阅读一本有趣的恐怖小说,但你也不会排斥非恐怖类的电影和书籍。就是说,你不会仅仅因为一部电影恐怖而觉得它好看,你最在乎的是这部电影够不够好看,而非它够不够恐怖。
43分以上
别狡辩了,你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资深“恐怖迷”!你无法忍受平淡无聊的生活,随时随地都在寻找刺激,你热爱冒险,你喜欢那种肾上腺素分泌的快感。就像文章结尾说的,追求恐惧感也没什么不好的,只要把握好度,其他的随你自己开心就好。
[译自西班牙《真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