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润产品被困下的金蝉脱壳术

来源 :销售与市场·渠道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stsme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档产品低价卖。再配合凶狠的促销战,哪怕是忍受“杀敌三千,自损一万”的痛苦,也决议要把A公司的利润产品置于死地。对手财大气粗,亡命突袭,A公司难道就这样被拖死?
  
  锐利出招,被动迎战
  
  春节刚过,B品牌突然挥出“产品升级的利剑”,向A公司的利润产品“2008”开炮。
  所谓产品升级,即推出新品“清醇”,直接取代老产品“淡爽520”。“清醇”采用高档包装(比其终端售价为5~6元的“特纯”还要高档),但仍以3元左右的终端价格销售,并在高强度促销的支持下,在Y市城区大肆铺货,冲击市场。
  半月过后,“清醇”迅速铺开、走红。
  面对竞争对手这次快速、毁灭性的攻击,A公司上至以睿智沉着著称的营销总监魏生,下至区域悍将方经理,都顿时被镇住了。
  先来看看市场对新品“清醇”的反应:
  1、消费者的反应:
  B品牌作为国内最大的啤酒企业,一直在全国、各地媒体做着立体式广告推广,在全国树起了品牌知名度,“清醇”正迅速被Y市的消费者接受。而且,以前绿色玻璃瓶包装的啤酒喝得多了,现在的白色瓶更“高级”、更上档次,价格也不高,有超值感,当然要尝尝鲜——让消费者产生“占了便宜”的心理,为“清醇”的市场启动创造了条件,并将发挥巨大的作用。
  2、终端的态度:
  “清醇”铺市之初,对各店大肆免费赠饮,每销售20件赠送1件、空瓶每件退5元。在很多地方,虽然“清醇”进货价格为28元/箱(12瓶装),比A公司的“2008”高2元,但是扣除促销费用后,“清醇”每箱在餐饮的到位价为20元左右,比“2008”便宜4-6元。终端店主普遍认为:“清醇”销量不大,但利润高,卖出去就有钱赚,当然欢迎。
  3、渠道商的反应:
  Y地区二级分销网络,本来忠诚度就低,常为几毛钱的利润左右摇摆,当然经受不了“清醇”频送“秋波”的诱惑:虽然A公司的“2008”好卖,但利润低,不如偷偷地卖“清醇”!
  市场传来的信息显示:Y地区啤酒格局大有翻盘的危险。
  A公司为了拦截对手的铺货和促销攻势,仓促之间打出了两张牌:
  第一是“2008”对渠道开展买12件赠2件的促销活动,扣除促销费用之后,每件终端到位价为22元左右。但是,促销力度依然低于“清醇”,在终端上没有价格优势可言。
  第二是为了掐住“清醇”的脖子,缩小其影响面,A公司迅速在原有专场数目上增加了100家啤酒专销合作店。这一步有效地减缓了“清醇”的上市速度。当然,B公司更着急,也投入专场费用,尤其是拼抢A类店资源。可自己是外来户,经常是刚谈好的场子,转眼间又被A的业务员抢走了。于是,专场争夺的战火从A类店燃烧到了B类店甚至C类店。终端老板趁机左右摇摆,抬高要价。
  以上举措,都没能改变一个事实:“2008”的销量在逐步下降,“清醇”正在四处渗透,传言说“经常卖断货”,业务人员连喊“抵挡不住”。
  
  寡不敌众
  
  Y市场是A公司的利润市场和门面市场,人口约500多万,啤酒容量约8万千升,A公司作为地方啤酒的龙头企业,市场占有率超过50%,而在主城区更是达到了70%。
  撬开Y市场、打倒A品牌,一直是B品牌梦寐以求的目标。
  近年来,B公司的各种重磅“炸弹”曾经密集地砸向这块市场,却始终没能颠覆格局。而且,其主打产品“淡爽520” (终端单价为3元)一直被A旗下单品“2008”(终端单价为3元)和“1958”(终端单价为5元)压得喘不过气来。
  但是,今天这次进攻显然不同于以往任何一次。营销总监魏生在亲自召集的销售中层调研会上,就做出了这样的判断:
  1、B品牌这次冲击是有备而来,在经过数次攻击无效的情况下,决定通过新品升级改变游戏规则,夺得市场主动权,而且是不惜血本——以其促销活动来看,“清醇”开展的是大规模的免费赠饮、瓶盖回收、瓶盖有奖活动。而先前双方在反商业受贿的政策下,一直在此类促销方式方面保持着克制态度,A公司还积极取消了瓶盖回收(将瓶盖费直接折算进出厂价格)。
  2、B品牌的“清醇”来头不小,包装采用白色玻璃瓶,金色商标,高档产品低价卖,再配合凶狠的促销战,妄图把A公司的利润产品“2008”置于死地。
  3、价格对比分析:我们毫无优势可言。
  4、光脚的不怕穿鞋的,B品牌作为市场挑战者,采用的是“以小搏大”的策略,若“2008”用价格战回击,必然陷入泥潭。
  5、B品牌下手凶狠,但也在自坏产品梯次。比如,“清醇”包装高端,却只卖3元,直接导致其5元价位的“特纯”滞销,也影响到了2元价位左右低端产品的销量。
  或许只有B这样的巨型企业,在黔驴技穷的情况下,怀着“必杀”的信念,才可能忍受这种“杀敌三千,自损一万”的痛苦。
  B品牌痛苦,A公司更痛苦。对手虎视眈眈,且财大气粗、招招惊险,难道就这样被拖死、耗死?
  
  “以牙还牙”作战思路的确立
  
  A公司还有什么可以阻击对手?
  按照A公司的计划,为了配合向家坝水电工程的开工,上半年即将推出新品“向家坝啤酒”,但尚没有敲定产品的定位。
  方经理提出,A公司能否借助推出新品,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呢?
  真正开始思考这一问题时,围绕新产品最开始的定位问题,A公司陷入了争论僵局,其中三种观点最具代表性:
  观点一:以总经理为代表的一方认为,应该借当地著名的水电工程,开发出中高档的产品,为公司赚利润;
  观点二:一线人员和经销商当中的多数人认为,面对“清醇”的咄咄逼人,A需要一个替换“2008”的产品,当然,由于品牌知名度较差,新品“向家坝”的价格一定要低于“清醇”,才能真正阻击对手;
  观点三:营销总监魏生认为,可以错位思考地推出“向家坝”,将它定位在“2008”和“1958”之间。
  当人们为“向家坝”何时、以何种方式登场的问题喋喋不休地争论时,市场告急的消息不时传来,营销线队伍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
  随后魏生几下市场,重新厘清思路,提出自己的看法:
  1、新品“向家坝”的推出,不是针对对手的“清醇”设计的,因为竞争对手的野心非常明显——就是要搞垮我们的利润产品!既然老产品“2008”已经被对手拖住,那么为何还要再让一个苦心准备的新产品去送死呢?而且,市场的消费水平提高了,消费需求变得多样了,我们需要为消费者创造出一个全新的产品,而它将成为我们公司的一个新支撑点。
  2、“向家坝”定位在4元价位,介于3元的“2008”和5元的“1958”之 间,可以丰富自己的产品线,补充产品梯次。若高过“1958”,在“清醇”的干扰下,消费者很难接受,不能带来销量和利润;而若与“2008”定位相同,不仅自家兄弟会同门争斗,还可能被对手一石二鸟。
  3、“2008”是成熟畅销产品,价格透明,已经没有操作空间。这就要求新品“向家坝”必须要为客户创造出比“清醇”更大的利润空间,否则,对渠道来说,新品和“2008”并没有本质区别。
  4、A作为Y地区的市场老大,有稳固的专场、强势的渠道、忠诚的消费者和富有战斗力的销售队伍,我们值得为A绝地反击、再赌一盘!
  魏生的一番精彩分析赢得了大家的掌声。
  沿着魏生的思路,只要“向家坝”产品能够快速立脚,就意味着A不会被打垮;而且新旧产品同时出击,将增加抵御“清醇”的胜算。
  
  新品上市主打思路
  
  新品向家坝如何在内忧外患中立住脚跟呢?
  
  1、产品包装:采取白色玻璃瓶,金色商标,采用超高档产品包装。
  
  2、渠道选择:为取得上市的开门红、保证促销政策快速执行,有意缩短渠道环节,前期重点选择市区和郊县城区的有直供终端能力的一级经销商,而且特别规定只直供不分销(避免二级商的左右摇摆,破坏新品上市效果);铺市目标达成之后,再扩大战果、延伸至分销环节。
  
  3、终端选择:首先集中在A/B类店、夜市、KTV和特供渠道等。
  
  4、价格差设计:出厂价格为26元/件(12瓶装),终端供货价格为34元/件,餐饮最低售价为48元/件,但公司会以0.5元/个的价格回收瓶盖。所以,一级商价差为8元/件,终端价差则达到20元/件。
  
  5、渠道激励:
  ★终端首次进货,公司开展5件送1件赠饮酒促销,但为了预防商家为了短暂利益而大量囤货乱价,规定各家终端最多可以享受2件赠饮酒。
  ★对一级商激励:只要完成公司铺货的两条要求(达成新品铺市率指标,并将公司对终端的促销落实到位),即可获得2元/件的奖励,当月奖励次月进货时兑现。这样做的目的是要提高商家的铺货积极性。
  
  新品上路
  
  1、以往新品上市多是沿用以下老套路:生产新产品一通知经销商进货一依靠渠道的推力一在市场中流通。
  这一次向家坝啤酒采用了新方式:在Y市大酒店举行新品“向家坝”啤酒品鉴会,来自各地的啤酒经销商参加了品鉴会,同时还有当地大小媒体、Y市政府各部门领导官员、向家坝电站的领导、当地经济文化名人等参会。这次品鉴会由于网聚了当地市场中的意见领袖,获得了主流消费群体的支持,活动大获成功。
  
  2、4月初,A公司对目标终端展开铺货,并将铺货率和生动化标准作为业代硬性考核指标。
  
  3、在城区的主要消费场地,开展大规模的免费赠饮品尝活动,让更多的消费者尝试消费。
  选择100家有影响的消费餐饮店,开展有偿摆桌促销活动:约定在酒店每桌上摆放3瓶“向家坝”,月底每桌赠送3瓶;对消费者每桌免费赠送1瓶啤酒,最后由公司按1:1.5的比例餐饮店补偿。促销人员凭瓶盖和空瓶到主管处核销。
  A公司的行动推进到这里时,B品牌再也坐不住了。首先跟风上促销人员,其次开展“开盖送惊喜,好礼送不停”的有奖瓶盖活动。但是B公司这次促销力度软弱无力,由于消费者喜欢尝试新奇东西,加之A公司促销MM的软磨硬泡,配合小礼品的诱惑,“向家坝”开始在各餐饮店动销,终端也在主动推广利润更高的“向家坝”。
  由于双方看到,各自的专场对新品推广有着巨大作用,于是双方几乎不约而同地再次发动了一轮专场交叉争夺战。B公司胆大敢投、勇于开拓,而A有主场优势、不断暗中拆墙,几经折腾,B公司的多数专场店变成了混场店,有“清醇”的地方同样能看到“向家坝”。
  
  4、在旺季来临之前,A公司重点对流通小店、卖场和超市等渠道进行地毯式铺货。
  A公司追求销量和销售面,无暇顾及产品流向和价格维护,再加上部分二级商投机倒把窜货、对手经销商乘机倒货搅混,市场不断投诉,新品“向家坝”经受着稳定价格体系的考验。
  A公司急令销售部门严查窜货来源,责成业务人员看紧“不老实的客户”,对偷吃禁果者绝对灭掉。市场终于趋于稳定。
  虽然“2008”没能对抗“清醇”,但“向家坝”正逐步被市场接受。
  
  5、7月,A品牌在Y市发起首届啤酒节(获得首届啤酒节冠名资格),得到了政府的支持,“A啤酒之夏”将“向家坝”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推向了高潮,消费热情空前提高。
  这次商战的最终结局是:
  在“清醇”纵力之下,B品牌在Y市的销量快速增长了30%,市场占有率也有明显提升;
  在“2008”堵枪眼之下,“向家坝”的销量逐渐放大,利润比去年同期增长20%,成为A公司的主打产品,这预示着A公司不仅摆脱了B公司的价格战的纠缠,还取得了产品升级、形象升级、赢利能力升级的成功;
  “清醇”和“向家坝”这两个新品在市场上均有斩获,超出了A、B两家企业的预料。
其他文献
敏感商品的价格是一个标杆。这种商品价格低,就是在暗示顾客:这里的东西便宜。    曾几何时,作为一个零售行业的从业者和一个普通家庭的消费者,我曾熟识一般零售门店的敏感商品,特别是一些门店的标杆定价商品。但在多年以后,我却慢慢迷失在茫茫的商品价格之中。  我不由得感触:不是我不明白,这世界变化快啊。商品敏感度的变化要快于我对于价格的敏感啊。    敏感商品为啥不再敏感?    在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
期刊
专题策划、执行:冯华魁    某知名消费品品牌在网上的子品牌2010年1月的销量为455万,当当、卓越的代销,贡献了50万左右;淘宝上的网店贡献了约10万;CPS平台联盟贡献了约30万;CPS自营站长联盟贡献了20万;老顾客的口碑推荐贡献了约25万。  很多人都以为做网络营销就是做网络直销,建立个官方网站,直面消费者。实际并非如此!诸多品牌的销售数据显示,网络分销的威力极其巨大。  为什么很多企业
期刊
每个台阶的飞跃,意味着成长一批、掉队一批是规律,项目退出机制要完善。能力实在达不到项目发展更高梯次的人,股份如何回收。如何让其满意退出,更要熟虑。    兄弟们干的“好事”    蜀国集团大业初定,作为创业元老的关羽、张飞自然也分到了不少的原始股份。董事长刘备同志也因此倍感欣慰,心想终于可以和这些出生入死的拜把兄弟们共享荣华富贵了。  但结果偏偏没有刘董事长想象的那样皆大欢喜。《八卦周刊》记者对此
期刊
看完文章,或许你会发现这些陷阱似曾相识……对,这些伎俩在不少行业,一样屡见不鲜。    打开搜索引擎,输入“净水器”、“净水机”、“纯水机”、“直饮水”、“水家电”等关键词,一条条标注“推广”字样的链接,炫得你眼花缭乱、目不暇接,翻开热门财经报刊的招商广告,“21世纪第一朝阳产业”、“千元开店月赚万元”等诱惑标题,雷得你外焦里嫩、心跳眼红。  事实上,每则花言巧语的招商信息背后,都隐藏着一连串环环
期刊
其实零售和捕鱼道理相通,外面的鱼不游进来,池塘里的鱼却外流,鱼越捕越少。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围塘养鱼:池塘围起来,里面的鱼跑不出去;同时把目光放到池塘外,逮着一网是一网,逮不着也不亏本。    危机下的零售商    诗人雪莱说:冬天已经来了,春天还会远么?可立冬之后有冬至,冬至之后还有大小寒,所以,这个冬天到底有多冷有多长,谁也说不清楚。  有人开始节衣缩食,勒紧腰带过日子。刚刚在2008年7月关闭了
期刊
争论    春节长假刚过,重庆H公司食品销售总监陈涌就飞抵杭州,督促全力拓展浙江乡镇市场。  近年来H公司的销售额节节攀升,2008年销售收入达到3亿多元。但从2008年10月开始,受经济衰退的影响,华南、华东的销量出现下滑,个别地区的销量降幅达30%以上。  H公司感觉到前所未有的压力。对2009年的发展方向,公司内部有过激烈争论,形成两大阵营。  一派认为,2009年是非常之年,中国经济将走入
期刊
2008年6月,“中国经济最困难的一年”在市场上得以印证:以“中国制造”闻名于世的珠三角、长三角,倒闭了一大批中小企业。通货膨胀、增长迟缓、出口受限,成为企业致命的“伤口”。与此同时,处于销售渠道中间的中国经销商群体也遇到前所未有的艰难。    一个最坏的时代,也是最好的时代,因为与困窘伴生的,往往还有机遇。  2008年6月28日,国内最大的营销类期刊《销售与市场》杂志社发起主办、联合多家权威媒
期刊
OPPO手机自一上市就给予代理商的压力。虽然完全违背了步步高以往的操作手法,却有一定的道理。因为手机行业竞争非常大,如果厂家把压力全部扛下来,代理商就可能缺乏动力。    “绝情”的OPPO手机    OPPO具备了做好手机的条件,但是,摆在OPPO面前有很多困难。OPPO品牌该怎么定位?渠道代理商该如何选择?又该采取什么样的渠道策略?该如何与步步高品牌手机平衡?如何让渠道分开步步高和OPPO两个
期刊
【编者按】  本报告是销售与市场特邀专家所做的品牌企业战略解读,它将从宏观及微观两个角度、高层及基层两个层面,揭示形成三棵树品牌价值及其发展速度的原因。在本报告的最后,我们将基于文中所阐述的文化基因、战略目标、功能线规划、业务线运营及领导者特性等,列举全球知名品牌的经典案例,与三棵树做一对照。    【正文】  我们开展本项调研的原因很简单:  三棵树仅仅用了7年就进入中国涂料行业第一阵营,除了最
期刊
通胀带来的机会    1、改变竞争僵局。  没有通胀,没有其他经销商的手忙脚乱,我们可能没有机会。《亮剑》里李云龙为什么等到对方冲锋的时候才发起突围?是因为这时对方的阵脚已经乱了。大多数人解决不了涨价,阵脚乱了,就给了我们打破竞争僵局的机会。    2、扩大营销边界,与厂家重新结盟。  很多经销商应对不了涨价,特别是赶不上涨价的步伐。厂家可以把它淘汰,但谁来填补?于是我们的机会来了。经销商如果能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