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其实零售和捕鱼道理相通,外面的鱼不游进来,池塘里的鱼却外流,鱼越捕越少。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围塘养鱼:池塘围起来,里面的鱼跑不出去;同时把目光放到池塘外,逮着一网是一网,逮不着也不亏本。
危机下的零售商
诗人雪莱说:冬天已经来了,春天还会远么?可立冬之后有冬至,冬至之后还有大小寒,所以,这个冬天到底有多冷有多长,谁也说不清楚。
有人开始节衣缩食,勒紧腰带过日子。刚刚在2008年7月关闭了600多家门店的星巴克,宣布2009财年再关闭300家经营不善的门店。
有人开始关店,也有人仗着皮厚膘肥,准备硬撑。在刚刚对外公布的陈晓版国美2009年策略中,有这么一条:国美将在2009年关掉部分效益比较差、网络覆盖不合理、未来增长空间不大的门店,同时新增部分旗舰店和优质门店,门店总规模和2008年基本保持一致。
陈晓希望提高单店的赢利能力,弥补终端扩张放缓所带来的销量缺口。为此,他特地成立了一个有五六十人编制的门店再造中心,负责研究门店形态和布局、商品陈列、产品线衍生、消费者需求以及购物体验等等。
但这些毕竟属于基础性工作,涉及多个相关利益部门的配合问题,要想把效益直接体现到经营报表上,远非一日之功。
当然,也有不信邪的,别人都缩着脖子猫被窝,他却光着膀子准备冬练三九。趁着国美焦头烂额灰头土脸之际,苏宁揣着24亿元的增发资金,高调宣布“2009年至少新开门店200家”。
逆市开店需要想象力,更需要勇气,因为你不仅需要和竞争对手较劲,还需要和消费者紧捂的钱包较劲,尤其是2008年以来低迷的房地产交易市场,让白家电的市场容量急剧萎缩,天没时地不利,关键时候还是该听听胡总书记的教诲:“不折腾!”要知道,美国第二大家电零售商CircuitCity也才破产没多久。
站着冻死,躺着饿死,那坐着行不行?百思买用行动告诉我们,开店关店绝非一道简单的单项选择题。2008年底,百思买在上海浦东联洋社区,开出了仅77平方米的“时尚生活店”,专卖3C类个人电子消费品。要知道,百思买之前在上海市场的5家门店,基本上和国美苏宁无甚区别,动辄数千平方米。
论家底,全球老大应该比中国老二有钱得多,同样想趁国美打盹的时候拿份额拿销量,面对一个同样的市场,百思买的终端扩张战略,放弃了所有可能会在金融危机期间带来不良坪效的传统家电品类,转而针对3C电子这个零售毛利最高、受金融危机影响最小的领域,采取了更灵活也更具生存力的“小终端”策略。
危机生存策略
在熊市大背景下,只讨论开店关店,实战意义并不大。我们面临的核心问题是:终端有效客流急剧萎缩,以及消费者单次购买量下降。
回归零售本质,要想拉升销量,无非在客流量、成交率、客单价这三点上下工夫,而传统的做法也无外乎品牌拉动、会员维护、终端体验优化以及促销临门一脚。
但在非常时刻,这几招未必有用,一来这都是些基础性工作,效果滞后;二来这些招通常以门店为战场,门店都没什么客流了,还订什么仗啊?
其实零售和捕鱼道理相通,外面的鱼不游进来,池塘里的鱼却外流,鱼越捕越少。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围塘养鱼;池塘围起来,里面的鱼跑不出去;同时把目光放到池塘外,逮着一网是一网,逮不着也不亏本。
嫁接到零售上来,无非是两个工作:把现有的忠诚会员养好,让他们继续创造价值;同时把营销的触角从店内伸向店外,走出去拉进来。
围——增量消费群
一定要学会“出门找生意”,而不是“开门等生意”。用最低的成本找到目标消费群,给他们最想要的利益,并杜绝一切可能会被竞争对手挖墙脚的机会。
1、强化品牌的品类识别。
金融危机下,还要不要坚持品牌工作?
当然要!品牌永远是抵御冲击最坚强的盾牌。但和盛世牛市做品牌的方式不同,危机下的品牌之道,必须出新、出奇、出销量。
以前所谓的品牌,基本指的是广告。一大堆广告打出去,然后等待消费者龙恩宠幸。这种企业本位主义的品牌策略,恰恰忽视了关于记忆的神经学常识:信息在人的大脑内是矩阵式分类保存的,而不是杂乱无章一团乱麻。
以脑白金为例,当消费者要从记忆库中调出“保健品”时,大脑内会跳出十几个品牌,脑白金可能位列其中,但不一定位居第一;“礼品”,又会跳出十几个品牌,脑白金依然不一定会位居第一;但当提到“保健礼品”的时候,可能只跳出寥寥几个品牌,而在这几个品牌列表里,脑白金稳稳排在了第一位。
脑白金的成功是广告的成功,是策划的成功,是渠道的成功,但最成功之处,是定位的成功。脑白金没有像脑黄金那样去做保健品,而是选择了一个旁支品类——保健礼品。看上去品类做小了,事实上市场更大了,消费者想到它更快了,买它的理由也更简单了。音乐手机、彩棉内衣、早餐奶、晚上好奶,都是这个路数。
事实上,在不太景气的市场面上,加强品牌的品类识别显得尤为重要,第一花钱省,第二识别性强。它能让消费者想到这个品类就想到你,要知道第一识别和第二识别,反映在销量上可能就是几个亿的差别。
2、抱团取暖捆绑促销。
2008年我装修新房时,有一个抱团取暖的案例让人印象深刻。当我去选购油烟机和热水器时,正好看到“A油烟机+B热水器,立减***元”的联合促销。不知道其他顾客什么感觉,反正我是乖乖就范了。
利用联盟品牌对消费者的影响力,对一致目标消费群进行联合促销,实现雪崩式的客流增长,就是抱团取暖。
在策划品牌联盟异业合作时,有三个关键点最费周折:一是找出目标消费者的关联行为特征,以及在这些关联行为上的优秀品牌,以最终达成平等互利的品牌联盟。二是确定各个联盟品牌的让利幅度;三是联盟品牌之间的匹配度。傍大款谁都想,但它会让你做出更多的让步和牺牲,所以要想结果完美,最好还是门当户对。
3、对消费者进行售前拦截。
虽然终端拦截被称为营销必修课,但它仍有一定局限性:第一不适合那些独立终端,第二不适合那些高参与度的理性商品。所以,对于那些多以独立品牌终端形式进行销售、产品单价较高、消费者参与度较高的品牌,就需要进行拦截前置,在消费者刚产生需求的时候就进行渗透。
和光动嘴皮子的终端拦截不同,售前拦截是一个技术活,它涉及三个环节:第一个环节是找出具有共性的消费者行为特征;第二个环节是根据行为特征埋设营销点;第三个环节是持续跟踪。
以我所经历的一次售前拦截为例,和大家分享一下成功拦截的全过程:去年年初,刚接到售楼处通知交房的时候,A装潢公司的“热心服务”就来了——免费验房,这不错,现在心最黑的就数开发商了,哄抬物价不算,还经常卖些伪劣产品,不 防不行。既然有免费验房服务,那敢情好啊!房验好了,瓷也套了,过些天他又来一电话,说有一堂免费的讲座,专门讲装修过程中的种种陷阱。哇!这个讲座太好了,无商不奸不可不防,得去听听。听了一下午。听得心惊肉跳,感觉全世界只有他们一家装修公司还有良知。
再过了些日子,“热心服务”又来了——为我免费设计了几款装修图,让我有空过去“鉴赏鉴赏”……这一去,喜羊羊进了灰太狼的口,连骨头渣都没吐出来。
这整个售前拦截的过程中,营销点一定得是消费者需要的、感兴趣的、有价值的服务甚至是体验品,而且这些营销点的埋设一定得注意整体性和节奏性,每次沟通都要拿出诱惑点去勾引消费者。
养——存量消费群
通常采取自营及加盟终端进行产品销售的企业,都会建一个庞大的会员库,但这些会员数据,要么仅限于发发生日祝贺短信,最多加个新品上市、大型促销提醒,绝大部分时间里,还是躺在电脑里睡大觉。
都说会员很重要。重要到什么程度?重复销售贡献?这一点毋庸置疑,但发张会员金卡就可以实现重复销售了么?对于那些产品换代购买周期极长的行业,就算发钻石卡也没用。
通过对数据库进行RFM分析(购买近期程度、购买频率、累计金额等核心指标),对会员进行价值划分,针对不同等级的会员进行定制化的数据库营销,让他们成为企业的ATM机,牛油利润的创造者,让他们成为品牌的义务宣传者,甚至还要通过他们把周围的人都发展起来,让会员数量呈倍数级增长。
怎么做?核心还是一个“养”字,为她们提供食物、为她们提供场所、为她们提供话题。
1、丰富产品结构,创造购买理由。
为什么消费者从来都不会空着手从家乐福出来?
为什么消费者就算并不需要添置家具,可依然会定期光顾宜家?
这就是零售的本质——产品决定需求,需求决定客流。
会员消费者光顾零售商的频率,是由产品结构、刚性需求产品的平均购买周期、弹性需求产品的占比决定的。看看宜家,刨除餐饮和量贩仓储,其实它大部分面积陈列的都是家具,但没人会认为宜家是一个“卖家具的地方”,大家习惯的思维是去“逛宜家”,而不是“去宜家买东西”。
这得益于它品类繁多的家居家饰产品,家具是刚性需求产品,但家居家饰却是弹性需求产品,家里多它一件不多,少它一件也不少。尤其是许多产品单价还不高,消费者很容易产生冲动性购买。
有逛头、有买头,这就是丰富产品结构所带来的经济效应:提高消费者的单次购买量,提高会员消费者的品牌黏性,提高会员消费者的购买频率。“千货千人,万货万人”,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2、衍生终端功能,提升驻场人气。
为什么卖场特别喜欢拿鸡蛋做促销?
为什么商场的顶楼都喜欢做餐饮?
为什么你去吃饭的时候,服务员先会把你领到靠门口、靠窗口的位置?
能解释这一切的只有两个字:人气!
为了聚人气,玩得最常见的就是“特价”,1块钱1斤鸡蛋,那都能挤出人命来。但这种人气涨得快退得也快,而且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并不是长久之计。
上海莱福士商场顶楼有两家餐厅,一家做港式一家做韩式,不管午餐晚餐天天排长队,生意火得不得了,都是周围的上班族。按照平均翻两桌算,每天至少为商场带来数百人的客流,酒足饭饱之余难免捎带回几件衣服,我侄女才三岁大,就知道去肯德基麦当劳了,因为那里有她爱玩的儿童乐园。
表面上看,这些终端都有点不务正业,鸡看家狗打鸣鸭子喂猪崽,但这种空间功能的横向衍生,不经意间为终端打开了另外一扇门——一除了产品,终端有了更多的衍生内容,能吸引到更多的消费者,尤其是会员级忠实消费者,更高频率光顾终端的理由。
终端功能的衍生,目前看来具有普遍操作意义的有两种,一种是产品的衍生,另一种是服务的衍生。早两年必胜客推出的下午茶业务,就属于产品的衍生,一方面提高了终端的全时段利用效率,另一方面对下午茶感到满意的新消费者,又会加入到正餐的排队队伍中来,一举两得。
关于终端的服务衍生,笔者有过尝试,效果还不错。在上海的旗舰店,我们定期举办会员沙龙,内容涵盖家庭教育、家居美化、个人理财等等,每次邀请二、三十名会员参加沙龙互动。
每次沙龙不仅是对全体会员的一次数据库营销,也是对到场会员的一次品牌体验式营销,而且通过设置沙龙特惠品,还能带动现场的销售,坚持下去,你的会员就会逐渐产生条件反射——周末实在无聊?去逛逛吧,还能听个沙龙。
3、口碑营销,让会员创造客流。
关于口碑营销,有三个观点非常有意思:
第一次购买你产品的消费者。是最乐意向朋友进行口碑传播的消费者;
在选择新产品时,朋友的意见比自己的判断更能让消费者下决定,
假设平均每个人有30个朋友,如果采取口口相传的话,只要通过5层关系,就可以把一个信息传遍全球,
也就是说,只要采取合适的方法,利用现有的会员资源,就可以实现倍数级的销售增长,这就是口碑营销的伟大之处。
拉斯维加斯有个赌场开业,它一不做广告二不搞促销,而是请了全城的出租车司机到他们赌场免费玩了一天。在接下去的时间里,奇迹发生了——许多刚下飞机的游客纷纷慕名而来。
原因其实很简单,初次光临拉斯维加斯的游客,通常都是向出租车司机打听值得人住的赌场,销售口碑就是这样在一个小小的车厢里实现奇迹的。
有时候口碑营销也不能单纯靠口,必要时还得借助些工具,让它传播得更快些,让接受方的触动也更大些。
之前利用春节做过一次口碑营销,除一系列常规促销外,我们还特地准备了一套自制的贺年明信片,消费者可以写上对亲朋好友的祝福,由我们专人负责把它寄出去。对于习惯偷懒、习惯短信拜年的消费者而言,这是一个很有新意的表达方式。
随信寄出时,我们附赠了一定赠券的贺年红包,这种附带有口碑效应和情感因素的关联推荐,效果好得大出意料。这也证明了前面的一个观点:选择新产品时,朋友的意见往往比自己的判断更重要。
编辑:陈思廷
危机下的零售商
诗人雪莱说:冬天已经来了,春天还会远么?可立冬之后有冬至,冬至之后还有大小寒,所以,这个冬天到底有多冷有多长,谁也说不清楚。
有人开始节衣缩食,勒紧腰带过日子。刚刚在2008年7月关闭了600多家门店的星巴克,宣布2009财年再关闭300家经营不善的门店。
有人开始关店,也有人仗着皮厚膘肥,准备硬撑。在刚刚对外公布的陈晓版国美2009年策略中,有这么一条:国美将在2009年关掉部分效益比较差、网络覆盖不合理、未来增长空间不大的门店,同时新增部分旗舰店和优质门店,门店总规模和2008年基本保持一致。
陈晓希望提高单店的赢利能力,弥补终端扩张放缓所带来的销量缺口。为此,他特地成立了一个有五六十人编制的门店再造中心,负责研究门店形态和布局、商品陈列、产品线衍生、消费者需求以及购物体验等等。
但这些毕竟属于基础性工作,涉及多个相关利益部门的配合问题,要想把效益直接体现到经营报表上,远非一日之功。
当然,也有不信邪的,别人都缩着脖子猫被窝,他却光着膀子准备冬练三九。趁着国美焦头烂额灰头土脸之际,苏宁揣着24亿元的增发资金,高调宣布“2009年至少新开门店200家”。
逆市开店需要想象力,更需要勇气,因为你不仅需要和竞争对手较劲,还需要和消费者紧捂的钱包较劲,尤其是2008年以来低迷的房地产交易市场,让白家电的市场容量急剧萎缩,天没时地不利,关键时候还是该听听胡总书记的教诲:“不折腾!”要知道,美国第二大家电零售商CircuitCity也才破产没多久。
站着冻死,躺着饿死,那坐着行不行?百思买用行动告诉我们,开店关店绝非一道简单的单项选择题。2008年底,百思买在上海浦东联洋社区,开出了仅77平方米的“时尚生活店”,专卖3C类个人电子消费品。要知道,百思买之前在上海市场的5家门店,基本上和国美苏宁无甚区别,动辄数千平方米。
论家底,全球老大应该比中国老二有钱得多,同样想趁国美打盹的时候拿份额拿销量,面对一个同样的市场,百思买的终端扩张战略,放弃了所有可能会在金融危机期间带来不良坪效的传统家电品类,转而针对3C电子这个零售毛利最高、受金融危机影响最小的领域,采取了更灵活也更具生存力的“小终端”策略。
危机生存策略
在熊市大背景下,只讨论开店关店,实战意义并不大。我们面临的核心问题是:终端有效客流急剧萎缩,以及消费者单次购买量下降。
回归零售本质,要想拉升销量,无非在客流量、成交率、客单价这三点上下工夫,而传统的做法也无外乎品牌拉动、会员维护、终端体验优化以及促销临门一脚。
但在非常时刻,这几招未必有用,一来这都是些基础性工作,效果滞后;二来这些招通常以门店为战场,门店都没什么客流了,还订什么仗啊?
其实零售和捕鱼道理相通,外面的鱼不游进来,池塘里的鱼却外流,鱼越捕越少。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围塘养鱼;池塘围起来,里面的鱼跑不出去;同时把目光放到池塘外,逮着一网是一网,逮不着也不亏本。
嫁接到零售上来,无非是两个工作:把现有的忠诚会员养好,让他们继续创造价值;同时把营销的触角从店内伸向店外,走出去拉进来。
围——增量消费群
一定要学会“出门找生意”,而不是“开门等生意”。用最低的成本找到目标消费群,给他们最想要的利益,并杜绝一切可能会被竞争对手挖墙脚的机会。
1、强化品牌的品类识别。
金融危机下,还要不要坚持品牌工作?
当然要!品牌永远是抵御冲击最坚强的盾牌。但和盛世牛市做品牌的方式不同,危机下的品牌之道,必须出新、出奇、出销量。
以前所谓的品牌,基本指的是广告。一大堆广告打出去,然后等待消费者龙恩宠幸。这种企业本位主义的品牌策略,恰恰忽视了关于记忆的神经学常识:信息在人的大脑内是矩阵式分类保存的,而不是杂乱无章一团乱麻。
以脑白金为例,当消费者要从记忆库中调出“保健品”时,大脑内会跳出十几个品牌,脑白金可能位列其中,但不一定位居第一;“礼品”,又会跳出十几个品牌,脑白金依然不一定会位居第一;但当提到“保健礼品”的时候,可能只跳出寥寥几个品牌,而在这几个品牌列表里,脑白金稳稳排在了第一位。
脑白金的成功是广告的成功,是策划的成功,是渠道的成功,但最成功之处,是定位的成功。脑白金没有像脑黄金那样去做保健品,而是选择了一个旁支品类——保健礼品。看上去品类做小了,事实上市场更大了,消费者想到它更快了,买它的理由也更简单了。音乐手机、彩棉内衣、早餐奶、晚上好奶,都是这个路数。
事实上,在不太景气的市场面上,加强品牌的品类识别显得尤为重要,第一花钱省,第二识别性强。它能让消费者想到这个品类就想到你,要知道第一识别和第二识别,反映在销量上可能就是几个亿的差别。
2、抱团取暖捆绑促销。
2008年我装修新房时,有一个抱团取暖的案例让人印象深刻。当我去选购油烟机和热水器时,正好看到“A油烟机+B热水器,立减***元”的联合促销。不知道其他顾客什么感觉,反正我是乖乖就范了。
利用联盟品牌对消费者的影响力,对一致目标消费群进行联合促销,实现雪崩式的客流增长,就是抱团取暖。
在策划品牌联盟异业合作时,有三个关键点最费周折:一是找出目标消费者的关联行为特征,以及在这些关联行为上的优秀品牌,以最终达成平等互利的品牌联盟。二是确定各个联盟品牌的让利幅度;三是联盟品牌之间的匹配度。傍大款谁都想,但它会让你做出更多的让步和牺牲,所以要想结果完美,最好还是门当户对。
3、对消费者进行售前拦截。
虽然终端拦截被称为营销必修课,但它仍有一定局限性:第一不适合那些独立终端,第二不适合那些高参与度的理性商品。所以,对于那些多以独立品牌终端形式进行销售、产品单价较高、消费者参与度较高的品牌,就需要进行拦截前置,在消费者刚产生需求的时候就进行渗透。
和光动嘴皮子的终端拦截不同,售前拦截是一个技术活,它涉及三个环节:第一个环节是找出具有共性的消费者行为特征;第二个环节是根据行为特征埋设营销点;第三个环节是持续跟踪。
以我所经历的一次售前拦截为例,和大家分享一下成功拦截的全过程:去年年初,刚接到售楼处通知交房的时候,A装潢公司的“热心服务”就来了——免费验房,这不错,现在心最黑的就数开发商了,哄抬物价不算,还经常卖些伪劣产品,不 防不行。既然有免费验房服务,那敢情好啊!房验好了,瓷也套了,过些天他又来一电话,说有一堂免费的讲座,专门讲装修过程中的种种陷阱。哇!这个讲座太好了,无商不奸不可不防,得去听听。听了一下午。听得心惊肉跳,感觉全世界只有他们一家装修公司还有良知。
再过了些日子,“热心服务”又来了——为我免费设计了几款装修图,让我有空过去“鉴赏鉴赏”……这一去,喜羊羊进了灰太狼的口,连骨头渣都没吐出来。
这整个售前拦截的过程中,营销点一定得是消费者需要的、感兴趣的、有价值的服务甚至是体验品,而且这些营销点的埋设一定得注意整体性和节奏性,每次沟通都要拿出诱惑点去勾引消费者。
养——存量消费群
通常采取自营及加盟终端进行产品销售的企业,都会建一个庞大的会员库,但这些会员数据,要么仅限于发发生日祝贺短信,最多加个新品上市、大型促销提醒,绝大部分时间里,还是躺在电脑里睡大觉。
都说会员很重要。重要到什么程度?重复销售贡献?这一点毋庸置疑,但发张会员金卡就可以实现重复销售了么?对于那些产品换代购买周期极长的行业,就算发钻石卡也没用。
通过对数据库进行RFM分析(购买近期程度、购买频率、累计金额等核心指标),对会员进行价值划分,针对不同等级的会员进行定制化的数据库营销,让他们成为企业的ATM机,牛油利润的创造者,让他们成为品牌的义务宣传者,甚至还要通过他们把周围的人都发展起来,让会员数量呈倍数级增长。
怎么做?核心还是一个“养”字,为她们提供食物、为她们提供场所、为她们提供话题。
1、丰富产品结构,创造购买理由。
为什么消费者从来都不会空着手从家乐福出来?
为什么消费者就算并不需要添置家具,可依然会定期光顾宜家?
这就是零售的本质——产品决定需求,需求决定客流。
会员消费者光顾零售商的频率,是由产品结构、刚性需求产品的平均购买周期、弹性需求产品的占比决定的。看看宜家,刨除餐饮和量贩仓储,其实它大部分面积陈列的都是家具,但没人会认为宜家是一个“卖家具的地方”,大家习惯的思维是去“逛宜家”,而不是“去宜家买东西”。
这得益于它品类繁多的家居家饰产品,家具是刚性需求产品,但家居家饰却是弹性需求产品,家里多它一件不多,少它一件也不少。尤其是许多产品单价还不高,消费者很容易产生冲动性购买。
有逛头、有买头,这就是丰富产品结构所带来的经济效应:提高消费者的单次购买量,提高会员消费者的品牌黏性,提高会员消费者的购买频率。“千货千人,万货万人”,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2、衍生终端功能,提升驻场人气。
为什么卖场特别喜欢拿鸡蛋做促销?
为什么商场的顶楼都喜欢做餐饮?
为什么你去吃饭的时候,服务员先会把你领到靠门口、靠窗口的位置?
能解释这一切的只有两个字:人气!
为了聚人气,玩得最常见的就是“特价”,1块钱1斤鸡蛋,那都能挤出人命来。但这种人气涨得快退得也快,而且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并不是长久之计。
上海莱福士商场顶楼有两家餐厅,一家做港式一家做韩式,不管午餐晚餐天天排长队,生意火得不得了,都是周围的上班族。按照平均翻两桌算,每天至少为商场带来数百人的客流,酒足饭饱之余难免捎带回几件衣服,我侄女才三岁大,就知道去肯德基麦当劳了,因为那里有她爱玩的儿童乐园。
表面上看,这些终端都有点不务正业,鸡看家狗打鸣鸭子喂猪崽,但这种空间功能的横向衍生,不经意间为终端打开了另外一扇门——一除了产品,终端有了更多的衍生内容,能吸引到更多的消费者,尤其是会员级忠实消费者,更高频率光顾终端的理由。
终端功能的衍生,目前看来具有普遍操作意义的有两种,一种是产品的衍生,另一种是服务的衍生。早两年必胜客推出的下午茶业务,就属于产品的衍生,一方面提高了终端的全时段利用效率,另一方面对下午茶感到满意的新消费者,又会加入到正餐的排队队伍中来,一举两得。
关于终端的服务衍生,笔者有过尝试,效果还不错。在上海的旗舰店,我们定期举办会员沙龙,内容涵盖家庭教育、家居美化、个人理财等等,每次邀请二、三十名会员参加沙龙互动。
每次沙龙不仅是对全体会员的一次数据库营销,也是对到场会员的一次品牌体验式营销,而且通过设置沙龙特惠品,还能带动现场的销售,坚持下去,你的会员就会逐渐产生条件反射——周末实在无聊?去逛逛吧,还能听个沙龙。
3、口碑营销,让会员创造客流。
关于口碑营销,有三个观点非常有意思:
第一次购买你产品的消费者。是最乐意向朋友进行口碑传播的消费者;
在选择新产品时,朋友的意见比自己的判断更能让消费者下决定,
假设平均每个人有30个朋友,如果采取口口相传的话,只要通过5层关系,就可以把一个信息传遍全球,
也就是说,只要采取合适的方法,利用现有的会员资源,就可以实现倍数级的销售增长,这就是口碑营销的伟大之处。
拉斯维加斯有个赌场开业,它一不做广告二不搞促销,而是请了全城的出租车司机到他们赌场免费玩了一天。在接下去的时间里,奇迹发生了——许多刚下飞机的游客纷纷慕名而来。
原因其实很简单,初次光临拉斯维加斯的游客,通常都是向出租车司机打听值得人住的赌场,销售口碑就是这样在一个小小的车厢里实现奇迹的。
有时候口碑营销也不能单纯靠口,必要时还得借助些工具,让它传播得更快些,让接受方的触动也更大些。
之前利用春节做过一次口碑营销,除一系列常规促销外,我们还特地准备了一套自制的贺年明信片,消费者可以写上对亲朋好友的祝福,由我们专人负责把它寄出去。对于习惯偷懒、习惯短信拜年的消费者而言,这是一个很有新意的表达方式。
随信寄出时,我们附赠了一定赠券的贺年红包,这种附带有口碑效应和情感因素的关联推荐,效果好得大出意料。这也证明了前面的一个观点:选择新产品时,朋友的意见往往比自己的判断更重要。
编辑:陈思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