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三角形是最简单的多边形,将复杂问题(或图形)“转化”为简单的问题(或图形)从而顺利解决问题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事实上,初中几何中包括中考试题中很多多边形问题最终都要以三角形为“落脚点”.因此,熟练掌握及能运用三角形相关知识解决问题显得尤为重要.下面,从一道课本例题出发,以“设计”“生长”“探究”变式追问的过程为线索,讨论三角形相关知识在解决系列问题中的重要作用.
【课本例题】如图1,在矩形ABCD中,AB=6cm,BC=12cm,点P从点A出发沿AB以1cm/s的速度向点B移动;同时,点Q从点B出发沿BC以2cm/s的速度向点C移动.几秒钟后△DPQ的面积等于28cm2?
【分析】设xs后△DPQ的面积为28cm2,则AP、PB、BQ、QC的长度可分别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从而Rt△DAP、Rt△PBQ、Rt△QCD的面积也都可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于是可以列出方程.
【变式追问】老师把这个图形进行了改编,打算从简单的直角三角形入手,放手让同学们设计或提出一些问题,下面老师就把那节课生成的好问题在这里作一个分享,期望对同学们有所帮助.
一、设计
如图2,在Rt△ABC中,∠ABC=90°,AB=6cm,BC=12cm,点P从点A出发沿AB以1cm/s的速度向点B移动,同时,点Q从点B出发沿BC以2cm/s的速度向点C移动,时间为t.尝试设计或提出一些问题.
【解读】在这个情境中存在着许多量是随着点P、Q的运动而变化的,如线段AP、PB、BQ、CQ、PQ的长度;△PBQ的面积、周长;线段PQ位置变化等.
(1)当PQ=[42]时,求时间t的值.
(2)当△PBQ的面积为8cm2时,求时间t的值.
(3)记△PBQ的面积为S1,直接写出S1关于t的函数关系式,并求出S1的最大值或最小值.
(4)是否存在t的值,使得PQ∥AC?若存在,求出时间t的值;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解析】由题意可知:AP=t,PB=6-t,BQ=2t,CQ=12-2t.
(1)在Rt△PBQ中,PQ2=PB2 BQ2,所以([42])2=(6-t)2 (2t)2,解得t1=[25],t2=2.
(2)由面积公式,得[12](6-t)2t=8,解得t1=2,t2=4,所以,存在t=2或4,使得△PBQ的面积为8cm2.
(3)S1=[12](6-t)2t=-t2 6t=-(t-3)2 9,所以,S1的最大值为9.
(4)当PQ∥AC时,则有△BPQ~△BAC,于是有[BPBQ]=[BABC]成立,则[6-t2t]=[612],得t=3.
二、生長
如图3,以AB、BC为边补成矩形ABCD,连接DQ、DP.
(5)当DQ⊥PQ时,求时间t的值.
(6)求时间t的值,使得△DPQ是直角三角形.
(7)当△PBQ与△DCQ相似时,求时间t的值.
(8)是否存在t的值,使得△DPQ与△PBQ、△DCQ三个三角形两两相似?若存在,求出时间t的值;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9)连接AC,分别交DQ、DP于点M、N,若M、N是AC的三等分点,求时间t的值.
【解析】(5)当DQ⊥PQ时,则有△PBQ~
△QCD,于是有[BPBQ]=[QCCD]成立,[6-t2t]=[12-2t6],t1=[32],t2=6,当t=6时,△PBQ、△QCD不存在,但要考虑t=6时,点Q与点C重合,点P与点B重合,也有DQ⊥PQ成立.故t1=[32],t2=6.
(6)△DPQ是直角三角形,显然有三种情形,要分类讨论:
①若∠DPQ=90°,t=0;②∠DQP=90°,t1=[32],t2=6;③∠PDQ=90°,不存在t的值.综上所述:当t=0、[32]、6时,△DPQ是直角三角形.
(7)当△PBQ与△DCQ相似时,由于对应关系的不确定,也要分类,紧扣∠B=∠C=90°这一重要条件,直角的两边对应成比例建立关系式:[PBBQ]=[CQCD]或[PBBQ]=[CDCQ].[6-t2t]=[12-2t6],t1=[32],t2=6(舍去);[6-t2t]=[612-2t],t1=9-[35],t2=9 [35]>6(舍去).综上所述,当△PBQ与△DCQ相似时,t=[32]、9-[35].
(8)有了前面的经验积累,我们知道△PBQ、△DCQ相似时时间t的值,而且都是直角三角形,所以△DPQ必须为直角三角形,由(6)可知,t=0、[32]、6,当t=[32]时,PB=4.5,BQ=3,△PBQ~△QCD,相似比为PQ∶DQ=BQ∶CD=3∶6=1∶2,但在△PBQ中,PB∶BQ=4.5∶3=3∶2,所以PB∶BQ≠PQ∶DQ,故△DPQ不与△PBQ、△DCQ相似,所以时间t的值不存在.
(9)如图4,若M、N是AC的三等分点,则由△QCM~△DAM可知[CQAD]=[CMAM],[12-2t12]=[12],t=3;同理,由△PAN~△DCN可知[APCD]=[ANCN],[t6]=[12],t=3.反之,当t=3时,也有M、N是AC的三等分点成立.
图4
三、探究
如图5,在矩形ABCD中,以PQ为一边作正方形PQEF(按逆时针方向),借助几何画板,随着点P、Q的运动,又有了新的发现:
(10)正方形PQEF的面积为S2,直接写出S2关于t的函数关系式,并求正方形PQEF面积的最小值. (11)连接CE,①当△CEQ的面积为10时,求时间t的值;②求证:CE=EF.
(12)连接CE、DE,是否存在t的值,使得△DCE是等腰三角形?若存在,求出时间t的值;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13)当AC平分正方形PQEF的面积时,求时间t的值.
【解析】(10)正方形PQEF的面积为S2=PQ2=(6-t)2 (2t)2=5t2-12t 36=5(t-[65])2 [1445],所以当t=[65]时,S2的最小值为[1445].
(11)①如图6,作EH⊥BC于点H,容易证明△PBQ≌△QHE,那么,EH=BQ=2t,于是△CEQ的面积可表示为[12]QC·EH=[12](12-2t)2t=t(12
-2t),则有t(12-2t)=10,t1=1,t2=5.
②由①可知,△PBQ≌△QHE,那么QH=PB=6-t,CH=(12-2t)-(6-t)=6-t,则QH=CH,又因为EH⊥BC于点H,所以CE=EQ=EF.
(12)分类讨论:①若CE=CD,如图7,而CE=QE=PQ=[5t2-12t 36],CD=6,于是便有[5t2-12t 36]=6,解得:t1=0,t2=[125];②若EC=ED,作EJ⊥CD,垂足為点J,如图8,由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性质可知:CJ=[62]=3,EH=2t,而CJ=EH,则3=2t,t=[32];③若DE=DC,延长HE交AD于点G,如图9,有DE2=DG2 EG2=CD2,则(6-t)2 (6-2t)2=62,解得t1=[65],t2=6,当t=6时,点C、D、E三点共线,不存在△DCE,所以t=6舍去,故t=[65].
(13)当AC平分正方形PQEF的面积时,则AC必定经过正方形对角线的交点,连接EP交AC于点O,则O点是EP的中点,设EH交AC于点M,容易证明:△APO≌△MEO,于是,EM=AP=t,而EH=2t,则MH=t,由MH∥AB,有[MHCH]=[ABBC]=[12],[t6-t]=[12],解得t=2.
【点评】经历上述问题的探究,希望同学们进一步体会方程与函数的关系、变中不变、等腰三角形的存在性问题解决策略,尤其关注问题之间的相互关联,看似“并列式”问题,实则要“递进式”分析思考求解.
(作者单位:苏州工业园区青剑湖学校)
【课本例题】如图1,在矩形ABCD中,AB=6cm,BC=12cm,点P从点A出发沿AB以1cm/s的速度向点B移动;同时,点Q从点B出发沿BC以2cm/s的速度向点C移动.几秒钟后△DPQ的面积等于28cm2?
【分析】设xs后△DPQ的面积为28cm2,则AP、PB、BQ、QC的长度可分别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从而Rt△DAP、Rt△PBQ、Rt△QCD的面积也都可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于是可以列出方程.
【变式追问】老师把这个图形进行了改编,打算从简单的直角三角形入手,放手让同学们设计或提出一些问题,下面老师就把那节课生成的好问题在这里作一个分享,期望对同学们有所帮助.
一、设计
如图2,在Rt△ABC中,∠ABC=90°,AB=6cm,BC=12cm,点P从点A出发沿AB以1cm/s的速度向点B移动,同时,点Q从点B出发沿BC以2cm/s的速度向点C移动,时间为t.尝试设计或提出一些问题.
【解读】在这个情境中存在着许多量是随着点P、Q的运动而变化的,如线段AP、PB、BQ、CQ、PQ的长度;△PBQ的面积、周长;线段PQ位置变化等.
(1)当PQ=[42]时,求时间t的值.
(2)当△PBQ的面积为8cm2时,求时间t的值.
(3)记△PBQ的面积为S1,直接写出S1关于t的函数关系式,并求出S1的最大值或最小值.
(4)是否存在t的值,使得PQ∥AC?若存在,求出时间t的值;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解析】由题意可知:AP=t,PB=6-t,BQ=2t,CQ=12-2t.
(1)在Rt△PBQ中,PQ2=PB2 BQ2,所以([42])2=(6-t)2 (2t)2,解得t1=[25],t2=2.
(2)由面积公式,得[12](6-t)2t=8,解得t1=2,t2=4,所以,存在t=2或4,使得△PBQ的面积为8cm2.
(3)S1=[12](6-t)2t=-t2 6t=-(t-3)2 9,所以,S1的最大值为9.
(4)当PQ∥AC时,则有△BPQ~△BAC,于是有[BPBQ]=[BABC]成立,则[6-t2t]=[612],得t=3.
二、生長
如图3,以AB、BC为边补成矩形ABCD,连接DQ、DP.
(5)当DQ⊥PQ时,求时间t的值.
(6)求时间t的值,使得△DPQ是直角三角形.
(7)当△PBQ与△DCQ相似时,求时间t的值.
(8)是否存在t的值,使得△DPQ与△PBQ、△DCQ三个三角形两两相似?若存在,求出时间t的值;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9)连接AC,分别交DQ、DP于点M、N,若M、N是AC的三等分点,求时间t的值.
【解析】(5)当DQ⊥PQ时,则有△PBQ~
△QCD,于是有[BPBQ]=[QCCD]成立,[6-t2t]=[12-2t6],t1=[32],t2=6,当t=6时,△PBQ、△QCD不存在,但要考虑t=6时,点Q与点C重合,点P与点B重合,也有DQ⊥PQ成立.故t1=[32],t2=6.
(6)△DPQ是直角三角形,显然有三种情形,要分类讨论:
①若∠DPQ=90°,t=0;②∠DQP=90°,t1=[32],t2=6;③∠PDQ=90°,不存在t的值.综上所述:当t=0、[32]、6时,△DPQ是直角三角形.
(7)当△PBQ与△DCQ相似时,由于对应关系的不确定,也要分类,紧扣∠B=∠C=90°这一重要条件,直角的两边对应成比例建立关系式:[PBBQ]=[CQCD]或[PBBQ]=[CDCQ].[6-t2t]=[12-2t6],t1=[32],t2=6(舍去);[6-t2t]=[612-2t],t1=9-[35],t2=9 [35]>6(舍去).综上所述,当△PBQ与△DCQ相似时,t=[32]、9-[35].
(8)有了前面的经验积累,我们知道△PBQ、△DCQ相似时时间t的值,而且都是直角三角形,所以△DPQ必须为直角三角形,由(6)可知,t=0、[32]、6,当t=[32]时,PB=4.5,BQ=3,△PBQ~△QCD,相似比为PQ∶DQ=BQ∶CD=3∶6=1∶2,但在△PBQ中,PB∶BQ=4.5∶3=3∶2,所以PB∶BQ≠PQ∶DQ,故△DPQ不与△PBQ、△DCQ相似,所以时间t的值不存在.
(9)如图4,若M、N是AC的三等分点,则由△QCM~△DAM可知[CQAD]=[CMAM],[12-2t12]=[12],t=3;同理,由△PAN~△DCN可知[APCD]=[ANCN],[t6]=[12],t=3.反之,当t=3时,也有M、N是AC的三等分点成立.
图4
三、探究
如图5,在矩形ABCD中,以PQ为一边作正方形PQEF(按逆时针方向),借助几何画板,随着点P、Q的运动,又有了新的发现:
(10)正方形PQEF的面积为S2,直接写出S2关于t的函数关系式,并求正方形PQEF面积的最小值. (11)连接CE,①当△CEQ的面积为10时,求时间t的值;②求证:CE=EF.
(12)连接CE、DE,是否存在t的值,使得△DCE是等腰三角形?若存在,求出时间t的值;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13)当AC平分正方形PQEF的面积时,求时间t的值.
【解析】(10)正方形PQEF的面积为S2=PQ2=(6-t)2 (2t)2=5t2-12t 36=5(t-[65])2 [1445],所以当t=[65]时,S2的最小值为[1445].
(11)①如图6,作EH⊥BC于点H,容易证明△PBQ≌△QHE,那么,EH=BQ=2t,于是△CEQ的面积可表示为[12]QC·EH=[12](12-2t)2t=t(12
-2t),则有t(12-2t)=10,t1=1,t2=5.
②由①可知,△PBQ≌△QHE,那么QH=PB=6-t,CH=(12-2t)-(6-t)=6-t,则QH=CH,又因为EH⊥BC于点H,所以CE=EQ=EF.
(12)分类讨论:①若CE=CD,如图7,而CE=QE=PQ=[5t2-12t 36],CD=6,于是便有[5t2-12t 36]=6,解得:t1=0,t2=[125];②若EC=ED,作EJ⊥CD,垂足為点J,如图8,由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性质可知:CJ=[62]=3,EH=2t,而CJ=EH,则3=2t,t=[32];③若DE=DC,延长HE交AD于点G,如图9,有DE2=DG2 EG2=CD2,则(6-t)2 (6-2t)2=62,解得t1=[65],t2=6,当t=6时,点C、D、E三点共线,不存在△DCE,所以t=6舍去,故t=[65].
(13)当AC平分正方形PQEF的面积时,则AC必定经过正方形对角线的交点,连接EP交AC于点O,则O点是EP的中点,设EH交AC于点M,容易证明:△APO≌△MEO,于是,EM=AP=t,而EH=2t,则MH=t,由MH∥AB,有[MHCH]=[ABBC]=[12],[t6-t]=[12],解得t=2.
【点评】经历上述问题的探究,希望同学们进一步体会方程与函数的关系、变中不变、等腰三角形的存在性问题解决策略,尤其关注问题之间的相互关联,看似“并列式”问题,实则要“递进式”分析思考求解.
(作者单位:苏州工业园区青剑湖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