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世纪50年代中期,国家开始修建三门峡水库,当时渭南的潼关、华阴和大荔的部分地区成为库区淹没区,大规模的移民工作随之展开。1985年,移民返库归乡后,经过陕西省各级政府和移民管理部门20多年的共同努力和建设,陕西三门峡库区移民的生产、生活水平得到很大改善,一部分移民的生活水平已达到或超过当地农村的平均收入水平。最近,记者在华阴市移民区进行采访时发现,这里已是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欣欣向荣的华西镇
六月的盛夏,烈日炎炎,记者在华阴市移民局雷副局长的陪同下,到距离华阴市城区25公里的移民乡镇华西镇进行采访。华西镇党委书记姜移楼向记者介绍了相关情况。
华西镇是由原五合乡和焦镇乡两个移民乡合并而成,是华阴市最大的移民乡镇。全镇共有14个村,1.5万多人,3万多亩耕地,人均耕地2.5亩。到目前为止,这里的农田基本建设和一些硬件基础设施,在华阴市的乡镇中是最好的。从目前移民群众的收入看,去年各村上报的是人均2000元,实际上已突破3000元。近年来,当地党委、政府积极落实移民政策,不断加大投资力度,大多数村级主干道已修成水泥路面,今年将全面实现村村通。
为不断增加群众收入,镇政府加大了产业结构调整的工作力度,实现了三个“超万亩”:即中棚西瓜超过一万亩、良种繁育超过一万亩、地膜棉超过一万亩。华西镇还将附近部队农场撂荒的一些土地包给当地移民群众。这几年粮食价格上涨,国家对粮食生产又有补贴政策,每家基本上都承包有农场土地,少的一、二十亩,一般的都有50多亩,还有承包100多亩的。仅包地一项,移民群众每户增加纯收入都在两、三万元,最高的农户可收入七、八万元。
除了实现三个“超万亩”,今年华西镇党委、政府又推进了三个新的项目:一是在演家村新增一个200亩的莲菜基地,如果这个项目推开,群众收入又会是一个新的突破;第二是在北洛村建立一个千头猪养殖示范小区,现已有5户建成,生猪存栏总数将近500头;第三是在南年村发展30亩大棚菜。这些项目如果落实到位,将成为华西镇经济增长的三个亮点。
随着各级政府加大对渭河的治理力度,华西镇群众的收入还会有进一步的增加。现在,全镇各村的村容村貌都有了很大变化,移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包括村民素质都有了根本性的变化,打架的少了,在村道乱倒垃圾的少了,上访的没有了。村里的一些公益事业,村民都自觉捐款捐物,互相资助蔚然成风。华西镇从原来有名的上访乡镇,变为无上访乡镇,这一变化,是全镇以前从未有过的。
移民致富的带头人
刘许友是华西镇演家村的村支委、村委会主任,渭南市人大代表,华阴市农林友诚公司经理。刘许友精明能干,从1999年至今,已连任三届村委会主任。据华西镇党委书记姜移楼介绍,正是在刘许友的带领下,演家村从昔日远近有名的“烂杆子村”,一跃成为华阴市乃至渭南市农业发展的先进村。近几年,演家村先后被渭南市、华阴市命名为“农村综合开发先进单位”,村党支部连续数年被中共华阴市委授予“五好党支部”,被国家计生协会评为“文明村”荣誉称号。如今,该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村上先后修建了文化中心广场、灯光篮球场、乒乓球台等活动场地,购置了健身器材,村里主干巷道硬化,卫生整洁干净。
在刘许友带领下,演家村采取股份形式集资50万元,承包部队土地250亩,组建起“华阴市农林友诚公司”,为村级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活力。去年,该村大力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积极发展订单农业,与渭南市种子公司签订良繁协议,发展小麦良种5000亩,发展大棚西瓜600亩,全村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3600元。今年,该村又发展良种地膜棉600亩、莲菜200亩,使全村的产业又上了一个新台阶。
由于演家村的带动,以演家村为中心的华西镇西南七村发展小麦良繁8000余亩,大棚西1万亩,为移民群众增加收入2150万元。一路上,记者看到这里西瓜遍地,拉运西瓜的车辆络绎不绝,一片喜人景象。
促进移民与社会协调发展
渭南市移民开发局是渭南市负责移民工作的职能部门。多年以来,该局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国家移民局和省移民办的关怀指导下,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加大工作力度,在移民的返库安置、移民返迁工程建设、落实政策处理遗留问题、移民经费和物资管理、协调处理各类矛盾促进库区安定以及移民的经济开发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成绩,受到库区移民和各级政府的称赞和表彰,先后被渭南市政府机关精神文明建设领导小组评为“文明单位”、“标兵单位”,市委、市政府“先进单位”、“先进基层党组织”。近年来,渭南市移民局紧紧抓住移民增收和脱贫致富奔小康这个中心任务,狠抓移民基础设施建设、生产开发、劳务输出、移民稳定等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移民稳定是各项工作的前提和基础。为了抓好此项工作,渭南市、县两级移民局和移民干部,坚持经常深入基层,深入一线,查看实情,妥善解决了一些移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特别是对预留土地所存在问题进行协调处理,将预留土地纳入“均等承包、小额到户”为主要内容的规范化管理轨道。每逢春节,市移民开发局都要调剂出部分资金,对特困移民进行慰问,使移民群众切身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和关爱。
在项目和资金管理工作中,渭南市移民开发局不断加大项目和资金管理力度,确保项目落实,资金到位,移民受益。去年共完成投资5721万元,其中库区建设基金2887万元,移民的生产生活基础设施得到了进一步改善和提高:一是全市移民人畜饮水项目完成投资272.24万元,解决了50个村1万余人的饮水困难;二是农田水利项目完成投资1058.46万元,新增和改善库区灌溉面积2.8万亩;三是交通道路项目完成166.98万元,解决了5个村3600人的交通困难。这些基础设施的建成和投入使用,为广大移民群众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加快脱贫致富步伐,发挥了十分明显的作用。
除此之外,渭南市移民局又多渠道增加移民收入,狠抓移民科技培训和劳务输出,仅去年一年就完成科技推广项目403.4万元,培训移民及移民干部2000余人,劳务输出总人数达到2.8万人,受到了市委、市政府和移民群众的充分肯定。
欣欣向荣的华西镇
六月的盛夏,烈日炎炎,记者在华阴市移民局雷副局长的陪同下,到距离华阴市城区25公里的移民乡镇华西镇进行采访。华西镇党委书记姜移楼向记者介绍了相关情况。
华西镇是由原五合乡和焦镇乡两个移民乡合并而成,是华阴市最大的移民乡镇。全镇共有14个村,1.5万多人,3万多亩耕地,人均耕地2.5亩。到目前为止,这里的农田基本建设和一些硬件基础设施,在华阴市的乡镇中是最好的。从目前移民群众的收入看,去年各村上报的是人均2000元,实际上已突破3000元。近年来,当地党委、政府积极落实移民政策,不断加大投资力度,大多数村级主干道已修成水泥路面,今年将全面实现村村通。
为不断增加群众收入,镇政府加大了产业结构调整的工作力度,实现了三个“超万亩”:即中棚西瓜超过一万亩、良种繁育超过一万亩、地膜棉超过一万亩。华西镇还将附近部队农场撂荒的一些土地包给当地移民群众。这几年粮食价格上涨,国家对粮食生产又有补贴政策,每家基本上都承包有农场土地,少的一、二十亩,一般的都有50多亩,还有承包100多亩的。仅包地一项,移民群众每户增加纯收入都在两、三万元,最高的农户可收入七、八万元。
除了实现三个“超万亩”,今年华西镇党委、政府又推进了三个新的项目:一是在演家村新增一个200亩的莲菜基地,如果这个项目推开,群众收入又会是一个新的突破;第二是在北洛村建立一个千头猪养殖示范小区,现已有5户建成,生猪存栏总数将近500头;第三是在南年村发展30亩大棚菜。这些项目如果落实到位,将成为华西镇经济增长的三个亮点。
随着各级政府加大对渭河的治理力度,华西镇群众的收入还会有进一步的增加。现在,全镇各村的村容村貌都有了很大变化,移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包括村民素质都有了根本性的变化,打架的少了,在村道乱倒垃圾的少了,上访的没有了。村里的一些公益事业,村民都自觉捐款捐物,互相资助蔚然成风。华西镇从原来有名的上访乡镇,变为无上访乡镇,这一变化,是全镇以前从未有过的。
移民致富的带头人
刘许友是华西镇演家村的村支委、村委会主任,渭南市人大代表,华阴市农林友诚公司经理。刘许友精明能干,从1999年至今,已连任三届村委会主任。据华西镇党委书记姜移楼介绍,正是在刘许友的带领下,演家村从昔日远近有名的“烂杆子村”,一跃成为华阴市乃至渭南市农业发展的先进村。近几年,演家村先后被渭南市、华阴市命名为“农村综合开发先进单位”,村党支部连续数年被中共华阴市委授予“五好党支部”,被国家计生协会评为“文明村”荣誉称号。如今,该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村上先后修建了文化中心广场、灯光篮球场、乒乓球台等活动场地,购置了健身器材,村里主干巷道硬化,卫生整洁干净。
在刘许友带领下,演家村采取股份形式集资50万元,承包部队土地250亩,组建起“华阴市农林友诚公司”,为村级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活力。去年,该村大力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积极发展订单农业,与渭南市种子公司签订良繁协议,发展小麦良种5000亩,发展大棚西瓜600亩,全村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3600元。今年,该村又发展良种地膜棉600亩、莲菜200亩,使全村的产业又上了一个新台阶。
由于演家村的带动,以演家村为中心的华西镇西南七村发展小麦良繁8000余亩,大棚西1万亩,为移民群众增加收入2150万元。一路上,记者看到这里西瓜遍地,拉运西瓜的车辆络绎不绝,一片喜人景象。
促进移民与社会协调发展
渭南市移民开发局是渭南市负责移民工作的职能部门。多年以来,该局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国家移民局和省移民办的关怀指导下,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加大工作力度,在移民的返库安置、移民返迁工程建设、落实政策处理遗留问题、移民经费和物资管理、协调处理各类矛盾促进库区安定以及移民的经济开发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成绩,受到库区移民和各级政府的称赞和表彰,先后被渭南市政府机关精神文明建设领导小组评为“文明单位”、“标兵单位”,市委、市政府“先进单位”、“先进基层党组织”。近年来,渭南市移民局紧紧抓住移民增收和脱贫致富奔小康这个中心任务,狠抓移民基础设施建设、生产开发、劳务输出、移民稳定等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移民稳定是各项工作的前提和基础。为了抓好此项工作,渭南市、县两级移民局和移民干部,坚持经常深入基层,深入一线,查看实情,妥善解决了一些移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特别是对预留土地所存在问题进行协调处理,将预留土地纳入“均等承包、小额到户”为主要内容的规范化管理轨道。每逢春节,市移民开发局都要调剂出部分资金,对特困移民进行慰问,使移民群众切身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和关爱。
在项目和资金管理工作中,渭南市移民开发局不断加大项目和资金管理力度,确保项目落实,资金到位,移民受益。去年共完成投资5721万元,其中库区建设基金2887万元,移民的生产生活基础设施得到了进一步改善和提高:一是全市移民人畜饮水项目完成投资272.24万元,解决了50个村1万余人的饮水困难;二是农田水利项目完成投资1058.46万元,新增和改善库区灌溉面积2.8万亩;三是交通道路项目完成166.98万元,解决了5个村3600人的交通困难。这些基础设施的建成和投入使用,为广大移民群众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加快脱贫致富步伐,发挥了十分明显的作用。
除此之外,渭南市移民局又多渠道增加移民收入,狠抓移民科技培训和劳务输出,仅去年一年就完成科技推广项目403.4万元,培训移民及移民干部2000余人,劳务输出总人数达到2.8万人,受到了市委、市政府和移民群众的充分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