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动”制“动”,提高低年级语文教学效率

来源 :小学阅读指南·低年级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mesfor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低年级学生性格活泼,自控力差,在课堂上难以长久保持注意力,听课效率低。如何吸引低年级学生的注意力,切实提高课堂效率呢?笔者认为,最关键的还是在于调动学生们的听课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将无意识无意义的“动”转化为学习上的“动”,以“动”制“动”,从而提升课堂的教学效果。具体实践为:
  一、生字教学中,动脑、动口、动手三结合
  新版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一、二年级的教学重点。”在一节课中,如果只让学生动口说、动脑记,学生识字认得快、记得快,但忘得也快。低年级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直观性强。手语、手脑并用会对学生的思维判断起到“催化剂”的作用,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让学生将动脑、动口、动手三者相结合。
  如教学“胖”字,首先请学生根据拼音,读准字音,即“动口”。一名学生在拼读“pang”后,我适时地表扬他读得真准。其他学生见到读得准会得到教师的表扬,也纷纷举手要求朗读。我就请他们自己站起来读一读,在读的过程中及时纠正读音,直到他们读准为止。这样,学生学习的热情被点燃了,也就能更加积极地参与到朗读中。
  二、朗读课文中,加入手势,帮助学生体会感情
  学生们的情感很丰富,可往往是潜在的、内蕴的,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但如果一味地模仿教师朗读,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就会停留于表层,不能转化成内在的情感认知。因此,教师在指导朗读时,应该在范读的基础上,加入大量的手势语,变单一的读为模仿表演。
  如在教学《笋芽儿》时,我要求学生把自己当成笋芽儿,在朗读课文的过程中,配上适当的手势,边读边表演。“笋芽儿被叫醒了。她揉了揉眼睛,伸了伸懒腰,看看四周仍然一片漆黑,撒娇地说……”我边朗读课文,边做了“揉眼睛”“伸懒腰”“看看四周”的动作。学生觉得非常新奇,立即有了朗读的热情,跃跃欲试。在我的示范下,学生们兴致勃勃地开始进行表演性朗读了。“笋芽儿扭动着身子,一个劲儿地向上钻。”学生边读,边配上适当的手势,做出相应的动作。
  通过将手势带人課堂,学生朗读的兴趣大大提高,语感和理解能力也渐渐加强。在课堂上,我们不仅能听到学生们整齐响亮的朗读声,还可以看到学生那饱含激情的面容。
  三、阅读教学中,创设情境,组织学生表演课本剧
  低年级语文课文很多都是趣味性很强的故事,学生们读起来津津有味。我们要善于利用教学趣味性很强的文章,创设情境,为学生提供表演的舞台,让他们在表演中提高学习兴趣,锻炼朗读能力。
  如《开满鲜花的小路》是一篇趣味性很强的课文,在教学中,我们以课文为剧本,以课堂为舞台,布置学生分角色边朗读边表演。“谁愿意做鸭先生?谁想当一次兔姑娘啊?谁想做鹿先生?”我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动物头饰问学生。一看到那漂亮的头饰,学生们纷纷举手要求上台,连本来在溜号的学生也被吸引过来。表演的学生认真地演着,观看的学生也聚精会神地听着、看着、评论着。当兔姑娘和鹿先生“轻轻地、慢慢地”走过美丽的小路,那可爱的小脸上浮现出惊喜和赞美;当小路变得肮脏不堪时,学生“皱着眉头、捂着鼻子”,无不流露出厌恶的表情。通过表演朗读,学生迅速进入角色,体会到文章丰富的内涵,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以“动”制“动”,让学生在动静教学中感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让课堂40分钟变得生动而有趣,变“要我学语文”为“我要学语文”,从而让语文课像音乐课一样,真正为每一位学生所接受和喜爱。
其他文献
随着信息技术和通讯技术的迅速发展,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被广泛应用于教学当中,为传统的教学方法注入了生机和活力.阐述了微课的概念和特点,对微课在现代教育技术教学
从笔者多年教学经验来看,制约学生语文能力发展很大的因素,是学生的阅读量少,阅读的实践活动少,这些因素不利于学生见识的丰富,思维的开阔,语感的积淀。本文主要研究如何大力
周末,叮咚帶着当当去运动场踢足球,中间休息的时候,他们看见几个小朋友好像在一起分什么东西。
对主要因变量,按5年间3次以上的检查结果,分别计算每例对象SBP、DBP的血压变动值,前后的变化以升高或降低的数值(mmHg)表示.工作反应、紧张及应激的资料,用问卷法收集记录每
全科阅读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拓宽阅读广度,挖掘阅读深度,帮助学生更好地积累知识,提高素养。  阅读是现代社会全民化的行为,受到众多家长的高度重视,阅读对于民族的进步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尤其是小学生的阅读,更是教育的重中之重。那么,怎样进行全科阅读,学生的实践收获如何呢? 笔者根据自身日常教学经验,得出了以下几点认识:  一、激发阅读兴趣,有动力  阅读是儿童认识世界的窗口之一。全科阅读采用多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