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新,是作文的生命。作文如能在立意、构思、拟题等方面进行创新,就会受到读者的青睐,令人百看不厌。
一、立意出新
一篇文章是否有新意,主要取决于文章的立意。立意要有时代气息,要有自己独特的见解,要“言人之所欲言”,“言人之所未能言”。立意创新常用的方法有:
1、避“俗”。俗话说“老鼠过街,人人喊打”,老鼠在人们心中,似乎就是十恶不赦的东西。但一位学生在《我的“鼠缘”》一文中却描写了一群老鼠为了吃到缸里的油,它们爬到缸口上,后面一只衔着前面一只的尾巴,排成一长串,从缸口吊下去,前面的一只吃饱之后,再把第二只老鼠换下去。它们是多么富有合作精神啊!这样不落俗套的立意,使人耳目一新。
2、寻“异”。求异思维是一种可贵的思维品质,它常常开出特别艳丽的花朵。如,以“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这个成语故事为话题进行作文,大部分学生在文中阐述了毅力的重要性。也有的学生这样写:对于成功来说,光有毅力是不够的,还得有正确的方向。只有找准了方向后再发扬“铁杵磨成针”的精神,才有可能获得成功。还有的学生认为虽然功夫深,铁杵也未必能磨成针。即便付出努力了,也未必能成功。比如,运动场上有那么多运动员在比赛,在拼搏,但结果是残酷的,胜利只属于强者。像这样另辟蹊径,持之有据,言之成理,是值得肯定的。
3、求“深”。日常小事琐屑而繁杂,可很多的珍珠就埋藏其间,只要你拨开浮尘,就可以拾到一粒粒耀眼的珠子。如,一位学生写《心中筑起一道墙》,写众考生在监考不严的情况下纷纷作弊时,我依然诚实地答卷。文章没有止步于这一事件,而是进一步挖掘出“要保住心中的一方净土,就要筑起一道精神的墙”这一主题,立意深刻,令人深思。
二、构思求新
对于同样的作文材料,构思新就备受青睐。创新构思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达到:
1、烘云托月法。古时候有位皇帝,要所有的画师以“静”为主题画一张画。结果夺魁的画家画的是:一条急流而下的瀑布,瀑布旁一棵小树上有一个鸟巢,巢里有几只酣然入梦的小鸟。画师的高明之处,在于以瀑布之动衬托出小鸟之静。
写作过程中,有时避开正面描写,而从侧面对人或事物加以烘托,从而达到更好的效果。“春之精神写不出,以小草写之;山之精神写不出,以烟霞写之。”用小草和烟霞来表现春之神、山之韵,便是“烘云托月”方法的妙用。文章或变换角度,或侧面取景,或借此写彼,可以将要写的人物、事件表现得更加生动,摇曳多姿。
2、巧用抑扬法。明明要褒扬的,偏偏先给以贬抑;本来打算要贬抑的,却先予以褒扬。这种手法,称之为欲扬先抑或欲抑先扬。无论作者的目的是“扬”还是“抑”,主要方式都是通过强烈的对比,使文章陡转。激起读者心理上的波澜,使读者在扬与抑的对比中加深印象。
《荔枝蜜》一文就采用了欲扬先抑法,作者开始写对蜜蜂印象不好,后来认识到蜜蜂的可贵。作者由开始对蜜蜂的反感转变为对蜜蜂的赞美,并将它与勤劳的农民联系在一起,对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给予了高度赞扬。从中可以看出“扬”是作者真正的意图,“抑”是为下文的“扬”蓄势铺垫作对比的,以求通过对比,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欲抑先扬的写法正好与此相反,其意图在于表达贬意。
3、出人意料法。它的具体做法就是组织突变的故事情节,从而引起读者的惊奇感、意外感。莫泊桑的《项链》就是采用这种方法写的,小说结尾把出人意料的结果蕴涵在情理之中,慢起猛落,使情节柳暗花明,绝处逢生。
三、题目展新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俗话说:“花香蝶自来,题好一半文。”题目往往能展现文章的魅力,将文章的内容、观点、情感、思路传达给读者,使人一见钟情,兴趣陡增。
1、妙用辞格。妙用辞格拟题是根据特定的语言环境、文体和内容,灵活巧妙地运用比喻、拟人、夸张和对偶等修辞手法拟题。辞格的妙用能让题目美妙贴切,使文章锦上添花。如,以“成长”为话题作文,一个学生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拟了个《成长路上花香满径》的题目,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成长的快乐。
2、引用古诗。恰当引用古典诗词中的语句,一方面能点明观点,营造意境,同时也能展示学生的文学修养。如,赞扬人物晚年无私奉献精神之类的话题作文可拟《化作春泥更护花》。
3、巧用歌名。有一些经典歌曲,在人们的记忆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果能巧用歌名、歌词拟题,一定会给读者带来美的享受。如,以 “亲情”为话题作文时,可拟题为《常回家看看》《懂你》等。
“宝剑锋从磨砺出”,写出有新意的文章并非易事。要在掌握方法的基础上,大胆尝试,反复训练,相信一定能写出新颖别致的文章来。
一、立意出新
一篇文章是否有新意,主要取决于文章的立意。立意要有时代气息,要有自己独特的见解,要“言人之所欲言”,“言人之所未能言”。立意创新常用的方法有:
1、避“俗”。俗话说“老鼠过街,人人喊打”,老鼠在人们心中,似乎就是十恶不赦的东西。但一位学生在《我的“鼠缘”》一文中却描写了一群老鼠为了吃到缸里的油,它们爬到缸口上,后面一只衔着前面一只的尾巴,排成一长串,从缸口吊下去,前面的一只吃饱之后,再把第二只老鼠换下去。它们是多么富有合作精神啊!这样不落俗套的立意,使人耳目一新。
2、寻“异”。求异思维是一种可贵的思维品质,它常常开出特别艳丽的花朵。如,以“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这个成语故事为话题进行作文,大部分学生在文中阐述了毅力的重要性。也有的学生这样写:对于成功来说,光有毅力是不够的,还得有正确的方向。只有找准了方向后再发扬“铁杵磨成针”的精神,才有可能获得成功。还有的学生认为虽然功夫深,铁杵也未必能磨成针。即便付出努力了,也未必能成功。比如,运动场上有那么多运动员在比赛,在拼搏,但结果是残酷的,胜利只属于强者。像这样另辟蹊径,持之有据,言之成理,是值得肯定的。
3、求“深”。日常小事琐屑而繁杂,可很多的珍珠就埋藏其间,只要你拨开浮尘,就可以拾到一粒粒耀眼的珠子。如,一位学生写《心中筑起一道墙》,写众考生在监考不严的情况下纷纷作弊时,我依然诚实地答卷。文章没有止步于这一事件,而是进一步挖掘出“要保住心中的一方净土,就要筑起一道精神的墙”这一主题,立意深刻,令人深思。
二、构思求新
对于同样的作文材料,构思新就备受青睐。创新构思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达到:
1、烘云托月法。古时候有位皇帝,要所有的画师以“静”为主题画一张画。结果夺魁的画家画的是:一条急流而下的瀑布,瀑布旁一棵小树上有一个鸟巢,巢里有几只酣然入梦的小鸟。画师的高明之处,在于以瀑布之动衬托出小鸟之静。
写作过程中,有时避开正面描写,而从侧面对人或事物加以烘托,从而达到更好的效果。“春之精神写不出,以小草写之;山之精神写不出,以烟霞写之。”用小草和烟霞来表现春之神、山之韵,便是“烘云托月”方法的妙用。文章或变换角度,或侧面取景,或借此写彼,可以将要写的人物、事件表现得更加生动,摇曳多姿。
2、巧用抑扬法。明明要褒扬的,偏偏先给以贬抑;本来打算要贬抑的,却先予以褒扬。这种手法,称之为欲扬先抑或欲抑先扬。无论作者的目的是“扬”还是“抑”,主要方式都是通过强烈的对比,使文章陡转。激起读者心理上的波澜,使读者在扬与抑的对比中加深印象。
《荔枝蜜》一文就采用了欲扬先抑法,作者开始写对蜜蜂印象不好,后来认识到蜜蜂的可贵。作者由开始对蜜蜂的反感转变为对蜜蜂的赞美,并将它与勤劳的农民联系在一起,对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给予了高度赞扬。从中可以看出“扬”是作者真正的意图,“抑”是为下文的“扬”蓄势铺垫作对比的,以求通过对比,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欲抑先扬的写法正好与此相反,其意图在于表达贬意。
3、出人意料法。它的具体做法就是组织突变的故事情节,从而引起读者的惊奇感、意外感。莫泊桑的《项链》就是采用这种方法写的,小说结尾把出人意料的结果蕴涵在情理之中,慢起猛落,使情节柳暗花明,绝处逢生。
三、题目展新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俗话说:“花香蝶自来,题好一半文。”题目往往能展现文章的魅力,将文章的内容、观点、情感、思路传达给读者,使人一见钟情,兴趣陡增。
1、妙用辞格。妙用辞格拟题是根据特定的语言环境、文体和内容,灵活巧妙地运用比喻、拟人、夸张和对偶等修辞手法拟题。辞格的妙用能让题目美妙贴切,使文章锦上添花。如,以“成长”为话题作文,一个学生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拟了个《成长路上花香满径》的题目,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成长的快乐。
2、引用古诗。恰当引用古典诗词中的语句,一方面能点明观点,营造意境,同时也能展示学生的文学修养。如,赞扬人物晚年无私奉献精神之类的话题作文可拟《化作春泥更护花》。
3、巧用歌名。有一些经典歌曲,在人们的记忆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果能巧用歌名、歌词拟题,一定会给读者带来美的享受。如,以 “亲情”为话题作文时,可拟题为《常回家看看》《懂你》等。
“宝剑锋从磨砺出”,写出有新意的文章并非易事。要在掌握方法的基础上,大胆尝试,反复训练,相信一定能写出新颖别致的文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