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唱生命的同一首歌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jq5296328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缘由聚焦]
  
  看中央电视台的“同一首歌”,常常被感动着。特别是每期节目的最后,不同歌星分别演绎的《同一首歌》更是令人回味无穷。他们敞开各自的歌喉,怀揣不同的心境,展示各自的技艺,演绎着相同的旋律,抒发着相同的情感,传递着相同的呼唤。由此想到,我们的语文课堂,不也是在唱着“同一首歌”吗?——不一样的教师、不一样的设计、不一样的对话,留给我们的是一样的震撼人心的语文本体价值追求和精神享受。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窦桂梅、王崧舟执教《圆明园的毁灭》一课,为我们诠释了语文教学的新理念。细细品读他们的课堂实录,慢慢盘点他们的课堂教学,好似在品尝各具风味的美食大餐,汲取着各种不同的营养。今天我把他们相同教学内容(2—4自然段)的精彩片断记录下来,用“同一首歌”这一形式展示出来,以飨同行。
  
  于永正:在导读中眷注生命
  
  师:请告诉我,为什么英法联军毁了一座圆明园,就激起我们那么大的恨,那么大的怒?读课文第二、三、四自然段,用一句话回答问题,边读边做记号。会读书的人能把三段话读成一句话。这三个自然段,总起来写了什么?
  师:为什么英法联军毁了一座圆明园,就激起我们那么大的恨?
  生:因为它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师:书读懂了一半。
  生:因为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而且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板书:不但……而且……)
  师:看黑板,这就是第二、三、四自然段告诉我们的。它不但建筑宏伟,而且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所以它的毁灭,使每一个中国人痛心,是一个中国人都会对英法联军、对当时腐败无能的满清政府痛恨。读一读,告诉我,课文哪几个部分写的是建筑宏伟。谁来读?请你读。
  师:停。大家想象一下,它由有三个大园组成。大家一起读,它由哪三个大园组成?
  师:停。想象这三个大园周围有许多小园,这就叫什么?
  生:众星拱月。
  师:这一段主要写圆明园的什么?
  生:圆明园的地理位置。
  师:还可以怎么说?
  生:圆明园由三个大园和三个小园组成。
  师:继续读。
  师:这两节重点介绍了圆明园的建筑宏伟,里面用了两个“有……也有……”。谁站起来把第三自然段读一读?
  师:同学们,如果圆明园现在还完好地保存着,你会以一种怎样的心情去读第二、三自然段?
  生:我会以十分自豪、十分高兴的语气去读。
  师:请你以自豪的语气把第三自然段读一读,注意把自豪的语气读出来。开始读。
  师:我发现这位同学的表情特别好,真是非常自豪。请你也站起来读。
  师:真好。可惜圆明园被英法联军毁灭了,让我们记住这一天——1860年10月6日。把书拿起来,再次读这一段,把我们的恨、怒读出来,读——
  师:我发现每位同学的表情都在告诉我,你们的心中燃烧着恨。如果圆明园的文物还完好无损地放在那儿,我们应该以怎样的心情读第四自然段?
  师:最后一句再读一遍。
  师:很好。齐读——
  师:如果它完好无损地保存着,我们每个中国人现在看了该是多么自豪。可惜,它被英法联军掠走了、搬走了、毁掉了。让我们记住这一天,1860年10月6日,这是中国人民的国耻。
  拿好书读——
  师:让我们永远记住中华民族的奇耻大辱。
  
  [赏析]于老师以读代讲,把读书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激活学生原有知识和经验,促进学生对课文的感悟和对语言的积累,激发学生的情感,进而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阅读潜能,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对文中内涵深刻的句段,于老师指导学生反复朗读,用极富感染力的语言把学生带进文本,让学生的情感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在绵绵不绝的情感中,学生一次又一次深情朗读,一次又一次地受到心灵的激荡。“如果圆明园现在还完好地保存着,你会以一种怎样的心情去读第二、三自然段”、“如果圆明园的文物还完好无损地放在那儿,我们应该以怎样的心情读第四自然段”,于老师像一位导演,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教材、掌握教材,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让学生自始至终读书,在一遍一遍的读书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窦桂梅:在超越中丰富生命
  
  师:昔日的圆明园究竟有些什么,才使我们说它有不可估量的价值?让我们结合课文第二、三、四自然段去看一看。
  生:读了第二至第四自然段,我体会到圆明园当时辉煌的景象。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教师表扬该生汇报时会用连接词表达,并板书“有……也有……”)
  生:还有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景物,如蓬莱瑶台、武陵春色。(板书“有……也有……还有
  生: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板书“不仅有……还有……”)
  生: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特别珍贵的历史文物。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名人书画,各种奇珍异宝。(教师及时表扬该同学会用“不但……还”、“上自……下至”作介绍)
  师:从先秦到清朝大约有多少的时间?
  生:我估计怎么也得有2000多年吧。
  师:你很会说话,“2000多年”的“多”就要多出好几百年,从先秦开始,经历秦、汉、隋、唐、宋、元、明、清,大约是2400年左右的时间。同学们,就应该这样,当你对所估计的时间拿不准的时候,就用上“左右”、“多一点”等一类词,这样可以使你的语言更准确。
  生:2000多年的时间啊,想想这里会有多少名人字画和奇珍异宝!(学生交流搜集的材料)
  师:有谁查过资料,知道圆明园面积有多大吗?
  生:好像5200多亩,应该是500多公顷吧。
  师:据老师了解占地面积有458.9公顷。一公顷有多少平方米,大家会算,我们就来估算一下:我们的教室大约120平方米,看看圆明园相当于多少个这么大的教室?
  (学生七嘴八舌猜测:有的说起码有800个,也有的说有9000个这么大)
  师:是的,圆明园的面积相当于1万多个这么大的教室(学生发出感慨),可见圆明园有多大。你想一想,这么大的面积,由这些大园以及小园众星拱月般地环绕在圆明园周围,是怎样的景观。
  师:圆明园里所拥有的珠宝用一个词来概括那就是——
  生:(依次说出)应有尽有、不计其数、成千上万、数不胜数……
  生:所以我们说“圆明园不愧是举世闻名的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让全体学生读这句话)
  师:那好,请回过头来再读课文。用你的朗读来告诉我们,它的确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指导学生用介绍的语气来读,教师适时示范。学生读出各自的“真是奇迹”、“很自豪”、“骄傲”的语气,读出了自己的感受)
  师:好啊,那让我们再走进去欣赏。
  生:圆明园中有“观澜堂”、有“君子轩”,还有“关帝庙”。不仅有“映水兰香”,还有“南屏晚钟”。   师:圆明园内的景观很多,课文中只列举一两个。下面我们只选其中的20处景观,请大家读一读:正大光明、天然图画、上下天光、杏花春馆、坦坦荡荡、长春仙馆、万方安和、武陵春色、山高水长、月地云居、汇芳书院、映水兰香、北远山村、西峰秀色、四宜书屋、平湖秋月、蓬莱瑶台、别有洞天、坐石临流、曲院风荷、洞天深处。
  师:同学们想一想,光读这20景就这么长时间,如果一景一景地参观得需要多少天啊!
  师:下面,我们就到三处风景名胜参观参观。你可以选择一处说说感受。(出示“蓬莱瑶台”、“雷峰夕照”、“平湖秋月”三幅图画)
  生:“雷峰夕照”中的雷峰塔真高,直冲晚霞,真壮观啊。
  师:这美丽迷人的景色只是圆明园的冰山一角!法国大作家雨果眼中的圆明园是怎样的呢?(教师拿出雨果写的文章,有选择地读一读)
  师:难怪书中概括到——
  生: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师:现在,回过头来再读课文,让我们一起和你陶醉在这恍若月宫的圆明园中。(朗读课文2—4段)
  师:面对人间奇迹,你心中一定升腾起一种情感,正如雨果形容的那样——“虽然是皇家园林,可是岁月创造的一切最终都是属于人类的。”所以,此刻在你心中,圆明园拥有的是什么?
  生:我想是结晶。(学生也有说智慧、创造等)
  (在互相讨论中,再经老师的引导,学生脱口而出文化)
  师:对,是文化!而且是不可估量的祖国文化!(回扣“不可估量”)请理直气壮地告诉自己以及天下所有人——圆明园的价值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
  
  [赏析]窦老师紧紧围绕“昔日的圆明园究竟有些什么,才使我们说它有不可估量的价值”这一主题,充分挖掘可利用的教学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方法和策略,让学生入境学习。通过对文本语言的推敲、感悟、反思,学生感受到文本主题的内涵和语言的魅力。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走进广阔的语文天地,进行主题阅读的拓展(超越教材)和相关的语文实践,如引人名人字画和奇珍异宝、补充圆明园20处景观并选3处说感受、补充雨果的文章以及圆明园占地面积等相关资料,以丰富学生的积累,扩大学生的视野,在重视过程的生成中,真正实现主题意义的开放的有效建构。纵观其教学,精妙之处在于教学内容密度高、容量大、综合性强,学生所学层次分明、立体丰满,既有信息的获取,又有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还有价值观的树立,更有语文素养的逐步形成和发展。这样的课堂,在对文本的解读中超越、整合,在整合中生发提炼,母语文化在课程资源的不断补充和融合中,渗透并丰盈学生的生命。
  
  王崧舟:在开放引导中享受生命
  
  师:快速读中间部分,你对咱们的圆明园又知道些什么呢?
  我知道圆明园本来是一个金碧辉煌的园林。
  师:你找到了金碧辉煌,还有没有别的词来形容圆明园?
  生:举世闻名。
  生:万园之园。
  师:全世界都知道在中国有一个万园之园——圆明园。再找一找,圆明园凭什么成为万园之园。
  生:凭宏伟的建筑。
  生:还凭奇珍异宝。
  师:找到写宏伟建筑的那一段话,边读边看边找,这一段写圆明园的建筑景观一共写了几个“有”?
  生:7个“有”字。
  师:写圆内景观,作者写了7个“有”,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景物多,价值连城。
  生:全国各地有特点的景物都集中在这里了,这儿好似个聚宝盆。
  师:王老师要问,要写尽圆明园的全部建筑和景观,还要用上多少个“有”?依据在哪里?
  生:无数个。
  生:我从文中的省略号体会到园内景物数之不尽。
  生:从“仅……还有……”体会到多。
  生:我从“各地名胜”这里体会到无数。
  生:还有一个“等”字。
  师:一方小小的天地,容纳了世界上所有的美景,这就是圆明园,这就是万园之园的圆明园。课件出示:“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师:谁愿意来读一读?把大家带到圆明园里去。(学生读)在这样的圆明园里漫步,你还想出来吗?我估计也不会有人想出来了,因为它的确太迷人了。请你带着这样的感觉再读一读。
  师:听着他的朗读,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里面的奇珍异宝。
  生:我仿佛看到了世界。祖国太伟大了!
  师:(出示连续图片)请你带着这种感觉读一读,再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一座万园之园。(学生读)陶醉了吗?好,让我们一起来读这一段话。
  师:同学们,当你们读到、看到的一切早已不复存在,早已化为灰烬、烟消云散了。请你再自由快速地默读课文,想一想:对咱们的圆明园你还想知道些什么。
  生:谁设计的?这么大的一个圆明园要造多少年呀?
  生:英法联军为什么要如此破坏?怎么没有一点同情心呢?
  师:什么是强盗?强盗来了,会有同情心吗?
  生:老师,强盗来了,我们的政府在干什么?我们的军队在干什么?都到哪里去了呢?
  师:我搜集了一份资料——《圆明园之最》,读了以后,你心中的疑惑会有答案,我相信你也一定会被它深深地震撼。
  师:读完这则短短的材料,你的心被震撼了吗?是什么让你震撼?
  生:我被圆明园的大震撼了。640个足球场,这是多么巨大的园林呀!
  生:园内藏着不计其数的珍宝,每一样都价值连城。我被这个震撼了。
  [赏析]王老师以“圆明园凭什么成为万园之园”这个覆盖面广、穿透力强、思维容量大的生成性问题引导学生自读感悟。当学生从面上罗列了几方面原因以后,王老师从点上深入引导:要写尽圆明园的全部建筑和景观,还要用上多少个“有”,依据在哪里,以此引领学生潜心会文,在与文本的对话中生成有价值的知识、思维和情感。进而王老师又匠心独运,以“漫步园内,宛如……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为信息焦点,通过情境朗读、体验品味引发联想:“听着他的朗读,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如此生发,不仅是对上文7个“有”字所描述内容的融合,更是对下文教学的引领:“同学们,当你们读到、看到的一切早已不复存在,早已化为灰烬、烟消云散了。请你再自由快速地默读课文,想一想:对咱们的圆明园你还想知道些什么。”王老师这一问,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更深广的领地,个性化疑惑由此生成,随之而来的是新一轮自读感悟的语文实践。这样的课堂,在学生自读感悟的基础上,有的放矢,开放引导,不仅让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更深入,还使他们的语言得到发展,更使他们的情感得到宣泄,体验到生命激荡的本真。
  读了三位特级教师的精彩课堂片断,心潮为之澎湃。大师无愧为大师,他们的课无不闪耀着思想的光辉、人性的光辉、个性的光辉、中华民族语言的光辉、学生全面发展成长的光辉。激动之余我冷静思考:他们个性飞扬的课堂,共同告诉我们一些什么?缘于成功的元素又有哪些?于永正老师说过:思索和实践是成功的双翼。我想,三位老师之所以成为名师、大师,他们的课堂之所以闪烁出智慧的灵光,激荡着生命的灵性,正是因为不断地思索、不断地实践,才使他们具有深刻的内涵和浑厚的力量,才让我们感到震撼、鼓舞并为之仰慕。王崧舟老师常用一句话勉励教师: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窦桂梅老师在她的《读书笔记》中写道:追求就是积极行动不断向更高的目标挺进。是呀,正因为读书,读万卷书,才有了不断思索和实践的不竭的源泉;正因为追求,永恒的追求,才有了不断思索和实践的高远目标;也正因为思索和实践,不懈地思索和实践,才有了高唱生命之歌的激情喷薄和精彩飞扬。
其他文献
设计理念    生活处处皆语文。通过六年的学习生活,学生无论在思想上还是学业上都有了一定的长进,同学间、师生间彼此产生了较深厚的感情。在毕业前夕,围绕“毕业”这一主题,开展综合性的语文主题活动,不但符合学生学习心理和生活实际,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激活学生内心深处的情感,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活动准备    1.教师事先准备毕业赠言录音带,录下部分毕业赠言。  2.分小组搜集送别诗
期刊
最近读到《教师博览》的一篇文章——《70分与90分的差距》,深有感触,现节录有关部分并加以说明:  新学期虽刚刚开始,不少家长就感到有些困惑。同一所学校,同一个教室,同一位老师,上同一堂课,甚至做同样的作业,为什么自己的孩子70分,人家的孩子90分?北京四中的特级教师刘坤指出,70分与90分,并不是一个简单的20分的差距,而是表现出学生在学习水平上带有本质性因素的差异。而这一差异源于他们在“第三次
期刊
《小池塘》太美了!作者用童话的笔法,诗化的语言,描绘出充满童趣和诗意的风景画,赋予静态的池塘以动感和生命。面对它,就像面对一个熟睡的婴儿,忍不住想去亲亲他(她)的小脸,摸摸他(她)的小手。这样纯真的美该如何呈现给学生呢?
期刊
3000学生将妈妈“妖魔化”     武汉市最近举行了“楚才杯”国际中小学作文比赛,小学五年级作文题是“给我一点时间”。在4200份考卷中,超过70%的孩子,也就是3000多个孩子选择了一个共同的题材——被妈妈逼着整天“培优”,学习压力大,期望妈妈给自己一点时间。  孩子们被妈妈逼着赶场“培优”,参加奥赛、练琴学画,做着永远也做不完的练习题。在这些孩子的笔下,妈妈是“会计师”,计算好了他们的每一
期刊
在落实国家语文课程标准的实践中,新语文教材应运而生,方兴未艾,为课改开辟了通途。全面理解、创造性使用新语文教材直接影响着新教材的实验,因此,我们需要树立新的语文教材观。  一、看重教材  我们经常说:教书育人。它有两层意思:一层是从教书目的而言,教书要育人,不做教书匠;另一层是从育人途径而言,育人要教书,在教书中育人,不做空谈者。因此,必须看重教材。
期刊
人教版国标本一年级下册教材采用了单元主题的编排方式。《识字1》是以“多彩的春天”为主题的第一组教材中的第一篇“看图学词识字”。8个四字词语,写的都是春天的典型事物和景象:“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总写春天给人的感受,“柳绿花红”、“莺歌燕舞”、“冰雪融化”、“泉水丁冬”、“百花齐放”、“百鸟争鸣”则从视觉和听觉的角度具体描绘出春天的美丽。8个词语排列整齐,合辙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
期刊
去年,笔者听了一堂公开课《春雨》,不禁为教师的课程资源开发意识叫好。  [片断一]  师:多美的春雨!古往今来,许多文人墨客面对绵绵春雨,联想翩翩,写下了许多不朽之作,我们来欣赏一下:  (媒体出示有关描写春雨的文章、诗句、歌曲、绘画)
期刊
《春天里的发现》是人教版国标本二年级下册的一篇口语交际课文文章的教学目的是引导学生细心观察,感受春天的美丽;让学生学会展开想象,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描绘春天,赞美春天,培养交际能力,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我先后两次上这篇课文,理念不同、方法不同,教学效果也不同。
期刊
一、读悟比较,发现韵律美  师:自开展诗文背诵大赛活动以来,很多同学都积累了一首首脍炙人口的好诗,谁能给大家背诵自己最喜欢的一首诗?  众生背诵《早发白帝城》、《从军行》、《竹枝词》、《饮湖上初晴后雨》……  师:同学们积累得真多,背诵得趣味盎然;看来大家都很喜欢学习古诗。今天我们要新接触与古诗体裁相似的词。(板书)
期刊
[教材简介]  人教版第六册《一束鲜花》一文讲述了“我”与朋友外出度假,途中正准备让花店代送鲜花祝贺母亲生日,巧遇一个小男孩。小男孩为去世母亲过生日献鲜花的事感动了“我”,让“我”改变主意,决定亲自给母亲送花这样一个亲情的故事。  文中写到:当“我”看见小男孩正在一座坟墓前为去世母亲献花时的心理活动——“‘他的妈妈去世了?’我心里仿佛被什么东西刺了一下。”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学生、文本之间展开了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