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日常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离不开听说,听说是一种相当重要的交际手段。《新语文课程标准(普通高中)》中明确指出:“要增强人际交往能力,在口语交际中树立自信……善于倾听,敏捷应对。能根据不同的交际场合和交际目的,恰当地进行表达。”但是在目前的教学中,听说训练却往往处于虚置状态,许多学生在表达能力、交际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等方面都存在着严重缺陷,有的学生甚至连一句完整的话都说不好。现代社会,重交际,重口才,在处处充满竞争的环境中,木讷而不善交际的人将会处于劣势。因此,作为语文教师应警醒起来,意识到自己的责任,担负起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听说能力的重任。
一、教师应注重培养个人的口才
在听说教学活动中,教师的口才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对学生来讲,主持人、播音员距离他们太遥远,而且既然是主持人、播音员,口才好似乎是理所应当的,对学生的内心触动不大,可教师却是生活在他们身边的人,亲切而真实。教师良好的口才往往能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他们会感到如果自己努力模仿、练习,也会像老师那样的。因此,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一定要重视自身的语言修养。提高自己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
二、采用多种方式,激发学生“说”的兴趣
在老师的积极指导下,合理利用课堂空间,为学生提供“说”的时空,创造“说”的机会,激发“说”的兴趣,提高“说”的实效。为了让学生充满自信心,敢于张口说话,我在教学中开展了“课前三分钟演讲”活动。在第一轮演讲活动中,由学生自己找适合自己演讲的稿子,当然自己写的最好。由于准备时间较充足,稿件较为熟悉,他们在演讲中都发挥了较好的水平。老师再针对演讲中存在的语速过快、语调单一、表情过于拘谨等问题进行纠正。在第二轮演讲活动中,采用同学自己出题,由抽签决定所讲题目的方法,加大了演讲的难度,但同时也大大调动了同学们的积极性。学生们出的题目丰富多彩:有成语连缀、情境对话、对身边的事件发表自己的看法、用规定的时间、地点、人物等通过想象、联想自编故事等多种题型。在锻炼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还丰富了联想和想象,学会运用大量的成语,并且还练习了几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真是一举多得。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那就是活动周期较长,一个人要将近一个学期才能轮上一次。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又加入了辩论这一形式。在老师的启发引导下,由学生选择带有争议性、富有启发性的问题进行辩论,如“好酒也怕巷子深”、“情商和智商对于一个人的成材究竟哪一个更重要”等耐人寻味的论题。这样一来,每次辩论全班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并据理力争,极大地提高了每个人的应变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积极为学生提供“说”的空间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凡属养成习惯的事项,光反复讲未必管用,一句老话,要能游泳必须下水,因此,教师的任务就是用切实有效的方法引导学生下水,练成游泳的本领”,因此我在教学活动中重视让学生亲自去体验,去感受,去发现,去创造,积极为学生提供“说”的空间,使学生从中获得乐趣,获得信心,获得成功,受到教育。
在讲析课文时,我并不急于引导学生去分析,更不急于将现成的答案“塞”给学生,而是让学生在感受、体味之后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见解,大家互相讨论,在讨论中自己得出结论。当学生自己充分“品尝了这盘美味”之后,他才有兴趣、有理由说出“好吃”与否,究竟怎样“好吃”,才能为其所吸引,才能在不远的将来做出更精美的“佳肴”。如:在学习《廉颇蔺相如列传》一课时,同学们正在评析蔺相如的高贵品质,这时一位同学站起来,发表了他自己的看法,他说:“我更欣赏缪贤,如果没有缪贤的大力举荐,任人唯贤,相如不过是一个社会地位低微的‘舍人’,哪来以后的屡建大功,‘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呢?”独到的见解得到了同学们的热烈掌声。
另外,老师还要善于在不疑处激疑,善于发现问题,将学生们推到矛盾的情境中去展开讨论,将课堂真正还给学生。这样不仅提高了同学们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还带动了思维能力的发展。学生在一篇题为《语文“懒”老师》的日记中写道:“来到二中不到一年的时间,我对语文课产生了极大的兴趣。老师鼓励我们勇于思考,敢于提出不同的见解,并欢迎我们与老师辩论,又让同学自己讲评作文,老师的事是越来越少,她可真是够,懒’的……一件件提议被不断推出,方法也越来越适合我们,慢慢地课堂气氛变得活跃起来了,越来越多的人被这种特殊的方式吸引了,大家争先恐后地发表自己的见解,我真为有这样一位‘懒’老师而高兴,希望她能继续‘懒’下去,做一位教无定式的老师,我也努力去做一名学无定法的学生。”
四、加强朗读训练,提高“说”的技巧
朗读,是口语表达训练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通过朗读,可以有效地培养对语言、词汇细致入微的体味能力,以及确立口语表达最佳形式的自我鉴别能力。因此,要想真正提高语文水平,就不能忽视朗读训练的作用。尤其是我们的课文大多是文质兼美、历久不衰的佳作,学生要进入文章角色,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就必须通过朗读,才能体会出文章美的意味,去充分体味语言文字的魅力,才能在不知不觉中提高自己“说”的技巧。
总之,要想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我们就必须转变教学观念,在教学中时时处处让学生成为真正的主人。我坚信:只要坚持不懈地为学生营造更加浓厚的“说”的氛围,不断强化“说”的训练,就一定能够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来。
一、教师应注重培养个人的口才
在听说教学活动中,教师的口才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对学生来讲,主持人、播音员距离他们太遥远,而且既然是主持人、播音员,口才好似乎是理所应当的,对学生的内心触动不大,可教师却是生活在他们身边的人,亲切而真实。教师良好的口才往往能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他们会感到如果自己努力模仿、练习,也会像老师那样的。因此,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一定要重视自身的语言修养。提高自己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
二、采用多种方式,激发学生“说”的兴趣
在老师的积极指导下,合理利用课堂空间,为学生提供“说”的时空,创造“说”的机会,激发“说”的兴趣,提高“说”的实效。为了让学生充满自信心,敢于张口说话,我在教学中开展了“课前三分钟演讲”活动。在第一轮演讲活动中,由学生自己找适合自己演讲的稿子,当然自己写的最好。由于准备时间较充足,稿件较为熟悉,他们在演讲中都发挥了较好的水平。老师再针对演讲中存在的语速过快、语调单一、表情过于拘谨等问题进行纠正。在第二轮演讲活动中,采用同学自己出题,由抽签决定所讲题目的方法,加大了演讲的难度,但同时也大大调动了同学们的积极性。学生们出的题目丰富多彩:有成语连缀、情境对话、对身边的事件发表自己的看法、用规定的时间、地点、人物等通过想象、联想自编故事等多种题型。在锻炼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还丰富了联想和想象,学会运用大量的成语,并且还练习了几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真是一举多得。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那就是活动周期较长,一个人要将近一个学期才能轮上一次。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又加入了辩论这一形式。在老师的启发引导下,由学生选择带有争议性、富有启发性的问题进行辩论,如“好酒也怕巷子深”、“情商和智商对于一个人的成材究竟哪一个更重要”等耐人寻味的论题。这样一来,每次辩论全班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并据理力争,极大地提高了每个人的应变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积极为学生提供“说”的空间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凡属养成习惯的事项,光反复讲未必管用,一句老话,要能游泳必须下水,因此,教师的任务就是用切实有效的方法引导学生下水,练成游泳的本领”,因此我在教学活动中重视让学生亲自去体验,去感受,去发现,去创造,积极为学生提供“说”的空间,使学生从中获得乐趣,获得信心,获得成功,受到教育。
在讲析课文时,我并不急于引导学生去分析,更不急于将现成的答案“塞”给学生,而是让学生在感受、体味之后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见解,大家互相讨论,在讨论中自己得出结论。当学生自己充分“品尝了这盘美味”之后,他才有兴趣、有理由说出“好吃”与否,究竟怎样“好吃”,才能为其所吸引,才能在不远的将来做出更精美的“佳肴”。如:在学习《廉颇蔺相如列传》一课时,同学们正在评析蔺相如的高贵品质,这时一位同学站起来,发表了他自己的看法,他说:“我更欣赏缪贤,如果没有缪贤的大力举荐,任人唯贤,相如不过是一个社会地位低微的‘舍人’,哪来以后的屡建大功,‘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呢?”独到的见解得到了同学们的热烈掌声。
另外,老师还要善于在不疑处激疑,善于发现问题,将学生们推到矛盾的情境中去展开讨论,将课堂真正还给学生。这样不仅提高了同学们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还带动了思维能力的发展。学生在一篇题为《语文“懒”老师》的日记中写道:“来到二中不到一年的时间,我对语文课产生了极大的兴趣。老师鼓励我们勇于思考,敢于提出不同的见解,并欢迎我们与老师辩论,又让同学自己讲评作文,老师的事是越来越少,她可真是够,懒’的……一件件提议被不断推出,方法也越来越适合我们,慢慢地课堂气氛变得活跃起来了,越来越多的人被这种特殊的方式吸引了,大家争先恐后地发表自己的见解,我真为有这样一位‘懒’老师而高兴,希望她能继续‘懒’下去,做一位教无定式的老师,我也努力去做一名学无定法的学生。”
四、加强朗读训练,提高“说”的技巧
朗读,是口语表达训练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通过朗读,可以有效地培养对语言、词汇细致入微的体味能力,以及确立口语表达最佳形式的自我鉴别能力。因此,要想真正提高语文水平,就不能忽视朗读训练的作用。尤其是我们的课文大多是文质兼美、历久不衰的佳作,学生要进入文章角色,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就必须通过朗读,才能体会出文章美的意味,去充分体味语言文字的魅力,才能在不知不觉中提高自己“说”的技巧。
总之,要想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我们就必须转变教学观念,在教学中时时处处让学生成为真正的主人。我坚信:只要坚持不懈地为学生营造更加浓厚的“说”的氛围,不断强化“说”的训练,就一定能够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