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性德育课程下中职护理生职业道德的培养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ctor5305059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护理职业是一项保护生命、减轻痛苦、增进健康的职业,护士能担当起呵护人类生命、促进健康的重大使命,离不开护理职业教育。对护理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既是培养合格护理人才的需要,又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但在职业学校,学生素质水平参差不齐,采用显性教育方式效果不佳,因此要利用好隐性德育课程培养中职护理生的职业道德。
  关键词: 隐性德育课程 中职护理生 职业道德
  和谐的医患关系是构建和谐社会所必需的,而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要求医护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对于未来走上护理工作岗位的中职护理生加强职业道德培养显得尤为重要。长期以来,我国的德育工作往往以正面灌输知识为主,但在职业学校,学生素质水平参差不齐,对于课堂教学无论是兴趣激发、提问还是任务驱动等都无法听进去,生活习惯、学习习惯不佳、逆反心理很强,教师采用显性教育方式无法达到预期效果。而在世界上其他国家往往选择学生的无意识作为德育过程的开端,从而使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老师的影响。因此,我们要借鉴国外德育教育方法充分地利用隐性德育课程,培养中职护理生的职业道德。
  美国教育社会学家杰克逊在其专著《班级生活》中首次提出隐性课程的概念。美国学者柯尔伯格认为唯一综合的考虑隐性课程的方法就是把它看成道德教育。隐性德育课程指广泛存在于课堂内外、学校内外,通过校园环境等物质形态、校园文化活动等精神形态、学校规章制度等制度形态无时无刻不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受教育者无意识、潜在、心理反應发生作用的德育因素。
  一、充分挖掘课堂教学中的隐性德育,培养护理生的高尚职业道德情操
  1.发挥德育显性课程本身隐含的隐性教育因素
  德育学科教师自身的道德认识、言行举止、教学态度等对学生有潜在的影响。教师在学生的心目中是一面生活的镜子,从这面镜子中学生看到生活中的是非、善恶、美丑。教育家孙敬修说:“孩子的眼睛像摄像机,耳朵像录音机,他们睁大眼睛时时处处在注视着,摄取着发生在身边的一切,并且在自己的心中留下色彩的痕迹或是灿烂的火花或是晦暗的阴影。”可见,教师在教育实践中应时时处处体现对学生的爱。尤其受教育者是护理生,因为病人不仅需要从护士那得到医疗技术服务和生活的照料,还需要从护士那里得到尊重和爱护,当护理生在老师那学会尊重与爱,工作以后自然会把这种尊重与爱带给病人。
  2.开设活动课程
  要开设更贴近现实生活的、符合学生的兴趣和愿望,让学生进入生活情境的活动课程。护理工作是辛勤繁重的,责任重大的,在校生可能还没有这样的体会。当课堂教学中开展职业素质演讲辩论赛、职业生涯设计大赛等活动、模拟情境遇到两难问题时,是否能抵制利己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诱惑,学生作为主体因素参与到活动中,对于活动的组织理念、活动的组织策略、活动中参与者的体悟等都对学生职业道德修养和职业素质的提高有很大帮助。
  3.其他学科中隐含的隐性德育教育因素
  卫生职业学校护理专业可根据护理的专业特点开设的护理礼仪、人际沟通、护理心理学、健康评估等课程有助于学生丰厚人文底,对职业观点的形成、职业情感的激发、职业形象的树立都有影响。语文学科中对语言的表达能力要求对于护士来说是相当重要的,医患矛盾中最主要的就是医护人员与患者语言沟通的矛盾。美好语言对患者可产生积极作用,会改变病人的心理状况,对疾病的治疗、修养、转归和康复都有帮助;从物理学科化学学科等理科中学习科学家的治学态度;从护理学基础、妇产护理、儿科护理等专业课中感受南丁格尔的护理学精神。
  二、优化校园物质文化环境,培养护理生职业道德情感
  我校的校训是“弘德弘医,笃知笃行”,校园总体设计理念为卫生十字与中国太极的巧妙结合,既尊重传统又联系现代,一条极富变化的思源路,连接所有功能区,温馨的色彩,体现卫校年轻女生多的特色。校园的物质环境对学生的影响是多样的,有助于学生思想道德的发展。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我校组建了多种校园社团活动,像吉他社、音乐社、舞蹈社、跆拳道社等,最有特色的是我校的礼仪社。学校每年组织的迎新生晚会、“5.12”护士节晚会、元旦晚会等大型活动开展,既符合职校生的特点,又营造了“开放明快清新活泼”的文化氛围。尤其是护理生,社会对其外在形象、仪容仪表、举止风度要求较高。形式多样的社团活动对护理生的形象、气质、风度都有积极意义,这种文化浸润是职业意识的培养,也是职业情感的激发,高尚人格的养成。
  三、严格执行学校制度,培养护理生职业道德行为规范
  学校制度是制度形态隐性德育课程的载体。学校的规章制度、守则等通常以隐蔽的方式对学生产生德育功效。学校制度为学生成长、学习、生活提供了有序合理的学校环境,能够公正实现和保证个体的权益,引领良好的道德风尚。相比道德而言,制度更能维护社会秩序,规范人们的行为,学生通过感知、记忆,思考践履学校为成员提供的行为规范,从而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因此,利用学校制度中的隐性德育课程,有助于培养护理生的职业道德行为规范。
  四、结语
  中职护理生是未来基层医院护理人员的主要构成者,我校一直在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以培养综合素质较高的护理人员,而职业道德培养无疑是最重要的教育。尤其是现代医学程序对护理人员的道德水平和医护技术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护士人员道德水平,直接影响到病人的切身利益和身心健康。要培养护士高尚的职业道德,必须充分发挥隐性德育课程的作用,为社会培养输送大批合格的白衣天使。
  参考文献:
  [1]叶发钦.隐性德育课程与中学生和谐人格的塑造.教学与管理,2011(7).
  [2]陈卫红.职业学校开展潜性课程实践的设想.江苏教育学院学报,2010(4).
其他文献
摘 要: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改变传统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模式是初中生物教学面临的重点课题之一。教师在不断创新的教学理念指导下,营造有利于发挥学生主体意识的教育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在生物课堂进行教学与科学研究结合的尝试。强化阶段与长远教学目标管理的有机统一和分解工作,以培养学习兴趣为基础,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意识,最终实现有益于素质教育发展的生物教学目标。  关键词: 初中生物教学
期刊
摘 要: 当前,职校学校生物教学普遍存在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发展”的现象,与“以服务为宗旨的、以就业为导向”的指导思想不符。要培养具有动手操作能力应用型人才,就要不断研究职业学校生物学教学方法,改进教学模式,探究生物教学改革,努力打造职业学校的教学特色,与市场接轨,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为本位,创新课堂教学,不断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及生产实际中应用能力,为学生以开放后就业及创业奠定基础。  关键词
期刊
摘 要: 在病理生理学实验教学中有一些常见的问题,为了更好地解决问题,提高实验教学质量,要求实验教师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和训练学生基本实验操作技能为教学基础,根据不同专业选择不同层次的实验内容,适当地加入综合性、创新性的实验,并克服实验课时相对不足的困难,师生配合共同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  关键词: 病理生理学 实验教学 基本操作技能 综合性创新性实验  病理生理学是一门基础医学的理论学科,
期刊
当今社会发展迅速,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社会背景下,作为当代大学生的代表,“90后”大学生具有典型的时代特征,表现出优越与不足的两面性.面对新挑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期刊
摘 要: 生理学实验课是生理学的重要教学手段,直观地再现生理学理论知识,是医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手段。但目前传统的生理学实验课的课程设置以动物实验为主,实验动物的使用数量巨大。本文通过分析生理学实验课的教学现状和问题,建议以无损伤的人体实验和实验演示代替动物实验以减少实验动物的使用数量。  关键词: 生理学实验 人体实验 动物实验  生理学是医学院校重要的基础课程,由理论课和实验课两个教学部分组成。
期刊
高校学生会作为大学生的自治组织,是沟通学校与学生的桥梁,是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管理部门应深入了解学生会的性质与功能,针对当前出现的新问题,加强对其的
期刊
摘 要: 职业指导是高校学生成功就业的重要过程,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和职业意识,了解职业需求,增强就业自我认识和科学决策能力,对于学生的成功就业具有重要影响。本文将从高校学生就业指导的现状入手阐述,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和引起这些问题的原因,探讨如何完善当前高校学生就业的职业指导工作。  关键词: 高校就业 职业指导 问题 对策 原因  职业指导是就业的重要过程,主要是为求职者的就业寻找、就业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