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山书院:永嘉学派的开创之地

来源 :阅读时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qs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永嘉(今温州)对于中国文化有两大贡献,一为山水诗,一为永嘉学派。南朝宋永初三年(422年)谢灵运赴任永嘉太守,开山水诗之先河。北宋皇祐年间(1049—1053年),王开祖设塾讲学于永嘉城东华盖山,华盖山又名东山,故后世称王开祖讲学之所曰东山书院。
  东山书院初无书院之名,仅为王开祖讲学的固定场所。据《温州府志》所载,宋淳祐十二年(1252年)至明代,永嘉书院、鹿城书院为温州府主要书院,皆标榜永嘉之学。明代温州士人追本溯源,尊王开祖为永嘉学派创始者,故称其讲学之所为东山书院,并加以修复扩建。
  清雍正年间,东山书院移建于城东南积谷山麓,不称其为积谷山书院,而仍沿用东山书院之名,可见其学脉传承。“山之胜甲一郡而书院坐收之”,新址效仿朱子择山水最佳处而建书院。积谷山为谢灵运故迹,他曾凿池于积谷山下,留下“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的名句。书院傍山筑舍,依石为门,前绘谢灵运像,内祀王开祖。可见,东山书院开永嘉之学脉,又与山水诗之文脉有渊源。
  永嘉学派之发源
  《儒志编》为王开祖(字景山,号儒志)于东山书院讲学语录,当时周敦颐、二程等理学元老之学说犹未大盛,讲学者各尊所闻,虽贤如司马光,犹不免有《疑孟》之作,而开祖独毅然奋起,以讲明圣道为事。
  王开祖于东山所讲明之“道学”,为孔孟儒学,当时所讲皆《六经》、孔孟之道,被问及为学之主意时,他说道:“由孟子以来,道学不明,吾欲述尧舜之道,论文武之治,杜淫邪之路,辟皇极之门。”此正为“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之意。然则在开祖那里,述尧舜之道而讲明道学,目的并不仅仅在于学问自身,亦在于将学问转换为现实上有效的政治价值,以开辟出外王经世之事业,而复归于“文武之治”的辑熙雍穆。
  除了重视孔孟之道学,王开祖亦十分强调践行。他说:“举天下知孔子之言而不行孔子之道,是不知孔子之道也。”其影响所致,南宋永嘉学者尤重视事功。所以,清代学者全祖望、黄宗羲等人在《宋元学案》评论永嘉学者说:“其学主礼乐制度,以求见之事功。”
  王开祖东山讲学开创永嘉学术之风气,其后继学者亦创办许多书院,如浮沚书院、仙岩书院、會文书院等,书院培养的门人群体使永嘉学派的传承也具有相当的稳定性。王开祖之后,永嘉学术又得郑伯熊、薛季宣、陈傅良继之,至叶适、蔡幼学、曹叔远等人而极盛,始与朱熹的理学、陆九渊的心学,并列为“南宋三大学派”。
  永嘉学派诸人,所重视的则是通过典章制度的研究,并使之切合于当世实用,以此来开辟现实事功,是所谓永嘉之学的“以经制言事功”,故黄宗羲有言:“永嘉之学,教人就事上理会,步步着实,言之必使可行,足以开物成务。”
  2020年,温州于积谷山麓,重建消失近百年的东山书院。如《儒志编》所言:“学者,国之大本;教者,国之大务。
  ”
  (源自《学习时报》)
  责编:何建娇
其他文献
一、什么是“读懂”  读书,特别是对于孩子的读书,应该聚焦于“读懂”。很多时候,我们强调要从兴趣入手,总是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却往往会忽略了一点——当你读不懂、学不会、做不对的时候,很难产生兴趣。读懂一本书,才有可能爱上这本书。读懂遇见的书,才有可能遇见阅读、爱上阅读,才能产生真正的阅读兴趣。  “懂”字有它的本质的意思,就是心里要了解情况、掌握情况,是从内心的里面来知道、来了解。“懂”肯定不只
期刊
张宏杰的笔总是能如此轻松地割开时间帏幕,让那些本来离我们极其遥远的历史人物的气息甚至体温扑面而来:  “吴三桂真正过人之处在于他的处事能力。他情商极高,善于感觉别人的情绪变化。不论什么场合,他都能镇定自若。在战场上,他表现出的勇气和沉着使他能赢得所有军人的尊重。  而在社交场合,他的沉稳风度使他能够永远成为人群的中心……虽然年纪轻轻,又是名门之后,可他身上见不到一点儿纨绔之气,和任何人交往都是一派
期刊
鬼谷子是中国历史上极富神秘色彩的传奇人物,诸子百家之纵横家的创始人。他被后世尊为“谋圣”。在文化史上,鬼谷子是与孔子、老子并列的学术大家,苏秦、张仪、孙膑、庞涓、商鞅、毛遂等人都是他的学生。《史记·张仪列传》就记载张仪曾与苏秦一起事奉鬼谷先生学习术数。《太平广记》记载说:“鬼谷先生,晋平公时人。隐居鬼谷,因为其号。先生姓王名诩,亦居清溪山中。”  《鬼谷子》是独传的纵横家学派的子书,集经验总结和理
期刊
我们从小就听过愚公移山的故事。  王屋、太行的这两座大山,阻隔了愚公家族外出的道路。于是愚公决定倾尽家族之力,来挖走这座大山,并且立志子子孙孙要不停挖下去。最终愚公的精神感动上天,天神施法,将这两座山搬走。  虽然愚公的精神可嘉,但现实生活中并没有天神,也没有一夜之间移走两座大山的神术。  这世上最难逾越的山,不在外界,而在自身。当“大山”难以移动,我们只能改变思维,改变自己。唯有移走思维上的三座
期刊
说起《五杂组》,有人会提出疑问:书名不是《五杂俎》吗?以为是“俎”和“组”字形相似导致错讹。这是一个误会。“俎”是案板的意思,“杂俎”,就像是案板上堆着杂七杂八的菜;而“组”则是纺织品,“杂组”可以想象成一块五彩斑斓的布,两者都用来比喻内容丰富繁杂。大概是段成式《酉阳杂俎》名气太大,所以有人把谢肇淛《五杂组》的“组”也误作“俎”了。  顾名思义,《五杂组》这部书颇有一点囊括世间万物的野心。书分为天
期刊
今年5月7日,是印度著名诗人泰戈尔诞辰160周年(1861年5月7日-1941年8月7日)。泰戈尔是印度国际大学中国学院的创办者。白开元先生曾任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孟加拉部翻译,是《泰戈尔文集》的主编之一。现发表他这篇文章以兹纪念。  ——编者按  1937年4月14日下午,泰戈尔创办的国际大学里一座新落成的两层楼建筑,张灯结彩,高朋满座。在一连串鞭炮声中,泰戈尔在首任中国学院院长谭云山的陪同下进入院
期刊
有一天,我在报馆里等待看样刊,无聊的时候就翻开了一本书,开篇第一句话说:  “到了三十岁的时候,要把全部的时间用来觉悟。如果到了三十岁,还没有把全部时间用来觉悟,就会一步步走向死亡。”  我当时很震惊,因为那会儿我已经过了三十岁,却完全不知道“觉悟”是怎么回事。  我开始思考:什么是觉悟?  不久之后,我辞掉了所有的工作,到山上去闭关,去清修和思考,开始走进佛教的世界。  清修持续了三年,这也是为
期刊
1  嵇康,字叔夜,魏文帝黄初五年(224)生,谯郡铚(今安徽濉溪西南)人,先祖奚姓,原籍会稽上虞(今浙江绍兴上虞区),后迁家改姓嵇,世代儒业,但并非显族。  嵇康少即亡父,由母、兄抚育,多享慈爱温情而少森严管束,嵇康在诗文中屡屡提及对母、兄的怀念、感激,并且大抵认定这是自己日后任性骄纵、特立独行之性情的由来。  成年后的嵇康尚奇任侠,刚肠疾恶,思敏性直,不能忍垢含辱。在学业上,博览群书,学不师授
期刊
李白有一首著名的《望庐山瀑布》,诗的首句是“日照香炉生紫烟”。诗中的“香炉”位于庐山西北,终日烟云缭绕聚散,峰顶尖圆,形如一个硕大的香炉,故称为“香炉峰”。在清晨时分,香炉峰上,冉冉腾起阵阵白雾,缥缈弥漫于苍天山川之间,在金色的阳光的照耀下,化作了一片紫色的云霞,从而为寻常的瀑布创造了不寻常的氛围。  第二句“遥看瀑布挂前川”,诗人站山脚之下抬头远望。“遥看”瀑布如千寻白练,悬挂山前。正是这个挂在
期刊
李达(1890—1966),湖南永州人。青年时期的李达,曾于1913年和1917年两度赴日留学,先在日本学习探矿冶金,后师从日本著名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者河上肇钻研马克思主义。1920年夏,李达抱着“寻找同志干社会革命”的目的从日本东京回国,与陈独秀等人发起成立上海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创办《共产党》月刊并担任主编,还参与《新青年》的编辑工作,1921年2月起任上海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代书记。1921年7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