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选择性地勾勒了中西思想史上若干典型的荣辱观,并对其社会历史意义加以评析。认为中国古代思想家重视荣辱文化的探讨,西方哲人则长于荣辱的科学和哲学分析。从中国思想史看,礼乐文化心理结构蕴藏着知耻的文化种子;《管子》开创了政治文明层次的荣辱机制思考;孔子发掘和复兴了耻辱感的文化建构方向;孟子通过道德心理学思考,完善了孔子荣辱观的内在化环节;苟子对中国知耻的社会心理和伦理文化作出了理性论证。西方对荣辱本质的认识经历了许多环节:亚里士多德讨论了有德行的人和正义的制度对于荣辱的关系;康德从哲学的高度论证了自我和尊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