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国际化护理教师岗位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

来源 :中华医学教育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ui__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研究构建国际化护理教师岗位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

方法

通过访谈调查方法,结合岗位胜任力文献研究,初步拟定国际化护理教师评价指标体系基本框架。采用德尔菲法,通过2轮专家咨询,构建国际化护理教师岗位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

结果

国际化护理教师岗位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共有3个一级指标、12个二级指标和42个三级指标。

结论

采用德尔菲法构建的国际化护理教师岗位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专家积极程度、权威程度和意见协调程度均较高,研究的科学性、可靠性、可操作性较好,为国际化护理教师的培养与考核等提供了参考。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责任制带教模式对提高手术室实习护士的操作技能和护理质量的作用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手术室90名实习护士为研究对象,按照实习前考核成绩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5人,对照组以常规带教模式教学,实验组以责任制带教模式教学。实习内容为:手术室护理理论和操作技能。结果实验组学生的理论考试和技能考试成绩、综合测评均高于对照组学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学生对带教教师的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学生。结论责任
采用问卷调查方法,了解北京大学药学院305名师生对药学研究生综合素质各指标的认知和评价。结果显示,除了社会工作和文体活动指标之外,学生组对综合素质的其他指标的重要性评价均低于导师组;师生对心理素质、健康状况等指标的评价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结果提示,学校应当强化研究生对综合素质的重视程度,关注研究生的差异化诉求,引导研究生充分重视身心健康的重要性。
目的病理生理学的教学目标是让医学生掌握重要疾病和病理过程的发病机制,为将来在临床工作中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分析和解决疾病的诊治奠定基础。为了更好地实现该目标,本研究尝试在病理生理学考试中增加临床情境式命题,以检测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方法选取北京大学医学部2011级八年制基础医学专业和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共223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在相同授课教师、相同班级学生和相同知识点的基础上,通过在试卷中
微信公众平台是基于热门手机应用——微信的信息传播和互动的开放平台。浙江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在自主开发的药理学微信公众平台的基础上,又开发了药理学在线学习评价系统,并在2013级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药理学教学中加以使用。结果表明,该系统使用方便,辅助学习效果较好,能够充分利用学生的社交分享和荣誉感来提高学习积极性,学生学习成绩有较大提高。后续可以进一步开发利用系统数据和信息作为学生形成性评价的依据。
随着我国癌症新发病例和死亡人数的不断增加,对放射医学专业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介绍了我国放射医学人才培养的现状,并以哈佛医学院放射肿瘤学住院医师培养计划和俄亥俄州立大学医学院放射治疗师培养计划为例,从人才培养模式的几个要素分别介绍了美国放射肿瘤医师和放射治疗师的培养模式,以及从中获得的启示,旨在为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放射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的新模式提供一些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