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从避暑山庄的历史背景与文化、菊花节的园林景观布局等方面浅析了避暑山庄首届菊花节。
[关键词]避暑山庄 、菊文化、首届菊花节、园林景观布局
中图分类号:TU98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33-0365-01
引言
承德避暑山庄建于康乾盛世时期,是中国现存最大的古典皇家园林,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园中汇集了南、北方园林造园艺术精髓,是清王朝皇帝的离宫别苑。菊花作为我国十大传统名花之一,它贯穿在中华五千年文明中,早已和中华民族紧密融合在一起,被中华儿女吟咏歌颂,被观赏,被食用,被药用,深受中华儿女所喜爱,缔造了丰富多彩的菊花文化。因此,在避暑山庄内举办菊花节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历史背景与文化
菊花在我国有着近三千年的栽植历史,远在西周时代,《礼记》一书中就有记述:“季秋之月,鞠有黄华”,以菊花在最后一个月开花指示月令。战国时的诗人屈原在《离骚》中有“朝饮木兰之坠露兮,西餐秋之落英”的名句,颂菊花秉性高雅。菊花不断的融入生活与道德文化的内容,从而形成了一种与菊花相关的文化现象和以菊花为中心的文化体系,这就是中国传统的菊花文化。
据历史记载,清朝鼎盛时期,康乾二帝常在避暑山庄内度重阳,主要活动便是登高、赏菊,由此可见避暑山庄与菊花的历史渊源由来已久。菊花在避暑山庄内的栽植十分普遍,据文献记载,山庄内的澄观斋、如意洲、创得斋都曾种植过大量菊花。乾隆帝在《无暑清凉恭和》诗中写到“苔纹千点万点绿,菊蕊三枝五枝芳”,在《澄观斋》一诗中写到“指日重阳到,黄花开绕栏”,此处黄花所指菊花。康乾二帝还十分向往陶渊明“采菊东篱下”的田园生活,避暑山庄里有康熙皇帝亲自建立的瓜园、菜地,篱笆下自然要像陶翁一样栽种菊花,追求“砌边更喜黄花放,一幅陶家画总收”的园林意境。
二、菊花节园林景观布局
菊花节选址在避暑山庄镜湖北岸,北面与起伏的岛山相接壤,西临御路,南面临水,东临宫墙,占地面积约1万平方米。菊花节以大模纹的形式布展,整体外观为菊花花朵形状,菊花花瓣分为八片,其菊花形外观映衬了此次菊花节的主题,而八片花瓣形设计寓意了八方来客和皇室满族八旗。菊花节分为五大展区,菊花外形轮廓用绿篱勾勒,花瓣每两片为一主题展区,用国庆菊装点大色块展示,颜色为红、黄。中心花蕊为主展区,以自然式园林造园手法布展。菊花节内部道路为环路,穿插整个大模纹造型,可近赏可远观,不失美景。
第一展区:西侧“喜迎来客”主入口区
入口处正中摆放菊花拱门,门两侧摆放菊花造型孔雀开屏。由拱门中轴线引入,纵向摆放菊花球,入门主路两侧摆放菊花柱,打造入口处喜迎来客的景观效果。入口两侧花瓣进行了地形的处理,堆建岛山,每片花瓣岛山内侧为大坡长,外侧为小坡长,岛山最高点为1.5米高,在由外向内看时起到障景的作用,视线上若隐若现,内侧大坡长使得视角开阔。
花瓣上的菊花栽植引用的模纹的做法,花瓣外坡对称式云沟模纹,内坡对称式三联菱形模纹,并摆放造型菊花篮以示迎宾,花瓣底色用草坪和少量红色国庆菊相衬。
第二展区:北侧“长青”重阳登高赏菊
北面有一较高岛山,可示登高赏菊之意;此处现有一株后备古松,古松下栽种菊花,大面积菊花衬托古松“长青”之绿,并以古松为骨架堆砌假山,假山上垂以悬崖菊,山旁配置石鹤,有“松鹤延年”之意。 模纹花瓣内进行了微地形处理,地形高度为20—70公分,连绵起伏,让人视觉上更自然。花瓣上的菊花栽植以分层的形式栽植菊花,菊花颜色为红、黄,其中点缀置石,摆放造型菊花蝴蝶,意为“花香引蝶”。
第三展区:东侧“致远”陶渊明采菊东篱下
此展区“致远”之意,在于东面有宫墙遮挡,引人远眺,对宫墙外景色的无限遐想。“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东侧花瓣内,小路两侧围设竹篱,花瓣内摆放菊花造型的人物 “陶渊明”,头带斗笠,手拿菊花,第三展区的南面做地形处理堆建岛山,岛山上摆放菊花造型的亭子,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之意。
第四展区:南侧“同乐”梅兰竹菊
展区内配置摆放梅(三角梅)、兰、竹(毛竹)、菊盆景,点缀置石,以示梅兰竹菊共赏“同乐”。微地形处理,有连绵起伏之感,让人视觉上更自然,大面积色块形式栽植,红、黄国庆菊。道路有别与其他展区,用木栈道的形式,依地形而建,探入花海中,从道路的最高点能看到南侧镜湖,引导游人游览方向。
第五展区:中心展区
展区运用自然山水园林造园的手法,与山庄内自然景观相协调,为一能观赏精品菊的自然山水园。其整体为椭圆形造型,木架结构,顶部阳光瓦,期内道路为冰纹路。园林景观以一池三山五岳的手法造园。一池三山,在建筑中心做人工湖,湖内设三个小岛,岸边摆放自然石驳岸,栽植水生植物,千屈菜、莎草等。人工湖西岸有木栈看台,与湖内小岛形成对景,其中一岛用曲桥和拱桥链接岸边。五岳,围绕着人工湖,做连绵起伏的岛山。建筑外围做四面对称的文化展示墙,展示墙的内容与上述四个展区相关联。
三、结语
此次菊花节的举办,把山庄文化与菊花节巧妙的融合在一起,传承了避暑山庄文化,突出体现了菊文化,重现康乾时期重阳登高赏菊的盛景。参观者置身其间,不仅能细细品读菊花冷艳清绝的高尚品格,更能深切体味与感受到清朝帝王对田园意境的追求与向往,增添了山庄金秋靓点,让中外游客品味中华传统菊文化的同时饱览承德避暑山庄的园林美景。
参考文献
[1]毛静,杨彦伶.中国传统菊花造型及其鉴赏.南京林业大学学报.第2006年12月6卷第4期.
[2]陈俊愉.中国菊花过去和今后对世界的贡献.中国园林, 2005.
[3]陈策.菊花.广东科技出版社
[4]毛静,王彩云.中国传统美学思想与菊花文化
[5]胡安莲.“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文化意蕴剖析.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版,2003(4):101-103.
[关键词]避暑山庄 、菊文化、首届菊花节、园林景观布局
中图分类号:TU98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33-0365-01
引言
承德避暑山庄建于康乾盛世时期,是中国现存最大的古典皇家园林,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园中汇集了南、北方园林造园艺术精髓,是清王朝皇帝的离宫别苑。菊花作为我国十大传统名花之一,它贯穿在中华五千年文明中,早已和中华民族紧密融合在一起,被中华儿女吟咏歌颂,被观赏,被食用,被药用,深受中华儿女所喜爱,缔造了丰富多彩的菊花文化。因此,在避暑山庄内举办菊花节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历史背景与文化
菊花在我国有着近三千年的栽植历史,远在西周时代,《礼记》一书中就有记述:“季秋之月,鞠有黄华”,以菊花在最后一个月开花指示月令。战国时的诗人屈原在《离骚》中有“朝饮木兰之坠露兮,西餐秋之落英”的名句,颂菊花秉性高雅。菊花不断的融入生活与道德文化的内容,从而形成了一种与菊花相关的文化现象和以菊花为中心的文化体系,这就是中国传统的菊花文化。
据历史记载,清朝鼎盛时期,康乾二帝常在避暑山庄内度重阳,主要活动便是登高、赏菊,由此可见避暑山庄与菊花的历史渊源由来已久。菊花在避暑山庄内的栽植十分普遍,据文献记载,山庄内的澄观斋、如意洲、创得斋都曾种植过大量菊花。乾隆帝在《无暑清凉恭和》诗中写到“苔纹千点万点绿,菊蕊三枝五枝芳”,在《澄观斋》一诗中写到“指日重阳到,黄花开绕栏”,此处黄花所指菊花。康乾二帝还十分向往陶渊明“采菊东篱下”的田园生活,避暑山庄里有康熙皇帝亲自建立的瓜园、菜地,篱笆下自然要像陶翁一样栽种菊花,追求“砌边更喜黄花放,一幅陶家画总收”的园林意境。
二、菊花节园林景观布局
菊花节选址在避暑山庄镜湖北岸,北面与起伏的岛山相接壤,西临御路,南面临水,东临宫墙,占地面积约1万平方米。菊花节以大模纹的形式布展,整体外观为菊花花朵形状,菊花花瓣分为八片,其菊花形外观映衬了此次菊花节的主题,而八片花瓣形设计寓意了八方来客和皇室满族八旗。菊花节分为五大展区,菊花外形轮廓用绿篱勾勒,花瓣每两片为一主题展区,用国庆菊装点大色块展示,颜色为红、黄。中心花蕊为主展区,以自然式园林造园手法布展。菊花节内部道路为环路,穿插整个大模纹造型,可近赏可远观,不失美景。
第一展区:西侧“喜迎来客”主入口区
入口处正中摆放菊花拱门,门两侧摆放菊花造型孔雀开屏。由拱门中轴线引入,纵向摆放菊花球,入门主路两侧摆放菊花柱,打造入口处喜迎来客的景观效果。入口两侧花瓣进行了地形的处理,堆建岛山,每片花瓣岛山内侧为大坡长,外侧为小坡长,岛山最高点为1.5米高,在由外向内看时起到障景的作用,视线上若隐若现,内侧大坡长使得视角开阔。
花瓣上的菊花栽植引用的模纹的做法,花瓣外坡对称式云沟模纹,内坡对称式三联菱形模纹,并摆放造型菊花篮以示迎宾,花瓣底色用草坪和少量红色国庆菊相衬。
第二展区:北侧“长青”重阳登高赏菊
北面有一较高岛山,可示登高赏菊之意;此处现有一株后备古松,古松下栽种菊花,大面积菊花衬托古松“长青”之绿,并以古松为骨架堆砌假山,假山上垂以悬崖菊,山旁配置石鹤,有“松鹤延年”之意。 模纹花瓣内进行了微地形处理,地形高度为20—70公分,连绵起伏,让人视觉上更自然。花瓣上的菊花栽植以分层的形式栽植菊花,菊花颜色为红、黄,其中点缀置石,摆放造型菊花蝴蝶,意为“花香引蝶”。
第三展区:东侧“致远”陶渊明采菊东篱下
此展区“致远”之意,在于东面有宫墙遮挡,引人远眺,对宫墙外景色的无限遐想。“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东侧花瓣内,小路两侧围设竹篱,花瓣内摆放菊花造型的人物 “陶渊明”,头带斗笠,手拿菊花,第三展区的南面做地形处理堆建岛山,岛山上摆放菊花造型的亭子,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之意。
第四展区:南侧“同乐”梅兰竹菊
展区内配置摆放梅(三角梅)、兰、竹(毛竹)、菊盆景,点缀置石,以示梅兰竹菊共赏“同乐”。微地形处理,有连绵起伏之感,让人视觉上更自然,大面积色块形式栽植,红、黄国庆菊。道路有别与其他展区,用木栈道的形式,依地形而建,探入花海中,从道路的最高点能看到南侧镜湖,引导游人游览方向。
第五展区:中心展区
展区运用自然山水园林造园的手法,与山庄内自然景观相协调,为一能观赏精品菊的自然山水园。其整体为椭圆形造型,木架结构,顶部阳光瓦,期内道路为冰纹路。园林景观以一池三山五岳的手法造园。一池三山,在建筑中心做人工湖,湖内设三个小岛,岸边摆放自然石驳岸,栽植水生植物,千屈菜、莎草等。人工湖西岸有木栈看台,与湖内小岛形成对景,其中一岛用曲桥和拱桥链接岸边。五岳,围绕着人工湖,做连绵起伏的岛山。建筑外围做四面对称的文化展示墙,展示墙的内容与上述四个展区相关联。
三、结语
此次菊花节的举办,把山庄文化与菊花节巧妙的融合在一起,传承了避暑山庄文化,突出体现了菊文化,重现康乾时期重阳登高赏菊的盛景。参观者置身其间,不仅能细细品读菊花冷艳清绝的高尚品格,更能深切体味与感受到清朝帝王对田园意境的追求与向往,增添了山庄金秋靓点,让中外游客品味中华传统菊文化的同时饱览承德避暑山庄的园林美景。
参考文献
[1]毛静,杨彦伶.中国传统菊花造型及其鉴赏.南京林业大学学报.第2006年12月6卷第4期.
[2]陈俊愉.中国菊花过去和今后对世界的贡献.中国园林, 2005.
[3]陈策.菊花.广东科技出版社
[4]毛静,王彩云.中国传统美学思想与菊花文化
[5]胡安莲.“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文化意蕴剖析.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版,2003(4):10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