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怀味象

来源 :南风·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n7378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与张红宇的相识是二十多年前的事了,二十多年前他在河北轻工业学校读书,学习陶瓷美术。我们的学校陶瓷美术当时是主打专业,开设的课程很全,尤其注重中国绘画的教学与训练:山水、花鸟、人物、书法、陶瓷造型与装饰等课程占的比重都比较大。当时我主要教书法,也在山水画上用功。可能是因为爱好相同的缘故吧,他时常把他的山水画习作与我共享,同时探讨切磋。毕业后他回了河南,我仍在学校教书,一晃就是二十多年!
  去年秋天,我有幸与张红宇那届的几位同班同学去写生、旅游,才知道他一直在山水画上努力。及至后来我住在河南的时间长了,看了他的几百张作品,对他在山水画上的努力与成就有了清晰的了解。在毕业后做了一段古建装饰后他就专心研究山水画了。在当今时代人人都为钱而奔忙时,他却走进了自然,沉醉于笔墨,徜徉在艺术的境界。能取得这样的成就是一种必然了。
  中国的山水畫在中国的绘画领域里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它代表着中国人的精神境界和审美方式。虽然西方也有风景画,同样以自然景物为描绘对象,但它只是对自然景物的一种描摹,类似于摄影艺术。而中国的山水画向来注重的是自然物象的精神,它着重表现的人文精神是一种精神层面的观照,“老庄告退,山水方滋”。这就是中国山水画产生的契机,是一种“澄怀观道”“含道映物”“澄怀味象”。
  山水画肇源于魏晋南北朝。老庄思想,魏晋玄学是它的思想基础,以后的历代山水画都是以此为基础的不断营造和完善。经过一千多年的发展,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体系和表现技法。在世界艺术之林占据着重要地位,在艺术成就上远高于西方的风景艺术。只是随着西方艺术的传入和中国传统艺术的遗失,尤其是现代艺术教育对景写生的重视与提倡,导致对“象”的重视和对“道”的忽视。即对“形”的重视而产生的对“意”的漠视。而所谓“意”正是中国画所重视的“意境”。中国画强调的“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在这里只强调了“师造化”而作为“心源”的根本“意”却被抛弃了。既然已经“无心”,其艺术上的苍白可想而知。这就是现在很多画家的作品徒眩耳目,味同嚼蜡的根本。在这种形势下,张红宇竟然能忽视金钱。躲进小楼、潜心作画,实属难得。因为不计较金钱得失,不计毁誉、潜心作画,自然就少了些“烟火气”“铜臭味”,境界上自然离“高雅”近了。
  观张红宇的山水画笔墨不激、不历、不躁,意境虽称不上雄浑高大,但笔墨浑厚、华滋、清新之中透着沉静,没有当今某些人的俗气、浊气。意境上清幽、静逸,符合中国传统化的道德精神。虽然个别画作笔墨上略有欠缺,但绝大多数作品均属笔精墨妙,情境交融的上乘之作。令人观后清新、澄怀、涤虑,与古人精神相通,与“道”的精神相通,符合中国山水画“可望”“可游”“可居”的创作原则。不以眩人眼目为创作原则,其品自高。
  看了张红宇的画有所感触,赘此术语,与红宇共勉。
其他文献
李廷先  李廷先,1965年生,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美术本科,后進入首都师大美术学院现代水墨人物画研究生课程班学习。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吉林省美术家协会理事,吉林省美协中国画艺委会委员,吉林省书画院专业画家,吉林省书画院管理部主任,吉林省民进书画社副社长,长春市第十届、十一届、十二届政协委员,长春市政协文史专员。  其作品形成鲜明的个人艺术风格,多次入选中国美协主办的展览,曾获中国美协主办的展览
期刊
经一位藏家介绍,我与画家李廷先先生相识。那天,我从吉林专程赶往长春吉林省书画院。寒暄过后,李廷先先生随手递过一本画册。刚入眼帘,便忘情其中。正山小种那浓烈的芳香从我的口齿间顿然消失。  我进入一个全新的世界。这是李廷先先生的世界。在这个世界,质朴、清新、恬淡,使我读出了李廷先先生内心的平实与安宁;自然、随性、亲和,使我洞悉了李廷先先生思想的成熟与深刻。  李廷先先生的《远方》,画的是一位饱经沧桑的
期刊
诗如鼓琴,声声见心。心为人籁,诚中外形。我心清妥,语无烟火;我心缠绵,读者泫然。禅偈非佛,理障非佛。心之孔嘉,其言蔼如——袁牧《续诗品·斋心》。  赏画如读诗文,必须有其意思。没有意思的画,绝对不是好画。王本杰的山水画,颇有意思。对王本杰的山水画,我的确读过不少,总觉得内中意绪繁谐,情致绵渺,不是那种可以容易明白的作品。  不容易明白的东西,是好还是不好?谁也没有资格定义,谁也没有标准论断。因人而
期刊
真正接触以宏的画,是近两三年的事,其时我在彼岸,他依旧在海南岛,我在彼岸为生活奔波劳碌,他却依旧拿着他的画笔和画夹,默默地行走在家乡的热带丛林,将雨林荆棘、灌木草丛、缠绕藤萝和参天古树一一收归画布中,仍然沉浸在他的线条和色彩世界里,一如既往地迷恋着这片熱带雨林大地上的一草一木。  以宏出生在海南西部小镇一个文人世家,祖上三辈都能绘画,家学渊源,自幼和祖父、父亲学习国画技法,从小就表现出对色彩世界的
期刊
著名青年山水画家谢其云的山水之间,明显呈现了当代水墨的诸多特性——审美的新奇感、错位感、陌生感,尝试穿越时空的熔铸传统与现代结合体图像艺术,因而异峰突起,成为时下市场和藏界关注的新热点之一。山水画家谢其云,在文化精神层面依然是深深植根于博大精深的东方传统绘画沃土中,骨子里是老庄、儒释的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文脉取向。这从艺术取向上,首先奠定了他的诸多现在与未来创作探索,一定是居于主流审美脉络的新成。
期刊
认识谢其云之前,先是从认识熟悉他的叔祖父边塞山水画家谢家道先生开始的,而后与张志民先生接触后得知谢其云是他的学生,而且在艺术见解方面有其独到的认识,让我着实刮目相看。朦胧的色调里山水的悠远与氤氲在他的笔下凸显出来,他精于绘画的构图与细节处的雕琢,更多追寻一种内在的意境营造,他是走心的人,画如其人从容不迫、张弛有度。  作为学院派培养的中国画山水研究生的谢其云蕴积扎实,早在他的毕业展的写意山水线逸墨
期刊
在多元主义和现代化盛行的当代语境中,我们一方面在追逐着具有时代特色的主流美术,另一方面又热衷于从传统文化构筑的美学背景中寻找资源和灵感。正是因为如此,历史的因素为当代绘画的创作提供了丰茂的學术支撑和持续的创作动力。甘肃画家郭平是一位以敦煌壁画为主要创作题材的青年画家,他的绘画既继承了敦煌壁画的艺术特色,又体现了“笔墨当随时代”的创造性,尤其是近年来,随着他的这种艺术风格的形成和完善,这位来自于敦煌
期刊
《南方草木札记》插图欣赏事实上,就这些插图作品,我已经远离了所谓的南方情调。我只是把南方的某些事物寄托在自己的另一世界罢了。  ——吴楚宴  吴楚宴,青年书画家,1977年生,海南乐东黄流人。幼时酷爱军事文化,崇拜韩信和项羽,后倾力于书法绘画领域。他强调“两个积累”同时进行的学习方式,一是积累别人的语言,一是积累自己的语言,以重返自然聆听天道作为自己的艺术指南,“我行于野”,筚路蓝缕,走一条非学院
期刊
元庸,本名王昊,江南书画家。今天我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元庸先生的画作,包括他笔下作品的基本元素和意趣,以及他所创造的形态各异的艺术表现形式,他的绘画能力水平和所造艺术境界等。  概括地讲,从元庸先生的作品,我们能够读到一袭古风和传统绘画的不俗美感,元庸先生对墨韵的处理可谓相当高明,有灵肉般的快慰感和舒服感。他的大部分画作都清雅而脱俗,无论从画面中几个简单的花茎也好,抑或是从一幅山水画中的几个浪峰也罢,
期刊
细看王其志的人物画,人、景、物达到了完美统一,传达着一种天真烂漫的氛围。  在他的笔下,既有古代先贤、文人雅士、美丽少女少妇,也有体育精英、工人农民等,题材宽泛。  他的人物画,注重人物的神态和心理活动,显示出他富有创造性的卓越构图技巧和特定环境气氛与意境的准确表达。  或工整细润,人物、动物用笔细致爽利,转折自如。  或气韵放逸,不专规矩,而诗意盎然,韵致尽美。  工细与粗放,被他刻画得和谐别致
期刊